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鞍墙是福州市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于造型、艺术风格上。而且体现在马鞍墙的装饰纹样所预示的祈求夙愿等深层文化上。
2. 餐桌本身并不怎么出色,可是台布上印着饭店的名称,银器上刻着特芬纳的牌号,瓷器上有哈弗兰的厂名,小红灯罩下灯光照耀着这样的器物,以及客人的衣服上、脸庞上反映出的墙壁的色泽,使餐桌显得仿佛很夺目。
3. 地板打蜡、擦亮、发出微红的光来,四周都装着镜子——高大、明洁、车边的镜子——相互辉映,映出了不知多少人影、面容和灯架来。
4. 天花板上绘着金碧辉煌的藻井,围护着中间的一丛明灯——在闪光的棱柱和镀金泥灰卷叶之间点缀着好些电灯泡。
5. 墙上画着淡蓝色小方块的彩色图案,围着镀金的、华丽的框子,角上刻着精致的花果,有肥胖的小爱神在上面自如飞翔。
6.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7. 再往前走,马路上下分开,中间的车道慢慢向下,伸向对面,从南到北,像彩虹一样,高高地架在天上。长桥的下面,每侧有12对水泥桥墩,像一个个巨人,叉开有力的双腿,守卫着大桥。拖着两条辫子的无轨电车在它的脚下飞跑。
8. 屋里阳光充足,并有华贵的摆设,窗上都摆着镶嵌钻石的各式钟表。每间屋里都有一张华丽的床,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桌子上还有一只白色的蜡烛,蜡烛上刻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屋内都是按以前的原样摆设的。
9. 整个建筑宏伟,布局严谨。楼亭仓舍,左右对称,贴金彩、画,装饰细腻。
10. 一座住宅活像鸟儿的形状,两只圆圆的大眼睛,是它的窗户。
11. 走近一看,五亭桥的桥身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的,成一个“工”字形,桥下有十五个桥洞。
12. 桥的中间是一座大亭子,大亭子的四个角连了一座造型相似的小亭子,这座桥也因此而得名——五亭桥。五座亭子既是隔开的,又是相连的。
13. 喷泉真是各式各样,有拔地而起的水柱;有簇拥在水柱周围的菱形网状水帘;有腾起云雾状的水球,还伴随着悦耳、优美的乐曲声,随着声调的高低,颤动着二十四个喇叭型水花。
14. 大街中心矗立了两幢四层楼,横七竖八面玲珑脚手架尚未拆除,但那脱颖而出的新姿已十分引人。
15. 五亭桥是由五个亭子组成的,五亭相连,大亭端坐中央,四周的小亭对称地围绕着它。五亭桥下有十五个圆洞,圆洞相通,游船来往自如。中秋佳节,十五个圆洞中映着十五轮像玉盘似的月亮。远看,五亭桥像一座玲珑的水上宫殿;近看,五亭桥像是碧湖之上开了一朵巨大的莲花。
16. 这儿更多的是现代情调的建筑,用自己笔直的线条,银色的钢窗,给人新颖,大方和舒适的感觉。
17. 他就走到母亲的房里去东张西望,觉得这屋子真是神仙洞府,又好看,又有趣,耀的人眼都花了。衣橱里挂着漂亮的衣服,淡红的,浅蓝的,花花绿绿的。梳妆台上摆着一只美丽的铜手,挂满了闪亮闪亮的戒指,旁边还有镶银扣的珠宝盒子。屋里又有一架穿衣镜,真是神妙的艺术品。
18. 整座建筑给人以一种肃穆,静谧和森严的气氛。
19. 每个亭子的四周都是用四根大红柱子支撑着。这一切把五亭桥打扮得分外华丽。如果人们把瘦西湖比作是一位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束在淑女腰间的镶有五颗宝石的彩带了。
20. 再看看亭顶,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绿色的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的精美的花纹。五座亭子各有四个翘角,每个翘角上都系着一只铜制的风铃;一阵风吹过,风铃发出“叮叮、叮叮”悦耳的铃声。
21.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
22. 钟楼下面便是一块题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八根高大、粗壮、坚硬的花岗石棱柱支撑着屋檐,显得十分雄伟。
23. 钟楼顶部是一根高耸的旗杆,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站在那高耸入云的钟楼上可以俯视上海全景。
24. 我们来到正桥,栏杆是乳白色的。在桥面矗立着十五根电杆,每杆安装四只杯形华灯,宛如倒扣的茶杯。乳白色的灯罩和蔚蓝的天空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
25. 两盏金碧辉煌的巨型吊灯从高高的红色金色的天花板垂下,吊灯上的无数个毛玻璃的圆灯大放光明。在墙上还有装饰华丽的壁灯闪光耀目。
26. 一间白大理石的巨大宴会厅:红色的帷幕,发亮的嵌花地板,绿色圆柱中间放着很多桌子,白桌布上面金、银、玻璃器皿闪闪发光。高台上有一张长桌,从大厅这一头直到那一头,约有一百尺长,其余的桌子一排排和高台成直角。
27. 每隔二三十步,就有一座小桥。有耸肩驼背的小桥,有清秀玲珑的石板桥,也有小巧的砖砌桥和油漆栏杆的小木桥。
28. 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晚上的露水洒过,春雨洗过,显得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躺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
29. 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30. 在辽阔的夜空下。那些庞大的现代化建筑群,仿佛一艘待命远航的海轮。
31. 文雅精巧不乏舒适,门廊、门厅向南北舒展,客厅、卧室等设置低窗和六角形观景凸窗,餐厅南北相通,室内室外情景交融。
32. 到了夜晚,这些灯发出柔和的金色的光辉,使大桥更加美丽,犹如披上了一层金纱。
33. 大桥有快车道和慢车道。快车道有十二米宽,可并排行驶四辆卡车。来往车辆从这里疾驰而过,奔向四方。
34. 桥两旁站立着威武的石狮子,它们像卫士一样,不管风吹雨打,忠实地守卫着大桥,又为大桥增添了几分雄姿。
35. 邮电大厦是一座庄严美丽的大厦。顶端是钟楼,钟楼上包着金属铜板,上面漆着绿漆。白底黑字的大自鸣钟高高地镶嵌在钟楼的上方。
36. 这是一座别有风味的蒙古式的建筑物,赫然矗立在高原的阔野上。三个舍利塔状的顶尖,碧瓦金檐,闪闪生光,给人以一种庄严伟壮的感觉。
37. 最引人注目的是院中央的小花圃,那是我和姐姐亲手培育的。它八尺见方,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若是春天,各种鲜花竞相开放,为小院增添了无限乐趣。
38. 高墙外排着参天的白杨和粗大的梧桐。走进围墙的大门,是五间红砖青瓦的住房。两边各两间,中间是月亮门过道。穿过月亮门。豁然开朗,宽敞的后院立刻展现在眼前。
39. 我家的小院,座北朝南,是苏北平原上一个极普通的农家小院。小院四周围着足有两米高的围墙。
40. 主楼是用一色青石起座,直上七层,石条又故意不打磨平整,粗犷凝重,像一个巨人敞露出结实的胸膛和坦荡的襟怀。
41.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阔,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42.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玲珑俊秀的阁楼、简练雅致的竹楼,与自然保持着和谐;在地广人稀的塞北,出檐起脊的瓦房,显示着生活的凝重;在广袤无垠的华北,齐斩斩的平顶房与大平原一样古朴浑厚。
43. 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连续的拱门和回廊,挑高大面窗的客厅,让人心神荡漾。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2. 用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文: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 ,歌颂古仁人 。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
(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8.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 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0.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9.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
10.请用现代汉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答:
⒒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2分)
答:
⒓ 第二段与第三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2 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3分)
答:
13.
答:
14.“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答:
15.“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6.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答:
17.“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2分)
去: 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 去国怀乡 ( )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 ③委而去之 ( )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18.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2分)
19.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
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2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21.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
23.选段②③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选段④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
24.请从选段②③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_______ (2)“以己悲”________
25.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答:_______
26.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27.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2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薄暮冥冥 薄: 长烟一空 一 连月不开 开 山岳潜形 潜: 把酒临风 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谪.守: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朝晖夕阴 晖
2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 ③商旅不行,
30.请从选文中找出
31.“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2分)
3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33.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④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3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
3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答:,
38.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答:。
39.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40.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41.“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4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44.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45.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
46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
47、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48、赏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9、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0、《岳阳楼记》中有很多
51、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52、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53、(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
答:
5.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分)
答:
5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 ) 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
2.将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表达方式。(3分)
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
55.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
〖甲〗(《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
译文:范仲淹在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
2.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3.〖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56.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57、(甲文)《岳阳楼记》
(乙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
(选自《
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3、请用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5、《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岳阳楼记答案
1.A
2.(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
6.(1)放晴 (2)日光 (3)一起 (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1
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
7.(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
8.对比 悲喜(每空l分,共3分)
9.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
9.(1)国都 1分。(2)日光,1分
10.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
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
11、(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12、
13、略
7.4分。每小题1分。(1)在……之前 (2)归依 (3)建筑,建造 (4)让
8.2分。每小题1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
9.4分。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2分)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写照。(2分)
10.胜:美好 晖:日光 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 12.写洞庭湖全景 (2分) 13.唐贤今人诗赋
14. 日光(或阳光)
15.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 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
16.①B ②C ③B ④A
17.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8.壮阔、浩渺
19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20.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21.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2. D
23.描写;议论、抒情
24.(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25.考生应先理解“古仁人之心”的含义,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扣住这一点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7.C
28.薄:迫近 景:日光
29.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30.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1.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3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4.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6.(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7.(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
38、(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39.(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40、(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每空1分)
41.(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42. A(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3.答案示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评分:3分,举例恰当,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得分。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4.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5.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46、答:“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47.(2分)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48.(3分)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
49、(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0.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51.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凄清幽
52.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53.1.⑴交错相通 ⑵有时(2分,答对一处给1分)2.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此题2分,答对一处1分)3.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分,答对一处1分)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分)
5.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
6.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4.1.答案: 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评分:本题共2分,答对一个得1分。2.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评分:本题共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记叙 评分:本题共3分,答对一空得1分。 4.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
55 1、(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分,每空0.5分)
2、(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3、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
56.(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57、1.(1)通“俱”,全、皆 (2)详尽 (3)轻视、看不起 (4)每年
(每小题1分)
2.D(3分)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以上每小题2分)
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岳阳楼记》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岳阳楼记》课内外阅读训练一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翻译句子。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3.〖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
答: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
[参考答案]
1、(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
3、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事例符合即可)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岳阳楼记》练习题二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添在句后的括号内。(2分)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 )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
(3)委而去之 ( )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说明,按文中提到的所有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用提供的图例,画出它们的分布示意图。(2分)
东
西
北
南
说明:①“潇湘”,指潇水和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②巴陵郡在洞庭湖的东北角。③巫峡在洞庭湖西北。
图例: 湖泊
江河
峡
城市
建筑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
5.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三、四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1)范仲淹 。
(2)欧阳修 。
二、阅读《岳阳楼记》(见上文),完成1-5题。(12分)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②去( )国怀乡
③把( )酒临风 ④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2.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魏武将见匈奴使》,完成1—4题(共8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自以形陋( ) (2)不足雄远国( )
(3)魏王雅望非常( ) (4)魏武闻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3.魏武为什么让崔季珪代替自己?(2分)
4.匈奴使节看出“捉刀人”(曹操)是位“英雄”,按理应得到曹操的奖赏,为什么反遭杀身之祸呢?(2分)
四、阅读《世说新语》中有关曹操的两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一)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就)心动。”因语所亲小人(随从)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二)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zhuó用刀斧等砍)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白天睡觉),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内容。(2分)
2.结合《魏武将见匈奴使》和这两段文字的内容,请你就魏武(曹操)这个人物作点评价。(2分)
《岳阳楼记》阅读理解答案:
一、
1.(1)B (2)C (3)B (4)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2分。画对3个给1分,给满2分为止。)
巴陵郡
湘
水
岳阳楼
湖
庭
洞
潇水
巫峡
长 江
4.壮阔、浩淼。5.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6.答案示例:(1)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2)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二、(12分)
1.①同“俱”,全,皆。(只作一种解释,亦不扣分) ②离开。 ③持、执(端、拿)。 ④因(因为)。(2分)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3.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4.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名言不类似的不给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类似,但人物不匹配的,给1分;写出的名言与原作稍有出入,但仍符合原作大意的,不扣分)
三、
1.(1)认为 (2)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不同一般 (4)代匈奴使说的话(共2分。答对2个得1分。)
2.然而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2分。意思对即可。)
3.因为他觉得自己外丑陋,其貌不扬,害怕不能震服匈奴来的使者。(2分。意思对即可。)
4.原因是曹操认为他眼光太锐利,放回对自己不利。或:因为匈奴使者只是说所谓魏王外貌不同寻常,却看出捉刀人曹操自己是个真正的英雄。曹操不能容忍这样睿智的人存在。(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四、
1.(一)曹操骗杀随从以证实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说法,使人不敢谋害自己。
(二)曹操“梦”中杀人,从而使人不敢在他睡觉时谋害他。(2分。每则1分,意思对即可。)
2.曹操具有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但又是极度的自私和猜疑心很强的人,充分显露了他“奸雄”的本色。(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