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启事,是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刊登出来。下面关于朋友圈寻人启事范文 ,一起来阅读下文吧!
【篇一】朋友圈寻人启事范文
寻人启事
×××,女,67岁,身高一米五五左右,神志有时不清,穿灰的确凉中式罩衫,黑裤子,灯 芯绒圆口布鞋,耳聋,牙齿已全部脱落,豫西口音,带一根木质拐杖,于二月三日出走至今 未归。
有知情者请与市机械安装厂联系,定有重谢。
联系电话:×××
传呼:××××年×月×日
【篇二】朋友圈寻人启事范文
寻人启事
孙兴亮,男,十四岁,身高15米。北京口音,痴呆。留平头,皮肤微黑,右耳后有黑痣。穿黄背心,白色运动短裤,黑塑料凉鞋。
×年×月×日在前门大街走失,有知情者请与北京 东城××胡同××号联系,电话:×××。
多谢。
联系人:孙
××年×月×日
【篇三】朋友圈寻人启事范文
寻人启事
吴小雪,女,18岁,身高16米,瓜子脸,肤白,大眼睛,气质高雅,身穿浅红色连衣裙, 白色皮凉鞋。
于7月14日离家,至今未归。
本人若见到此启事,请尽快同家人联系。
有知其 下落者,请与××市×××大学××系吴家俊联系,联系电话:×××或请与××市 ×××路派出所联系,联系人:赵小强,电话:×××。
定重谢。
×年×月×日
寻人启事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通常在第一行中央写上《寻人启事》、《寻找XXX》或者《寻XXX》等字样。
2、正文。正文一般须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交待走失人的身份、特征。主要包括走失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外貌、衣着装束、说话口音等体貌特征。这是鉴别走失人的主要依据,一般要写得非常详细,要特别指出体貌上的显著特征。
(2)交待走失的`时间、地点、原因。要说明走失人在何时、何地走失的,同时还需说明失踪的具体原因。
(3)联系方法。写清如何与寻人单位或者个人联系。
(4)结语。在正文的后面,有些寻人启事还会写上几句感谢之类的礼仪用语。另外,针对那些因某些原因出走的人,还会写上诸如“家人十分想念,本人见到启事速同家人联系”或者“本人见到启事后,速回”的话语。
3、落款。写明寻人启事的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以及日期。
[例文1]
寻人启事
何xx,女,籍贯:xx省宝应县黄塍镇,出生日期:19xxx年6月13日,身高:160厘米左右,半卷发,染深黑棕发,身份证号:3xxxxxxxxxxxxxxx,文盲,不能吃口香糖和木糖醇,否则会肚痛,xx口音夹杂云南口音,失踪日期:20xx年5月3日,失踪地点:xx省扬州市维扬区石油山庄,可能去往:云南文山或者昆明、xx宿迁沭阳县。如有知情者,请提供线索,提供准确信息者酬金:1000元,护送回家者酬金:5000元。
联系人:xxx
[例文2]
寻人启事
李xx,男,8岁,身高1、2米。xx口音。长方脸,皮肤较黑,右眼靠鼻梁处有一黑痣。身穿紫色尼绒夹克衫,蓝色牛仔裤,白色运动鞋。X X X X年X月X日在王府井大街走失,有知情者请与北京市海淀区X街X园X栋联系,电话:XXXXXXXX,重谢。
联系人:李XX
XXXX年X月X日
全国掀起“寻找初恋女友”
3月10日,一个微信上的爱情故事“以爱之名”,在朋友圈广泛转发。故事中男主人公回忆了10年前与当年女友的种种过往,一次“无言”的告别让两人失去了联系,男主人公苦苦寻找心爱的女主人公,希望在自己离开10年后的当天,也就是4月22日,在当年上学的学校,见到离别10年的她。故事最后,男主人公表示“如果你和我一样还相信爱情,请帮我一下,使这条信息让更多的人看到。”
或许是深有同感,或许是被爱触动,故事把微信好友们感动得稀里哗啦,大家纷纷转发,摇旗呐喊帮忙找人。然而,理智者开始质疑消息的真伪。“好事者”把微信标题的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发现该标题相关搜索结果有十几个。“以爱之名,那个叫某某(姓名)的某某(地名)女孩,10年了,我来找你了”惊现贴吧、论坛等各大社交媒体。除地名有变外,其余都一样。
在长乐,这女孩叫陈盼,相约考取北京师大;在徐州,这女孩叫徐丽,相约要考的是江苏师大;在临
经证实,该消息为虚假消息,这个帖子所述情节纯属虚构。
超六成网友慎转“寻人启事”
“妈妈您在哪里,儿子在找您”、“寻找被拐女童”,你是否也在朋友圈转发过此类信息?经常使用微信的朋友或许是被热心肠帮了倒忙。这类谣言曾被大量转发,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丢孩子”、“找妈妈”,犹如复制“狼来了”的故事。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很多人深有体会。
针对这些问题和讨论,此次共有853人参与调查,男女比例约为1.4:1。参与调查的人群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
结果显示,当朋友圈里出现找孩子、寻妈妈等“寻人启事”时,38.8%受访者表示,会积极转发、评论,觉得自己是在献爱心、做好事。而超六成受访者表示“不会”,他们认为谨言慎行或许比所谓的“爱心转发”来得更好,而且不确定信息真假。
当问及“是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时,67.3%的网友一定会核实后谨慎扩散,其余的选择“不管真假,转了再说”。核实的方式,网络搜索因为快捷、方便被使用得最多,询问身边朋友有无类似经历。如果有联系电话,有人会首先查一查号码归属地是否是本地,如是外地号码,不要随意拨打,就会更小心,防止误入手机吸费陷阱。
如果证实了这些信息全是谣言,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上,超四成网友“会马上删除之前内容”,其他人选择“重新发一条澄清性的内容”、“会留言给那些转发的朋友们进行提醒”较多,极少人持“什么都不做,反正已经传播出去了”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