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听觉敏锐的人,哪怕是夜里极细微而短暂的雨声,也能被轻轻的唤醒。当浓睡渐渐消去,只得披衣起身,悄悄来到廊上,想静静的感受雨后的初春,感受空气中生命的萌动。无奈,四周漆黑一片,悄然无声,顿觉失落,看来,只待黎明为盼了。夜半醒来便是长长的无眠,已成习惯。虽然大多时候心情淡然,但因此时心里多了一份探知奥妙般的期许,于是,等待黎明的到来便显得那样的漫长。夜的黑,夜的静,更让心里那一份期许平添了几分焦虑。好不容易待到晨光微现了,便急不可耐的推门而出。“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时节,南粤的春意已逐渐的浓了起来,柔风缕缕,清新爽朗,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四周空无一人,依然是静悄悄的,沉睡的楼宇,以及一定还在沉睡的人们——经过一个漫长的寒冬,习惯了蜷缩在被窝里的慵懒,如同此时北国的冰雪,还没有被初春的暖意彻底融化。路边的树已经在吐着绿芽了,似繁星一般点满了枝头。厌倦了一个冬季的枯黄之后,看到了这些微绿,心里原本来了一阵难得的惬意。然而,当那些在我看来颇为柔软的风,将弱小得如同襁褓中的婴儿的嫩芽毫不留情的吹落时,心里免不了有些悲凉起来:一向给人焕发新生的春风,竟可以凋零了一个个才孕育出来的生命,兴于斯,毁于斯,未免有点残酷,也有点讽刺。不过我又很快的释然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本来就是自然界不二的法则,这些凋落了的生命,因为过于弱小,遭到自然界的淘汰,自然是最正常不过了。再说,新的叶芽儿照例又会不折不挠的长出来,也正因为让生命注入了顽强,才能最终蔓延成蓬勃的绿色;而那些焕发生机的春风,只不过是在不经意间诠释了自然界优胜劣汰的含义,让人徒然明白了给生命注入顽强的意义。怎么想,都仿佛是做了一件功德圆满的事。黎明,依旧是静悄悄的;风,依旧在柔柔的吹;树上的叶芽儿也依旧纷纷的飘落。漫步其间,不由产生落英缤纷的美感,也因为“落英缤纷”这一词语,便也想起了《桃花源记》里一段美景的描述有着它的影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想来,陶潜这一令人激赏的文字,应是在寄托与世无争的愿望时产生的吧,如此,也算在尘嚣纷争中萌生出一个新的生命——一篇承载思想而又传颂千年的美文——原来,志向也如自然界的.物种一样,也是在历经磨难与纷争之后,才能推陈出新、长久不衰。想必是经过春风的几番吹拂,地上的草已经在呈绿了,有点诱人。而小草的坚韧一向为我钦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境界,可不是任何物种都能具备的。草上的露珠应是昨夜微雨留下的足迹了,它那晶莹剔透的美态自然也是醉人的。只是,看着看着,心里竟又觉得有些惋惜。不是吗?如此迷人的露珠,生命的历程却只是短暂的一个夜晚,那倍受万物青睐的阳光竟成了它生命的终结者。原来,阳光与春风一样,既可以焕发新生,也可以淘汰弱小——谜一样的自然界,你才是真正的造物主,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诠释生命奥秘的工具。人们常说:“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如此,人生在世,唯有珍惜在“阳光”到来之前的日子了。谈到朝露,不禁想起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典故。据说当时的嘉靖皇帝为了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命令宫女们每日于天未明时采集露水供其饮用。可想而知,从夜间到清晨的采露,对娇弱的宫女来说,断然是一件苦不堪言的差事。日积月累,宫女们不堪苦累的折磨,某日趁着嘉靖皇帝午睡的时候,便企图用衣带将其勒死,可惜因为紧张,打的只是一个活结,嘉靖皇帝只是被勒了个半死后昏了过去。自然,嘉靖皇帝“死而复活”之时,便是宫女们被一一处斩的时候。因为小小的露水,而让几条生命身首异处,甚至几乎让一个封建朝代的结束,谁又敢轻易否认弱小的生命所蕴藏的巨大能量?是的,水,既可以是孕育生命,也可以是颠覆生命。露水虽小,但积少成多便可以汇成细流,细流又可以汇成河,汇成江,汇成茫茫的海洋,“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古今亦然。初春,这里的黎明依旧静悄悄。在这一片宁静中,一片娇嫩的叶芽,一滴细小的露珠,都让我感知了生命运动与更迭的含义,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其实,人于浮世,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般的微小,“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只要珍惜时光,勤于拼搏,给生命注入顽强与坚韧,同样可以如叶芽一样终成蓬勃的绿色,也同样如露水一样可以蕴藏巨大的能量。彼时,不经意地发现东方的天边已有些微微的吐红了,原本有些浓密的晨雾便已渐渐的散去,不远处的高榜山也渐渐地现出了它那雄伟的轮廓。对于高榜山,我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它那慑人的气魄,以及登顶之后看漫天云卷云舒、感身边风来风逝的曼妙;尤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总是那样的令人心驰神往。想着想着,我的双腿竟不由自主地向其迈了过去……
张小米拉开落地窗帘,瘦小而又伛偻的身躯便笼进了一片度着金光的晨色里,她像一尊蜡像般,久久地伫立在窗前,看远山近水处的那一片苍茫。看久了,眸子里便升起了层层雾霭,然后化成两行清泪,沿着面颊滑落至嘴角,泛起一阵绵延至心底的苦涩!早春三月,虽乍暖还寒,但她依稀可以看见那不远处的山头上积雪开始慢慢消融,融化成了一泓清泉,流向她那经年不曾去过的老家,那一茬一茬的人和事便接踵进了脑海里,久久也挥之不去!
她开始不可揭制地想念从前的自己,想念那些曾经在她的生命中擦肩而过的过客,想念一些云水过往。她开始想念村头的那一棵香樟树,想念香樟树下那懵懂而又青涩的少女情怀,只是正如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般让她怅然若失,亦如一汪徽墨般深浓了!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隔着时光这条长长的隧道,只能一次次模糊在自己的梦境里。而今她站在这座摩天大厦的最顶层,站在她生命中曾经自以为是千万人可以仰视的`纬度,府瞰她的人生!她的嘴角扯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笑自己终于学会倒叙了,而且发挥自如,这便是时光的魔力,她可以很自然地以“那是一九几几年”“那时候"等等来作为她的开场白,她总是陷入一场一又场的回忆里,一场又一场的甜蜜里,一场又一场的忏悔里,笑了哭,哭了又笑,然后又陷入一次比一次更长的昏迷中,像今天这样可以长久的站立在窗前的时日,恐怕就是回光返照了,此刻,她在和自己的生命作最后的对视,她知道自己已无法战胜病魔,在时日无多的光景里写一本回忆录似乎迫在眉睫,然而躯体的疼痛总是漫漶成一片苍茫无边的海,让她看不见彼岸,再也无法泅渡,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剩下一阵苍白而无力的感叹:年轻真好!
年轻时可以青春勃发,在村头的香樟树下守望她心头的那份甜蜜,和那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起看月上柳梢头,看一层薄雾般的烟云笼在明晃晃的月亮上,恰巧遮住了她怯怯含羞的眉眼。。。。。。回到家,心会依旧如小鹿般在碰撞,她便把相思和眷念写在淡紫色的信筏上,写成平平仄仄的诗行,在暗夜里四处弥香,只是,年轻的心,似乎只懂得观望和彷徨,却不懂得如何在光阴里驻足,总是来不及去收获爱的果实,就匆忙背上了行囊,怀揣着一份梦想,行走四方,掘一桶金,风雨兼程的要去构建自己事业的金字塔,如今已然踏在自己的脚下;年轻时还可以斗“小三”,任你是小鸟依人,大家闺秀,又或是风情万种,她也可以站在制高点,拉响手榴弹,让小三灰飞烟灭,哪怕独自一人在背地里慢慢地舔舐伤口,在别人面前也会永远带着灿烂如花的笑容;年轻可以为了事业,为了儿女,为了家庭而透支生命。。。如今丈夫先去,儿女为了财产分配狼烟四起,她早已心力交瘁,只能一任她这盏即将灯油耗尽的烛火在风雨中摇摆,飘忽不定。。。。。。多想再回到从前的旧时光呀,守着那份香樟树下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哪怕脚下只有泥土的芬芳!
只是如今时光辗转,昭华已逝,她站在岁月中无人的一隅,开始恨林花谢了春红,总是太匆匆。年轻时以为老去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却只在刚刚回眸的刹那,便发现早已霜染了华发。曾经以为上帝或许唯独会对自己眷顾,以为幸福会一直延伸着没有尽头,然一马平川的路走着走着,在不经意间便开始山穷水复!
她在一片怅然的思绪里,在无限的落寞和怅惘中,寻找着一些经年过往,寻找着那一段业已老去的旧时光,看着它们在四季的光阴里青苔暗长!
她看见天边霞光万丈,令她一阵炫目,一股香樟树的清香扑面而来,让她觉得即刻便馨香满怀了!
彼时的地球仿佛是停止了转动,她只听见自己脉搏跳动的声音,生生不息着,朝着她曾经驻足过的方向回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题材,下面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为一个80后,对这类苏联红片有着特殊的情节,虽然没有看过原作,但是小的时候中央一台播放过同名电视剧。虽然我看不懂,也看不下来,但是偶尔也会看一两个片段。虽然很想看书,但英译本又不好买,又不爱看中文书,就也作罢。
后来转机出现了。那天我老姑说有电影票,非要陪我看电影。我爱看电影,可是不是所有的都爱看,但是正好看到新拍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就要了一张票。我知道老姑要不是为了陪我,自己也不爱看,我也没客气,就说,你把票给我,我自己去看好了。
于是,终于有机会看到这个著名的影片。和其他的电影场次不同,我进到电影院里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什么情侣,来看电影的基本上都是大妈大叔级别的,有的也是子女带着父母来看的。顿时,也缓解了我一个人来看电影的尴尬。
这个电影在电影院的海报上写道:五个苏联女兵与16个德国大兵的饥饿游戏。我有点不高兴。毕竟,在一个比较保守的80后心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题材,用饥饿游戏这样的噱头来吸引眼球,有点糟蹋经典的感觉。而且,战争,绝非游戏。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也不能奢求太多。
我不想描述更多的情节,毕竟,情节什么的都可以查到,特别是对于一个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只想评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那是最后一个女兵牺牲之前,次尉与他的对白。我记不住具体的台词,次尉说: 为了保护一个运河(还是桥梁或者铁路来的,记不清了),他们肯定会也派人保护的啊,我太愚蠢了,牺牲了5个姑娘,太不值得了。(我记得他重复了好几次“我让你们来保护运河是很愚蠢的选择,这个是不值得的”)后来,已经身受重伤的女兵对他说: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保卫它。
就是这里触动了我的内心。
这牺牲的五个女兵里,虽然有被德国人害的家破人亡的`,但是也有社会的弱势群体,比如有被流放的,有生活条件很差的孤儿,有因为谈恋爱受到部队处分的。如果放在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会说:我凭什么保护我的国家?我的国家有我的地产么?我的国家给我什么了?甚至有人会说:就算做亡国奴又怎么样,哪个政府不压迫人民?反正,很多人都不愿意打仗送死。
当然,我也不想讨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话题,因为我也不爱国,我感动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可以是爱国,也可以是任何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这就是我深受感动之处。
其实这五个女兵中,在牺牲的一刻,有视死如归的,也有意外的,也有非常怕死的,甚至有人处于对次尉特别的情愫而不小心落入敌人之手。我对现在的人们感觉不舒服之处是在于,在谈论她们的事迹的漫不经心,甚至嘲笑。是的,我们没有权利说她们这样很不值,甚至说她们被某些主意洗,我们没有权力这样做。因为,在她们的心中,至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而这件重要的事情,足矣让她们不惜生命,甚至克服巨大的恐惧去捍卫。
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