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是临时改变的,不为什么,到达江阴已经旬月,总是随着嘈杂的人群被动的出游,今次尝试一个人的旅行,孤单的穿行,去印证内心深处的灵动!
到达宜兴竹海公园,天气放晴,江阴的阴霾连同压抑也被漫山清脆挺拔的翠竹抛却脑后!竹山海拔不高,但山路弯弯,一路拾级而上,不知是缺乏锻炼还是年龄渐渐老去的原因,这么多天第一次感觉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即便如此,呼吸中的空气似乎也是不同的,前几日新雨后竹林中潮湿的味道,略带竹叶淡淡的清香,杂加着盘山石条路旁沟渠中的溪流,一切都是那么清幽淡雅!延着山路向上攀越,一棵棵竹子像整齐列兵,肃穆庄严,风吹过,竹涛阵阵,似乎娓娓述说着一个个不老传说!
越往上攀越,人流越少,似乎再次印证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的记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还有250米,提示牌这样提示,我也有些累了,扶着向上石阶旁的竹子,稍适休息,山路旁的竹子上肆意刻着一个个渐行模糊的字体,背影远去,也许只有竹子阵痛的瞬间,记忆着一个个曾经热切的身影和故事!那其中也许就有曾经年少轻狂的你吧!一位老者,杵着登山杖,从我的面前经过,渐渐背影缩小,透过登顶的玉女峰婆娑竹影,熙熙洒洒的光罩在老者的头顶,我的心中突然有种冲动,膜拜和力量,还是神往,我不由加快了脚步。
坐在听竹亭,看着茫茫竹海,点支烟,一杯茶,不必去俯阚群山,不必豪气冲天的吟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也不必沽名钓誉地登临意,几人会!只需静静地避开人群,轻呡一口香茗,听风吹动竹子的声音,如梦,似梦,慢慢融进你的血液,驻守一丝宁静,涤荡心的尘埃,聆听竹海深处禅的.味道!
宁静是暂时的,稍适片刻的休息,整理自己的身体乃至心情,回味竹在风中的低吟,仿佛明了这一个个绿色的生灵,裘劲坚韧的意志,沉默安静,沉默着节节虚怀的心,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邹狗!佛曰:众生平等!渺小的我们,可否有这种心情!终归要离去,一路黄昏如晕的夕阳伴着阵阵竹海的涛声,穿过风的眼睛,挥撒我一路下山的脚步,涛声依旧,竹影婆娑,归去亦是新的启程!
201x年11月2日,天刚蒙蒙亮,乐徒通州的驴友们就等在江海明珠广场了。秋风飒飒,吹来阵阵寒意,偶尔飘落的雨丝,凉丝丝地从脸上划过。由于驾驶员误点,说好5时30分准时发车的,直到6时多才出发。在先锋高速路口与南通暴走一族户外会合后,合乘一辆大巴驶往宜兴竹海。
一路上,天渐行渐晴。9时30分,经过宜兴城南的阳羡湖,领队说这湖边的风景不错,大家可以下去看看。众人在驴头“9时50分准时上车”的吆喝声里下了车,簇拥在湖边刻着“阳羡湖”三字的巨石前合影留念,然后散往湖边。阳羡湖氤氲着薄薄的雾气,轻展涟漪,仿佛在秋梦中懒洋洋地睡来,山的影子在湖对面绵延起伏。美女们摆着各种pose,在湖光山色里定格下精彩的瞬间。
10时10分,我们到达黄塔顶度假山庄,与等在那里的宜兴素游联盟户外驴友会合,整理装备,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钻入竹海。宜兴竹海绵延苏、浙、皖三省,纵横八百余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万亩翠竹,郁郁苍苍,随山势起伏,似波涛翻滚,重重叠叠,绵延不绝,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驴友们撑着登山杖,没带登山杖的就在路边找一根合手的毛竹充当登山杖,手脚并用,艰难穿越。竹海里老竹修直挺拔,新竹亭亭玉立,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尽头。脚下踩踏的时而是松软的竹叶,时而是坚硬的石头,特别让人生畏的是有些石头是浮动的。大家相互提醒着小心脚下,可是还有人不小心踩在浮石上了,众人一片惊呼,浮石骨碌碌顺势直滚下去,幸好大家避让及时,没伤着了人。12时05分,翻越了第一个山峰,山脚下是一个翠竹环绕的山村。好奇的孩童倚在门口,诧异着望着这支七、八十人的浩荡队伍路过;老人们安静地坐在竹椅子上,慈祥地目送我们,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在一家农户门前,本地人的向导招呼大家在这里补充水源。队友们便拿出空纯净水瓶等容器装进了清洌洌的山泉。个别队友经不住山地里长势旺盛的胡萝卜诱惑,伸手拨出两个胡萝卜,绿油油的叶子白乎乎的萝卜在阳光里仿佛散发着清香。她在山泉里洗干净后就美滋滋地啃了起来。边啃边说“好吃,好吃!”手疾眼快的驴友一把夺过她手里的另一颗也啃了起来,惹得众人垂涎若滴,但一个个都控制住去拔萝卜的欲望,如果七、八十号人一拥而上岂不是把农户地里的萝卜都清理干净了吗?向导告诉我们这里是苏、浙、皖三省有名的“长寿村”,村里有很多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是啊,这里山清水秀,山水相依,满眼翠竹,层峦叠翠,宛如一道绿色屏障,隔绝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吃无污染的有机食物,饮山上流下的来清泉,呼吸大自然最好氧吧里的空气,人,能不长寿吗?不远处,一位粉红衣裳的少女正蹲在溪流边浣洗着衣物,清流、翠竹、青山、暖暖的阳光……是否,岸上还守候着玲珑少年,正演绎着锦绣江南美丽爱情故事呢?
12时30分,我们在一块堆放着砍伐下来毛竹的`空地上进行了简单的路餐后开始攀登竹海深处的黄塔顶。黄塔顶,是江苏宜兴第一高峰,也是苏南第一峰,海拔611.5米,属天目山脉。坐落在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岭下村,俗称试验山,又称葡萄岭、茗岭。是古代南京至杭州主要官道之一,山上刘秀脚印的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相传,西汉末年(公元9年),王莽造反夺取了汉朝天下,汉皇子刘秀亡命天涯,逃至浙江长兴罗岕。罗岕村口有一座小庙,大批官兵一路追来,当时小庙门口厚雪积压,刘秀望雪兴叹,皱上眉头,心生一计。自己倒退着走进庙里。追兵追到庙门一看脚印,认定刘秀已经逃出庙门,即停止追赶,原路返回。当时,刘秀就躲在庙里的神柜里。追兵走后,刘秀从罗岕上岭走到山顶,心中闷热异常,腹中又饥又渴,举目四顾,竹海茫茫,仰天长叹:“天啊,若有我的江山,就给我口水喝喝吧”,言罢,连跺了三脚,泉水竟滚滚而出。从此,黄塔顶磐石上就有了一个形似脚印的石坑,坑内泉水外涌、清澈甘甜,且长年不干涸,成为人世间独一无二的奇妙景观。
“还有这么远啊!”遥望着黄塔顶上飘扬的红旗,有的队友开始叫苦了。登上黄塔顶还要翻过两个山头,而吃饱了肚子喝足了水登山反而会更累。不少队友已经气喘吁吁了,队伍里,还不时传来有人摔倒的惊叫声。队友野驴,身手敏捷,乐于助人,上回负重穿越安徽绩溪龙须山,自始至终给一位女队友背了沉重的登山包,令人意外的是他脚上穿着的竟然是皮鞋。记得有位队友为他拍了张照片:龙须山苍凉的山脊上,两边是千米深的峡谷,背景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一个胸前背上都是沉重的登山包的佝偻身影,手驻树棍,正艰难前行。其画面令人唏嘘震撼。这次在竹海里,我们又碰面了,他的脚上仍旧是那双皮鞋,手里拎着两根登山杖,胸前挂着一个包,背上背着一个包。不用打听,我就知道,他又为哪位美眉驴友减轻负担了。强驴就是强驴!
15时50分,我们终于登上了黄塔顶。山顶是一块30多平方米的平地,竖着“苏南第一峰黄塔顶”的碑牌,碑牌上方一杆红旗迎风招展。大家竟相在碑牌前留影。这里远眺苏、浙、皖三省,竹海风光一览无余。可惜的是我们怎么找也没有找到传说中刘秀的脚印。有人说,刘秀的脚印是在山腰上的。
16时40分,我们顺利完成竹海穿越,登上返程的大巴,此刻,晚霞正烧红了天边。
宜兴是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和伙伴们在爸爸妈妈们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宜兴竹海。
哇!竹海果真名符其实,满眼翠绿,一望无边,美不胜收。我们乘着旅游观光车向山里缓缓行进,入眼的是各种深深浅浅、若隐若现的绿,入耳的是沙沙的竹叶声,入鼻的是阵阵竹叶清香,竹香中还夹杂着泥士湿润的味道呢,我深深地陶醉于这片“绿色的海洋”。
下了车,我们撑着雨伞,踏上了蜿蜒曲折的悬空栈道,一步步开始往山顶攀登。那五颜六色的雨伞,如同在雨中盛开的花朵,映衬着葱绿的'竹海,让竹海显得犹为动人。细雨轻轻拍打在我的身上,感觉很凉爽,仿佛来到了一个清凉的世界。突然,一阵微风吹来,山中的竹子在和风细雨中轻轻摇曳,泛起阵阵绿涛,山中的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竹林里不知名的鸟儿在不停地欢唱着,好像是欢迎八方游客。向上望去,玉女峰被淡淡的雨雾遮掩起来,朦朦胧胧、隐隐约约。不一会儿,天空放晴,我们也登上了山顶。我居高临下,俯视山下,视野豁然开朗,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下了山,我们漫步小道,路旁的风景别有一番情趣。一棵棵高大的竹子,直插云霄,苍翠挺拔,像一个个站士在保卫家园。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方透如明镜,清如水晶的水潭边停了下来。只见潭边的一块岩石上刻着“镜湖”二字。我们来到湖中的水母亭,从水母亭上俯视镜湖,哗!镜湖之水清澈透明,映衬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的美丽。据说在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还能亲眼看到一种珍稀生物——粉色的“桃花水母”呢!
啊,竹海不愧有“华夏第一竹海”的美称。在这里,在竹的怀抱中,一切显得那么幽静、 安详,美得让人流连忘返!那满山的竹,满山的翠,都深深刻在了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