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婆婆相处的散文
过年的感觉日益平淡,总觉得这年越来越没年味了。或许是时过境迁,或许是愿望不再,小时候那种日思夜盼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但是老家门前那红红的
到家已是正午。当我和老公从后备箱里大包小包往外拿东西的时候,不见了往年欢快来提东西的婆婆。“妈,我是谁?”“你是谁?”婆婆笑着望着我。就在我想提醒婆婆的时候,“嫂子”脱口而出,然后婆婆就不停的说着,那些我听不懂走不进的婆婆的儿时世界。虽然我在网上查阅过:老年痴呆也叫脑退行性改变,临床表现为脑萎缩,由于中枢神经区域的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减少或者消失,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记忆消失或只记得某一个或某一片段的人和事。但是当老公一句“12345”,“上山打老虎”婆婆快速的回答,并逐渐安静下来时,一种心酸揪紧了我。
是啊!我是谁?难道您忘记了?为了能让回家过春节的儿媳多待几天,您想到了唯一的娱乐方式——麻将。您早早的就给张罗麻将局,中午还不忘记送去蛋糕。您一遍一遍的去看,就是想知道儿媳输了还是赢了?当您儿媳面前有着厚厚的钱摞的时候,您会心满意足的回家,告诉您的儿子:小凡赢了,你别去捣乱。当别人逗您说“你儿媳妇输了”,“咱一年就玩这几天,输点就输点,下回回来你们还愿意和我儿媳妇玩。”您的回答总是让我想起不卑不亢这个词。
我是谁?您想起来了吗?那个有很多怪癖,除了极少的猪瘦肉,其他的肉都不吃的人?每次做饭做菜费尽您的心思,看到我每次都吃一点点,您就着急,问您儿子:“那娘两咋都吃那么少啊?是不是咱做的不和胃口啊?”为此每次做饭做菜前您会问您儿子:“今天咱做啥?”您总担心做了我不喜欢吃的菜。为此每次回去之前老公都特别叮嘱:“不爱吃的也多吃点 要不咱妈上火。”其实,在我看来,有什么就吃什么。只是一直没告诉婆婆,您做什么都可以的。
婆婆,我是谁,您还没想起来吗?今天是我回来的第二天也是年三十。王铮亮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深深的撩动了我的心。我不自主的侧过身看了一眼正看着我包饺子的婆婆,没人留意此时的我早已泪眼婆娑,我不知道结婚后那么久的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听您每年依旧的谁谁“走了”的唠叨您怎么就多了白发?,还没听您说说左邻家的谁谁结婚了您怎么就驼了腰背?我还没听您提提右舍家的谁谁当爸当妈了您怎么就步履蹒跚了?还没写过关于您的一片文字,脑退行性改变怎么就把您永远留在了您儿时的快乐时光里?您知不知道这种不能识人,永远不能感受亲情的“生离”比“死别”更残忍?
随着一年又一年的轮转,陪着父母的时间可以用小时计算,每年回家就那么几天,除去聚会、睡觉,打麻将外,就那么分分秒秒的'时间,如今想来不禁有一点难过和愧疚。就在我的不经意间您老了,我还没偿还这么多年的爱与牵挂您就不记得我了!一路走来,风霜雪雨,您的一生都不曾好好停下来享受一刻安宁,在公公不在的十二年里,您独自带着6个孩子,支撑起一个飘摇的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您风风光光的嫁了四个女儿,条件好了您又体面地迎娶了唯一的儿媳;不善言语的您仅凭双脚依循政策千辛万苦的把下放回农村的全家办了回城。。。在您可以享受的时候您却什么都不知道了。当我和您的大姑爷以您为话题彻夜长谈时,姑爷的一句:“这老太太是个了不起的女人”的感叹,让我对您多了敬重。
细细想来我还从来没坐下来和您谈过心聊过天,一直觉得那些家长里短和自己那么遥远。一味的工作,一味的在自己的圈子里奔波、应酬。我竟忽视了您在琐碎中逝去的平凡岁月。如今生活好了您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花一分钱,还没来得及享受自己的年轻岁月,转眼却已是满脸的沟壑了。
年三十当我喂您吃半个饺子的时候才发现您牙落齿松,当我牵着您去卫生间的时候才知道这么多年从来没和您牵过手,转眼您却已是步履维艰了;当我给您拿过一个枕头垫在您的头下时,才知道这么多年从来没拥抱过您;当我为您搽脸时才知道这么多年从来没为您搽过背。时间去哪了,您怎么还没有好好体会好日子就已经成这样了?您还没来得及品味儿女们准备的佳肴,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由自己创造的美好生活,转眼您却已病得成了我们一生的心疼!我还有半辈子的时间,而您已经80高龄了!
时间哪去了,还没容我细细咀嚼,还没为您端上一杯茶,光阴就改变了您。结婚以来在婆家过的所有春节的点点滴滴,像电影一样在眼前不停的交织着一个个画面。如同时光老人翻着岁月的书一样,虽一页页写满了曾经的岁月,但字字清新。您不但赋予它深深的内涵,也把平凡坚韧凝聚成了世事间爱的精华,读来耐人思量。
就在这不经意间撕开心窗的情感里,我懂得了爱的冷暖,知悉了感恩与珍惜。您的善良,是我深深的沉默,也是我深深的叹息,更是我今生不变的追随与敬仰。今夜,月下动容,悠悠碎语,虽滴墨成香,焉能写尽那一卷的情怀?
好想告诉正在或即将为人媳的女人们,要把婆婆们的唠叨装进心里,因为我们没有多少年能听到了;好想告诉那些婆媳关系紧张的媳妇们,换个角度去爱也许你们会更幸福;好想告诉那些奔波在外的媳妇们,回家拥抱一下婆婆,因为我们没有多少时间能感知。把以上的话,送给没爱、没来得及爱、能爱、在家、在回家路上、准备回家、不回家的媳妇们,世间的时间太短,我们等不及。
依旧是这样子,不知道该怎么下笔,给这篇文字下一个怎样的标题。这似乎成了我的一块病垢,每每想要把心里的话记下来时,便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索性就俗套些,燃起一支烟,开始一段话。
我算不算是失败的?这连我自己也无法百分百的确信。自己也好像变成了曾经自己讨厌的人,普普通通,默默无闻,说是庸庸碌碌也不为过。当初向往着的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在岁月沉积下,理想还是个什么东西,当初的想象而已。做一个自由的人?看看现在,做着一份可以算安稳到退休的工作,领着份养活自己的工资,上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是在哪一天?我都快忘了。在这个生活了六年的城市,依旧有些陌生,除了工作上的同事,没有朋友。下班一个人做饭,饭后一个人沿着昏黄的大街踱步,跟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
我开始有些讨厌自己,讨厌现状,却又可耻的安于现状。有一所房子,是父母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的积蓄,连剩下的房贷,我也显得力不从心,让着担子再次压在了父母的肩上。看看周围的同龄人,都已经为人妻,为人父。我还是孑然一身,经历几次失败的情感,我对婚姻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常常想着:算了吧,一个人过,反正也习惯了。坚守的爱情观,就快要抛弃个精光了,渴望着还能再爱一次,这算是奢望了吧。也许有一天,遇上个适合和习惯的人,就会步入婚姻,这大概才是导致婚姻的重要因素。
在别人眼中,我似乎成了一个挑剔和花心的人。不下十次的相亲和四段失败的感情,让我有些疲惫不堪,想要的'依旧得不到。怪我固执的渴望着爱情,不愿将就。
常常猜想,多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还是这样一个人,或者有了自己的家庭。我的妻会是什么样子,婚后的生活我是否能够负担得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否够幸运,遇上一个女人愿意委身于平凡的这个我?
或者逃离,独自一人生活下去。买一辆车,在想要启程时,不理会天气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雪交加,打理好行囊,扔进后备箱,发动汽车,驱驰在路上。这好像也是不错的生活,只不过是在违背传统的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前提下。
老无所依,还是儿孙满堂?谁说的清,谁说的清?
学校前的门牌上写着,“中国人和狗允许入内”。外国人,白色的黑色的或是黄色的,为了学习,双手撑在地上,带上了橙色的头套和翘起的假尾巴,像米老鼠里的那只狗。不是直立的,会说话的那只,是米奇家后院的那只。外国人们一般趴在教室的前排,冲教授/幻灯片吐着舌头,下课的时候缩在教室的角落里,等着人群涌出涌进。有的教授觉得狗会影响教学质量,就用扫把把它们赶到教室最后。遇到这种老师,一些进步的学生会抱着狗坐们到第一排,无声表达着他们对动物权利的重视。
食堂里会烧狗肉,广西玉林第二师范学院。以显大国风范,狗会收到食堂免费派发的盒饭。外国人们吃起狗肉有障碍,在他们的老家,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现在他们是中国人最好的朋友。为了彰显友谊,抓狗大队经常来到学校,用机械钳随机拎起几只狗,装在后备箱,送去小区居委会。大妈们穿着红色绿色的鲜艳衣服,舞着扇子迎接他们,然后为外国人表演中国传统艺术,以庆祝建交几百年之类的节日。
狗们普遍认为这是几项苦差事中最为艰苦的一项,因为观看节目的时候他们被强制要求摘下头套,漏出自己外国人的脸,不管是安格鲁撒克逊,还是金雀花王朝的血脉,或者来自布鲁克林。外国人们不想摘下头套,更不想离开课堂。他们希望寸步不离教室,好早日学成,早日回家。他们期许着回到家乡的那一天,成为家乡最为博学的那个,带领家乡走向现代化,然后走到田里工厂里,与农民与工人握手,兴许还能建起一所学校,一所外国人坐着,光着头上课的学校。到那时,已然功成名就,这些红色绿色,跳着秧歌的大妈就成了苦难的见证,成了谈资,成了炫耀的资本。在欧盟峰会的afterparty上,一个外国领导人说起当年吃苦的经历,什么我在学校里狗吃粪,众人纷纷唏嘘不已。这时候,看过秧歌的人,嘴角向下,轻声打断到:我被抓狗大队请到过居委会。人群中传来低呼声,那个吃粪的人脸上漏出敬畏的表情,连英国首相都来主动向他敬酒。所以狗们一直期许着结课的那一天,期许着学成的那一天。每当想到这些,他们都会开心的摇摇尾巴。
很少有狗会对他们的命运愤愤不平。至少出了学校,他们还能站起身来,像人一样的走一会路,甚至看一场电影,唱一唱歌,享有一些貌似平等的权利,这已经比早年的狗们要强多了。偶尔也有个别狗会在课堂上站起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或者干脆就是趴不动了。看门大爷习以为常的走进班里,用强壮的大手把他扔出窗户。没有狗会反抗,也没有中国人会说些什么,就连最进步的几个学生,也认为她做的太过了。
之后,那个被扔出去的外国人出现在一次外国人的地下集会上。她打着绷带,站到了桌子上,对屋里所有的外国人说到:你们难道不应该站起来吗?起来吧,被压迫的人们,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个穿着马褂的人质问她,我们怎么反抗,这可是中国,第二强大的国家,我们只有被消灭的份啊。在中国就算不错了,你也是年轻,你看看在朝鲜的人,都成啥样了,还有个人样吗?在这你还能说说这些气话,要在朝鲜,不早给做成狗肉火锅了,坐下吧你。那个外国女人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她下了桌子,说,我们这么多外国留学生,人多力量大,所有国家的学生联合起来,几百万人。穿马褂的`人笑了,你还跟中国比人多啊。狗群笑成一片,屋子逐渐被打麻将,斗地主之类时髦游戏的嘈杂声音填满。
其实绝大多数外国人们都不是这样不学无术,只知道玩中国人剩下的东西的人。只有个别的,灰心的,或是甘愿做狗的才会那样。绝大多数狗们都是专心致志,一心扑在学习上的。可惜,无论他们如何奋发图强,都还是赶不上中国人的学习进度。原因有二,中国人可以动手记笔记,中国人可以动手写作业。即使那些不记笔记,不写作业的中国人,也会为了期末考试囫囵吞枣,学个两三成的东西。可是最聪明的狗也很难学到两三成,因为他们不会中文。狗是禁止学中文的,可以理解,狗怎么可能配得上圣贤用过的文字呢。不过,狗们总是能够偷学到几个字的,比如他们都认得大街上最常出现的那些字,什么什么思想,什么什么梦,还有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百年老店。这几个字在狗届广为流传,在地下集会上,狗们会哄抢写字的毛笔,然后写下自己拙略的模仿。
中国学生一般是很少与狗交流的,聪明的中国人早就看出他们是假狗,但也见怪不怪。只有个别的,之前提到的进步学生,偶尔会呼噜呼噜狗毛,因为假狗也要享有狗的权利。有一次,坐在倒数第二排的,打瞌睡的那个中国人,问狗们什么名字,狗们说汪汪汪。中国人,为讨个吉利,做出了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