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春云片叶满杯盈,不尽深情忆徽宗。
碧翠真香先浸蕊,野生歙县早含英。
龙游化作黄金液,鹤舞新生白玉精。
最是胡公茶道好,一茗啜透大千风。
(第二首)
玉芽翠叶诞溪龙,遐迩闻名人世惊。
清润明亮透香气,鮮淳甘爽沁心胸。
半尺玉旨召天上,一籽珍珠蕴山中。
琼桨咖啡安能比,品茗莫忘谢茶翁。
(第三首)
云林斋后疏钟入,香菀花前篁竹中。
烹水泥炉声漫过,提壶煮茗山共通。
江南日远鸣禽近,岭北风高隐兽踪。
月夜苕溪安且吉,碧瓯无意若香桐。
(第四首)
闻道溪龙出好茶,灵芽翠叶玉生花。
一杯爽气萌春色,半口清香近枣瓜。
极品从来天上有,真情自古世间夸。
若非鸿渐方心在,茗馆何来赞语哗!
(第五首)
粤北江南取次行,川源一派天新晴。
花前午枕茗香郁,屋后夜翻经卷轻。
隔水有情无着处,窥人隐意见蝇营。
一瓯若是江南忆,道是苕溪最重情。
(第六首)
云林斋后疏钟入,香菀花前篁竹中。
烹水泥炉声漫过,提壶煮茗山共通。
江南日远鸣禽近,岭北风高隐兽踪。
月夜苕溪安且吉,碧瓯无意若香桐?
白茶是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加工,如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来改变其本来的性状,它只需要阳光,那么阳光的茶,该怎么泡呢?
(一)不同品类,不同泡法
1.白毫银针的泡法。
冲泡白毫银针,主要注意事项有二:其一,茶芽纤长细嫩,水温不宜过高,90度左右即可;其二,这种上好的白茶浑身披满白毫,冲泡时,热水不可直冲茶芽,应当沿杯(或壶)壁入冲,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即不会损伤茶芽品相,又不臻至于因为茶芽大量脱毫令茶汤变浊、而影响其汤色的美感。白毫银针茶形虽然纤小细嫩,因为茶芽肥壮丰腴,出汤时间较长,十分耐泡,即便泡至十道,汤色尤在,虽然口味淡了不少,但还是可以从中品到其余韵的。
冲泡白毫银针,还有一个秘诀,每回往外分茶汤,不可全倒空,应留汤底约三分之一,这样,续过新水之后,茶汤还能沿承原来韵味。
2.白牡丹的泡法。
白牡丹一芽一两叶,旗枪兼具,茶芽细嫩纤巧,茶叶粗犷豪放,水温不可过低,低则茶味难出,水温若是太高,则又会伤及茶芽,若配以玻璃茶具,则其水中倩影尽收眼底。所以,白牡丹的冲泡温度,最好控制在90—100度之间。
其它注意事项,类似白毫银针。
3.贡眉或寿眉的泡法
寿贡皆以茶叶为主,其形粗放,尽显古朴之风,其靓丽之处有三:其茶汤深红美艳,其滋味醇厚浓郁,其功效较为卓越。所以,冲泡白茶,水温可在100以上,而且可以多泡一会,这样,就会充分享受到其最美的部分。
4.新工艺白茶的泡法
新工艺白茶是白茶家族中的新秀,因其工艺特殊,其味浓醇清甘,近似闽北乌龙之“馥郁”,故,此茶以工夫法冲泡为宜。
5.老茶饼的泡法
老茶饼经压塑而生,较紧实,因存入时间较长,内部自然发酵起变化,茶味厚生独特,只有百度以上的水温,才能令其尽显本色。
(二)不同年份,不同泡法
1.新茶的泡法:新茶往往较嫩,干茶观感也新艳,所以最好浅泡,出水尽量快一些,这样能品到那种新茶之纯美。
2.老茶的泡法:
品饮老白茶,宜用大肚紫砂壶,80度水温,耐心等待1分半钟出汤。如果能使福鼎泉水泡制,再好不过。宽敞的大肚壶使芽叶尽情舒展,将叶面和芽头上披着白毫的滋味充分散发。过程显得那样生机无限,意趣盎然。那股香气和沁入心脾的蜜韵味道自然甘醇,是茶本质的`香气。如同置身于原始森林,嗅着林中清新的气息,心情也自然悠闲,宁静致远。
(三)不同用具,也有不同泡法:
1.杯泡:取5g白茶用90度开水先温润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一分钟后就可饮用。
2.盖碗泡:取3g的白茶投入中盖碗,用90度开水温润闻香,然后像功夫茶泡法一样,第一泡45秒以后每泡延续20秒,这样就能品到十分清新的口味。
3.小壶泡:取7-10g的白茶投入壶中,用90度开水温润后用100度开水闷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饮,这样可以品到清纯中带醇厚的品味。
4.大壶泡:取10-15g的白茶投入壶中直接用90-100度开水冲泡,喝完直接加开水闷可以从早喝到晚,味道特别醇厚和清爽。这种方法也可供一家大小共享,特别是夏天。因为白茶的冷饮更好喝,并且决不伤害身体。
(四)不同需求(是重品饮,还是重保健),不一样的泡法
1.重品饮:重品饮者,最好喝淡点,因为淡泊,是白茶最本真的茶味,所以,此时最好浅泡白茶。
2,重保健:重保健者,最好用煮饮法,这是民间一直沿用的秘方——用清水加15g老白茶(陈三年以上)煮3分钟成浓汁后过滤出茶水,待凉到70度添加一勺蜂蜜或土冰糖乘热饮用,顿感体轻神宁其中妙用自能体会,其口感神韵更是醇厚奇特。
茶的保健作用属细水长流,不可间断,否则,难以起到功效。古代名医华陀在《食论》中提出了“苦茗久食,益思意”的论点。茶还要择时而饮,不宜盲目饮用。俗话说:“饭后茶消食,午茶长精神。”饭前与临睡前这段时间,就不宜饮茶。
(五)不同对象,泡法也不一样
1.女性。女性往往口味轻,所以最好清淡点。尤其是为了美容,最好喝淡茶。用具则以玻璃茶具为宜,这样更适合爱美的女人从白茶中得到更多美的启迪。
2.男性。男人一般心界较宽,心机深沉点,喝白茶,可能更追求其醇厚的一面,所以茶味相对可以浓点,这就意味着,泡时可稍长一些,汤温还是得依据茶质而定。
3.老人。老年人尤其要重保健,因此老人喝白,要重其根本功效,冲泡时,要尽量让茶的根性尽显,所以,更要多泡一会。
4.学生。白茶多清淡,也适于年轻学生饮用。因此生活特点,平时不宜多人围坐一处久喝,最好用杯泡,所用之茶,以白毫银针或白牡丹为宜,水温尽量低点,根据不同茶质,水温取其下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始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有生津止渴、清神利尿、去咳止痰、驱困轻身、消炎解毒的功效,唐朝诗人卢仝有诗赞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乃宇宙天地万物之精华,茶字乃草木之中有一人,寓意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泡茶要用采自山上之茶叶和取自江河湖泉之水冲泡而成,一杯茶里,有山有水有自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茶道和儒家传统文化充分结合,盖碗意天、茶杯意人、茶盏意地,乃易经中天地人三才,寓含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喝茶因为有清心寡欲的功效,备受沙门释子的青睐,茶也在禅宗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禅宗把禅理和茶理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创立了茶道,实现了茶禅一味,六度万行,“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茶与中国文化充分融合之后,也成为了儒家文人士大夫、佛门高僧、道家高士须臾不可离的伴侣。说得好,“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浑浊世事中清醒的表现。”一杯清茗在手,往往让人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忘记了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上云卷云舒,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游心太虚,俯仰自得,何等逍遥自在的境界。“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熙宁九年,苏东坡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望江南.登超然台作》这首千古名词,将自己的一腔愁绪都寄托在了煮茶喝茶之中。 禅宗有很多吃茶公案,唐代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和尚,一日,寺里来了个新和尚。新和尚来拜见,赵州和尚问:“你来过这里吗?”“来过。”“吃茶去。”新和尚连忙改口:“没来过。”“吃茶去。”赵州和尚仍是这句话。在一旁的院主不解,上前问:“怎么来过这里,叫他吃茶去,没来过这里,也叫他吃茶去?”赵州和尚对院主说:“吃茶去”。 这便是千古禅林法语“吃茶去”的来历。《五灯会元》记:“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景德传灯录》记:“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洗漱,漱洗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本分事接人,洗钵吃茶,指看庭前柏树子;平常心是道,添砖盖瓦,瞻依殿里法王尊。赵州禅师以吃茶公案指引学人,度驴度马,度尽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近人赵朴初题诗吟咏此典:“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青青翠竹,皆为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如女人,聪明的女人不仅汲取茶汤里的天地之精华,也摄取茶所具有的素俭、和谐、平和、清净、淡泊之精神,为自己的心灵和精神美容。花茶如少女,娉娉婷婷,豆蔻梢头二月初,吃在嘴里,满嘴清香而略带青涩;绿茶如少妇,浓郁芬香风骚妩媚,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柔媚入骨而回味无穷;老年女人如白茶,味淡如水却清香天然,看破红尘不惊不澜,和光同尘淡然若定,唯留淡淡清香于人间。品茶如品女人,初品如碧玉破瓜,“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首就郎抱,”欲说还羞,欲说还羞;再品如贵妃出浴,惊艳无比,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恰似嫦娥离月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三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四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寒蝉已凄切。品茶用禅宗清原惟信大师的“看山看水三境界”来比喻也甚是恰当,初品“老夫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品“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三品“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小小一杯茶,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茶之道鲜也。 品茶,品山品水品人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初品“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再品“中年听雨江舟上,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三品“老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亮。”品茶可以品出《锁麟囊》中薛湘灵的否极泰来,“这才是今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武家坡》中王宝钏的苦尽甘来,“谢罢万岁龙恩典,今日才得凤衣穿”;《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寂寞无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残垣”;可以品出“浩浩乎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然。飘飘乎遗世独立,虚化而登仙”的愉悦;也可以品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的豪迈”;更可以品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天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凄凉。”种种人生,样样心思,都沉淀在云雾缭绕的一杯茶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茶乃君子,具有八德。一为康。茶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二为乐。茶能增进快乐,如沐春风;三为甘。茶如甘露,甘润人生;四为香。百味凝春,茶香自溢;五为和。
茶蕴太和之气,固本扶元,和而不同; 六为清。茶语清心,心旷神怡;七为敬。茶本时辰草,客为座上宾;八为美。 茶是天生尤物,能赋予美感享受。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茶乃阳,水乃阴,一阴一阳之谓道。茶之德可用《易经》中的谦卦来比拟。谦:地山谦,亨,君子有终。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庄子说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红楼梦里妙玉烹茶用旧年蠲的雨水已嫌不够清冽,而要用埋藏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才算陈年寒冽。乾隆下江南游览金山寺,观长江来往船只,问高僧法磐,一天过往多少船只,法磐说只有两条,一为名,一为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茶乃天生神物,其无言无说、无示无识而又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座中又有谁能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茶如《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卫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又如曹子建笔下的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皓齿内鲜,明眸善睐;亦如《诗经》中之伊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桌上茶杯,雾气缭绕,见兰子胡诌,而笑曰:“君虽然说了那么多茶的优点,但还是没有充分了解她,您所说的都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其实青青翠竹皆为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山河大地皆露法王身,鸟语蝉噪都是广长舌。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皆为神物,何则唯有茶叶乃神物乎?君若能与茶相知,云在青天水在瓶,何不携之游于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逍遥寝卧与参天大树下,彷徨无为乎其侧呢?何必如西子捧心,强作呻吟呢? 余汗颜,乃强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茶莞尔一笑,默然不语。兰子叹曰:“得友如此,夫复何憾!愿为门下走狗,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与君相视而笑,逍遥而游,莫逆相交,终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