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一株生于山石中的野花开始说说郭亮吧,这个到处都孕育着顽强生命力的梦幻之地。绝壁上的灌木花丛或是苍松翠柏牵引着我如此热情地走近这里的满目蓊郁,在这个流火七月,中原大地的脊梁袒露着浑厚的基色,把最热烈的盛夏串联成一帧帧鲜活的工笔画,纵向排列的岩壁囊括了南太行之魂,一瞬间就震慑了每一缕惊艳的目光。与她每一次深情的对望,都使人不由自主地感慨这里气度非凡的宇宙第五季,垂直的岩壁相对而开,间或点缀着几点夸张的素白,那些随风而动的植物轻轻撩拨着人的视线,不经意间就打动了人们内心最深也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盛夏的郭亮静默着迎接着每一个走向她的生灵,一如倔强而又可爱的文人,透过斑驳的阳光,每一片树叶上都是她书写出的生命断章,幽蓝的山风平缓地从每个崖壁的豁口爽朗地穿过,被山谷环抱的郭亮村,背靠着南太行山,日夜守护着温热的自家山河。崖上人家既不沾山外尘事,也不染人间纷争,仅仅只用蘸取了山中翠色的画笔,便勾勒出了一条连接着村庄与山外世界的公路,当这些如同盘古开天之斧劈下的绝壁长廊就像一条条清瘦、坎坷却无限悠长的乡村小路娉娉婷婷地探进岁月的深处,在每一个郭亮人的脸上,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最顽强的生命热力,面对先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命奇观,我们唯有凝望着一群人和一个时代的缩影虔诚地膜拜,以满怀的敬仰来祭奠最神圣的愚公之魂。
就是这个别名叫做女娲山的南太行,它将炼石补天遗落下的五彩石铺就成中原的脊梁,山顶的郭亮,山脚的南坪,被经年的风无声无息地吹拂着,在传奇岁月里讲述着不朽的神话。这里的草木曾在辽远的孤独寂寞里浑浑噩噩地躺了千万年,是愚公的铲子惊动了天地,一声声震醒了沉睡中的华夏文明,从此以后,郭亮和南坪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开始了最嘹亮的歌唱,每一片细微的叶脉和每一条裸露的根须,都在认真践行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历史使命,群雄逐鹿,烽火中原的号角,伴随着南太行的山风摇荡成绝壁峭崖上星火燎原的希望,点燃了热气腾腾的`郭亮和南坪。
抚摸着郭亮村凹凸不平的长廊内壁,脚踏在这里坑洼坎坷的路面,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许多年前那13条汉子用钢钎和铁锤劈山凿石的声音,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仅仅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上开通了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郭亮洞,1200米的距离牵拉着历史的风雨,诠释着“愚公移山”的宏伟精神,并把“人定胜天”这四个字书写成南太行坚硬如铁的生命寓言。郭亮洞里凿出的窗就像一双双闪亮的眼睛,从对面的崖顶望过去,雄伟而又险峻的挂壁公路就像系在山间的飘带,从那里再看向山外的时候,移步换景,满眼的草木都是郭亮人最忠诚的信使,它们在南太行一年四季的风雨中穿行着,同时也传递着这里春耕秋收的讯息。
在任意一口窗子里向外望去,眼前尽是郭亮非同一般的造物和情境,当一切突然间渺小起来,最迷人的景色就是从崖壁间飘渺而过的梦幻飞渡了,正午的骄阳为南太行红岩镀上了耀眼的金黄,一簇簇或浓或淡的翠绿点缀在崖顶或半岩,巍峨而又不失旖旎的山体一层一层地翻卷着,俨然是一部包囊世间万象的巨著,远远望去总会叫人浮想联翩。
在郭亮,关于时间的慨念,除却那些汉子们惊心动魄的5年,余下的便是永恒定格于南太行历史峰峦上的万里阳光,红岩上的蒿草不单单以一个卑微生命的姿态绽放成花,它们没用宽阔的叶片来敷衍光合作用,唯有用一簇纤细薄弱的叶子来擎起这些纯白素洁的花儿,它们在满目绛红的绝壁上强迫着迎风盛开,生命的绿和生命的白便构筑了各自的生命时光。这些草木延续着郭亮的风骨,让根须深深地扎进坚硬的石上,将一种信念沉浸在那里温热的风里,默默绽放着生命之重的份量。
一朵花里的郭亮,就是这样凝固了我离开她的脚步,此刻,这里的深夜,我在南太行山麓这个遥远的村落里遥望历史尘烟,这个名叫郭亮的地方必定是上古之神在华夏腹地的笔走龙蛇的杰作,我与隔窗的星斗对望,或许是女娲补天的人间遗恨重新孵育了这样的虚怀若谷,也或许是若干年前的铁马战车铸就了这里的铮铮铁骨,如若不然,如今的吟风钓月又怎么能够还原了她如此不朽的气度?
这里的郭亮,才是我和你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的梦幻天涯。我来了,这一程却不是行至水穷处的苍茫回顾;你走了,那一别也不是一念之间被咫尺阻隔的遗恨踟蹰。郭亮是一整夜都在奔跑的梦,从一株野草的花枝间启程,到一树繁花的美好里去,为着草木花石的生命,我将和你笑对人间白头。
初闻绝壁上有人家,对于恐高的我,内心很是紧张。
蜿蜒的太行山脉深处,在与世隔绝的1700的万仙山山崖上,有一个与石相伴的原始村落——郭亮村。
相传这个村子是西汉年间,农民起义领袖郭亮兵败后栖身之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郭亮而改为郭亮村。
600年来,这个村唯一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就是悬崖上几乎成90度角的“天梯”,所谓的天梯,不过是有720阶台阶的破碎石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厘米,只能容一人上下。上个世纪70年代,勤劳的郭亮人发扬了愚公精神,13名壮士在海拔1100米的绝壁上,凭借着钢钎、铁锤用了5年时间,硬是开凿了1250米的隧道,创造了世界奇迹,被人称为:挂壁公路。
怀着对郭亮人的崇拜和对悬崖人家的好奇,乘车前往。
车子在“之”字型的山路上盘旋着,起伏跌宕。窗外,刺破天空的奇峰,刀劈的绝崖,深幽的峡谷,碧绿的山林,不断从眼前闪过。我在恐慌之余不禁感叹,若不是专业的司机,谁有胆量开上去?
“挂壁公路!”同车人惊呼。我隔窗望去,公路像是一条腰线,缠绕在峭壁上,简直太神奇了!
穿过隧道,来到村口,一个醒目的红色石头拱门,上面写:乳泉,据说是因为谢晋导演的电影《清凉寺的钟声》里的乳泉村。难怪郭亮村成为中华影视基地。
走进拱门向右看,一幢幢、一排排依山势而建的石房,密密匝匝,没有现代村落的统一朝向,历经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风雨沧桑,依旧保留着当年非凡的风采,散发着原始的质朴气息。或许是生活在都市时间久了,我从内心喜欢古朴的'老宅子,相比那新式的小楼有着说不出的味道。
不远处,三五成群,撑起画布写生的男男女女在专注地描绘着,这,也是郭亮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呀!
沿着光亮的石板小路,我好奇地边走边张望。那独特的石桥,石墙,石房子,还有石桌,石板凳,石碾子,石磨盘……甚至是石炕,似乎书写着别样的风采,这古老的石宅,是郭亮村原始而真实的影像呀,它似一副浓郁的水墨,静静地搁置在这里。
狭窄而古老的小路,就像时光缝隙里遗落的一道道往事,若隐若现。
抚摸着厚重的石墙,望着小小的院落,这里,没有姹紫嫣红,几点黄花和苔藓,仿佛鲜活了过去。石房在年复一年地讲述着几近相同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房子的主人,如何从天梯背上自己的新娘,新娘生娃,娃再背新娘,再生娃……子子孙孙就这样从远古到如今。
村子的前面就是断崖,有树木阻挡着,眼不见,心不慌。后面有群山,像是村子的一把靠椅,反倒平添了几分安全感。平缓的山坡上,用石头垒成的梯田已经长满了杂草,或许是现代的郭亮人生活富裕了,不再自给自足,梯田里的薄地已经不再被人们珍惜。
幽静的石阶上,阳光透过树叶落下斑驳的影子,不时有山风吹来,让我早已忘记旅途的疲惫,甚至忘记了不远处的断崖,恐惧抛到了九霄云外。
“去绝壁长廊看看去”,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让我跳跃的思绪在瞬间凝固。
没走多远,两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天池。我体验过长白山天池的神奇,也目睹过新疆天池的风韵,没想到在这里竟然把一个水池当做天池。
细细观察,这是海拔1100米的绝壁上呀,能有这样一泓碧水,称为天池也不为过吧。你可知道,这是郭亮人从天梯上背沙子,背水泥筑坝而成的,是它拦截了山泉水而形成的湖泊。
走过天池,进入长廊,若不是长廊有矮墙可依,我无论如何不敢走的,玻璃栈道的恐惧至今还在,隧道全长1250米,导游告诉我们,看一段就好,其它大体相同,但我们不甘心,继续前行。每隔一段隧道都会有一个窗口,大小不一,或许当初是为了倾倒碎石,或许是为了采光?如今成了我们观光的好地方,依墙而望,险峻的断崖,令人不寒而栗。
这条隧道承载着多少斑驳的记忆?厚重而深沉。抚摸着隧道的凿痕,我仿佛闻到了弥漫烟尘的空气,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锤声,看到了13壮士裂开血口的双手……这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呀!
瞬间,你就会被一种精神感染,这是郭亮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
离开郭亮村时,正好夕阳西下,古老的石房带着朦胧的醉态隐映在绿阴中,是那么的安详!
郭亮村游记作文【1】
星期四,妈妈告诉了我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清明假期我们去太行山的郭亮村游玩。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千里迢迢的来到了太行山下。郭亮村依山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而举世文明,是河南省的风景名胜区。
要上到郭亮村必须走过绝壁长廊,绝壁长廊又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上最奇特的18条公路之一,号称“太行隧道之父”。绝壁长廊未修建之前,郭亮村几十户人家向外界的路只有一条最宽处约1.2米,最窄处只容两只脚的天梯小道,村里贫困落后,百姓生活艰辛,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任分村支书的申明信
走在“绝壁长廊上”,看着简介,我心里不由得赞叹:郭亮村人民的坚强毅力,拼搏精神和那不屈于大自然的斗志,太令我震撼了。于是我要妈妈赶紧拿出手机,拍下这幅美丽画卷。
郭亮村还有一个有趣的景点叫喊泉,往景区的深处走,在路上会听到一阵阵的喊声。到达喊泉,许多人在大叫,这里四面八方都是悬崖峭壁,在正前方有一个突出来的石头,水从石头里落下来,我们大喊大叫,水就流得越来越急,越来越大。我们的声音通过回声传到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耳边。
这次旅行真辛苦,走完一个挂壁公路,又去欣赏另外一条挂壁公路,然后又接着爬山,我累得腰酸腿痛,但心里开心的不得了,真是“苦中有乐,乐中有甜啊!”
郭亮村游记作文【2】
山西旅游途中一位摄影达人向我推荐,一定要看看郭亮村。为什么?如此陌生的地方却有巨大的吸引力呢?带着不解的疑惑,和三位上海人一起包车前往郭亮村,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破译心中的疑团。小车在微凉的晨雾中前往太行山,放眼望去群山起伏,陡峭的崖壁上镶嵌着绿林,似乎在涂抹着山体的单调色彩。小车放慢车速盘旋迂回在山体中前行,我们随着一个个弯道身体左右晃动摇摆起来,一路颠簸总算抵达景区。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着三块巨石,分别刻着万仙山景区、国家级AAAA旅游区、一本厚重的石刻书便是介绍。它没有以往景区那种别致跳脚的门楼,那粗犷中的大气顿时给人一种力量,似乎在向你叙述着它的曾经,也似乎在演绎着一种精神。郭亮村坐落在蜿蜒的太行山脉深处,在与世隔绝的'1700米的万仙山山崖上。险峻的地势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
东汉时农民郭亮率饥民揭竿起义,便得名‘郭亮’。村庄与石相伴,以石屋、石仓、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甚至石碗石筷等而闻名,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石头村屯。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都用石头呢?他们简单明了地回答说;石头又不要钱为什么不用呢?也许是与石头相伴造就了村民们具有石头般坚毅刚强的性格。万仙山郭亮村这里千刃壁立、万峰竞秀、地势险要景色优美。据说这里是万仙汇聚的地方。我们来到海拔1100多米绝壁上的天池。这是1975年坚毅顽强得郭亮人,通过曲折陡峭的天梯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筑坝修成水库,坎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使其成为郭亮一景,被誉为天池。
天池绿树繁茂隐现在绿色中的红石靓丽而神秘。碧水中漂着浮萍,扎根在水中的树边簇拥着苗条修长身材的嫩绿色的野草,在微风中摇弋起舞,为怡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它们竞相将各自的身影辉映在碧水中,轴对称的影像,交汇成一幅天然的画卷。秀美的画面在微风中晃动,这江南的灵秀也许曾经随着仙女飘逸的长裙来到了这里。天池边矗立着红色的云层般叠加的巨石,石顶和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着绿色的生命,它们似乎是对悬崖的陪伴和赞许。这些红色挺拔的巨石宛如强悍的卫士,相伴护卫着柔弱的秀美,呈现一派刚柔相济的景色。弯弯的石拱桥,蜿蜒的石阶拉近了它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将我们自然地融入了这幅画卷。天池旁的红色崖壁上有一条绝壁长廊,这是上世纪70年代郭亮村13名壮士打秃钢钎12吨,打坏铁锤4000多把,历时五年,在这刀劈斧剁般的崖壁上一凿一锤打出的高4米宽6米全长1250米横穿在110米高悬崖绝壁上的人工隧道。郭亮洞与其它隧道不同的是这里开凿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窗口,因为当时那里原始没有电,一千多米的洞就是靠着崖壁上的窗口采光。独特的创意使一个个窗口在崖壁的外观上形成了一道靓丽而奇特的风景。
进入这条绝壁长廊郭亮洞,洞体呈现着锤凿的痕迹。时光仿佛在这里戛然止步,在弥漫着烟尘的空气中,奏响着震耳欲聋的锤声,光着体魄的汉子,在汗水中挥锤的场面呈现眼前,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艰辛,它演绎着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它令人感叹震惊,这里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站在洞里心中无法平静,这些原始的痕迹似乎在敲打着你的神经,你似乎被一种精神和勇气包裹,这种震撼给人勇气和力量。郭亮村以它独特的美景和绝壁长廊,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无数摄影爱好者,人们在这里饱览美景,更多的是感受一种精神,这就是太行之魂。我想这小小的郭亮村同样演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明白了小小的郭亮村确实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因为它是美景和勇气交融的绝版。
郭亮村游记作文【3】
在这个暑假,我来到了著名的影像村——郭亮村。
从辉县县城向南40公里,就来到了郭亮村。一路上风景怡人,使我目不暇接。进入山区景色更加秀丽,飞流直下的瀑布,淌淌流水的小溪,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一下车,就使我感觉到进入大自然,漫山的知了声、各种各样的鸟叫声,更加想让我欣赏这里的景色和大自然。
我们找到了一家旅店休息,等到下午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了。我们从店,向景区深处走去,山路很窄,像一条丝带围绕在山脚下,我们盘山而上,在路上就听到了喊声,我们来到了喊泉,许多人在这里大叫,我们仿佛来到了“大盆”中,这里四面是山,悬崖峭壁,正前上方有一个突出的石头,看着像龙头又不像龙头,水从“龙头”上洒落下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加喊泉,经过打听,原来是人们喊的声音越大,水流的越急,我们也加入了喊的行列,这声音通过回音传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耳边。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向另一个目的地出发——黄龙洞。经过一段来到了山下,看见这里人流如潮,山上有一条黄色的圆桶在青山碧岭中穿行,“那是滑道下来。于是我们拾级来上,在经过一片松林时遇到了不测。一只山马蜂飞到了我的衣服里,在衣服里上下纷飞,突然我感觉到一阵痛,原来马蜂蜇了我一下,这样疼痛阻止不了我对山顶的渴望于是我包了一下又上路来,经过千辛万苦,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望着那一望无际的山脉,我想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是美啊!我不由赞叹。我们来到了洞内,一阵冰爽使我全身发起了鸡皮疙瘩。洞内一片乌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向着出口,一步一步迈近,出了洞口,这是山的另一面,这里有人在提示我们穿上防护服。我们坐在滑道上,飞速的向下滑,一阵清凉,使我的头发都竖了起来。我的屁股像着了火一样向下滑,不一会就滑到了谷底,撞上一块海绵才停下。
这次惊险的旅行,我开心难以忘怀!郭亮我还会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