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好的时光
时间仿佛流水,从指间缓缓淌过,一去不复返。但那些留在心底的经历,永远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个暑假美好的时光是观赏中国第二大瀑布——黄河壶口瀑布。
在导游车上,我就听见了像山洪爆发、万马奔腾、狮吼般的声音,让人惊心动魄。下了导游车,我迫不及待地向瀑布进发。“哇,这壮观的景象就是壶口瀑布!”远远望去,我看到瀑布掀起黄浪,排山倒海,震天撼地。瀑布飞泻在地上,溅起水花,像一朵朵盛开的黄菊,随着河流,急冲下去。沸腾的瀑布扬起层层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像长长的锦缎那样绵延。
我走近瀑布,瀑布的水都溅在了身上,让我睁不开眼睛。那种感觉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像人间天堂。我静静地感受着这猛冲的`密密匝匝的水,那瀑布让我瞬间进入了一个水世界。
站在壶口,面对这汹涌奔腾的壶口瀑布,令人无法不对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更增添一股强烈的壮怀。据说抗日时期,革命诗人光未然、音乐家冼星海,就是在黄河壶口瀑布壮丽的情景下,谱写出了《黄河大合唱》。壶口瀑布,以其深广的哲理内涵,吸引着炎黄子孙,人们视其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暑假匆匆走过,却带不走这些留在心底的最美好的时光。
篇二:美好的时光
我们大家都有很多美好时光吧!有没有比较奇特的美好时光呢?昨天我就有,这可奇特了,让我来说说吧。
上次在南宁机场,我看到了一款儿童手机,这款儿童手机是熊的样子,正面有7个键,有选定,返回,“找妈妈”,“找爸爸”,“找朋友”,“找家里”,还有个SOS。我越看越喜欢,可妈妈说:“回去给你买,要500积分。”回到家,我努力赚分数,终于攒够了500分,如愿拥有了“熊”。
昨天,我的小熊终于寄到了,我高兴得不得了。一下坐下来放电池,研究按钮,可是电话功能还不能用,老是提示“无UIM卡”,我和爸爸只好去买,结果爸爸没看说明书,办了张小卡,往里塞的时候发现很难塞,又不让我们研究,一下子把卡塞到小熊肚子里了。地方倒是蒙对了,可卡太小,直接卡在里面,出不来了。我们用铁丝勾,木棍抖,连502跟吸铁石都用过,全没用。啊!我的小熊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投入使用就要寿终正寝——退货了。一晚上,我的心情一直是那么失落。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舅舅来了。他想了想,把小熊的肚子拉大了一点,抖了一下,出来了!哦!太好了!不用退喽!
我好高兴,举着座机大叫着和妈妈报告,让妈妈办张大卡喂小熊。中午,我兴奋得拿着手机不肯放,直到现在,我还是“身在书桌前,心挂营业厅”,盼着时针快走到5,我就可以有一个能打电话的手机了。
篇三:美好的时光
8月15日,我和晨晨妹妹来到了上海欢乐谷。咱们绍兴是倾盆大雨,但是那里却是风和日丽,这真是个玩的好日子呀!
一进大门,我们就看到了无忧无虑在跳草裙舞的阿姨,看到了有一副严肃的表情的打鼓叔叔,看到了应有尽有的商店……眺望远处,我们看到了“矿山历险记”,“蓝月飞车”、“暴风之旅”、“摇摆伞”,还有那沁人心脾的“激流勇进”。顿时,我的眼睛里出现了各种眼花缭乱的项目。
接着,我们走进了大门,一进正门就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其中“矿山历险记”是排队的人最多的一个项目。我们迫不及待地向老矿金基地走去,只不过了二分钟,就来到了“矿山历险记”。在排队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游客们的尖叫声,“啊……”我的心情不由得也紧张起来。轮到我们了,我在过程中激动的不得了,为了释放自己的快乐,我不由自主的也尖叫起来。
另外,我们还玩了许多项目。欢乐谷是孩子们的游乐园,是成人的游乐园,这一天真开心呀!我们走出了大门,却还是听见了那惊人的尖叫声,我捂住了嘴巴偷笑道,还好我们没有玩那些会让人心脏病要吓出来项目,我们还算躲过了这一劫,我心想:“为什么那些比我们小的孩子要玩那么惊险的游戏,难道他们不怕出人命吗?”我们最后看了一眼欢乐谷,就离开了。
消失的年味作文1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新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新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新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新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新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新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新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新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消失的年味作文2
又到一年年末时,商场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走出商场大门时,手里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家里的人准备过新年的新衣服。只是,现在的人,一年四季,买几次新衣服,过新年的新衣服,似乎也在进门的第二天就上身了。新衣服,不再是心中期待的,过新年的时候,最好的礼物。
只是,除了买新衣服,年底的时候准备一桌一桌的好吃的。剩下的记忆中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童年,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老妈总是在夏天或者秋天赶集的时候,就把过新年的衣服给我们买好了,说是反季节的衣服卖的便宜。于是乎,从新衣服进门的那天起,心里就一天天的盼着过新年,等过了秋天,等过了漫长的冬天,总算迎来了新年。在年三十的晚上,老妈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头,枕头下压着给我们的压岁钱。那一夜,总有着甜甜的美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期待了很久的新衣服,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跟大人们关系好的,会给我们一块五毛的压岁钱,关系一般的,会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瓜子跟糖。从村子的这头跑到村子的那头,等回家时,装着满满的收获的果实,得意的跟爸妈炫耀,挣了多少压岁钱,多少瓜子跟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面去拜年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给压岁钱反而倒成了大人们的事。大人们到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家,给朋友的小孩压岁钱,过一次年连半斤糖都散布出去。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叫喊着过新年越来越没意思了。都不见小孩子拜年,放鞭炮了。大年初一那天,要不是在家里看一天电视,要不是盖着被子在家里睡一天。
突然间很怀念童年过新年时的热闹。有时想想,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让记忆中的年味丢失了?还是什么原因。
都说,失去的东西最珍贵。突然间觉得,记忆中的年味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消失的年味作文3
又到了春节临近的日子,看着电视里热闹的过年气氛,我却怎么都难以感受到到身边过年的气息。我想,我大概快记不清过年的味道了。
自我记事起,年味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阖家团聚的温情与快乐。除夕夜我们全家上下扶老携幼,举办热闹的家庭聚餐。大家畅所欲言,谈笑风生,品尝着“家”的味道,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暖洋洋的喜悦。等到晚上八点钟,全家人就聚在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总是看到一半,我就会提前睡去,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时分,此时爸爸妈妈会拉着睡眼朦胧的我,带着一大箱的烟花爆竹,去楼下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会小心翼翼地点燃着烟花,向天空中放去,望着月朗星稀的夜空里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花朵,此时城中各处的烟花都在天空中交织着,那炫丽的景色甚至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夺目、璀璨。也就是在家人们的欢笑声和鞭炮的噼里啪啦声中,我迎来了新的一年又一年。
随着我一年年的长大,如今的春节,在我的感受中,年味却消失的越来越快。我努力寻找仍然保留着的那些年味——我看到过年,人们还是会在门口贴上大红春联以示喜庆,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廉价的春联印刷品,而没有去尝试一下真正的书写春联;我走在大街上,马路旁边的路灯上都挂满了中国传统的装饰,然而只是装饰漂亮,但气氛依然黯淡,车来车往中只是偶尔传来几声汽车的鸣笛声,但街上行人匆匆,大家似乎都急着赶路,不再带着微笑而驻足;我再也看不到那些热闹的集市,因为电子购物的方式已经取代了集市采购年货的途径,也让大家失去了囤积年货准备过年的热闹氛围。于是我开始回忆——我回忆中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前贴满大红春联,挂满了一串串鞭炮,如同长满了一串串火红的花;我回忆中的大街小巷还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叫卖声,家家户户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是对即将迎来的新的一年的憧憬与期盼……
如今的除夕夜晚,烟花已经不能够再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上空。出于环保,我再也无法到楼下点燃那多彩的烟花爆竹,只能在脑海里想着那些炫丽的场景和鞭炮的声响,年味越来越少了。我想着那些盛开的烟花,可惜如今的它们已经只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中,而随之而来的人造喜庆也让我感到了大家对年味的敷衍。我想,难道在现代的生活节奏中,年味就真的就要消失吗?
消失的年味作文4
伴随着除夕夜鞭炮的阵阵响声,我知道,2018年来了。可我对这二零一八年的到来,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奋。
依稀记得几年前,每逢除夕,一家人都要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看春晚,吃年夜饭。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一家人依旧坐在一起吃饭,电视上依旧播着春晚,不同的是,人人手里都拿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要么是在聊天;要么是在抢红包;要么是在集五福;更有甚者,是在玩游戏。大人们都心不在焉的敷衍着老人的问话;小孩子也都心不在焉的敷衍着大人的说教;只有老人默默地看着电视里的春晚,然后无奈地叹口气,离开了饭桌。可,年轻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机屏幕上,哪里会注意的到长辈已经离席呐?
大年初一,我依旧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本该一大家子的小辈儿早早的去给老人磕头,可等到八点半,稀稀疏疏的才来了几个亲朋,眼看着已经不早了,两三个人才结伴去拜年。往年都是十几个人一起去磕头拜年,一路上说说笑笑,到也不觉得冷清。可今年连人都聚不齐,何来欢乐热闹。总算熬到拜完年,才回了家。总的来说,初一一大早儿,一大家子便没了原先的热闹和喜庆劲儿。初二初三就更不用说了,各自去拜各自的年,忙工作的也就离开了家,家人朋友一年到头儿也没能好好聚一聚。所谓的回娘家吃饭,也只是吃了一顿饭而已。再没有原先的热闹合乐。
有时候实在搞不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不是以后春节也会像过个小节一样,只是为忙碌的生活找一次休息的借口,然后再各赴前程。什么仪式感,什么大团圆,全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过年的氛围也没有了。
我很喜欢过年,一个最不喜欢热闹的人最喜欢的时刻便是过年时候的大团圆,敞开肚皮吃喝,讲开心真实的话。小家可乐,大家合乐才更有意义。也许,是我们变了,不该再怀揣着小时候的无知幻想,奢望着可以欢聚一堂;也许是年味淡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过年现如今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或许,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年味淡了……
消失的年味作文5
由于国外的节日不断的流入我国,造成了我国人民崇尚了“洋节日”,中国春节过年的年味也淡了。
对于新年,人们总是那样的期盼。但似乎,现在的新年,过得让人“无聊”、让人担心……
在路上的、在车中的、在街上的……总会听到这样的话“现在也只有炮声还能添点年气,如果没了它,还真不知这年过成什么样……”冬天作文
的确,在以前,人们心中的新年总是充满快乐:穿新衣、挣压岁钱、吃到平常无法吃到的可口佳肴……那时的人们,总希望过年;那时的新年,才过得更有意义。而现在呢?人们生活富裕了,政府对于贫困户也帮助了,在党的领导下,现在过年得到的东西,平时也能得到了。这虽然是件值得五湖四海人民举杯同庆的事,但谁又想过呢,这样一来,新年岂不是变得“平凡”。
现在过年,想来想去,只有炮声才能让年过的“与众不同”,而吸引人们。但是,各大城市却在这极为缺少年气的“危急”情况下,又颁布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严酷命令,一下子又让这几乎是唯一的年气渐渐消失……
我知道了,每年过年因燃放烟花爆竹炸伤的人很多,有些人都残废或失去了生命。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无情的“赶”走了这个年气,我们可以想一个即让年气(炮声)长存,又不会伤倒人的好法律、好政策。
虽然过年除了放炮外,各地还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但这些民俗必尽在大城市无法使用,这样一来,大城市的人过年岂不很平凡呢?
今年,部分城市撤销了这个“严酷”的命令(“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命令)。但我们仍应该注意,不要再让它“上市”,取而代之的应是更好、更适当的规定。
我们中国人放炮已经是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我们中国已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消失了。如果不远的将来,这个“放炮传统”也被人们逼走了,那我们中国还留着了什么?我们中国人的新年还会那么吸引人吗?难道我们要让其他国家的人指骂我们中国人的愚昧吗?
科技的进步是不可缺少的!但我们也应该留住一些传统、留住历史、留住回忆,也应该留住这新年中不可缺少的年气——炮声!
消失的年味作文6
“咔嚓咔嚓,嘀——恭喜您抢到红包。”“耶!我终于抢到红包了!”爸爸高兴地叫着,周围的家人也欢呼起来。
这两年,过年时,家人朋友总是围坐在电视机前拿着手机摇一摇抢红包。这样是挺热闹的,但是我总觉得营造这种氛围的方式有点奇怪,你看!
吃完年夜饭,我去找爸爸:“爸爸,抢红包通道还没开始,你就陪我出去放一会鞭炮嘛!”“好,好,好等我抢完微信群里的红包!”
我去找妈妈:“妈妈,妈妈,能不能陪我一起看春晚呀?”“不行,不行,今天是除夕夜,网上很多商品都促销呢,妈妈要‘秒杀’它们。”
我又找了哥哥:“哥哥,哥哥,你能……”“不行,不行,我在玩游戏呢,别吵我!”话没到一半就被打断了,我失望地走开了。
三人的回答如出一辙,就这样,这一家子大大小小一人一台手机躺在沙发上玩着,就连平时爱热闹的奶奶,都落入了手机的“魔爪”。这个家冷冷清清,除了电视中的春晚和窗外的喧闹声外,完全没有年味儿。这使我非常气愤,同时也深感无奈。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原本一早要去亲戚家年拜年的爸爸,却睡了个懒觉。我急忙把他摇醒:“爸爸,爸爸,赶紧起来去给亲戚们拜年啊!”爸爸睁开了蒙眬的眼睛,缓缓爬起来:“哎呀,干什么呀?昨晚抢了一夜的红包,手都酸了!我在微信上给人家拜年就好啦,大不了再补个红包就是了,快回去睡觉吧,听话!”说罢,他又钻回了被窝。家里再次安静了起来。
我不禁回想起我小时候的除夕夜,电视里播着春晚,窗外充斥着爆竹声,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吃团圆饭,举杯同庆,热热闹闹的,年味儿十足。现在再看眼前的这一个家,好像全都被手机掌控:一是微信红包,二是网购,三是游戏,这就是手机上的“年味儿”!
社会在发展,信息时代更新的越来越快,赶潮流是没有错,但也要在快速赶潮流的同时,不落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要让中国的习俗缩在手机里。
放下手中的手机吧!多多走亲访友,与亲戚朋友多多相聚,这样才会生活处处更有人情味儿!
消失的年味作文7
有一种味道,它总能牵动我的心,那就是“年味儿”。
在我的嗅觉世界里,城市里是没有“年味儿”的。要想闻闻年的味道,还需要到乡下去。这不,又到腊月底了,让我们一起去回味那些“年味儿”吧。
“年味儿”是香喷喷的味道。从我记事起,每次过年回家,爷爷奶奶都会用地锅炖肉。即使是一根没有多少肉的骨头,我也啃得津津有味,啃完后,我还会意犹未尽地舔一舔骨头,尽管大人们并不乐意看到我这样。不过,这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现在,我们担心猪肉里有瘦肉精、牛肉里有色素;担心鸡子两个月长大、鸽子十八天出笼。总觉得吃什么都不放心,每次出去吃饭,吃着焦黄的.烧鸡,啃着油光光的猪蹄,嚼着红红的牛肉,我心里还是觉得少了些味道。仔细想想:那味道只有用爷爷奶奶历经风霜的手、土灶台、大块劈柴、还有自己养的鸡、鸭才能做出来,是任何调味品都无法取代的。
“年味儿”还是燃放鞭炮留下的火药味儿。在爷爷所在的村庄里,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一股股浓浓的白烟带着一阵阵火药味儿在空气中弥漫着,老远都能闻见。很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味道除了肉骨头的香味儿,就是这种火药味儿了,它深深地留在心里,让我无法忘怀。不过今天,当我在街道两旁看到“禁止私自销售烟花爆竹、禁止公共场所燃放”的宣传标语后,我知道,那浓浓的年味儿变淡了。按说,人们虽然失去了年味儿,却远离了污浊的空气,这应该是好事,可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仍然有些纠结……
如今,我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去乡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怀念年的味道。我一年年地长大,“年味儿”却在成长中渐渐消失。我希望多年之后,“年味儿”不要成为传说,更希望人们还能把这种味道传下去,别让“年味儿”只能在梦中出现……
消失的年味作文8
年味,顾名思义,过年的味道。年味可能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可能是大年三十夜的烟花,可能是春节一声新春快乐,可能是人们四处拜年的喜庆气氛……
在以前,人们会在家吃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会在家贴春联,贴倒福,寓意福到了。餐桌上常常放着鲜香四溢的鱼,寓意年年有余。晚上坐在一起看春晚,谈天说地,在楼下,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兴趣盎然的燃放烟花。大年初一,人们买好礼物,装好红包,走街串坊,相继去长辈家中拜年,给晚辈发下红包,希望红包能驱赶年兽。小镇里,热热闹闹,人山人海。大城市里,马路上塞满了汽车,塞满了回家过年的思乡人。
现在与以前可不是一回事了!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人手中塞个手机。现在过年人们会经常在饭店吃年夜饭,人们充当低头族。长辈们没人陪他们说话,在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前,明明坐满了人,但是却胜似无人。人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面对面聊天,却只满足于QQ、微信上的谈天说地。看春晚的人逐渐递减,更多的人却是喜欢在手机上看电视剧看得痛哭流涕。去年除了满足于送礼送红包的形式以外,很难再做到其他的。晚上叫上三五个朋友出门吃夜宵,醉醺醺的在那以为就是快乐。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却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给丢失了。也许真的会想象有一天,弘扬中国文化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许多的中国年轻人甚至更喜欢过西方的传统节日,推崇西方文化与思想,能够轻轻松松背出伏尔泰、培根、雨果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不知道老子和李耳是一个人。
年味就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丧失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要让年味只是一个形式,更多的:他们是中国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的记载与见证,他们经历了无数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流传至今。因此,我们要付诸行动。
消失的年味作文9
年味,是一声声鞭炮点燃时的响声;年味,是一阵阵家人欢聚一堂时的欢声笑语;年味,亦是一句句收红包前的祝福……
除夕那天,当每个孩子穿上自己年前精心挑选的新衣时,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年味从此开始……
大人们从下午就忙个不停。有的人洗着菜,有的人拿着铲子,握着锅,娴熟地炒着年夜饭,有的人提着刀,一刀一刀地剁着鱼儿,有的人不停地从厨房端着刚煮好的饭菜放到饭桌上,一盘接一盘的……
菜上齐了,等长辈先动筷后,我们几个小孩就纷纷冲向了自己爱吃的菜。吃了会儿,我们便匆匆撤了,只剩大人们在饭桌边上边聊边吃了。但那儿总能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饭后没一会儿,顽皮的堂弟拉着我出门买鞭炮,街上的行人一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遇见熟人,我们也会互道“新年好”。
回到家时,已到了亲朋好友登门拜访的时间了。家中一片热闹,五光十色的灯光令家中多增添了一份年味。
随着阵阵炮竹声的响起,家中又更加热闹了。我们在家门口挥舞着仙女棒,放着小烟花。大人们则在一旁满脸欢喜地看着我们玩耍。
鞭炮燃尽。我搬出桌子,拿出扑克牌,招呼大家来玩21点。边玩牌边看春晚。太奶奶和奶奶也一齐围在桌前,等着我发牌,我唰唰几下便发好了牌。我紧张得看着我的牌,诶……我拍桌而起,洋洋得意地说:“诶,我赢了!钱来!”弟弟们都十分不舍他们的一块钱,太奶奶和奶奶亦是如此。其实这只是图个好玩,图个热闹,也不玩大的。我悠哉悠哉地收着刚到手的钱,又立马发着牌。一轮又一轮后,午夜的钟声响起,新的一年到来了……
《难忘今宵》响起了……这一天,我们也折腾够了,收拾着便去睡了。
在床上躺着,外面的烟花爆竹声不断。而我,早已开始想象第二天个个亲戚登门拜访时的热闹非凡的场景了。
春晚的主持人赵忠祥老师曾说,只要还有一个人看春晚,春晚就一定会播。所以只要有一个还在过新年,年味就一定不会消失。
年味从未消失,只不过需要细细体会。
消失的年味作文10
年还是照样过,但是总感觉相比原来年味越来越淡,这消失的年味去哪了呢?
记忆中的年特别热闹,感觉在过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提前好久开始置备年货,买各种各样好吃的干货、零食、饮料在家里储备好。我们家每年都会有特别多的客人来家里,经常是一批走了又来另外一批。
在我小的时候,过年了,大人们一起聚集在大客厅喝喝茶、吃吃点心、聊聊天,或者凑齐几桌打麻将,房子里只听见他们的打麻将哐哐哐的声音。在过年的时候,许多平日里见不到的哥哥姐姐在过年都会来家中玩,我们经常是到处疯跑,上山下山玩得不亦乐乎。当然最受欢迎的活动还是放烟花啦,各式各样的烟花我都玩过:冲天炮、摔炮、震响天……和哥哥姐姐玩烟花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地玩,每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守岁,一屋子的亲戚朋友坐在一起烤火、看春晚。一般到了晚上的11点,我就会和哥哥们一起央求厨艺好的姑姑给我们弄夜宵吃。几个人一人抱着一碗面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嘴角也会不自觉上扬……
感觉在记忆中,以前过年有许许多多可以干又好玩的事。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过年越来越乏味,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
就好比这次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五中最热闹的时候恐怕只是一起吃的那顿年夜饭了。吃完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掏出一台手机独自地玩着,连我弟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偌大的客厅里,只有电视机中的主持人在热情洋溢地唱着独角戏,坐在客厅的人依旧不少,可也没有一起聊天、吵闹的热闹氛围。唯一让我感受到过年的地方竟是大型超市,似乎只有超市里那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年货和熟悉的歌曲才可以唤醒我对过年的兴趣。
今年过年,索性连走亲访友都简化了,对大多数亲朋好友的问候仅仅停留在群发的消息上,冷漠、麻木。小时候的乐趣消失得无影无踪,活泼好动的弟弟也懒得出去玩烟花。有些童年的玩伴、爸爸妈妈的朋友甚至几年都没有见面。感觉今年就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个年,什么深刻的影响也没有,相当于腾出几天时间看手机、吃东西。
这消失的年味去哪了呢?
我想了许久,一直在记忆中搜寻……小时候的年味一直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玩耍,可后来它跑到了大家的手机里,化作一只小恶魔误导着别人,告诉每个人手机的魔力;它转而跑到乏味的电视节目中串一串,向大家招手;后来它跑到绚烂的烟花中,转瞬即逝……之后,我便不知道年味去哪了。
消失的年味,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你?是手机里吗?是电视机里吗?是人们记忆的深处啊。
这几天,市里开迎春花市会,小刚的爸爸也受邀请,去参加会议并观赏迎春花,小刚可高兴啦!
卖气球!一阵喊声吸引了小刚。
他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卖氢气球的。那气球既漂亮又有趣,一松手还会飞呢!小刚非常喜爱,便让爸爸买了几个,为了防止气球飞掉,便把它系在迎春花上。
快到会场了。忽然从路边传来了一阵哭声,小刚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哭泣。他想: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哭呢?喔,她一定是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她的爸爸妈妈会多么着急啊!我是一个少先队员,应当帮助爱护小同学,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我应该帮助这个小女孩。
于是,他对爸爸说:爸爸,你先走吧,我有点事,随后就到。爸爸莫名其妙地看着儿子,不知他有什么事,但又不好勉强,便答应了小刚,一个人先走了。小刚走到小姑娘面前,拉着小姑娘的手,轻轻地说:小妹妹,你怎么啦?是不是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没关系,大哥哥帮你去找。乖,别哭啊!说完,他从口袋里拿了刚买的新手帕帮小姑娘擦干了眼泪。
小姑娘一看有人对他说话,更呆呆地站在那儿,望着小刚,小刚亲切地说:小妹妹,你今年几岁啦?叫什么名字?爸爸妈妈叫什么?家住在哪儿?小姑娘轻轻地说:我叫丽丽,今年五岁。你家住在哪儿呀?住在二楼。她别的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办呢?小刚急得汗都冒出来了。
对,小刚忽然想起了民警叔叔,对了,我为什么不去找民警叔叔呢?小刚把丽丽领到民警叔叔那儿,把事情对叔叔说了一遍。民警叔叔立即用广播寻找小女孩的父母:大家请注意,有谁丢了一个五岁名叫丽丽的女孩,请到
不到十分钟,只见一个妇女满头大汗地跑来。一到这儿,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民民警同志,我我五岁的女儿不知道走走到哪儿去了,请请你帮我找一下好吗?这时那个小女孩一下子跑过来,扑到妇女的怀里,叫道:妈妈,妈妈。
妇女一见,立即紧紧地搂住小女孩,泪水夺眶而出,一边说:丽丽,好女儿,你到哪儿去了?可把妈妈急坏了。小女孩指着小刚说:妈妈,是他领我到这儿来的。妇女走过来,拉着小刚的手说:小朋友,谢谢你,真是太谢谢你了。小刚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阿姨,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便跑了。小刚边走边想着刚才的`事,他为帮小女孩找到了父母而感到高兴。忽然,他想起了爸爸,唉呀!爸爸到哪儿去了呢?他急忙在人群中寻找起来。可怎么也找不到爸爸。怎么办?咦,对了,爸爸不是手里拿着迎春花,还系着两个氢气球吗?于是,他便又一次寻找起来。果然,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爸爸。原来爸爸也正在寻找小刚,因为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怎么也看不到小刚的影子。他心里直埋怨:唉,这个小刚呀,到底有什么紧急事,连大会也不要参加了。可就在这时,小刚来了。
爸爸气冲冲地问道:你到哪儿去了,怎么现在才来呀?小刚把刚才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拍着小刚的肩说:好,小刚,你做得对。就是参会迟到,也要帮小女孩找到父母,因为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大会就要开始了,快进去吧!
小刚高兴地挽起爸爸的手,走进了迎春花市会场。走进会场,这里的气氛非常热烈,坐台前面摆着一盆盆迎春花。那一株株的迎春花,仿佛正笑着对小刚说:欢迎你参加我们的会议。
此时,小刚觉得迎春花充满了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