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实践,自认为,玉雕创作一定要因材施艺,要根据原料本身的特质进行制作。在此基础上,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创意。一次我买到了一块红皮的和田玉籽玉,料很好,朋友们建议我做老虎。其实,做老虎也可以,但这样就太普通了。我思考了几天,也没想好点子。一天,我拿着这块玉在灯光下照,发现里面有一缕缕黑色,很像狂草的寿字。我灵感立刻就有了。我利用这些黑色的纹路,在正面雕了个“寿”字,背面雕了一个八仙过海,作品名字就叫“福山寿海”,这是典型利用缺陷
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尽量不重复。虽然近几年出了不少作品,但做出来一定是精品。玉雕的创作很重要,必须要有大胆的想法,如果没有成熟的构思,绝不会轻易动手。作品少并不代表缺乏创作激情和创意枯竭,只是对玉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任何对玉不负责任的做法都是不可容忍的。
目前,市场上玉料涨价很厉害,顾客对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件好事。前几年新疆市场对工艺的要求很低,可以说是“九分料,一分工”,只要料好就行。顾客地题材也没什么概念。现在,这个情况慢慢有所改变。其实,在创作上即使慢些也没关系,一定要有出精品的勇气和态度,在技艺的提高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在新疆,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现在学习玉雕的新疆人越来越少了,很容易出现断档,这十年来带过的徒弟已经不下五十个,全国各地都有,但新疆本地的人却非常少。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吃不了苦,又嫌工资低,一般学徒一两年就走了。我曾到河南考察过,那里学习玉雕的学徒非常能吃苦,大冬天的在院子里雕刻,手冻得通红也没人叫苦。
我认为,师傅和徒弟是互相促进的,我希望所有带出来的徒弟都能独当一面,面面俱到不可能,但要有自己的特长。
刚回新疆的时候,我曾提出做新疆人自己的玉器,从现在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坚持下去,要为新疆的玉器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同一块玉料卖原料和卖成品的价格相差悬殊,因此,要大力发展新疆的玉石加工业,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新疆不仅是原料产地,更应该成为产品的生产基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也是基础,需要新疆玉雕业的所有从业人员付出努力。
从吹箫童子白玉雕谈清代人物类玉雕特点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明古人对玉器的重视和热爱。自古以来,玉器的制作十分讲究,特别是像一些佩饰玉或摆件的玉雕工艺更是构思新颖,精益求精,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这里介绍的安徽望江县博物馆所藏的吹箫童子玉雕(如图)就是一件具有清代典型风格的精湛玉雕工艺品。
这件玉雕系前些年在该县长岭乡境内一座清代墓葬出土的。通高6.3厘米,宽3.7厘米,厚0.59厘米,质地白玉,透闪石种局部有黄褐色斑。童子双手握箫,正作吹箫状,头上阴刻整齐的短发,两侧各雕有发髻,身着宽大的长衣,卷袖,双腿微屈作行走状,好似边走边吹箫的神态,另用阴刻粗线条表现出衣服褶皱纹。整个器物的雕琢,精细老到,线条简洁,表面光滑圆润、玉白如脂、童子形象生动、逼真,富有动感,仿佛一个悠然自乐的吹箫童子栩栩如生呈现在眼前,令人欣羡不已。
据考,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清代,更是发展到了高峰。此时的玉雕工艺在造型上以新颖奇特取胜,在制作上注意精雕细刻,在题材上(包括人物)力求反映现实生活,往往使一件玉雕形成了一种内在美、意蕴美、造型美相统一、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根据笔者几十年来从事基层文物工作的实践体会,认为清代人物玉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可供参考:
一、清代人物的鼻子,多为蒜头形、圆形、钩形等,与前代人物鼻子形状有着明显区别。如小孩鼻子,清代多采用扁刀法斜削下去,有明显的斜度,而且鼻梁、鼻尖都比宋元明时期的小孩鼻子要高,有立体感。
二、清代人物衣着的雕刻多采用阴纹,线条层次分明,而且衣服形式多为宽大衣袖或卷袖。
三、清代人物的口部上下嘴唇,多用斜刀法,如以切削而显示唇皮。
四、清代人物的造型,比例较和谐统一,特别是小孩形象多肥胖呈站立状或卧状,其头上多有发髻。
五、清代人物一般手中多捧有花卉、飞禽或乐器等,特别是小孩手中多持有箫笛之类的乐器或牛鞭等。
1. 我们坚信独山玉一定唤醒各界藏家,独玉才是真正值得长期收藏的玉种!
2. 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独山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玉种之一,因其优质高档者酷似翡翠,又被爱玉者称为“南阳翡翠“。
3. 从矿物学角度来讲,独山玉是以斜长石、黝帘石为主要矿物成份、色泽艳丽、质地坚硬致密的矿物集合体。它稀少珍贵,有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是我国宝玉石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玉石资源之一。
4. 独山玉具有丰富而美丽的颜色。独山玉是我国玉种中颜色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在当地玉雕匠人之间流传着“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这其中的“万种玉”就是形容独山玉颜色之丰富的。
5. 由于独山玉颜色丰富,质地细腻,以及较好的亮度、光泽和透明度,而深受工艺美术大师和玉雕工作者的喜爱,尤其丰富的颜色,给设计大师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并留下无数传世佳作。
6. 独山玉和我国其它玉种一样属不可再生资源。矿藏储量有限,现在已经限量开采,独山玉及其作品极具升值潜力。
7. 独山玉是南阳的特有产品,全国独一无二。南阳独山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距今已有6000多年。它色鲜质润,早已被收藏家们所推崇,在玉石市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8.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9. 独山玉在玉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南阳也被冠以“玉雕之乡”的美名。
10. 独山玉坚韧致密细腻温润绚丽多彩声音洪亮,是中国古老、神秘和特有的玉种。用独玉做出的工艺品很漂亮,很多收藏家都喜欢收藏。
11. 她之所以叫做独山玉,是因为产自南阳市独一无二的一座山——独山。独玉享有盛名,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是我们南阳的城市符号。
12. 独山玉因其色彩丰富,特别适合雕琢成山水风景,国家级的珍品独山玉雕《万里长城》如今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
13. 大多优质独山玉细腻圆润,绿色者鲜艳迷人,从光泽、颜色等方面都可与缅甸翡翠媲美,又被誉为“南阳翡翠”。
14. 中国玉学会会长杨伯达先生(原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副院长)曾在今年3月对南阳独山玉作过这样的评价:“独翠、独厚、独秀、独步”,说的是南阳独山玉为天下美玉,得天独厚,一支独秀,可以独步天下。
15. 独山玉因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名。位于南阳市东北。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有绿、蓝、黄、紫、红、白六中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16. 独山玉有许多品种,但是其中最为难得的一个品种,叫做“透水白”。这种玉的颜色是白色的,但是却有蓝色的光影闪动。最为奇妙的是它能透出水的影子,将它放成的玉器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上面。
17.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
18.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
19. 独山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独玉的矿区地处河南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
20. 独山玉因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名,它与和田玉、岫岩玉和蓝田玉并称中国四大名玉。但是,独山玉的硬度远大于其它三种玉。
21. 独山玉被开采和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远古人就把它制成戈、刀、铲等兵器,在南阳县出土的一件独山玉玉铲,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22. 独山玉是我们南阳独有的特产,被誉为四大名玉之一,自春秋时期就已开始开采。
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描述它的散文也是精美。
精美的和田玉文化散文篇一
话说和田玉
在漫漫沙海的塔里木盆地南端,有一块肥沃的绿洲镶嵌着闻名中外的“玉都”,这就是人口不及万人的和田县城。我曾多次到过和田县城,那座古朴的小城,依旧保留着古代于阗国城池的遗迹。于阗在远去的岁月里相当繁华,根据历史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到过这里,唐玄奘到西天取经时也曾在这里驻足,但更多的是慕名而来的商旅。他们涉过沙海,翻山越岭,是为圆那贪婪的发财梦。
和田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因源于昆仑山越岭故称昆冈玉。和田玉有红、黑、青、白等多种颜色,其中白玉最为珍贵,因其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和田白玉又称羊脂玉。行走在和田县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佩戴玉饰的维吾尔妇女。在这里,不但爱美的年轻姑娘佩戴玉首饰,甚至年逾花甲的维吾尔妇女也佩戴。玉佩叮当,珠光宝气,成为古朴的边塞小城一道绚丽的风景。华丽而纯洁的昆冈玉,已经成为和田人共同钟爱的吉祥物。
和田玉虽然华丽珍贵,但因深藏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崇山峻岭中,所以不容易采挖。在古代,当地和田人拣捞玉石成风,时逢初夏,昆仑山上覆盖的冰雪开始融化,水流奔腾而下,搀杂着许多玉石流入山脚下平坦的河谷。待七、八月份河水渐渐退去,当地人便在卵石堆里拣捞玉石,带回家中磨制成玉器,或将原料直接卖给远道而来的商人。清代学者纪晓岚所吟“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珠”,指的就是古代和田人这种拣捞玉石的风气。及至清代,采玉之风逐渐兴盛起来,商贾雇佣廉价的劳动力,采玉工冒着随时可能摔死的危险,到高山巨岩间采挖玉石。在县城西郊,有一片荒凉空旷的坟地,就是当年专门埋葬摔死的采玉工尸体的地方……
从唐代起,新疆便将洁白珍贵的和田玉作为贡品,进献给历代的皇帝,轻则一块玉石几百斤,重则一块几千斤,甚至达到几万斤!从南疆的和田,运送到内地的京城,要穿过漫漫的沙海和杳无人烟的河西走廊,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完成这一艰难运送使命的……现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重达一万斤,便是当年新疆进献给乾隆皇帝的玉石制作而成的。
现在昆仑玉矿山收归国有,严禁民间采挖,但和田人总会在浅浅的河谷中及平原上拣到天然玉石。和田玉雕艺人脚踏磨玉机,制作出精美华丽的玉器与首饰。据当地文友介绍,一名维吾尔老人,曾于夜间在河谷上拣到一块一千余斤重的质地纯正的和田玉。老人第二天便骑着骆驼,携带沉重的玉石,专程来到乌鲁木齐,慷慨捐献给了新疆玉雕厂,此事一度在边城传为佳话……因和田玉石质地优良,价值十分昂贵,全国各地的玉雕厂纷纷前来采购玉石原料,雕刻出许多美轮美奂、玲珑剔透的的艺术精品,备受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青睐与赞许。
精美的和田玉文化散文篇二
和田玉,中国玉的杰出代表和田玉色泽温雅,质感柔润,形质高贵,仿佛一位翩翩君子,千百年来它被赋予人性的品质,达到了人即玉,玉即人的境界
在我国灿烂的玉文化发展中,和田美玉的重要地位无庸置疑它色泽温雅,质感柔润,形质高贵,仿佛一位翩翩君子,千百年来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热烈追捧一块羊脂白玉的价值动辄成千上万,甚至价值连城同时,它也被赋予人性的品质,达到了人即玉,玉即人的境界
由此可见,和田玉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的宝物,而是浓缩着中华民族性情与修养的象征物
和田玉正是以历史的绵延传承和文化的灿烂积淀为最大特点到目前为止,国人对玉石的认同大多集中在这千年美玉身上,它不温不火,雍容不迫,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幽幽地散发出巨大的魅力
从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就进入了中原
和田玉从**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路途漫长,弥足珍贵
传说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骏大辇,出玉门登昆仑,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曾载玉万只而归
传说归传说,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料,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大工开物中说: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 为什么独有**的和田玉被尊为玉中的极品?这与玉石的`形成有关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我国的玉石在形成过程中拥有三大板块:东北西北东南三大板块和田玉的产出位于三大板块中的西北丘陵地区,具有先大的优势,其透闪石含量很高
就拿最常见的和田白玉或者青白玉来说,透闪石的含量都在90%以上其中玉中之王和田羊脂白玉的透闪石含量竟然达到了99%,难怪其如油似脂,洁白细腻,价值连城
和田玉有山料和仔玉之分,以仔玉的质量为上乘羊脂白玉就是上品中的上品
目前世界上只有**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仔玉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流水冲到河流中的玉石,它经常分布在河床附近,或者裸露,或者被掩埋在地下
籽玉经常是卵形,表面光滑,经受了自然界长期的搬运冲刷分选才形成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玉有山产水产两种,各地之玉多产在山上,于阗之玉则在河边和田仔玉非其他玉所能及,这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原因
和田仔玉一般都是取自昆仑山北麓的两条河:白玉河和墨玉河,它们经历代挖掘,今天依然吸引着无数采宝人,但对于它的真正源头却鲜见确凿的介绍历史上,维吾尔人采玉主要是从河中拣或捞仔玉宋史·于阗传有记载:
每岁秋,国人取玉于河,谓之捞玉可见采玉是有季节性的,主要是秋季和春季昆仑山中有许多河流在夏季时由融化的冰雪补给,河水**,携玉石碎块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减慢,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天寒,河水渐落,玉石显露,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采玉冰封一冬后,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又露出来,就又可采玉了
古代捞玉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人们对和田玉奉若珍宝,每次采玉前,于阗国国王会亲临现场,象征捞玉于河,以示虔诚民间捞玉,有很多类似神话或巫术的讲法,比如说月光盛处有美玉,是说美玉会反射月亮的光晕,但其实和田玉反射率并不大古人还认为玉聚效了太阴之光,所以女人以阴性相招,更容易找到这就是所谓阴人招玉
美玉成为君子的品质象征是后来的事情古人识玉首德而次符,这里的符是指玉的色泽其实是因为美玉的优良品质让人联想到君子,才产生了玉德这种讲法和田玉温润匀净,坚韧铿锵,有光泽却内敛深沉,最合君子之道上个世纪40年代,一位苏联地质学家说过:中国玉理所应当成为中国的国石他所说的中国玉就是指和田玉可见和田玉无论在质量历史传承民族认同度上都富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