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来生,你注定是我的。
几天没收到你骚扰的短信了,难免有一点空落。尝试着进了你的空间,看到说说第一条就是:陈某人说他很爱我。一时不知该做什么,退出了空间,也删了访客记录。转身便是一脸蓦然。
我说过的,我需要你。这是实话,发自肺腑的实话,我的确需要你。但,对不起,需要不是得到。我需要你,但我不能得到你。
世界上真的存在双刃刀吗?若存在,那真的是个可怕的东西:伤了自己,也刺了人。就像我们一样。
我希望你幸福,不单单只是希望有个人对你好,同时还希望你能摆正心的位置好好爱人家,这是幸福的前提。野狼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野狼是一个孤寂的群体,是一个奋斗的人,他需要的,是寂寞、是无助、是彷徨、是忍受。这些你都懂,比谁都懂。所以,当初我们分开,不是一时的脑门发热,而是为了彼此的前路。
我想说,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好到让任何男人见到你都会生出相见恨晚的.感慨。所以,你能得到真爱的机会肯定比我大。我就是那个让任何女人见到都会作呕的人。
我们,不是不配,也不是殊途同归,而是平行线。
还记得你对我说过的话吗?我可是好好记着的,每当深夜的时候便拿出来念想,告诉自己在青春期末端有个老太婆曾经给了我一笔债,我至今未还。
“我到了。”
“到了吗?好啊”
“我真的走了,春节也不会回来了。我这次说的真的,……如果你要我回来,我马上…”
“对不起”
“哦,这样就好了,好好照顾自己。”
“我会。”
“珍惜自己,把我的也带进去,好好保重”
“你…也是。”
“嗯,问你个事,老老实实回答我。”
“你说,只要我可以回答。”
“下辈子我们会不会结婚?”
“为什么这么问?”
“不知道,反正就问问呗,你倒是说啊!”
“我…不知道,可能会,可能不会。”
“怎么说‘可能不会’呢?”
“我不知道,真的”
“怎么?你倒是回答我啊!”
“如果你还是这么漂亮,那我肯定会娶你的。”
“***,每次说正事时都给我来这招,能不能换点别的?”
“暂时还不能…”
“好吧,那好,不说是吧?”
“你要我怎么说?”
“不和你说了…”
其实,当时我想说:若有来生,我一定娶你。
可是,我没说。
来生缘这东西,长而久远,且无法预知的。我不会为了一个无法预知的东西而轻易下一个谎话般的承诺。对不起。
现在,我后悔了。如果当初真的下了那个谎话般的承诺,现在应该是另一般景象吧。
我只能说对不起了。
你的债,我会慢慢还,以朋友的方式。
好吧,到此为止了。
请忘记我,请把我从你的世界里移除。
我还是要下一个谎话般的承诺:若有来生,你一定是我的。
1.
早上从梦中自然醒来,从床头书桌上拿起了手机,经过一宿,电已经充满,看了看时间才六点多,既然是周末也就为时尚早,习惯性的点开了微信朋友圈,颇有点皇帝大清早起来批阅奏折的即时感,一机在手,天下都有,足不出户,慵懒的躺在床上就能阅遍人间无数,只是意外发现有人删了我微信好友,那微弱的连接也就断了线,也罢,咱也不必再见了
2.
朋友圈成了微信好友之间无声的沟通渠道,每天都在记录生活,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偶尔有人发表一些真知灼见,碎片化的信息本身并无太大的价值,不过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窥视的好奇心,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的同时,通过真诚的碎片传递证明个人存在,其实我们都活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我们都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或许朋友圈的信息呈现,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微光,不管你说什么,至少证明你还在。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我们无法再有一生只爱一个人的长情,也没有十年八年认真交一个朋友耐心,策马奔腾匆匆转身过后,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就成了最体面的劝慰。此时朋友圈成了恰到好处的情感连接,尽管我们不再见面,心里都清楚各自躲在手机背后,观望着彼此,只是含情脉脉不再说话。在当下社会如何快速了解一个人?通读一下他的朋友圈也就能略知一二,其它八九需要真实接触,用生活的细节来弥补。
3.
人终究是社会动物,社交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麦家说“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喧嚣终究是我们的敌人”,社交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抱之以真诚,现实的生活记录因为你的一点点真诚而多彩了一些,我想这份自由的表达也是自信的体现。除了充分的表达自我,为了获得监督,充分利用外界情境的约束力量,先许下承诺,然后有条不紊的在朋友圈里坚持打卡,通过他人的社会力量形成促进作用,这更利于持续行动。
当然除了情感的连接和社会监督力量的获取,其实自我的'展示,持续的不断的坚持做一件事,不仅仅是坚持本身,更多是展示个人的技能和喜好,同时也在积累个人的品牌影响力,一件事持续做个十年八年,不说成大家,至少也会有小成。
4.
早上醒来,纳闷那位每天坚持分享的大神,为啥不见了朋友圈的踪影?仔细查看才发现他已经删除了我的微信,心里为之一惊,情不自禁的想到是不是自己发了什么不该发的信息? 再深思之,也就释然。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总有那么一些意见不同,三观不合的人讨厌我们,微信好友更多的像一种关系的弱连接,自然不能有了这层弱连接而逾越了情感的界限。我想这是互联网技术赋予了我们自由,陌生人之间更容易建立起连接,也就更容易解除彼此的联系。当你被人拒绝或者删除时,你是否删除过别人呢? 缘尽了也就散了,自然不必强求,此后更不必顾忌了,你不高兴那删除我好了,我又不是为了讨好你而存在的。
针对微信朋友圈之类的情感弱连接,如果没有现实的接触和支撑,只有线上的粗浅连接,而没有线下的深入交,这种弱连接弹指一挥间就灰飞烟灭,并非脆弱易逝就要珍惜,而是本身就不具备重要的价值。而对于现实的人际交往,随时年岁的增长,愈发不那么刻意,不刻意去讨好别人,也不刻意维系一段行将就木的情感连接,忙碌之时面对点头之交,连简单的问候显得都有些多余。
5.
在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里,做事先做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个人的成长本身会有误导,满以为做人没问题了,事情就不要太操心,这样下来只会成为老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老好人。在人际交往里,这将成为别人的负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传统的情感连接难以维系时,个人的价值体现将成为最直接的证明。
这也就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讲究的你是否提供了对别人有用的消息。之所以对方删除了我的微信,因为我提供的信息对他而言并无太大价值,甚至我所吐露的真诚,在别人眼里是就是信息垃圾,被删理所当然,这是别人的自由选择,但不能成为否定我自己的依据。
尽管朋友圈将我们整块的时间的碎片化,如果刻意远离又会忍不住的开刷,腾讯微信建立的用户情感粘滞让你欲罢不能,又爱又恨,这才是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成功之处。对于我们个人,自然不能过分沉溺于这份无聊的窥视,浪费大量时间,同时又要善用这种平台,建立的个人影响力。
6.
对于人际关系的维系,颇有点爱情的调调,我喜欢你,意味着有50%的成功可能性,但是你不喜欢我,这50%也将毫无意义。关系需要双方势均力敌价值均等,哪怕忘年交,那也是你得有潜质。既然主动删了我,那我也不说再见!
一个目前只使用了168天的QQ号,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模样。没有任何一条留言,删的不剩任何一条留言;说说,过一天会把当天的说说全部删掉;不敢发类似那些号召的内容,因为知道不会有太多的点赞,太多的评论,因为怕冷场,也算是贵有自知之明。也不知道为何停不下一直在思考的大脑,还有一直在触摸键盘的第四指,有时候甚至不参与那些无聊的'话题讨论,而沉默地安静地在脑海中勾勒文字的内容,相信是真的是一份执着与兴趣当头,一定要被批判脱离了身边的话题乐趣,却是因为还值得,所以还在任性。
渐渐发现,有一天的不发说说,就会让人觉得有点难受,开始反思,是真的爱文字,还是只是太虚伪。明明已经在一个名为的文字网上发表了自己的文字,却还是要在空间里复制粘贴一遍,觉得绝非炫耀,因为还没有到那个资本,还是只是兴趣当头。
在那些与我相关中的点赞、评论、聊天中,打发了一天中的很多间歇的时间,而实际关系却也没有变得更好,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刷空间刷朋友圈,只是大家都习惯了看动态,有时候突然找人聊天,也许会被冠以“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名,世间那些真友谊呢?交给时间去酝酿吧!交给那些在互通电话的人去诉说思念吧!交给那些隔着千山万水的人去梦里微笑吧!猛然发现,那些走进过成功的大门的人,大概是那种谦虚的人,可有时候人在谦虚与自卑中,失去了方向。
不喜欢别人的指指点点,只适合畅所欲言自娱自乐,用人各有志去解释这一切,因为我们都不免做过或正在做在别人看来不明智的事情,可自己却乐此不疲的坚持,捎带上那一个最初的信仰,去实现那给最重要的人许过的诺言,只为表达,残酷的月光,过错的错过,让人从煎熬中挣扎出来,奢望还有和好如初的一天,至少,不曾改变过,至少,无悔过,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