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成都喝盖碗茶说说 正文

成都喝盖碗茶说说

时间:2025-08-02 17:58:23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宽窄巷子了。从酒店出发,沿总府路、蜀都大道,途经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最后抵达成都宽窄巷子,行程约20分钟。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天府广场,正行驶在蜀都大道上,蜀都大道是贯穿成都市区东西部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现在我想问一下,在大家眼里,成都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没错,安逸(川话)。李白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诗圣杜甫眼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陆游又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真切道出当年成都的优美环境与休闲生活。近年来,成都又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上个月,国内首个休闲城市排名公布,成都因其“幸福度高、人情味浓、包容性强、好逸不恶劳,既享受生活,更创造生活”而获得“XX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这样评价成都:china’s china——最中国。那我们今天要去的宽窄巷子堪称是最成都。

宽窄巷子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成都人对于休闲生活的理解和表达的地方。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有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它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平行的巷子组成。宽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进兵骚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1721年,康熙皇帝应川人之情,派旗兵驻防成都。当时的四川总督年羹尧下令在秦代少城遗址上修建“满城”,给旗兵居住。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自离开少城接触商务买卖,他们只靠每年少城公园,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然而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了宽窄两条巷子。那时,宽巷子住的是文武官员,窄巷子住的是士兵,等级森严。其后,宽窄巷子的人员结构也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宽巷子多为达官显贵,窄巷子聚居的则是平民。但其实从街道的结构和规模来说,宽巷子与窄巷子并无太大差异,只是显贵们住的地方当然“宽”,平民住的地方自然就“窄”。所以民间便有了“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的说法。

宽巷子与窄巷子的建筑风格说是川西民居,却又留有北方四合院建筑的痕迹。

巷子两边大大小小的院落,三面环墙,临街只留一道门脸儿,雕花的窗户,气派的门楼,讲究的门饰,虽已有些破落,却依然在诉说着老巷子里的沧桑历史。宽窄巷子是最能再现老成都人生活场景的地方。街坊邻居习惯了端把竹椅坐在巷口摆龙门阵,茶余饭后就在墙下摆上一桌麻将,品着茶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巷子里的人来车往。或者一家人在院子里喝着稀饭,用温婉而幽默的成都话聊着家常。

不过,今天大家要看到的宽窄巷子已不是那有些破落的老巷子了。XX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打造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XX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重新梳理后的宽窄巷子,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院落文化,也使整个街区肌理更加清晰,同时为现代宽窄巷子梳理出更清晰的气质: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

朋友们,前面大概还有3分钟就将抵达成都宽窄巷子了。等到了宽窄巷子,你就会发现成都的“休闲”真的是名不虚传。

好了,请大家收拾好随身物品,跟着我一起去品位宽窄巷子的休闲气息吧。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抵达宽窄巷子了,接下来我会为大家细细地讲解宽窄巷子里的一些特色建筑,请大家跟好我。

总体来说,宽窄巷子的修护过程中,街巷形态进行了空间上的梳理调整,精心保留了原有的街道肌理尺度。只是小心翼翼地做了适度的“减法”,拆除片区内与历史风貌不符的现代建筑。

我们知道宽窄巷子一共只有45座建筑,所以说可以进驻宽窄巷子的商家都是非常幸运的。

现在呢,我们是在宽巷子。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懂蒙语的满族人介绍,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宽巷子20号院,据说很多人一旦来到这里就拔不开脚,现在我们进去看看吧。主人老段是一个做设计的行家,例如一品天下等景观设计都是他的手笔。传统文化既是他的心头所好,也是玩得最精彩的看家绝活。

宽巷子20号这个两进院落,是按照民国风格重建,保留着民国年间雕工细腻的木质门头。象征大吉大利的狮子滚绣球,寓意得福的佛手,这些精美的传统文化符号,换作别人最多只能原汁原味的存留。而天趣满汉楼让人最惊喜的是,在丝毫没有对原建筑做改动的前提下,仅从细节和摆件下笔,便浓墨重彩的凸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天井院落里,龙脉池对应着鸿运泉,文房四宝对应着清澈的古筝琴声;古画青花,孔雀锦鲤,老段的天趣满汉楼像是一幅华丽细腻的蜀锦。在宽窄巷子的热闹喧哗里,保留着深宅大院、大户人家的古老情调。

现在大家随意地在院子里转转吧。

这里呢是宽巷子25号,门头为传统黑色木板门,门前的两侧有八影壁,尽显大宅风范。旧门头下的红砂上马石静静的矗立在这里,向人们展现着旗人的生活,岁月的沧桑。现在我们走进院里看看,院内的`前檐和正房建筑都有着精美的木雕装饰,大家看东侧院里的两层建筑,人们称之为小姐楼,据说是始建此院时,主人为未出嫁的女儿所修的闺阁。

逛完了宽巷子,接下来我们要去窄巷子看看了。穿过南北向的通道,我们就到窄巷子了,窄巷子在清朝的名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窄巷子又叫太平胡同,名“太平”自然是希望没有战争,成都的老百姓能够平安祥和的过日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窄巷子1号院,它的门头是西洋的四柱三山式,门洞顶处以卷草纹线条处理,建筑优美。走进院子里我们看,门厅有传统的四扇六抹格扇,大家看隔扇的上部,镶嵌冰裂纹门楣。相传呢,这个院子曾经在清末进行了改建,当时的主人是一个富商,在改建的时候按风水大师的指点,门墙修筑时跟旧墙砖混合使用,取求新由旧生、推陈出新之义。所以这个院子保留的旧门墙是不同年代的红、黑、灰三种颜色的墙砖所砌成的。如今这个院子为根据这一传说命名为三块砖会所。

三块砖会所是它的男主人给妻子的一份礼物,因此男主人是不惜工本,耗费心力,几乎所有的摆件和地窖里的红酒都是他的藏品。

我们看到会所的前庭,东西厢房,上房堂屋,构成了六个包间,工整严密,格局大气舒展。中央的院落e形和l形的绿竹马槽,光影动静把空间切割得灵动开阔。三块砖最让人惊艳的就是室内装饰了,用张扬摩登的现代语言表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人把现代和传统的融合做得天衣无缝,水到渠成。贵重的红豆砂太师椅和色彩明快的沙发,文门神和象征华盖的阳伞,prada霸气十足的长沙发和传统意味的屏风椅,统统组合得如此和谐巧妙。

我们接着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窄巷子21号“点醉”酒吧,它的主人是四个80后。“花渐半开,酒至微醺,情之初动”,是他们对这个院子的诠释也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吧。 “过犹不及”是中国古人对享受人生乐趣的提示:不过度纵容,不小气节制,有一点醉便恰到好处,万种风情。于是四个年轻人把他们的态度带进了窄巷子21号院并用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中式骨架,后现代的面孔,填充以艳丽的酒红色。这里有1000多种红酒,其中600多种来自法国。点醉真像是一杯年轻的红酒,带着葡萄适度的芬芳,和一种清爽的甘甜。就像不要单纯的以年份判断红酒一样,也不要以年代分层判断格调。点醉是窄巷子第一个开起来的酒吧,这也是成都第一个提出24小时营业的酒吧,它提供了一种成熟、轻松而游刃有余的时尚态度。游客朋友们如果有兴致稍后也可以来这里体味一下点醉的滋味。

现在我们接着逛下去吧。

这里是窄巷子30号瓦尔登,它是当年传教士居住的院落,保留得相当完整。当然这种缘分也来自主人黎氏兄弟的用心。当年远在美国的哈佛博士,一得知宽窄巷子的改造,便专程飞回成都。高大爽朗的格局,更有北方建筑的明快感,欧洲风情更是增加了恰当的优雅。黎氏兄弟不用加入太多的复杂元素,保留着这种素朴大气的西洋风范。便成就了当年梭罗所描述的《瓦尔登湖》的气质。试想入夜落座于后院的树下,四合院的温暖情绪,夹杂着现代的浪漫,想必会让大家对已经熟悉的宽窄巷子多了一份新的感受吧。

好了,宽巷子窄巷子我们逛得差不多了,现在我带大家去看看提得不多的井巷子。

井巷子在清朝满城时叫如意胡同,后来因为巷北有明德坊,所以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关于井巷子的名,也是有来历的,顾名思义这条巷子因井得名,井在哪呢?走到那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井巷子主要就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这里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井巷子其实只有半条,它的两侧一侧是成都的新生活酒吧区,一侧是成都400米的文化墙。这是全国唯一以砖为载体的博物墙,成都历史浓缩于此。成都在重建宽窄巷子时,征集到四万块不同年代的砖,在井巷子路南侧,沿街用这些砖垒砌砖墙,砖墙中镶嵌喷绘照片,喷绘照片中又有浮雕,筑成一道展示老成都历史、文化、民俗长卷的文化墙。

大家在文化墙上可以看到,昔日老成都的生活景象。老成都人们坐在院子里三五成群,泡一杯盖碗茶,享受着柔和的阳光,翻翻报纸,摆摆龙门阵,偶尔端起茶碗扎上一口,说天到地。巷子里,等着三轮车叫卖的小贩,一车的蔬菜,雨天里卖菜人穿着雨衣穿梭于宁静的小巷,叫卖声清脆爽朗。几个老人家中屋檐下,下着象棋,逗弄着笼子里的画眉鸟。街坊在巷子里走过的背影......

老成都,光是这三个就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它是一种情结,人内心的一种渴望吧。我想大家也应该跟我有同感吧。

好了,我给大家介绍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时间呢,就由游客朋友们自由支配,好好地享受下成都的慢生活吧。11点的时候我会在下车的地方等候大家。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但也不要忘了时间哦。

成都三道堰古镇【1】

一袭淡绿的薄纱,身染一地粉嫩浅白,携一路沁人的花香,与妈妈来到了三道堰,三道堰古镇是座历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乡。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国时期就有“川西小少林” 之称。

白鹭、垂杨,鸟语花香从枝头上滑落下来,跌在眉间,硌疼了眼角。轻拢一袖绿意收藏于心,我不知道要怎么隐藏心中那喷薄欲出的绿,绿到极致似一方碧透的翡翠,柔到极致恰一团滑润的锦缎。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欲滴的碎绿,映衬那一低头的花蕊微颤,含羞绽放晨露的粉红,就如同心中被清落的娇羞浮出心底慢愁。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的秀美。

在三道堰轻掬一抹粉焉浸染眉梢的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那盈盈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楼,如细碎的羊脂美玉,颤颤巍巍的,轻薄小巧,玲珑摇曳。仿若一只只粉蝶震翅欲飞,舞起丝丝妖娆妩媚,涌入心海,溅起点点涟漪,漾韵成小小的浪花。几许痴语,画入眼,茶入喉,美入心。三道堰啊,你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我漫步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俯首,用心柔柔吻过那一朵朵粉白的,芳香馥郁的,沁人心脾的花瓣。

美丽的三道堰随着温润的三月,在川西平原开成泣血的花朵,燃烧成沸腾的思念,悠悠随风,我与你相随。绿荫凝烟,看。她在碧水间相依,似一个婀娜多姿的姑娘将长长的秀发,挽成了美丽的云鬓,系上了相思。人生如梦。听。她暖言细语绕耳的情迷,在梦里幽幽萦回,缠绵悱恻。思。来到三道堰定会让你情思若水,迷炫的笑魇在心上浮动,浮动,浮动。

风景如画的三道堰丰富多变,如清风拂过,心,掠过一丝绒毛轻抚的颤抖与柔软,自发梢滑落心底。或许,我早就习惯了风吹时颤抖的心痛。轻愁若水,花含烟,任时光踏在如水漫漾的柔软里,任那一池花红在心中飘零,等待,等待有一束光透过岸边的柳梢来安慰薄凉的心。

好像徐志摩说过,“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美丽的三道堰我来了。

两个最深的成都【2】

落差近5000米的成都,是大自然的两个最深的成都,是鬼斧神工最精心的雕刻。这座落差最深的大都市,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这是大自然对成都的偏爱。

成都的文化底蕴最深。

如今,当你走在琴台路上,在那块块铺路石上,你依稀可以看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为追求自由爱情,冲破封建枷锁而私奔的脚印,依稀可以看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那段文君当垆的故事,

琴台路上的那架古琴,仿佛仍然在演奏着《凤求凰》,那低沉婉转的琴声,在天府之国的上空飘荡,他们那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传颂了千年,百年。

展开历史的画卷司马相如的辞赋,仍然在闪闪发光,为成都乃至中国的文化底蕴,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扬雄,家境贫寒,却发奋读书,那盏破旧的纱灯下,你似乎还会看到他身披寒衣,发奋写作的身影,他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却写下了《逐贫赋》,《蜀都赋》,《太玄》等宏天巨着,“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这是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使他最终成一代名师。为成都的文化底蕴,添上一块巨大的砖石。

杜甫的草堂虽小,却涌出了盖世的诗章。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宏伟博大的抱负,气吞山河!《三吏》、《三别》诉百姓心声,为百姓呼号,为人民呐喊!不仅使成都的文化底蕴增厚,也为中华文化历史书写了最光辉的一页。

望江楼上的薛涛,手执纤纤细笔,饱蘸缓缓流淌的锦江水,饱蘸着她的情和泪,书写了一页页最精美的诗笺。当年,薛涛演奏的情乐,不知醉到了多少达官贵人。而那乐章中的每个音符,都掩盖着她个人凄凉的身世和终生的悲愤。可是,她的才华和美名,却让后人很难忘却。

金沙遗址,先人们的肉体被风化了不知多少年,但是,却带不去他们的美好梦想。成都,正以文化厚重而又伟岸的身躯,接受祖先灵魂们的检验。

也许,如今鹤鸣山上的道士还在呤诵着鼻祖们留下的道法,而使道教文化发扬光大,如涛涛岷江水千年流不断。

武候祠的英雄和智者们,义结金兰,仿佛还在那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他们奠定了谋略和英勇相结合的战争文化的基础,成为后人决策和智战的楷模。

一代水利文化宗师李冰,用他的汗水和智慧,灌溉了成都的千里沃野,如今,他仍然端座在高高的庙堂上,他是在欣赏他的水利作品都江堰?还是在继续监视着滚滚的岷江水不要再次发生水患?

当年,成都的三江水常常泛滥成灾,不是断浆,就是翻船。海师和尚,为镇住三江水,造福百姓,广积善款,临江依山刻佛。为表决心修建大佛,他拒绝贪官污吏的引诱,自挖双眼。终于刻成那尊亚洲第一大佛,镇住了三江水。可是,那尊大佛的眼皮微启,似乎为海师和尚的善举刚刚流过泪。或许,是海师和尚的精神感动了三江水,从此不再兴风作浪,怏及百姓,海师和尚把佛教文化的真谛演绎的淋漓尽致,让后人敬仰。

伟大的人民作家巴金,不仅是近代的大文豪,也曾经是战斗在反帝反封建最前线的英勇战士。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学巨着,在文化战线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有人说成都的宽窄巷是富人的天堂,可是那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当你漫步在宽窄巷,旧成都的身影随处可见,那是成都劳动者创造的文化遣产。

历朝历代,成都,都有着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书写了悲怆的战争的历史画卷,他们是寻求和平文化的先驱。抹去丰碑上的历史尘埃,你会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丰功伟绩,留传千古。

成都的文化名人,英雄将士,纷纷芸芸,如浩瀚的星海,飞流直下,是他们创造了成都乃至中国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人说峨眉天下秀,烟雨中的峨眉山,更是清秀如画,犹如一位纯情的少女,沐浴后,身披一袭薄薄的绿纱。

可是,山顶上的那尊金身大佛,却对世间的恩也不语,怨也不言,木然地坐在大象的背上无动于衷。而峨眉山上的猴子们竟在光天化日下“拦路抢劫”,有时,居然跳到人的头上骚首弄恣,“作威作福”,说明了成都人能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也不难看出成都人的慈爱心肠。

成都人成功的把活化石大熊猫变成了友谊的使者,让它“飞”出国门,走向世界。不知化解了多少国际纠纷,增进了多少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友好相处,使我国的和平文化得到了最完美的延伸。

除了九寨沟和青城山外,还有许多风景名胜,让你“朝去不思返,晚来忘归途”。

在成都,你能看到山上的千秋雪,同时,你还会看到岭下的百花艳。青翠伴鸟唱,碧水穿城过的景色,更是覆盖了整个成都市。

锦江,府河的水穿城而过,不知带来多少凄惨和美好的故事,成都人,让凄惨的故事顺水流去,只把美好的故事留下。

成都,不仅有两个最深,还是一座最美的花园城市。

这样的城市,在世间不知能有几座。

天府之国成都【3】

读李白的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便爱上了成都。想去寻找旧时成都的繁华与秀丽,想要领略这个城市独有的风姿,想去享受那闲适散淡中让人回味无穷的茶文化和麻辣美味,想去感悟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的余韵。成都,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I Love you city,微笑的模样……”这个美丽的城市蕴含了最美的风光,悠久的文化历史。

茶:很喜欢成都的“盖碗茶”,也许那就是成都传统文化的象征吧!盖碗茶由茶盖、茶碗、茶船三部分组成,唯成都茶馆所独创。其寓意为:

“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

它包容了四川人朴素的文化思想。盖碗茶,碗上加盖,既可保温,蒸发茶叶,加浓茶味,卸下茶盖,又可散热,使其温凉适宜。茶水须趁热而饮,方能沁脾、提神、清心。临时以茶船托起茶碗,擎而斜扣或半扣茶碗,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水,别有一番风味,显得十分优雅和惬意。喝茶,内心的一种宁静。品茶,自我的一种沉醉。最能体现成都古朴韵味的地方便是茶馆了!还没走进去,茶香就飘了出来,里面的一股热闹劲儿…让很多紧张、劳累的人,一下就释然了!

川菜:行走在成都的街头,味觉还得抵挡街头各人的川味招牌。麻辣的滋味淌在舌尖,绯红了脸,烫热了心,让人恨不得把整个成都都装在肚子里。麻辣得意犹未尽,麻辣得流连忘返…

杜甫草堂:忽忆清代顾复初为草堂所写“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诗圣叹屈子,清人忆少陵。步入杜甫草堂,人们立刻被一片绿意盎然笼罩。阳光下的草堂格外生辉,雨后的草堂温润厚泽。春色中,水塘边垂丝海棠蕊细细开;夏风吹来,栀子花花香四溢,重荷喧哗;秋天未到已是金桂、银桂铺满院,馨香悠远;冬日里,白、红、绿,竞相开放,暗香浮动。

今天的杜甫草堂如今还保存完整!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漫步其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满目青翠,心中别有一番感想!杜甫草堂无庸置疑地成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天然氧吧!

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名副其实!成都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了古朴韵味的城市!

顺着那古朴的青石板,走进巷子里面,看着高低不平的屋子,似乎亲切很多!手触碰到古建筑中特有的滴水檐,又仿佛走进了优美的童话故事中去!屋顶上小巧而雕刻着花纹的黑色小瓦当,在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的冲刷下,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青苔,深绿而微显暗黄!似乎在诉说着它的忧郁与悠悠历史!

成都,如一幅淡雅从容的水墨,每一点,每一滴墨都极其韵味!于淡雅处见精巧;又似精巧细琢的`工笔,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细节都风流而又细腻,于精巧处见淡雅。只因为这些,成都,我喜欢这个城市!

成都,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每一笔,每一处都极其饱满!如精美处见浓烈;又似让人回味无穷的古诗,每一句诗,每一个细节都蕴含了赞美与深不可测的含义!因为这些,成都,我喜欢这个城市!

成都的春天,很美很美。鸟语花香!夏天,略显炎热却不失欢乐!秋天,喜笑颜开,丰收佳季!冬天,温暖而又幸福!

成都就是这样的城市!永远那么的亲切!永远那么的坚强!

“天府之国”“芙蓉城”“美食之都”及“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都是对成都最好的诠释!

成都市可爱的!成都人更是亲切宜近的!我相信,将在不就得将来,成都会更加美丽!

田园城市——成都【4】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讲的就是我的故乡——成都。

这可不是当今的成都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已经是2020年了,成都正在争创田园城市,一切都是那么静然。

田园的意思是田地和田圃,借指农村的意思。而城市却截然不同: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这可是水火不相容啊!如果田园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又会是怎么样呢?我也想知道知道,我相信一定是美好的,奇妙的。

我要切身体验一下,那个我的故乡,那种奇妙的感觉。

我静心地用耳朵听,听到了鸟儿在嬉戏时清脆的鸣叫,人来人往都是那么亲近自然,微风轻轻吹过,传来“沙沙”的声音,这是树木在歌唱。“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我用心地看,看见了田园与城市的融景,小孩子在清澈的湖水中玩耍,大人们也忙于自己的工作中,老人在田园中体验着另一番景象,每个人的脸上都绽开着美丽的花朵。

我静静地闻,闻到了这树的味道,如同淡淡的兰花香;闻到了成都那独特的乡味;闻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味道,如同露水一样浸湿了我的心灵,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美妙。

这一切让我感受到成都:美,恬,静,和。这些都源于自然:房子各种各样,有的像花,有的像草,有的像树。更可贵的是,每一座房子下,都有几排绿油油的小草,还有几朵小花、一个小池塘,犹如一个精致的小花园,又有如世外桃源。

成都的一切,与我们,与自然相连,每一个人都像穿越在一片森林里,自由自在。我想:远方来的客人到这里,也会从这里感受到我感受的一切。

清清的水,红红的花,绿绿的树,白白的云,蓝蓝的天,暖暖的情,天衣无缝地连在了一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诗,我觉得也恰好形容了田园成都。

田园成都,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切皆有可能,在这时。

我相信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够实现,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田园城市——成都。

领略成都的独有风姿【5】

自古诗人多入蜀,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又是文化之邦!李太白从这里仗剑狂饮愉吟远行。杜工部在此地望月怀乡,陈子昂,苏东坡,陆放翁,张大千怕如灿烂的人中明珠,辉耀这这片浪漫的大地,更彰显出天府的风景毓秀。刘皇叔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六出祁山,唐玄宗剑阁闻铃,多少忠臣怨主,几许盛衰起落,全部都沉淀留给了亭台楼榭。

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度是西部重镇,古有:“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现在也是西部金融中心。虽然重庆和西安也当仁不让,但是我想成都沃野千里,其实力决不在重庆,西安之下。

曾几何时,冯某亦莫名的喜欢上了这个熟听而却不曾涉足的都市,李白有“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如画图”,是的成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就连这个名字都有着一种莫名的魔力,它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富足,悠闲,时尚,快乐,浪漫……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后来才发现是赞誉了成都安逸,惬意的生活。间接描述了唐时成都的繁华跋扈。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喜之地,记得画家齐白石一生漂泊作画,古稀之年入蜀。対蜀有着特殊的情怀。张艺谋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诚然,不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曾经都无限深情款款地讴歌过这座独具风姿的城市。

她宁静却不失繁荣,安逸力压四方。宜居指数在中国居首,世界小吃城,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成都散花楼,锦江畔望江楼,杜甫草堂,武侯祠声名远播,都江堰,青城山更是闻名世界。据说成都人喜好吃,好玩,也很好客,成都人是真正的生活家,搓麻将,泡茶馆,吃火锅悠闲地好像晚上不睡觉,白天不上班一样。

成都它繁华而有序,悠闲而奋进!然而它千古不徙,遭历劫而不衰,从容地吐纳万物,化育生机,这就是美丽蓉城成都的魅力所在。如有机会某何以错过?

琴台路、锦里古街、宽窄巷、玉林路小酒馆……在去成都之前,我就在旅游攻略上记下了这些地名。峨眉山可以不爬,都江堰可以不看,但这几个地方一定要去,因为我一直以为,真正的成都,只在这里。

成都本就多雨,去的时候,又恰逢它的雷雨季节。在机场整整滞留了五个小时,等终于降落到成都双流机场,已经是第二日清晨了。而成都的雨,才刚刚是个开始。

放下行李,没有片刻的休息,迎着漫天的雨,第一站到达的,便是锦里古街。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如瀑般的雨水滑过琉璃的飞檐,落在行人的雨伞上,再飞珠般地喷溅开去。于是,便只闻叮咚的水声,在飞檐上流泻着,在伞尖上飞溅着,在小桥下流淌着,在沿街的窗棂后,成都姑娘斟着的盖碗茶里温润着。然后,听见斟茶的妹子用温软的川南蛮语招呼道:来嘛,来喝正宗的成都盖碗茶……

你正犹豫着要不要拒绝川妹子的邀约,一旁的红脸关公突然提着青龙偃月刀亮声喝到:看戏的楼上请,川剧变脸,拍照的请过来排队,微信扫码付款……然后,你赫然发现,锦里的街是穿越的,从三国的蜀汉,到五代的后蜀,从张飞牛肉,到夫妻肺片,从川剧,到民谣,都可以如此鲜活地吆喝起来。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去琴台路,则纯粹是为了寻找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听说当年,这里便是相如为文君抚琴的地方。可是谁知道呢,因为现在的文君楼,早已变成了一家旅馆,只有脚下这16万块天然青石砖,还在固执地讲述着那个西汉时的爱情故事。

穿过高高的写着“琴台故往”字样的门楼,再拐过一条十字街,便是宽窄巷子。

去宽窄巷时,已是华灯初上,同行的人说,晚上的宽窄巷,才更有成都的味道。怎样才是成都的味道呢?我曾经以为是那盆飘着厚厚一层红辣椒的火锅,或者是拌着一层红麻油的龙抄手,可是到了宽窄巷后你才发现,成都,就是一首慢慢流淌的民谣。

你看着她给你吹一个糖人,再看着她给你煮一碗糯糯的赖汤圆。挖耳朵的匠人把躺椅在街角一溜排开,待你走过,才慵懒地问上一句:挖耳朵吗?昏黄的灯光下,唱民谣的小伙子在售卖他们的黑胶唱片。他并不抬头去看任何人,只是专心地打着手鼓,和着音乐低声而深情地唱道: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一首《成都》,唱红了赵雷,也唱红了玉林路的这个小酒馆。从宽窄巷出来转道去玉林路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了,以为会因为去得太晚错过了小酒馆的营业时间,可到那一看,小酒馆外密密麻麻站满了排队等候的人,那阵仗,估计等到天亮也喝不上一杯酒了。不禁哑然一笑,心里问自己,你到底是想来喝酒,还是只想来喝小酒馆的酒?小酒馆真的很小,在老式居民楼的底层,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不知当年的赵雷是在怎样的际遇下来到了这个小酒馆,那个陪他一起在这里喝酒的人,如今还在不在身旁。

离开成都的那天,下了足足六天的雨才终于停了下来。透过车窗望出去,满街满城被雨水洗过的榕树,绿得逼你的眼。榕树下,三五成群地坐着聊天的老人家,一把芭蕉扇,一张小竹椅,一杯盖碗茶,慢悠悠地摇着,慢悠悠地品着,慢悠悠地聊着……

你一定会突然间恋上这样的闲散和慵懒,因为在别处,你再也看不到这么“巴适”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