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盂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云间:西晋文学家陆云家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常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因别称松江为云间。②句(gōu):同勾,勾画、描摹人物的性格。③优孟:春秋楚国的艺人。④简:选择。练:熟习。⑤咍(hāi)嗢(wà)噱(jué):这三个字都是笑的意思。⑥宁南:指左良玉,曾拥兵至八十万。⑦皖帅:指安徽提督杜宏域,他与柳敬亭是故交。⑧不知书:是说左良玉不是读书人出身。⑨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时歌舞用来打拍子或伴奏。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使以其技鸣 鸣:闻名
B.争延之使奏其技 延:连续
C.从委巷活套中来者 委:僻陋
D.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理:从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敬亭退而凝神定气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致敬亭于幕府 赵尝五战于秦
C.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且五方土音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能成为颇具盛名的说书艺术家,不仅在于他具有说书艺术的禀赋,更在于他悉心研求技艺,不断丰富阅历,胸存忧国忧民情怀。
B.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两句,既是对柳敬亭说书的思想和芝术所作的高度赞誉,也倾注了作者对忠臣义士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C.作者通过写柳敬亭放荡不羁的生活,精湛不凡的技艺,攀附权贵的经历,以及处变不惊的态度,成功地刻画出这位艺术家的鲜明个性。
D.本文始终以说书岂术为立传基点,不管是写柳敬亭参与军事,还是写他得到异乎寻常的礼遇和令人羡慕的地位,都仍不离他说书艺人的身份。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4分)
②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3分)
参考答案:
C 19.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①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了。 ②这人过去是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富贵到了这地步了。 (7分,第①句4 分,第②句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译文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学科网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 伏:认罪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答案】C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舍人”,古代官职名称。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
C、“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D、“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参考答案
4、C
5、C(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面”推测应该是皇帝登基。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
6、B“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
7、(1)(5分)(我)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的时代一定不会定我的死罪(或“让我死”)呢?(“食”“厚禄”“顾”“况……乎”“无死”一点1分。)
(2)(5分)近期(这一)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或“希望”“一定”)不要推辞吧!(“故”“以”“重”“毋”“辞”一点1分)
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调任资巡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上表举荐给朝廷,升任逢巡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追究,韦凑审讯治罪,杖杀了他,远近佩服。召入任担至府属官,当时姚崇兼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得到他太晚。”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冒犯宗楚客,贬任贝州剌史。睿宗即位,调职到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年,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认为:“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则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受饥饿。”皇帝不听从。韦凑坚持争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公为何竟敢这样呢?”韦凑说:“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何况圣世一定不会定我的死罪呢!”朝廷为此减省费用数以万计。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剌史。
开元初年,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谏阻而停止。升任将作大匠。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传书说:一定要先确立名分。《礼记》上说,‘祖’用来称又开创之功的国君,‘宗’用来称有德的国君,他们的宗庙经过百世也不会毁坏。历代能称宗者,都是统治四海,恩惠受到尊崇,在宗庙中排列,这就是所说的不毁。孝敬皇帝不曾称帝,况且另外设立了寝庙,没有称宗的名分。”于是停止。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依照旧制,诸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来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判处死罪,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夺,《春秋》中说下属有罪,要责罚主帅,应贬任韦凑为曹州剌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很久,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严整,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患病后,派遣御医登门治疗。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1、回忆过去,相思的痛苦忘不了,为什么要让自已这么难过?那么久的努力,就像是快要走到尽头了,忽然好想知道自已未来是怎么样的?或许只有在难过和开心之间,一个,两个,慢慢的什么也不见了,变的麻木,再也没有自我,如果我的梦想再久远一点就可以到的话,那我的努力算不算只是一个钱字。兄弟,以前一直都这么叫着你,慢慢的只叫你的名字,再慢慢的连名字也不叫了,只是距离变的久远了,你我都不再有了对方,你有你的快乐,还有很多人陪着你,而我只是一个人,我想念我们住过的地方,走过的地方,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觉? 我写着文章,你弹奏着吉他 ,我知道那样的生活已经回不去了。
2、在这一生当中,我发生过很多事,让我开心,让我难过,也让我放在心里,那怕是永远我都忘不掉,或许这也是一种回忆,不管是好是坏,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直到我明白得那一天开始,我就没有那样天真的笑过,想着想着就长大了,有的人一生都不明白的事,如果是我?是笑还是哭都只是在于我的一句话。
3、不知道,不明白,不想要,有很多种生活都在刺激着我,让我无处何躲,明明努力过,却要被人一句打死,说我还不够努力,每个人生下来不都要被人说,被人骂,被人看不起,而且还要为别人服务,这已经是很多见得自然规律了,不管你是富还是穷,那又怎么了?因为命运往往都爱抓弄人。
4、天空好清朗,布满的白云随意飘动,风不自觉得吹过,鸟儿也跟着叫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午后,或许感受着不一样的风景,才让自己变得那么有所不同,像是在领域诗意,如果,我只是说如果这一切消失了,那世界末日是不是就来了,我想不会的,一颗心,一个梦,一个坚强的守护,一个属于自己的午后。
5、我听过的,我看过的,我想过的,我曾经迷辋过的一切,就这么全都不见了,我难过,我像疯了一样的哪里都找过,可是再也找不到了,我想问你有过梦想吗?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你都不会改变吗?此刻只是多了一种感觉,它叫作累。是那么无比可笑的让我变成一个自负人,梦想还在,但也变了吧。
6、有些人,有些事,我只能说别人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是为什么?自已有想过吗,那不是什么一味的悲伤,而是感动,感动别人无法体会到的东西,有些人伤过,爱过,为了一些东西而疯过,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一个快乐吗。不明白不能说就是一切,我想说伤感会让我得到一个快乐,你信吗。
7、在迷惘的'时候,我不明白那些不明白我的人,不是我太需求依靠了,而是一句关心问候,那就足够了,为什么反反的互相撞上?真的只是没有会向往别人的人吗?问自己是我太天真了,还是太贪恋上了这种感觉?无数的问题在心里划开一个洞口,将其全部放进去,只到难过了,痛了,哭了,才慢慢的开始放纵自我。
8、或许同一种感觉在乎了太多次,另一种感觉反复的思考着,心里怎么会同时拥有了几种感觉?一直都身在其中,可能不只是我一个,站在十字路口,我忽然才发觉,谁都只是不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有些事,不说出来谁也不知道,但也没有人认真的去理解过,口中诉语着,孩子,该长大了,这只是必经之路。
9、或许慢慢的谁都开始不理解,为什么会让自己演变成这样,恨自己努力太少,还是别人努力太多。不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我都相信着未来会让一切变得谁都不认识,不是我向这个世界低头了,而有些事就发生在了梦醒的那一刻,有些事,有些坚持,有些执着,认同过得不一定都是对的,但也不会是最坏的。
10、此刻已多少点了?或许接近晚上还要很久,我怎么感觉心情好沉重,是为了某个人吗?可能是吧。只是看不到什么是渴望,什么是希望?坐在一个暗暗的角落里,一根接着一根烟的抽着,说真的没人会去在乎,想到的只是自己,为了那无谓的事,伤了自己,值得吗?不管是怎样,一路都走过来了,算什么。
11、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有些人,有些事,都只是过去,或许真的是人生当中必不何少的,我明白这都不是一切,但就这么让我无法忘掉的放在心里了,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就拿出来想一想,看一看我现在是不是比以前快乐,不管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我都会记着,因为那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12、忽然好想听钢琴的曲子,觉的就像是在心里找到了一种感觉,一直的让我去想念,只是有时候会莫明的感到害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知道我想要的都已经不在了,不是我放不下过去,而是过去对于曾经真的很重要,能说放下就放下的吗?我想飞,哪怕飞的再高,我也不怕。因为我坚定着那个梦,一直都在。
13、我以为什么都会好好的,可是我错了,我想念过去的那些美好,是我一直等待的,为什么全都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了,如果你也懂得,那就去好好的过现在,看一看身边还有谁,陪你最久的那个人还在不在?只是有时候有了别的快乐,会把那个人给忘了,原本是那么要好的两个人,却那么远的再也抓不到对方的手了。
14、原本一切都好好的,可到最终还是感觉到了绝望,一直期待的明天好想快点到来,或许能与一个人相见,盼着、望着,用手指头一天天的数着,但为什么总是那么悲伤?坐在角落里,无力的抽着烟,如果不这样,我真的什么都可以拿来换,只是真的很珍贵,心情太低沉,还是恨相见太晚。
15、时间过得好勿忙,反反复复的每一天,让我觉得是那么多情无奈,或许这也是一种生活,到最后留下的只是回忆,前几个小时还体会着那火热的太阳,现在已经快要落山了,风不自觉得吹过,可能每个人向往的东西都不一样,但会留下那么一点美好,再见了,那些年的时光还有回忆,如果不去纪念,会是一场遗憾。
16、开着车在路上,望着天空,忽然闻到了一种死亡的味道,心里怎么感到了好伤感,好平淡。那是麻木的想解放吗?当面对了,谁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那就是生活的结局,谁都想留下美好,可到最后真的不是自已想的那样,或许当发生了,就真的回不去了,怎么难过,怎么哭,还有用吗?那些有过梦想的人。
17、怎么此刻的压力好重大,就像是苦苦努力三年的东西碎掉了,怎么也回不来了,心想那是不是现在最痛的思念?如果那一道风永远都飞不到空中,那它是不是会很寂寞,很伤心。谁也说不清这样的痛别人也在同样有着?只是累了,算了,不想去想了!那样的梦是太迷惘了吗?为什么结局总是那么悲。
18、其实有一种感觉叫作熟悉,有一种午后叫作思念,站在树林下,好像已经时隔了三年,我不知道这种感觉还存在着,只是忽然碰上了,味道还是没有变,只是人群慢慢的在稀少,每个人都在做着同一个梦,结局就是清醒,或许都在怀念着曾经,那些点点滴滴。因为谁都没有变,只是时间让这个世界变了。
19、今天就是端午节了,早开始就在心里倒数着,这一天来的也蛮快的,不过让我心里感到好空虚,只是一天会过得很快,就像滴水一样,什么都会消声无息,看不清到底是怎么过去的?或许也就这么说过就过了吧,问心里这一天该怎么去过?其实就这么过吧,只是在用最后的思念纪念着。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