进入三月,天气少了几分严寒,多了一缕暖意。阳光和煦而美好,照到门前的玉兰树上,我仿佛还能够嗅到一丝丝玉兰花香。
吃罢午饭,我趴在桌子上和他通话。我一直悉悉索索的说着,那边静静听着,时不时应和我两句,传来他干净的笑声。直到我杯子里的水喝完,嘱咐我再泡上一杯茶之后才会挂断电话。
看着杯子中流光溢彩的茶水,我不禁嘴角上扬。他是一个心思如此细腻的人。桌子上整整齐齐摆着三罐花茶,巴黎香榭、彩虹甜心、清喑相思。我一直嘲笑只是茶叶而已为什么要叫这么浮夸的名字,他说,这不是浮夸,是少女心。
今年我29岁,22岁大学毕业之后再也没有谈过恋爱。
不经意间,时间留给你一个大大的悲伤,然而在这悲伤中我依旧是孑然一人。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或许真正的爱情就是命中注定。
两年前,我和连杰在末班的地铁上相遇。见了一天的客户,恰巧又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高跟鞋。我把鞋子脱下,看着已被磨破的后脚跟无奈的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巾垫上,但没走两步纸巾便又滑落下来。气急败坏的我只好脱下鞋子拎在手中赤脚走路。在抬起头的那一刻,旁边一位穿黑色风衣,戴着眼镜的男子正好看着我。他就是连杰。
“呃,小姐,不介意我帮忙吧?我看我们正好顺路。”他说完用中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脸上却看不出任何表情。
“不介意的话我这里有双刚买的家居拖鞋,你可以先换上。”说话间他向我指了指手中的购物袋。
说实话赤脚走路真的很难受。
后来竟发现我们居住在同一个小区,十号楼和十一号楼。我一直不知道该怎样定义“缘分”这里两个字,但我想或许我和连杰的相识就是一种缘分。我们在同一个小区住了三年,竟从未碰见过,直到我那天加班到十点,急着赶末班地铁。
就这样我们互留了电话,为了表示感谢,我邀请连杰一起吃饭。果真是一个安静的出奇的男子,若我不说话他也便沉默着。吃完之后,便在一旁看着我,剩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低头看手机。但在走的时候仍让记得提醒我带好东西,再顺手接过我手中的袋子自己拎着,一切都看起来像是电视剧那般完美。
回去的路上,我暗自偷笑,我一向是大大咧咧的人,哪怕刚刚认识五分钟也是说说笑笑不会冷场,今天遇到这么一个沉默寡言的倒也觉得挺舒服。
夜晚的灯光照到刚刚下过雨的小路上,连叶子也被冲刷的净亮,连杰依旧不快不慢不声不响的在我旁边走着。
慢慢的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多,发微信他仍是冷冷淡淡,简单的回复。倒是我偶尔半夜矫情的发条微博“大晚上的腿抽筋,难受的要死”,他却快速私信我“现在好点了吗?”在看到私信的时候我想我的嘴角是上扬的.。
我和连杰的第二顿饭是烩面。我们都是北方人,对面食情有独钟。两碗烩面,两碟小菜。我说,最怀念的是大学食堂五块钱一碗的羊肉烩面,冬天九点多从自习室回去,跑到食堂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连汤都会喝完那种,然后浑身暖暖的跑回宿舍睡觉。他停下手中的筷子抬头看着我笑,暖黄色灯光落在他脸上,面汤的热气打湿他眼镜的一角,这个时候的我竟觉得他似乎很好看,若是嫁给这样的人,安安静静不吵不闹的过一辈子也挺好。
周末时常和朋友出去吃饭看电影,有时很晚回去总是忍不住会给他发条微信“活动刚刚结束,在回去的地铁上。”很快收到他回复的消息“那我去接你。”地铁站距离我们住的地方也就六七百米的距离,但我似乎很享受在出站口那一刻,看见这个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男子站在那里对着小跑的我微笑。
一个人久了,便不会再去想着恋爱。工作,朋友,旅行这些也会占据你生活的全部,甚至是爱上这种独自一人没有牵挂的生活,继而享受这种生活。我曾经以为我要永远这样一个人过下去,直到连杰的出现。是的,我谈恋爱了。
恋爱之后的日子依旧平静如水,连一点小小的涟漪都不会荡起。我说想要出去玩,他会主动订票、订酒店、安排一切行程;我说少了护肤品,他会默默买来放到桌前;我在纠结是要吃酸辣粉还是土豆粉,他说两个都买.......
吃饭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享受美食,而他三五分钟草草吃过,便拿起手机刷微博看新闻,看我搁筷之后起来结账,还不忘说上一句要不要再喝杯果汁,我去买。
连杰向来不会对我提任何要求,而我的要求在他那里只有简短的三个字“恩”“好”“行”。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种状态很好,生活嘛本就该平平淡淡。时间越久我就越感觉我和连杰之间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根本不是爱情。爱情是什么?轰轰烈烈策马奔腾。
趁工作不忙,我借机休个年假躲开连杰,拉黑了一切联系方式,独自去外地。我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或许就是想证明我们之间有没有爱情。
我在一个小城爬山的时候扭到脚,脚肿到鞋子都穿不进去,一个人躺在旅馆。这个时候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和连杰联系了。打开微博的时候,他的私信一条一条的蹦出来。
“你在哪?”
“我很担心你。”
“对不起。”
“我错了”
“微信别拉黑我了。”
“在哪里?告诉我。”
我再也忍不住,顿时委屈的像个孩子,我哭着打电话,告诉他脚扭伤了。
三个多小时后,响起一阵敲门声,我拖拉着鞋跑去开门,连杰一把把我抱在怀里,把头埋在我的肩膀,我感受着他的呼吸和心跳,那一刻只想就这样静静的相拥着。不管怎样,我知道,我是爱他的,很爱很爱。
第二天一大早醒来的时候床头放着一大束鲜花,我最喜欢的玫瑰和百合。连杰捧着生日蛋糕走过来。
“今天是你29岁生日,你忘记了?脚还疼不疼?”
他走到我身边,双手捧起我的脚看着。我嘲笑他这么浪漫的时刻不是应该亲吻额头吗?还顾得上脚?他哈哈大笑起来。难得看到一向严肃的连杰如此不顾形象。
“许个愿吧。”
双手合上的那一瞬间,我看到蛋糕上写着“我想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积攒了这么多年的恐慌和压抑顿时烟消云散。他一直是爱着我的。
“希望明年我能嫁给你。”
曾经我不顾一切的问别人,你爱我吗?到现在我才明白,爱或者不爱,你自己是能体会得到的。若是不爱,奋不顾身飞蛾扑火又如何。
有一天,倘若你碰上你的爱情,请你们一起面对这冲动,做最漫长的拥抱。自此以后,好的都留给他,剩下的人生,你们手牵手去面对。
一片玉兰花瓣落下,我捡起放到手心,浓浓的香味让我陶醉。手机铃声响起,连杰发来的消息:明早九点,我去接你。
阳光正好,我道:30岁,你好。
1. 土豆价格低廉,味道鲜美,故为大众所爱,成为百姓家中的常客。
2. 土豆有好几种吃法。可以切成土豆丝吃。先把土豆切成丝,用水洗净淀粉,倒进炒瓢里炒几下,放点儿辣椒,加几滴醋。吃上一口,嘿!脆脆的,还有一点点辣味,这么好吃的菜,我是天天吃。
3. 土豆有很多吃法如:凉拌土豆丝、酸辣土豆丝、炸薯条、土豆饼、土豆丸子等等等等,光看着这些名字你都要流口水了吧!
4. 把土豆切成方块儿,和牛肉炖在一起,是有名的一道菜----土豆炖牛肉。香喷喷的土豆块一放进嘴里,哇!软软的,面面的;“麦当劳”炸薯条也是它的“杰作”,吃时蘸点番茄酱,甜丝丝、酸溜溜的,越吃越爱吃。
5. 土豆的外形扁圆扁圆的。土豆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黄色的,另一种是土黄色的。土豆的皮很薄,做菜吃的时候要把皮削去,切成丝炒着吃,切成坨吃,还可以不切开,直接蒸轮个,把去皮吃,蒸的土豆呵整的红薯味道差不多,但红薯比土豆要甜一些。
6. 我喜欢吃土豆,因为土豆很好吃,因此我就想知道土豆是怎样种出来的。
7. 这时候,要是你到我的家乡来,热情好客的会宁人,准会从地里挖来最大、最好吃的土豆,做出各种口味的土豆食品,让你尽情品尝。听爷爷说,因为土豆好吃营养又高,所以有“地下苹果”的美名。
8. 土豆可以作出多种美味菜肴,真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好蔬菜啊!
9. 土豆的吃法也是应有尽有:如果把它做成土豆丝,做出的菜一定香味迷人,会让你的.口水流下一大堆。
10. 如果你认为土豆美味而不易种植的话,那你就错了:我们贵州、云南,甚至是高寒、高热地区,都有土豆的踪影。不同的地区还会有不同的咸、甜等味道呢!
11. 土豆既好吃,又可以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食品。如,时尚的土豆片、下饭的土豆丝等。
12. 记得有一次,我非常想吃土豆,就去市场买了三个大土豆回来,炒好之后装了满满一大碗,转眼就个我吃个精光,连汤都没剩下,把一旁的妈妈惊得目瞪口呆!
13. 土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单吃土豆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吃土豆要削皮;而是土豆不能生吃,因为土豆含有大量的淀粉,生吃不易消化;三是发芽或发青的土豆不能吃,因为这样的土豆含有大量的龙葵素。
14. 你别太小看土豆了。它不仅好吃,而且有很多营养。比如:他的蛋白质有15~23%,脂肪0·1~1·1%,热量66~113度,钙11~60mg,在土中生长。能防病虫,美容皮肤、减肥。
15. 土豆形。色不惹人喜欢,有的土豆吃起来又香又甜,而有得吃起来清甜爽脆。夹放在嘴里。嗨,一股舒服的感觉传边了全身。
16. 土豆的味道美,它的吃法也很多,可以蒸着吃、烤得吃、炒得吃、煎得吃、等等……
17. 土豆就是好吃,肯德基里的炸薯条也是我喜欢的。吃的时候放点番茄酱,甜丝丝、酸溜溜,越吃越好吃,还有把土豆洗一洗,在锅里蒸着吃,再撕下土豆皮,这味道也好极了。
18. 5分钟后,老师终于揭开了椒盐土豆的神秘面纱。大家急忙拿起土豆,顾不上烫,一口塞进嘴里……嗯!真好吃!
19. 土豆有两种,黄种又香又实,白种又松又脆。土豆的味道美,吃法也很多,可以煮着吃,可以压扁炸着吃,可以连皮烤着吃,还可以切成一片片炒着吃。其中,我喜欢炒着吃。
20. 我又把水洒了点儿,立刻把土豆拿出来,我先吃了一口,又软又香。
在我对故乡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油粉,陪伴我从小到大的还是油粉。
在那每天陪伴着叮铃铃上课铃声的小学光景里,油粉就是我最最青睐的美食。那个时候的家中,并不富裕,但我总会比十分困难的家庭孩子要好一些,所以每个星期总会拥有两块五毛的零花钱。说是零花钱,到不如说是早餐钱,五毛钱一个的包子父亲是早就算好了的。所以每个星期除了九块钱的饭钱以外,还有三块五毛的零用钱是供我自己支配的。
我并不喜欢吃包子,因为热油粉的价钱跟包子是一样的。热油粉的形状跟冷却了的油粉块是不大一样的,类似于今天我们常吃的豆腐脑,但味道却不同。里面总会夹杂着柔韧清香的油粉锅巴,味道自然是很好。
下课的时候也不闲着,早晨第二节课后太阳总是暖洋洋的烘烤着大地,于是我们便又三五成群的拥挤到小小的油粉摊子前面来。这个时候的油粉已经大多冷却成型了,卖油粉的中年妇女们便会按价钱给我们切。一毛、两毛、三毛……倘若到五毛,便不合算买出来吃了,因为五毛是可以吃一碗的价钱,用碗盛着吃,再加上几勺酸溜溜的木瓜醋,比用手蘸着吃肯定是合算得多了。但学生们是很少会这样一碗一碗盛着吃的,因为五毛钱总归是可以吃五次一毛的油粉了,倘若一顿吃完,下次看到别人吃自己就只有流口水的份了。
待稍微长大些,就到了中学。这个时候的我们吃油粉却是一件觉得“丢脸”的事情。总觉得那只是女孩子们的喜爱,油粉还是五毛一碗,但我们总是不好意思去吃的。转而选择饵丝、米线之类,稍微高档一些的小吃。或者就选择干脆不吃,生怕同校女同学看到,很是害羞。
母亲永远觉得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六天一次的集市,在街上总能遇到她。她是喜欢吃油粉的,便邀约我一起去吃,可这时候的我总是很不乐意跟小时候那样一起去吃。嘴里便总是编出些让她能相信的谎言来,直到她从黑色的布包里拿出一块、两块、或者是五毛两毛零钱凑起来的一块两块,我便转个湾与同班孩子一起奔到僻静处的饵丝米线店了!当然,现在回想起来只是一味的怀念那些岁月,如今的母亲额头上都已经增添了些许皱纹,以前乌黑浓密的头发,现在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光泽,甚至还能找到丝丝白发。
在小时候的记忆中,母亲也时常会做油粉。但由于生活拮据,好的豌豆是要拿到集市上去卖的。只有最后剩下那些干瘪的豌豆,但只要是用母亲的巧手制作出来,那味道我觉得比市场上好的.豌豆做出来还要好吃。
油粉的制作工序也并不难,但烤油粉锅巴是需要有一定技术的,而且火候掌握不好很容易糊掉,所以母亲一般都会从集市上专门卖油粉的商贩那里称了回来。然后用家里的石磨将那泡软了的豌豆就着水一起磨成豆浆状态,又用一块很细的纱布将那豌豆浆过滤以后,最后就是煮了。煮好之后就是装盆,用勺子舀起煮粘稠了的豌豆粉,一层锅巴一层粉的铺设起来,最后冷却了,就成了块状的油粉。作料当然也是一大亮点,记忆中有的是:蒜泥酱、味精、葱、香菜、辣椒油、酱油、花椒油、面酱、花生米、还有最最少不了的木瓜醋。其实不光是豌豆粉可以调制出这种稠粘状态,例如土豆粉、芭蕉芋粉、藕粉……都是可以的。制作油粉的好坏,其实很大程度是在油粉锅巴上面。当然家乡自古以来都只会用碗豆来制作油粉,或许是豌豆粉那股特殊的清香无法比拟,又或许是因为农民吃着自己用汗水浇铸出来的碗豆制作的油粉,这就是最原始的劳动升华!
这难怪乎很多农村的父母,子女在城里过得好了特意接他们来住,但他们用不了几天就吵着要回去。细细想来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那里才是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家,那里有他们多少的希望与汗水。一块泥土、一块青石都陪伴了父母一辈子,而我们呢?那些逢年过节大包小包的名贵烟酒,那些奢华锦衣玉食……都随着几日的鞭炮声,随着汽车尾气,烟消云散……
年迈的父母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一个劲的朝着远去的汽车招手,乖巧的孩子总会探出可爱的小脑袋做着“拜拜”的姿势大声呼喊“爷爷再见……奶奶再见……”!再见~再见~何日再见?
故乡的油粉让我留恋也让我怀念,我或许可以再走一次那条尘土飞扬的赶集小路,却再也看不到那些曾经快乐的景象!那是一条很小很窄的林荫小路,四邻八村的人们赶集是都从那里走的。那时候的交通虽然也有,但无外乎也只有拖拉机之类的了,所以人们更愿意走那条小路,而且路上总会遇到邻村熟识的人们,大家无论是去赶集还是回家,都闲聊着说说笑笑,根本不会觉得累。小路并不宽,人们好似长龙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队走,但似乎人们都很愿意去享受街天这种悠闲的日子,大家去赶集也都不紧不慢,边聊着天边不紧不慢的走。讨论着今天猪牛的价钱如何,讨论着这几天某村某家的趣事,讨论着今天上街需要购置的家具日用品之类……当然大家说说笑笑间也就不知不觉到了街上。
赶完集回家也是一样的热闹,人们依旧不紧不慢的背着新买的锅具,或者抬着大米,提着水果猪肉之类,吹着牛聊着天。过了那条叫做姆得力大河的,基本路也就平坦了,于是到了歇气台歇气。年轻的人们是早就歇在那里了的,他们不像父母一样为了生计在集市上操劳,是早早就约了些邻村的女孩子在那里玩耍。几斤油粉是少不了的,三五成群打着牌,那油粉的袋子是放在中间的,一个人用手抓起一块,又用筷子挑些作料在油粉上,用手蘸着吃!偶尔也会有那年龄稍微大些没结婚的青年,买得四五斤油粉早早坐在那里等着赶完集回家的姑娘,看到如意漂亮的,只是的大声吆喝着“阿妹,来歇气……来歇气”~当然,这些事物我也是不大有印象的,只是在三叔的那个年代很是火热。我所经历的,只有在大龙潭放牛场那些没落的最后光景,有空再回忆出来,与大家一一分享罢。
成年后的我便很少回家,经常为了生计出门在外!渐渐地远离了我的故乡和那童年少年最快乐的时光,但每次回家油粉总是要吃的,那条林荫小路也总会抽空去走一走。故乡的油粉依旧一样的好吃,但那条赶集的林荫小道已经很少有人往来,如今的人们开着汽车骑着摩托往来于乡村与城市之间,或许曾经在那小路边歇气台曾经相知相爱的夫妻也不会再去踏足。但她留给我的始终是满满的童年回忆。
如今故乡的油粉,已经加工成盒装的商业产品销售。不久前夕母亲从家中寄了一盒给我,收到油粉我自然是兴奋的按着盒子里的说明书来调制,还是一层锅巴一层稠粘的豌豆粉。做好一品尝,味道还是大致一样,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东西,冥思苦想之际弟弟突然冒出来三个字……“木瓜醋”!啊……我一下子也终于想起来是缺少一味木瓜醋,可这木瓜醋哪里去找呢?难道千里迢迢还要让母亲寄木瓜来么?这可是在故乡才能找到的特有产物。
我是自小就喜欢喝木瓜醋的,母亲泡的木瓜醋最好。弟弟白天提起木瓜醋,到让我嘴巴酸溜溜的了,晚上果然拿起电话给母亲打电话想让母亲寄几个木瓜过来,但转念一想我又将电话放下了。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愚人,即便是母亲寄了木瓜过来,自己真的又能泡出好醋么?心里想着油粉,我才能时常想起故乡。嘴里馋着木瓜醋,我才能加快回家的步伐。
只是脑海里忽然又想起脸上满是风霜的老娘,端着一碗酸溜溜的木瓜醋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儿啊,快喝一口,娘泡的木瓜醋还是你小时候的那个味儿!
” ~哎!……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