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食堂阿姨每天的工作,知道食堂阿姨工作的辛苦。
2、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交流、回答。
3、萌发感谢食堂阿姨,尊重阿姨劳动成果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食堂阿姨工作时的照片。(清早买菜、淘米、切菜、拣菜、炒菜、盛饭菜)食堂阿姨补充介绍工作的照片。(制定菜谱、洗锅子、包馄饨、搞卫生、烹饪比赛、得奖情况)
2、请一位食堂助教人员。
活动过程:(一)介绍食堂阿姨。
1、回忆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菜肴,引出食堂阿姨。
(评析:年幼的孩子对吃是非常感兴趣的,幼儿园里的美味佳肴确实让孩子垂涎三尺,孩子们各个想表达自己喜欢吃的佳肴,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佳肴的制作师傅——食堂阿姨。)
2、认识食堂阿姨。
教师:平时我们很少看见食堂阿姨,他们是我们的幕后英雄,今天老师很有幸请来了食堂里的一位吴阿姨,我们用掌声把吴阿姨请出来。小朋友一起说:“吴阿姨好!”
教师:看看吴阿姨的打扮。
幼儿:头上戴了白帽子。
幼儿:胸前围了白围裙。
幼儿:穿了白衣服。
幼儿:脚上还穿了“套鞋”。
教师:吴阿姨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谁来问问吴阿姨?
吴阿姨回答:我的这一身打扮是我的工作装,戴个帽子可以预防灰尘、头发掉到饭菜里,我的皮围裙可以防水弄潮里面的衣服,脚上穿套鞋是因为我们食堂里很潮湿,有很多水蒸气,穿上它,可以防滑。
教师小结:食堂阿姨穿上工作服又干净又精神。
(评析: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为什么食堂阿姨要穿工作服,了解不多,通过食堂阿姨的简单介绍,很快让孩子明白食堂阿姨穿工作服的重要性,可谓让孩子增长了知识。)
(二)介绍食堂阿姨的工作
1、幼儿猜测食堂阿姨的工作。
2、看食堂阿姨工作的照片,了解食堂工作。
A。买菜:
教师:这是什么时候呀,天怎么黑乎乎的?食堂阿姨手里拿了什么?(大箩筐)你们猜阿姨到哪里去?
幼儿:上街买菜。
吴阿姨回答:小朋友说对了,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小朋友还在睡觉呢,我们就要去买菜,去晚了,回来就来不及烧菜,所以一定要去的早。
(评析:在买菜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孩子了解买菜要起得早,通过照片,让孩子发现天还不是很亮,可食堂阿姨却已经拿着箩筐上街买菜了。)
B、淘米。
教师:你们知道每天食堂阿姨要烧多少人吃的饭?谁会礼貌地问吴阿姨?
阿姨介绍:每天我们要烧580个人吃的饭,一定要淘很多米,少了会不够吃的。
(评析:在淘米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孩子了解食堂阿姨要烧很多人吃的饭,而家里只有3到5人吃饭,通过比较,让孩子发现幼儿园吃饭人数之多。)
C、拣菜。
教师:看!阿姨们在干什么?
幼儿:剥笋。
教师:买来的菜有壳的要剥干净。
幼儿:刨黄瓜皮。
幼儿:削胡萝卜皮。
教师:有皮的要削掉或者刨掉。
幼儿:把烂的扔掉。
教师:哦,有烂的、枯黄的、不能吃的要扔掉,看来拣菜要专心、要仔细。是吗?吴阿姨。
阿姨:是的。
(评析:这个过程看似很轻松,就象小朋友和老师、阿姨三者一起在拉家长,事实上老师也很有目的性的,在让孩子看照片说说拣菜的过程后,老师再补充、小结拣菜的过程,并与阿姨互动,使得教育不留痕迹。)
D、洗菜。
教师:菜拣干净了,阿姨们要干什么了?猜猜看。
教师:洗菜的活你觉得轻松吗?相互讨论,说出你的理由。
幼儿:不轻松,菜很多,要洗很长时间,就很累。
幼儿:很轻松,只要用水冲冲就好了。
幼儿:那时不负责任,菜里面要洗布干净的`。
幼儿:很累,洗菜洗的时间长了,手上的皮肤会很毛糙。
幼儿:不轻松,洗菜要看仔细,不仔细,小虫子也会在菜里。
教师:我们请女小朋友一起问吴阿姨,洗菜轻松吗?
阿姨:洗菜要花很多时间,菜里有虫子、有泥土,一定要看仔细,仔细洗,否则菜洗不干净,在冬天,我们的手长时间浸在水里,冰冷的水一直冷到我们的心里,就象针刺一样难受,我们的手都生了冻疮,我的手还得了关节炎,关节炎发的时候,手痛的抬不起来呢。
(评析:这个环节,用讨论说说的方式,让孩子评价自己对洗菜这份活的看法,一方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另一方面让孩子有了思维的碰撞,有的说轻松,有的说不轻松,他们都持有各自的理由,最后又通过食堂阿姨的述说,孩子明白了洗菜不轻松的道理,看到食堂阿姨长满冻疮的手,孩子真的感觉到了食堂阿姨洗菜的辛苦。)
E、切菜。
教师:菜洗玩了,阿姨们又要干什么了?他们是怎么切菜的?一起学一学,切菜的时候,一不小心会怎么样?
幼儿:切在手上。
教师:食堂阿姨每天要切很多菜,他们有没有割破手呢?我们男小朋友一起问问吴阿姨。
阿姨:阿姨在切菜的时候,割破过手,还留了很多血,很疼很疼,我们食堂里的大菜刀很锋利,切菜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仔细,不能东张西望,如果切菜不专注,刀可不长眼睛,大菜刀会毫不留情地切到手指上。
教师:那吴阿姨,你切菜一定要小心点。我们一起提醒吴阿姨,你切菜要小心点。
阿姨:谢谢小朋友关心。
教师:我们小朋友平时课不要随便玩锋利的刀具,很危险的。
(评析:分角色让孩子向阿姨发问,满足了孩子发问的欲望,给了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得能力弱的孩子也参与了进来。通过阿姨介绍切菜的危险,教师引导孩子们提醒阿姨切菜要小心,从细小的事情中,让孩子懂得要学会关心别人。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儿生活中不要玩危险的刀具。)
F、炒菜。
教师:菜切好了,要干嘛了?你们看见过妈妈烧菜吗?一起学一学。
教师:看看食堂阿姨烧菜的动作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学学,妈妈的动作怎么和食堂阿姨的不一样呢?
幼儿:阿姨要用力。
幼儿:阿姨炒很多菜,一定要用力。
教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幼儿:锅子大,要用力。
幼儿:阿姨用的铲刀很大。
出示食堂阿姨的炒菜工具:大铲刀,和家庭用的小铲刀,进行比较。
教师:食堂阿姨用的大铲刀,拿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拿一拿?比较一下妈妈用的小铲刀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幼儿:大铲刀很重,拿也拿不动。妈妈炒菜用的小铲刀很轻。
教师:阿姨拿着这么大的大铲刀,炒一大锅菜,是什么感受呢?
阿姨:拿着这么大的大铲刀炒菜确实很累,只要拿一会,就会手酸,炒菜要花很多的力气,夏天,我们食堂里不能有空调,炒菜就更热了,人好像在蒸箱里、汗就象下雨一样。
教师:哦,汗如雨下。
吴阿姨:是的。经常炒菜,我们的手和肩又酸又痛,我还得了肩周炎呢,有时手痛的抬也抬不起来,只好贴一些膏药止痛。
教师:哦,真的很辛苦!
(评析:通过让孩子比较食堂炒菜工具与家庭炒菜工具的不同,孩子们通过眼睛就感觉到了食堂炒菜工具的重、大,需要花很多的力气。在这个环节中,通过阿姨的介绍,让孩子明白食堂炒菜在夏天是非常热的。在与阿姨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丰富孩子词语,如“汗如雨下”。)
F、盛菜、盛饭。
教师:看!香喷喷饭、热腾腾的菜烧好了,阿姨把烧好的菜盛在哪里了?把菜分放在一个个的菜盒里,发到每个班级,又把饭盛在哪里?也发到每个班级里,让小朋友吃。
3、食堂人员介绍自己的工作。
教师:那食堂阿姨是不是烧完饭菜就可以轻松了呢,我们一起问问吴阿姨,还要做别的事情吗?
阿姨(结合照片):每周我们要和施医生一起研究、制定有营养的菜谱,并且公布在墙上,让爸爸妈妈看看。中午我们要洗饭盒、菜盒、消毒毛巾,下午我们会包馄饨、做春卷、做馒头等等,下班前我们要把食堂打扫的干干净净,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平时我们还要进行烹饪比赛,看这是我们烧的色香味俱全的菜,我们还得奖了呢,由于我们的工作很认真,我们的食堂还评到了A级食堂。就是这个奖牌。
教师:真厉害!我们用掌声一起表扬食堂阿姨,一起说:食堂阿姨你真棒!你们辛苦了!
教师:如果没有食堂阿姨的工作,我们会怎么样呢?
幼儿:会饿。
幼儿:在幼儿园就不能吃饭,只好回家吃。
教师:会很不方便,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工作。食堂阿姨的工作虽然很辛苦,却是非常重要光荣的工作岗位,阿姨们会做很多开口的饭菜和点心,非常能干,他们会给我们大家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情,你们长大后想不想去食堂工作?
(评析:通过活动的介绍,孩子们了解到了食堂阿姨的工作很辛苦,这种了解是否会给孩子将来的择业带来负面影响,让孩子觉得这份工作不好?于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孩子设想,如果没有食堂阿姨会怎么样?让孩子明白食堂阿姨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光荣的,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同时通过阿姨的介绍,让孩子明白食堂阿姨是很能干的,不但会烧各种美味佳肴,还有很多荣誉,让孩子们从小对食堂阿姨产生崇敬之情,长大了也愿意参与食堂工作。)
(三)感谢食堂阿姨。1、你想怎样感谢食堂阿姨?
教师:食堂阿姨每天为小朋友做开口的饭菜,那你们想怎样感谢他们呢?
幼儿:送礼物给她们。
幼儿:给他们奖大红花。
幼儿:说谢谢。
幼儿:帮阿姨按摩。
教师:那请两个小朋友来给阿姨按摩,其他小朋友在下面相互按摩。
教师:食堂里的阿姨,最喜欢我们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来感谢他们呢,我们让吴阿姨来说一说吧!
吴阿姨:每天我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小朋友把我们烧的有营养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节约粮食,不挑食,蔬菜荤菜都爱吃,你们能做到吗?下次我还要到你们班级里来看呢。
(评析:孩子感谢食堂阿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孩子说到要给阿姨按摩时,教师自然地让孩子给阿姨按摩按摩,其余的孩子相互按摩,减少了等待时间。食堂阿姨自己介绍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可以让孩子们知道食堂阿姨最喜欢小朋友的感谢方式就是吃完阿姨烧点饭菜,节约粮食。)
2、创编儿歌,感谢食堂阿姨。
教师:老师为了感谢食堂阿姨还编了一首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听吗?
幼儿:好听。
教师:我们一起来朗诵,把这首儿歌送给吴阿姨。一起问问吴阿姨,喜欢我们的儿歌吗?
阿姨:喜欢,谢谢小朋友。
教师:那中午我们散步的时候,把这首儿歌送给食堂里的每一位阿姨,感谢他们为我们辛苦地劳动。其实家里的爸爸妈妈每天也给我们烧饭烧菜很辛苦,那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今天回去,请你想一想,做一做,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分享好吗?
(评析:用儿歌的形式总结食堂阿姨的工作,再一次点题,总结食堂阿姨的工作,让孩子把儿歌送给阿姨,回家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感恩,萌发尊重劳动成果的感情。)
活动延伸:
1、日常活动:把儿歌送给食堂里的每一位阿姨,感谢他们为我们辛苦地劳动。
2、家园活动: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附:儿歌《阿姨,您辛苦了》食堂阿姨真辛苦,清晨起来去买菜,
买来蔬菜和荤菜,洗洗切切上锅台。
大铲刀,手中拿,烧出可口饭和菜,
小朋友,不挑食,饭菜吃得香又香。
我们都要谢谢你。谢谢你。(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邵红)
活动目标:
1、了解包馄饨所需要的材料,学习包大馄饨。
2、学习在包馄饨时的捏、翻、压等动作。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看到过爸爸妈妈包馄饨。
2、馄饨皮、馅、筷子、碗等
活动过程:
1、了解包大馄饨的'材料
教师出示材料:今天我们要来包大馄饨,瞧,包大馄饨需要哪些材料呢?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材料
馄饨皮是用什么做的?馅里面有哪些菜,是怎样做出来的?
2、了解包大馄饨的步骤
教师示范包大馄饨
将馄饨皮的四周涂上水,然后在中间放上适量的馅,将馄饨皮对折后压一下,然后翻边,将两端粘在一起。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巩固包馄饨的步骤。
3、幼儿包大馄饨
教师介绍操作要求
幼儿包大馄饨,教师巡回指导。
延伸活动:
1、在下午点心时,请幼儿品尝自己包的大馄饨。
2、请幼儿谈谈馄饨的味道如何?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馄饨,心里感觉怎么样?
幼儿园语言活动《家乡的美食》教案设计1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有关家乡美食的PPT。(惠山油酥、无锡小笼、梅花糕、春卷、开口笑、糖炒栗子、无锡馄饨等)
活动过程:
1、以选“小导游”为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一位外国来的小朋友,听说我们无锡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过几天啊,她要带朋友们一起来游玩,特地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你们愿意吗?
2、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好吃的美食。
(1)、你吃过什么好吃的美食呢?
(2)、它是什么味道的?
(3)、你是在哪里吃到的?
3、结合“家乡的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1)、出示美食的图片,请幼儿讨论,你吃过上面的美食吗?是什么味道的?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吃过的美食。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介绍美食背后的故事。
4、游戏“我是小导游”,帮助幼儿巩固无锡的美食。
儿歌:(齐说)美丽的无锡我们的家,远方的朋友请你来,我来当个小导游,带你去吃好东西,吃什么?(领头人)带你们去吃肉面筋。(齐说)哟,不错,不错,真不错!(师生交换,然后在生生交换做领头人)
5、美食大家尝
师:哇,我们无锡的美食真多呀!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美食外,我们家乡还有许多美食呢,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带来的家乡美食吧!
幼儿园语言活动《家乡的'美食》教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完整、连贯地表述事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念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家乡各地的小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吃名称。
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1)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幼儿提取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你们吃过哪些好吃的东西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并能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述)
(3)激发幼儿倾听、讲述的兴趣。
有一首儿歌里说了很多我们江西的小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都有哪些美味的小吃。
二、通过儿歌了解家乡的典型的小吃,并说出儿歌中的小吃的名称。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请你仔细听一听儿歌中说了什么?(请幼儿自由讲述听到儿歌中的内容,教师对幼儿说到的儿歌中的小吃名称进行重复、总结、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2)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出示相应小吃的图片。
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儿歌,看看儿歌中的美味小吃。
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认一认图中的小吃,说一说他们的名称。
请幼儿跟着老师边看图边朗诵儿歌。
三、引导幼儿拓展讲述内容
(1)请幼儿说说有没有吃过儿歌中的小吃,味道怎么样。
(2)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家乡的哪些小吃?味道怎样?
四、尝试用幼儿说出的小吃名称对儿歌进行仿编。
幼儿园语言活动《家乡的美食》教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
2、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用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
活动准备:
图书区:家乡小吃图片。
娃娃家:用小吃招待客人。
手工区:广告纸、卡纸、橡皮泥、美工用具。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
1、我们是哪里人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小吃?你吃过这些小吃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味道的?图书区里有这些小吃的图片,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说一说。
2、这些小吃也可以用来招待客人,请你用这些小吃到娃娃家里去招待你的客人们吧!
3、家乡的小吃,我们也要以把它们做出来,老师准备了橡皮泥,请你把吃过的小吃做出来吧!
4、你看过哪些小吃的包装,这里也有一些小吃的包装袋,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扮它们吗?
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进入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帮助图书区的孩子进行介绍、讲述。
2、观察装饰包装袋孩子活动情况给予相应帮助。
3、组织娃娃家的孩子进行表演、对话。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幼儿园语言活动《家乡的美食》教案设计4
设计意图:
“爱家乡”的主题已经在进行,在这个主题线索下我生成了这次区域活动“家乡的小吃”。主要是“瑞金特色小吃”。在活动前,孩子们对家乡的小吃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肯定也都吃过。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家乡的小吃,还可以通过角色买卖游戏“家乡小吃店”,自然地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能力等。同时还利用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小吃,并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图书《瑞金特色小吃》作为示范,鼓励孩子进一步利用老师投放的材料去合作制作图书。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主题背景下,积极动手制作各种小吃,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并进一步丰富对家乡小吃的认识。
2、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并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
3、通过对家乡小吃的了解,主动、愿意尝试去合作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
4、让孩子体验区域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家乡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吃过,到店里买过,看他人做过。
材料准备:和孩子利用以往的区域活动制作了价格表、店面招牌等布置好“瑞金特色小吃”店。
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了图书关于瑞金小吃,可以是各种小吃的图片也可以是关于某一种小吃的故事,饮食文化等等。
活动材料准备:
美工区:海绵纸、白纸、挂历纸、泡沫、橡皮泥、盘子,已制作好的部分小吃示范等
将场地一角布置成“家乡小吃店”,有店面招牌,价目表、桌子、厨师服、店员服、盘子、筷子等。
图书角: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相关小吃图片、蜡笔、卡纸、白纸、装订机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环节
小朋友,我们瑞金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你们都吃过哪些小吃呢?(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
你到过特色小吃店吃这些小吃吗?店员是怎样招呼你的?
你看过爸爸、妈妈或是店里的厨师做家乡小吃吗?是怎样做的呢?
二、介绍各区域材料及活动要求
角色游戏区:老师和小朋友已经将这里布置成了“家乡小吃店”。这个店专门卖我们瑞金的特色小吃,有仙草冻、豆饼、艾草米果、芋饺等等,小朋友可以扮演店员,厨师、小客人,扮演店员的小朋友穿好工作服,扮演厨师的小朋友戴好厨师帽。扮演小厨师的站好在“厨房”里,扮演店员的小朋友看见客人来了应该热情地招呼他,客人走时也要有礼貌。
美工区:老师在美工区准备了各种海绵纸,白纸、挂历纸、泡沫等材料,每个盒子里也有老师做好的小吃,你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像老师那样去制作我们家乡的各种特色小吃。还可以继续为“家乡小吃店“制作新的菜单、价目表、广告牌等。
图书角:已经有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的图书“瑞金特色小吃”,小朋友可以去看,还可以按照他们的方法,去画或是剪贴,几个小朋友合作也来制作一本“瑞金特色小吃”。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四、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活动。
角色游戏区: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考虑是否以顾客的身份进行介入或指导。
美工区:观察幼儿制作情况,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制作。
图书角:鼓励幼儿大胆用画、贴等方式合作制作图书,协助幼儿装订等工作。
五、组织幼儿收拾材料。
要求把材料放回原处,垃圾捡到垃圾篓。
六、评价幼儿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