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光;一千个白昼,谱写多少友谊的篇章?愿逝去的岁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永留在心房。下面是关于最后一节课的说说,欢迎参考阅读!
1、这个初夏,演绎着悲欢离合。
2、这年夏天,我们笑着说再见。
3、毕业后,我们都会好好的。
4、小学到初中九年的光阴里都有你!
5、大学思念如影随形,一步步紧跟着我的回忆。
6、毕业,我们在做一次
7、混个大学毕业也不容易,整四年啊。
8、也许一个转身,真旳是永远的别离。
9、我们一起留级再来初中三年把!
10、说再见,才发现就这样的再也见不到。
11、六月,你好。希望这个月过的好一点。
12、我怕我们留下一张笑的很傻的毕业照后就这样散。
13、告白和告别,一字之差。一个羞涩,一个悲痛。
14、别哭,暑假没作业,别怕,有我陪着一起走。
15、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16、喂!既然毕业,能不能把心还给我?
17、六月,离歌唱响,你是否会笑着流泪?
18、我怕一毕业,身边就少那群能让我笑的疯子。
19、我的青春还在继续再多荆棘也要向前奔跑。
20、每段青春都会苍老,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
21、曾经的岁月随风而逝……就如那夏日即将落幕的黄昏。
22、毕业,我们说好不哭泣,可散伙饭那天眼泪却不听话的流出来。
23、毕业啦,送你一礼物:劳资的签名,将来这是无价之宝……
24、毕业离别时的伤感,互相登上离开车,充满伤感的车站,飞驰而过的站牌。
25、毕业!真的就这样一切都结束!朋友们,祝我们以后顺便幸福!
26、毕业,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27、六月真罪恶,第1周高考,第2周中考,第3周小考,让我们不得不分离。
28、当我坐在毕业典礼的会场上,一瞬间竟有落泪的冲动,有些复杂的滋味涌上心头。
29、我们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一群我们最爱的人。可是,三年真的好短。
30、毕业,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各奔东西,开始学会自己撑起生命的暖色。
31、你班上那几个搞笑的人要记住哦,毕竟他们曾是回忆。
32、毕业照上,并没有我们灿烂的笑容。因为我们即将分离。
33、毕业,不要再坐到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却要开始为生活奔波。
34、最后一节课老师坐在凳子上和我们说,你们再看看书吧,我再看看你们。
35、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36、和我一起走过四年的同窗如今就要分别,想想心里就无比伤痛。
37、毕业,真的就这样,也就是这样,也只有这样!
38、最后一个夏天,没有心情去海边,只想静静躲在房间翻照片。
39、毕业,还会怀念我们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们的军训,我们的。
40、在这个什么都有保质期的年代,我要创造一个奇迹,有一种友谊叫永远。
41、毕业,结束!可是到底是结束,还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42、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
43、一直盼望着没有作业的假期,现在它就要来,我却想哭。
44、45天,我们即将分别在两个不一样的学校!
45、毕业,还会怀念我们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们的军训,我们的……
46、我们说好的,毕业那天谁哭谁是混蛋,因为我们要微笑着说再见。
47、我的同桌你好吗,虽然现在各自天涯,我也知道这个夏天永远不会再来。
48、一丝丝情谊,共度四年……一点点想念,情浅缠绵……
49、毕业后你有你的兄弟,我有我的闺蜜,但并不代表我们会彼此忘记。
50、这个六月。喜欢校园、喜欢同学、喜欢老师。这个夏天就要和他们挥手。
51、六月,我们散。六月,中考来。六月,我们疯。六月,我们哭。
52、没有你陪伴的新学期,上学的道路变得很漫长,但是我会坚强的。
53、四年或长或短都已被时间带走,留下的回忆已成为淡淡的殇。
54、学校就是把陌生的我们聚在一起,当我们已经不能分开时,又无情地把我们拆散。
55、过完这个夏天、我们就各奔东西。不论你喜欢或讨厌。我们都将可能再不相见。
56、毕业离别时的伤感。飞驰而过的站牌。充满伤感的`车站。互相登上离开车。
57、毕业,话题不再是八卦,学习,换成工作,前途与结婚。
58、毕业,也许还会怀念寝室卧谈会那轻松,愉悦的感觉。
59、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一起跑过的日子是最值得怀念的。
60、学校是把一群人聚在一起,又是把一群人拆散的地方。
61、我从我《兵慌马乱》的青春打马走过。学会掩饰,学会虚伪。
62、你们每一个人都在我心里,深深的刻下痕迹。
63、毕业,不再为作业,
64、今年夏天,我们终究要散。你有多痛,我就有多舍不得。
65、同桌,对不起啊,以前我天天整你,现在分别,以后不能,对不起啊,同桌。。
66、我怀念,那些年,未来遥远的没有形状,我们单纯的没有烦恼。
67、盛夏,谁染指的流年,我们的回忆,是否还在。流年,谁勾勒的盛夏,我们的曾经,是否依存。
68、毕业我们默默地回首,四年的时光就这样从指缝间流走。你会哭吗?我已润湿眼眶。
69、毕业,不想说再见!真的不想!毕业,我们该如何对着生活四年的学校说再见?
70、毕业,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为新闻专业而努力争取一切机会,甚至联名签名的张狂?
71、凡是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真挚的祝福。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深深的思念。
72、毕业!明天的我们将要踏上新的征程,不管明天的明天如何,朋友们,我们都要好好的!
73、初一,班上没人告白,初二,开始有人告白,初三,都争着去告白,只因为再不告白就来不急。
74、尽管从一入校门就知道会有毕业的一天,但是,当告别的日子终于成为现在进行时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一些不明所以的感慨。
75、小溪若停止前进的脚步,也就失去歌声;友谊若没有谅解,也就不会有旺盛的活力。
76、我坐在书桌前细数着,墙上所以照片,感觉像做时光机回到那年夏天,那时的回忆,隐隐出现在眼前。
77、毕业就是一窗玻璃,我们要撞碎它,然后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之后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78、曾经的我们,一起笑过,一起哭过,一起骂过,一起努力过,一起打过,如今我们要分开,有许多的舍不得。
79、弹指一挥间,我们即将面临分离,各奔东西。时间是回不去的孩子,带走我们的青春,留下串串属于我们的记忆。
80、别,我的朋友。匆匆数载,逝水流年。难忘生命中你我的精彩,即使岁月也磨灭不我们美好的记忆。
81、闻一闻气味儿就知道是谁的校服,看一看字体就知道是谁的卷子,这种铁的关系,只有在学校里会出现。
82、四年啊,我们相处四年,下课上课上学放学,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不理不睬冷嘲热讽,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回忆。
83、面临毕业,你也许会有很多不解,也许会有许多舍不得,也许会有很多遗憾,也许会有些后悔,也许会有许多留恋。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15年,这篇课文教了无数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记忆最深刻的是今年参加“城乡交流”上的那堂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
1、导入课文。
2、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生字。
4、听课文录音,理请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的语句,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9、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10、阅读训练,阅读最后一部分,回答四个问题。(问题略)
以上10个环节,从语言到句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描写,一步一步规规矩矩,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内容和问题都是教参中现成的,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考虑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独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思考需要时间,我把一节课的时间排满了,学生还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为了保持一节课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来很有趣简单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我的灌和塞下变的毫无生趣,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课后学生的脑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最初决定要上这一课的时候,仍然很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坏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教案设计: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让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面面俱到其实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识不到这点呢?再就是过度的依懒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理清楚了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1、你觉的什么是祖国?你知道哪些轰轰烈烈的爱国行为?除了这些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之外,你认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的行为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小弗朗士,你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吗?你认为自己能从他的经历中学到什么(吸取到什么教训)?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品析重点句子。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从小说中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环境与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变化。
一、新课导入
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1528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请求参军。之后,她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女扮男装、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为了纪念她,法国圣母大教堂广场一侧,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圣女跃马横刀的雕像。
的确,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为爱国者,今天,我们来学习19世纪法国人民在另一场战争中的爱国故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然后以这是一节 课为句式,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此环节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消除朗读长篇文章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体会文章表现的爱国情感。至于是一节怎样的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课文,分析研究
1、介绍文章体裁,进行学法梳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然后做细致的人物分析。
2、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宣布下课
3、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我的见闻和感受。
4、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举例说明。
⑴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⑵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爱国故事或爱国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品味语言内涵,加强对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国感情。
一、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文中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个极重要的人物,是他的爱国热情影响了小弗朗士。请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地方,并以下面的句式说说他的爱国热情。
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爱国的,因为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穿礼服
⑵ 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
⑶ 赞美法国语言
⑷ 下课时脸色惨白
⑸ 尽全力书写法兰西万岁
3、请归纳通过哪些方式描写韩麦尔先生的。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二、语言品读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2、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3、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明确小说主题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作为法国人,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如何看待汉语的?试说说你对汉语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或名言?请与大家分享交流。
五、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下课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续写课文。
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
【教学后记】
《最后一课》前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我感觉都不是很理想,气氛不活跃。为扭转这一局面,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原来,自己总希望把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跟学生讲,所以经常会有赶时间的感觉,往往导致很多问题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次,我决定试试只讲几个重点内容,把问题铺开来讲清讲透。
结果一课书讲下来,真是感觉到无比的痛快,很流畅,学生气氛热烈。原来郁闷的局面一扫而光,直到现在我还很回味那争相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我相信,如果以后的课都能上出这个效果,学生一定会爱上
首先,我用了圣女贞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绪,也让他们对法国文化增加点认识。接着,我以身作则给大家朗诵了这篇文章。文章饱含深情,但篇幅比较长,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比较懒,遇上长篇文章就怕朗读。教师范读,既可以让他们比较充分地感受文章的感情,还有利于他们纠正这种懒惰性。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做了认真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朗读感染了大家,而之后让学生谈体会就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最高潮的地方在于分析人物,学生很积极地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进行全班讨论交流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一个又一个地争相说自己的看法,而且基本都能言之有理。结果,他们找的地方比我准备的还多还丰富。
最后,让他们谈对汉语的理解和爱国故事、名言。原来生怕他们谈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收集故事和名言不积极,但事实上,他们说到了汉语的古老性,演变性,会意性等特点,颇有见地。对故事名言的讲述虽然脱不了老套路(老革命故事),但显然他们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
总而言之,这两节课使我与学生一起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这种乐趣在于融洽的气氛、充分地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课堂,他们既把握了文章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语文的兴趣。原来,上好课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选择重要问题、学生容易有话可说的问题,所谓多而泛不如少而精,这样,学生的情绪就容易充分调动,上课也就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