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说说广西钦州钦北区平吉镇 正文

说说广西钦州钦北区平吉镇

时间:2025-09-12 18:55:14

钦州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钦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钦州市

钦州市位于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位于北纬20°54′-22°41′,东经107°27′-109°56′之间,南海之滨,处于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背靠大西南,滨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北部湾迅速崛起。港口经济飞速发展。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钦城管理区,户籍人口379.11万(2010年)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

【名称来源】

在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汉朝、三国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1949年12月7日解放后,钦州先后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广东省合浦专区,湛江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8月钦州市现辖2个市辖区、2个县。2012年7月小部分钦南区的街道划给钦北区。

钦州市面积108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9.11万人(2010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钦州常住人口为307.97万人。

钦南区面积2215平方公里,人口57万。邮政编码535000。钦南区辖4个街道、12个镇:向阳街道、水东街道、文峰街道、南珠街道、沙埠镇、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尖山镇、大番坡镇、龙门港镇、犀牛脚镇、久隆镇、东场镇、那丽镇、那彭镇、那思镇。共有22个居委会、142个村委会,1976个村民小组。

钦北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邮政编码535000。辖3个街道、11个镇:长田街道、子才街道、鸿亭街道、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

灵山县面积3550平方公里,人口156.5万(2010年)。邮政编码535400。县人民政府驻灵城镇。辖18个镇:灵城镇、新圩镇、丰塘镇、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太平镇、沙坪镇、武利镇、文利镇、伯劳镇。

浦北县面积2517平方公里,人口88万(2010年)。邮政编码535300。县人民政府驻小江镇。辖16个镇:小江镇、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张黄镇、大成镇、白石水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钦州市总人口为379.11万,常住人口为307万。其中市区人口109.7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1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4人。钦州下辖的灵山县城人口中21万,浦北县城人口7万。

到2010年底,钦州市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钦州全市都通用白话,属粤语钦廉系,少数民族使用当地方言。

汉族、壮族为钦州世居民族。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89.3%,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10.3%。汉族全市均有分布,壮族主要分布在钦北区,其中大寺镇最多,有8.3万壮族人,是全市壮族人口最多的乡镇。

【历史沿革】

钦州,古称安州,具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钦州市属象郡辖地。

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

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15号】)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以原钦州县的行政区域为钦州市的行政区域。

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62号: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市人民政府驻新兴路。

钦州市辖原钦州地区的.浦北县、灵山县和新设的钦北区、钦南区。

钦州的导游词2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钦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钦州市冬凉夏热,气候宜人,依山临海。是中国南方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青山水秀。依水临海,山川美丽,风景迷人。钦州的风光明媚,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地区著名旅游胜地。

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曾"遨游钦灵";作《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

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钦州访问;1909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游钦州时,绘了荔枝图,并赋诗: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舟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1962年,戏剧家、诗人田汉来钦州游览时留下不少美好的诗句。

钦州旅游景点有30多处,4A级景区多处,主要有:三娘湾旅游区、八寨沟旅游区、王岗山、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大芦村民族风情、六峰山、五皇山、椎林叠翠、麻蓝岛、龙门群岛(七十二泾)、三海岩、灵东水库、五皇山、越州天湖等。古迹与人文景观有马鞍山遗址、独料遗址、古立山岗遗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钦州遗址、天涯亭、广州会馆、大朗书院、绥丰书院、大芦古宅群、竹山古宅群、苏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等。

钦州现经钦州八景评审委员会审定,选出了钦州新八景。分别是:王岗春色、六峰缀秀、龙泾环珠、刘冯宝第、灵东浴日、麻蓝仙岛、越州天湖、椎林叠翠。

钦州的导游词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钦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双鹤公园位于灵山县城南面环城大道旁,山水环绕,两山夹一江,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公路占地面积为653亩,主入口面向50米大道,次入口设于南面,可经江滨路和文体中心环岛大道,交通便利。双鹤公园与南面的新文体中心及双鹤开发区共同组成成一个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商贸、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县城综合性开发新区。

双鹤公园规划区内按功能规划分为风景旅游区、民族文化表演区、商业区和河滨娱乐、休闲区。公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使景致的层次更丰富,风景旅游区内广种各种植物,以各种不同品种、形态的植物划分绿化景区,其中包括松柏林、桃花林、柳树林、桂花林、竹林和极具亚热带特色的椰树林、槟榔林、荔枝林等。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满足了人们一年四季对景观的不同要

除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外,公园内还修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工景点。由至高点的观景阁为主的景点,在公园内错落有致的分布着牌坊、亭连廊、望江亭、双鹤群雕等多个景点。在山体的最佳观景点处都设置有观景台,每隔一定的距离设有供游人小憩的平台,景区内还恰到好处地插入各种精致、美观的园林绿化小品。各景点之间利用台阶及盘山步行道连接。公园内还设置了两条索桥连接鸣珂江两岸,尽量让游人在轻松惬意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领略到公园的全部美景。

为了满足人们游玩的需要,做到动静结合,公园设置了民族文化表演区、烧烤场、垂钓区、儿童乐园,以水为主题的游泳池、亲水平台、游船码头等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使人们在整个的游玩过程中可以享受到有山有水、动静皆宜的种种好处。

双鹤公园的整个设计尊重原有的地形成了一幅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双鹤公园的建设不但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一个最佳场所,相得益彰,成为灵山县城又一个靓丽的新景观。它的建成开发,将进一步提高灵山形象和品位。拉动城南新区开发,对灵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总结1

当前正值农资销售旺季,钦南辣椒销售高峰期,为进一步提高农资质量安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根据今年全国、全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和工作部署,钦南区农业、检察院、公安、工商、安监、水产畜牧兽医、农机等主要农资打假成员单位,于20xx年3月28日到那丽镇开展“钦南区20xx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联合行动”,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现将行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农资打假法律法规宣传。现场发放农资打假宣传资料和强农惠农政策,特别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普及农资识假辩假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

2、现场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和咨询。依法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为民排忧解难。

3、开展农资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农资打假联合检查组对全镇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农机及零配件等农资经营摊点开展地毯式检查,主要查看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执照是否齐全,农资产品包装标识是否规范、经营档案是否健全、销售台账是否齐全等,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

二、活动成效

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整体联动优势,齐抓共管,形成打假合力,共同推进我区农资市场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总结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全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20xx年农资执法打假专项行动的通知》(国质检执函〔20xx〕64号)及区局《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广西质监系统农资执法打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桂质监办发〔20xx〕4号)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20xx年农资专项打假工作,现将20xx年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按照国家总局和区局的工作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了《钦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xx年农资执法打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由市、县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执法第一线开展该项工作。

此次农资专项执法打假工作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突击检查辖区化肥生产企业4家,农药生产企业1家,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点22个。从检查情况来看, 市内的2家化肥生产企业目前未能形成批量生产,其他企业没有发现违规生产的现象,都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一)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继续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为农户家开展检验工作,并利用“3.15”宣传活动日和市、县各部门联合执法宣传的契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发放资料350份,接受咨询27起,同时加强“12365”举报投诉电话的作用,接受农民咨询和举报。

(二)开展农资执法检查。执法人员深入农资生产企业一线明察暗访和监督抽查,以事先不打招呼的飞行检查方式为主,检查生产企业5个,并按规定对生产企业的各个管理、生产环节是否到位进行核查,未发现违法生产行为,同时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点22个。

在对企业检查中,我们坚持执法与帮扶相结合,增强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做到扶优治劣并进,引领农资生产企业坚持以质取胜的发展方式。

二、下一步的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农资的各种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农资生产企业提供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打假与帮扶相结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总结3

今年以来,区农业局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自治区农业厅《20xx年全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xx〕18号)和《20xx年钦州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钦市农业发〔20xx〕19号)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组织收看视频会议,及时传达会议精神。按照20xx年全国和自治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暨农资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发布会精神,2月27日,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区工商局、安监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农机局和供销社等区直农资打假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在钦州电信公司钦州分会场收看“20xx年全国和自治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暨农资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发布会”,会议结束后,我局领导十分重视,及时组织传达学习,要求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早计划、早部署,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迅速掀起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的高潮。

(二)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根据农业部、自治区农业厅和钦州市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局制定印发《20xx年钦北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钦北农业发〔20xx〕19号)和《20xx年钦北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钦北农业发〔20xx〕20号)等方案,有计划、分步骤、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各项工作。

(三)加强涉农法律宣传学习,提高维权监管能力。一是组织局政策法规(行政审批)股、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新《农药管理条例》,围绕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法律责任等内容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面解读,力求掌握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实质、内涵。二是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农资市场检查、“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和“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宣传新《农药管理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政策,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普及农资识假辩假常识,提高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三是加强媒体宣传,提高舆论监督。充分利用钦北农业信息网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农资打假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社会对农业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根据农时季节和农作物品种,有针对性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推介农作物主导品种和优质农资产品,推广无公害绿色种植。据统计,截止12月20日,我局开展农资打假集中宣传3次,共发放宣传资料7000份,接受群众咨询2000人(次),深受群众好评,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提高经营监管能力。根据农时和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开展日常执法检查与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突出监管重点,加大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一是开展春秋季种子市场专项监督抽查。分别在春秋季种子销售旺季,联合区种子管理站,重点加强对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的标签监督抽查,指导经营者及时办理种子备案登记,确保用种安全;二是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为检查对象,加大对批发商和经销门店的监管,做好日常巡查记录,及时了解掌握农资经营情况,排除风险隐患,严查一证多用、套用冒用登记证、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秩序;三是开展护夏保安全农资质量抽样送检和标签监督抽查。从4月10日开始,深入各镇开展农药、肥料质量抽样送检,扩大抽检范围,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据统计,截止12月20日,我区共出动执法车辆18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726人次,整顿农资市场172个次,检查经营门店819个次,农资质量抽样共16个产品,其中肥料质量抽样10个,农药质量抽样6个。经送检,检测结果中,农药质量不合格2个、肥料2个。此外,还针对农药标签进行例行抽查,共抽查了40个农药标签,发现8个不符合规范,针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和不规范标签都分别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并已全部结案,有效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加强放心农资推荐,提高服务监管能力。4月8日,我区联合市农业局在平吉镇举办“钦北区20xx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围绕“放心农资进乡村,质量兴农保安全”主题,积极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及农技专家现场讲解农资识假辨假,维权和科学使用等知识,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民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现场受理投诉举报,认真接待并处理农民群众的投诉举报,现场解答或提出解决方案,当日,共接受群众咨询500多人次,张贴标语或横幅12条,发放宣传资料3500多份。

(六)积极开展农资市场“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样检查活动。8月17日,在市农业局组织下,各县、区农业局执法人员集中在钦州市工商局六楼“天眼工程监控中心”开展“双随机”抽取活动,随机抽取确定执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经营户。根据抽取结果,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不断完善农资市场监管机制,公平、公正、公开执法,促进守法、诚信、文明经营,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并对抽样检查结果进行信息公开。

(七)深入开展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专项清查活动。根据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深入开展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专项清查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桂综办〔20xx〕67号)的'工作要求,我局从12月1日起,对辖区农资经营店进行地毯式排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专项清查整治活动,活动中未发现禁用剧毒杀鼠剂,排除了安全隐患。

(八)加大案件信息公开,提高社会监督能力。按照《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有关案件信息公开的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我区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提高执法透明度,促进公平、公正、公开执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肥料登记查询系统不健全,佐证信息难查询。目前,互联网上肥料产品登记信息是由各省土壤肥料信息网或土壤肥料工作站发布,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肥料登记查询系统,很多肥料产品登记信息不完善,甚至无法查询,给日常执法带来不便。

(二)农药标签标注不规范,擅自修改标签内容仍有发生。从市场监管和立案查处的情况看,擅自修改农药标签的内容占比例较大,擅自扩大防治对象或使用范围,严重误导消费者科学安全用药。

(三)执法经费投入不足,办公设备相对落后。今年钦州市农业局安排我区农资产品监督抽查任务55个,其中肥料质量监督抽样10个,农药质量监督抽样5个,农药标签监督抽查40个。农资市场监管任务繁重,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数量多,送样检测费用高。目前,现有执法装备及传统执法模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社会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发挥钦北农业信息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继续加大涉农法律法规以及执法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支持农业执法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农资市场检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主体责任和法律意识,以及农民群众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和维权意识,促进诚信守法经营,营造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市场执法检查,突出监管工作重点。一是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和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等,加大农资市场巡查次数和频率;二是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抽样送检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及时依法立案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秋冬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三)加强执法工作创新,拓宽农业监管领域。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应由目前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逐步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食用菌等领域延伸,全方位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