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来历,通过训练,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学习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点
旧月潭的位置、名称的由来和它的秀丽风光。
三、 教学难点
针对本课重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台湾是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在台湾省中部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这个湖就是 板 日月潭 指读课题。
(二) 理清课文条理
同学们,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领人神往的地方,关于日月潭,
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为如下三点:
1.日月潭的地理位置?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3.日月潭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案的。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课文中找到答
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去字、不错字、不破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检查同学们朗读情况。
刚才的三个问题找到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通过分析课文来解决。
(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来阅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这一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2.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日月潭的位置?
说的时候用上黑板上的三个词语:台湾省,台中,高山
那么日月潭周围环境怎样?高山
同学们,在你看过的电影、电视、图片或你亲自游览过的地方中,见到过类似的景象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好吗?
小结:日月潭,山环抱着水,水倒映着山,再加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整个日月潭简直就是个绿色的世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日”是指太阳,“月”是指月亮,这个湖真是那么大吗?大得能装下太阳和月亮?
1.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2.黑板上画着日月潭的轮廓图,谁能把日潭和月潭的名称标出
3,下面我们进行填空练习:
日月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 叫——。这个岛把湖水——,北边像 的 ,叫 ;南边像 ,叫 ,所以——。 板: 像太阳 像月亮
如果把圆圆的,弯弯的丢掉,好吗?为什么?圆圆的、弯弯的,写出了日月潭的形状特点。
小结:弯弯的月亮似的月潭伴着那圆圆的太阳似的日潭,苍翠的树木衬着碧绿的湖水,使日月潭成为美丽的绿色世界。
4.让我们再次朗读这段,边读边画,把你认为写日月潭美丽、奇特的句子画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为什么喜欢这句?
“湖中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学到这里,你喜欢上日月潭了没有?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
过渡:的确,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它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今天,老师把一位导游小姐请到了课堂上,现在,我们就随着导游小姐去看看美丽的日月潭。
1.导游小姐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请同学们回忆,刚才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板: 清晨 中午
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例1. 中午时的景色:
中午太阳高照时的景色特点是什么?板:太阳高照 清晰
会有哪些景色和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例2.下雨时的景色:
(1)这时候,日月潭真像童话中的仙境,“仙境”指什么?同学们,《西游记》大家一定看过吧?那里的神仙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吗?
(2)这时候, 日月潭景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朦胧)景物为什么显得模糊不清呢?
(3)“蒙蒙细雨”是指什么样的雨呢?
既然是下雨,那我们在读这四个字的时候要读得慢轻一点。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指导朗读。
例3.清晨时的景色
(1) 请默读这一段,并在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下划“ ”。
隐隐约约地倒映是为什么呢?
小结: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这时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又那么远,映到水里能很清楚吗?
(2).我们应该怎样读?
(幻灯)“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的倒映在湖水中。”
(3)男女生赛读(评议)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日月潭的景色,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非常美。
书上用一个词作了概括,你能找到吗?板:风光秀丽
2.你能用上“因为一一所以一一”的句式来总结全文吗?
六、巩固:
1.谁愿意当小导游介绍日月潭美景?要求:先做
音洪亮,自然大方。
2.是啊,日月潭真是太美了,台湾小朋友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
中,真是太幸福了。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想到台湾
小朋友了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七、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祖国台湾省的著名风景区一一日月潭,先说日月潭在什么位置,再说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最后说了日月潭的美丽风景。写得很有条理。另外,课文中词句用得很贴切,读了课文,我们就像亲身到日月潭游览了一番。
八、谁能试着把你喜欢的段落背诵出来?
板书设计:
位置: 台湾省 台中 高山
日月潭 形美: 像太阳 像月亮
(风光秀丽) 清晨 雾中 隐隐约约
景美: 中午 太阳高照 清晰
蒙蒙细雨 朦胧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读环、绕、茂、隐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
展 环 绕 岛
2、朗读课文,结合所读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鼠标,出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
2、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
3、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出示日月潭的全景图)
学生观看。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4、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
(玉渊潭、龙潭湖)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⑴ 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读准字音。
⑵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展 环 绕 岛 纱 隐 约 胜 建 省 茂 盛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对读得正确的同学及时送上增强物,鼓励她们再接再厉。
⑵ 看电脑,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 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请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地指词语,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⑶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① 熟字加偏旁:
不──环 急──隐 山──仙
巩──筑 央──映 勺──约
竟──境
② 熟字换偏旁:
晓──绕 坏──环 律──建
③ 分析字形结构:
环:左右结构,右边是王,左边是不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⑷ 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环绕:围绕。本课指:四周围着,日月潭就在其中。
倒映:本课指湖水中照出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
清晰:非常清楚,晰:清楚。
展现:全部显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仙境: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朦胧:模糊不清,与清晰相对。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
2、教师和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重点指导:
建:这个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共有两笔:横折折撇、捺。书写时先写外面部分,再写里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日月潭的的特点,知道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1、抓住景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电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
(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电脑,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
展 环 绕 岛 纱 隐 约 胜 建 省 茂 盛
3、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 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⑴ 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⑵ 谈感受:日月潭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 )省最大的一个( )。那里( ),( ),周围有许多( )。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练习填写。
请学生口头回答。
订正: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有语气地读一读。
3、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⑵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教师板书:名字的由来。
⑶ 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使学生知道使用比喻句使句子更具体)
指导朗读:突出日月潭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⑷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日月潭的样子。
⑸ 展示:
第三、第四自然段:
⑴ 小声读这二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⑵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⑶ 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⑷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板书:清晨:隐约
中午:明朗
下雨:仙境
⑸ 师小结:
这些语句中使我们感受到:日月潭风光秀丽,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让我们欣赏到独特的景色,同学们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⑹ 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指导:
第三自然段:突出雾的特点,要读得轻柔,缓慢;在读描写晨星和灯光的语句时,要读得慢一些,虚一些,读出若隐若现的感觉。
第四自然段:突出太阳高照、蒙蒙细雨的特点,表达当时的意境。这些词语要加重语气。清晰、整个、展现、轻纱 、朦胧这些词语读时要轻柔些。
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表演,可以进行配乐。
三、拓展巩固
组织学生观看日月潭的风光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日月潭的风光秀丽,为什么吸引游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板书:风光秀丽,吸引游客。
四、布置作业
相互交流关于日月潭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传说。讲解:“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比如《鲁班小学艺》,就是讲木工祖师鲁班到终南山学艺的故事。接着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传说呢?(板书:日月潭的)(领读“潭”,tan)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南头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太阳和月亮 而得名。周围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板书:葱茏 注上拼音cong long ,并另领读)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二、初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日月潭的传说中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叫什么名字?(大尖山哥和水社姐)
2、他俩为什么做了什么好事?(不为艰难,不怕牺牲,降服恶龙,拯救日月,使人们重见光明)(领读“拯”zhěng,理解“拯”,就的意思)
3、这篇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关于日月潭的传说?(第2—5自然段)
4、想一想,说说课文各段一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及其美丽的自然景色。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三、教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葱茏 漆黑一团 水性 一筹莫展 纵身一跃
2、对照拼音读生字给同座听,互相检查读音是否准确。(学生读,并互相检查后老师抽查)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长字的字形?(组织学生介绍,选择有创见的方法予以表扬)
3、用钢笔描红。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 这一段共3句话,第1、2两句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①日月潭的地理位置;②日月潭美丽的自然景色)结合课文中第一与第四幅图理解 “青山环抱、树木葱茏”。
(2) 教者指出第3句“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起引下文的作用。
(3) 指名读全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三题。(读一读,在抄写,注意“起、商、危、越”等字的写法)
3、课后朗读课文两遍,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