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员工租住自如甲醛房后患白血病的新闻刷爆朋友圈。除了谴责不负责任的企业,更多人感叹的是,当事人这位阿里员工的背景。
当事人王先生是个交互设计专家,预计可以拿到50万年薪,很多人说这种收入水平绝对算不上穷人。
可在北京,年薪50也确实过得不会太舒服。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还是想趁年轻再拼一把,于是离开北京的家,独自一人来到杭州,投奔阿里,夫妻两地分居,无非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没想到,从5月入住自如甲醛房,短短两个月,幸福生活还没开始,人就没了。
而更可怕的是,这并非个例。
也是今年,北京阮先生7月份在自如上租了一套月租金1W的两居室,刚搬进去2天,就得到消息称其所租房子属于违规隔断间,需要拆除,住了不到一星期,自己身上便起满了红包,后经权威机构检测证实房屋甲醛超标。
还有不少租客反映入住自如的出租房后,都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被医院诊断为“疑似甲醛中毒”。甚至有孕妇在租住自如房三个月后孕检查出白血病的案例。
为什么要住长租房,无非是穷闹的。
现在的人为什么这么穷,其实不难理解。生活成本在不断增加,教育医疗处处费钱,独生子女夹在二老和二胎中间,所谓事业也不过是穷忙。
前两天,看了个新闻,在北京租房的年轻人,房租占了工资三成,长租公寓本来觉得省心,可没想到最近租金暴涨,20××年在北京国贸附近两居室价格是4500元,到去年同地段两居室价格是6600,而今年价格直逼8000元。
于是,租房的年轻人忍不住感叹,再贵只能回家了。
近年房价不断创下新高,很多人都望房心叹,不得不选择租房,而为了省钱,长租房又成了香饽饽,朋友忍不住感叹,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没有容易两个字。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新闻,河南郑州的一个外卖小哥因为送餐晚了10分钟,被客人退了单,绝望的他在路边失声痛哭。
很多人不理解,一单外卖几十块钱,再穷也不至于如此伤心。可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年轻的外卖小哥身上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担子。
原来,这个小哥来自河南的一个农村,几个月前,小儿子被诊断为白血病。自己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就是为了给小儿子治病。
就在他送餐那天晚上,儿子突然发起高烧,他匆忙买了药送到医院,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送餐时间。短短十分钟,顾客退了单。虽然一份外卖只有20多块钱,但也意味着之前送的五单,都白干了。
我想那个顾客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差评,就毁了一个孩子的救命钱。
视频里,这个年轻的爸爸情绪激动,哭着说,“让孩子受这罪,我觉得自己真没用!”
生活的艰难,足以让一个坚强的父亲不顾形象,任由泪水肆意宣泄。却不能阻止他奋斗的脚步,不敢病,不敢死,一人垮掉,全家就没了指望。所以无论多难受,他还得擦干眼泪,继续送下一单。
Knowyourself上也讲过一个北漂外卖小哥的故事。他来北京五年,做够保安、餐厅服务员,还在夜总会工作过,最终还是选择外卖,因为挣钱多。
他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送餐,12月的北京天气寒冷,还下着大雨。他特别担心送到的时候菜凉了。没想到,送到的时候,不仅凉了,而且汤还撒了。
他忐忑地等着客人出来取餐,生怕被骂一顿,给个差评,这样一来,就白跑了。
一个人来到大城市的理由有很多,寻找机会,改变命运,背井离乡,独自打拼,既然是自己的选择,有苦也说不出来。
前阵子,有个热门话题,凌晨4点的中国人。一组中国主要城市夜间消费数据显示,深圳是“打车夜奔”距离最长的城市,免费的公交在23:00是高峰期,除了公共服务不打烊之外,小商户也激发了夜活力。而北京的中年人最不容易,睡得最晚起得最早,据说,凌晨5点,北京已经迎来了打车小高峰。
都市夜归人是每一个大城市的痛点。生活在这个地方,没有人会张口说自己说艰难,可深夜12点,你随便拉住一个人,都能聊出不少不为人知的苦涩心酸。
《极限挑战》有一期专门深访都市夜归人,体验夜间打工者的生活。全家便利店的小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刚开店的时候白班连夜班,上了36个小时,困了就在店门口的车里睡上两个小时。
嘉宾惊呼“太劳累了吧”。
小哥轻描淡写地说,那是刚开始,以后就习惯了。而来店里的客人也都是为出来买份便当,喝杯咖啡回去继续加班干活。
很多人说,现在的人喜欢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可谁又知道这背后有多少无可奈何的选择。我们熬着最长的夜,却依然敷不起最贵的面膜。可如果不努力,未来就更不会给你留下余地。
有时候,我们拼命工作,疲于奔波,就是为了给家人和自己更好的生活。这也许就是大城市的魅力,繁华的生活明明就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
但看看每天的辛苦的自己,又与理想中的样子相差甚远。但追逐的过程就是在缩短这个距离,这也是我们的人生意义之一。
两年前的上海马拉松火了一个非洲小哥。他叫威尔弗雷德,出生在肯尼亚西南部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市。
父亲是农民,家中还有5个姊妹,负担很重。好在威尔弗雷德很争气,拿到了宁波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可以来中国上学,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完成工程师的梦想。
但现实依然残酷,学费有了着落,生活费成了问题。在我们的大学生一个电话就可以跟爸爸妈妈要钱的时候,孤身一人独居海外的他,为了省钱,甚至曾经忍饿数天才吃一顿饭。
眼前的困顿不是靠节省能解决的,还是要想办法挣到钱。这让威尔弗雷德想起自己的'“先天优势”:跑步。
威尔弗雷德也坦言在行情好的时候,自己一个月靠马拉松比赛能赚到近两万块人民币的奖金,这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的接济已成为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
可即使有过硬的身体素质,马拉松也不是轻松就能完成的任务。
有条件的家庭都在供养大学生,没条件的非洲兄弟在供整个贫困的家庭。现在“黑色旋风”成了马拉松比赛的一道风景,有时候想想让人心酸,但人生也是场马拉松,坚持就能看到希望。
克里斯汀·金博尔所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逃离这一说,只是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
这几年和朋友聊起在外漂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随手翻看最近的新闻,多半是让人或伤心或唏嘘的事,说没有触动是假的,也不禁感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
可仔细想想,人这辈子,没有一种方式是容易的。既然如此,我想,拼的就是谁能苦中作乐。
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所谓成熟,就是明明该哭的时候,我们却能淡淡地笑。
1. 长租公寓运营情况调查
长租公寓,是公认的“重运营”企业,“管家”是公寓企业员工占比最大的岗位,管家的服务质量,对顾客的租房体验影响巨大,而管家的效率,又决定公寓运营商的效率,鉴于运营的重要性,我们对公寓企业“管家”进行了调研,藉此来了解公寓企业的运营情况,本次调查数据和结论仅对所获数据有效。
本次调查,收到15个省市的140家公寓运营企业,收到有效问卷179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报告将公开发布并转发各位长租公寓行业同仁。
鉴于不同管理模式中,管家职责的差异性较大,调研中将公寓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合租)、分散式(整租)三种模式,调查对象中分散式—合租占据66.7%比例,这也与整个市场占比情况相符。集中式公寓尽管更容易建立品牌、获取媒体关注,近年来媒体关注度高的大都是集中式长租公寓,比如魔方、YOU+、贝客等,但集中式公寓数量少、扩张慢,分散式长租公寓依然是大多数城市租房群体的主要选择,从运营角度看,集中式公寓在管理体系上与酒店相似,管理效率较高,而分散式长租公寓由于业主众多、地理分散、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溢价少、毛利率低的原因,对运营效率要求极高,可以说:运营质量和效率是分散式长租公寓成败的关键。
2. 调查数据与结果
2.1 管家的职责与分工
随着长租公寓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长租公寓核心的三项职能:拿房、租后运营、出房,其中“日常运营”是管家的主要职责,选择比达到了94.2%。与此同时,大多数长租公寓已经将“拿房”这一职责剥离,成立专门的拿房部门,这样的分工细化一方面提高了拿房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管家工作效率,75.36%的公寓实现了这一变化。(进一步的分析数据发现,上海区域30家公寓中,已经全部将拿房职能剥离,而人房比最低的10家公寓,全部是拿房职能尚未剥离的公寓)
与拿房职能普遍独立不同,只有21.74%的公寓企业实现了出房环节的独立,78.26%的管家在日常运营的同时,也负责出房。与拿房环节“一次性,交易成本高”不同,出房环节属于“重复性、交易成本低、本地化属性明显”操作,在现有公寓交易模型和技术背景下,出房环节独立短期还不会成为主流的改革方向。
除了拿房、运营、出房外,还有34.78%的管家选择了“其他”,在“其他”的内容中,主要是维修、宽带维修、社区活动组织、水电煤费用处理等内容,这些项目其实都应归入“日常运营”中。
2.2 管家第一大工作——水电煤费用收缴
针对管家日常工作,水电煤费用收缴占据了最大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调查数据进行核算和统计,管家38%的时间和精力被水电煤费用收缴所占据。另一方面,分散式长租公寓由于业主多、分间计量、合并缴费、催缴困难等原因,数字进一步提高到43%,考虑到不少管家尚未将分间计费、欠费催缴、线损分摊等因素考虑在内,实际工作中的数字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围绕水电煤费用的施工、抄表、分摊、收取、缴纳等工作,已经成为公寓运营、尤其是分散式公寓运营第一大工作内容。
2.3 管家其他工作
根据调查,按照工作量排序,其他管家工作依次是:维修、关系协调(包括租客间、邻居间等)、巡房和交通,个别管家工作中罗列了大量与水电费有关的拖欠、催缴、报销、参加会议等,我们酌情考虑对数据进行了调整,需要留意的是,有些管家提出了交通时间过长的因素,也间接说明,分散式长租公寓在选址布局上,应尽可能的集中,实现“相对集中”。
2.4 人房比——产业升级,不断提升
长租公寓一切的'运营效率,最终会落实到核心指标——人房比(狭义人房比=管家人数:公寓间数)上,2016年数据,对比2015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从1:100左右提升到了1:159,提升59%。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比如上海某长租公寓,2015年初规模为1000间,狭义人房比(管家:公寓间数)1:50,历经2年发展,目前约为15000间,狭义人房比逐步提升到1:160。另一个原因是智能化,目前规模长租公寓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包括PMS系统、智能门锁、智能水电表、移动支付等普及率不断提高,是长租公寓运营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上述两趋势会进一步发展,人房比会进一步提高,有可能在2、3年内达到1:300。
3. 结论
长租公寓产业,作为典型的“重资产、重运营”行业,在资本不断关注的大背景下,运营质量与效率才是决定公寓企业生死存亡、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本次调研,对目前国内长租公寓企业运营情况形成以下结论:
1) 国内长租公寓产业规模迅速发展,产业模式、分工、流程等,均在快速变革中,但质量提高、效率提升是长期的主题。
2) 长租公寓运营效率提升显著,狭义人房比从1:100提升到了1:160左右,短期提升趋势将持续,上海地区运营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3) 企业分工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提高运营效率的两个主要手段。
4) 从企业分工看,将“房源获取”(拿房)环节独立,是大多数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方法,已经有超过75%的企业实现了这一组织变革。
5) 将“房屋销售”(出房)环节独立,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但该模式是否会大面积推广有待观察和研究,只有不到25%的企业进行了这一变革。
6) 水电煤费用的施工、抄表、分摊、收取、缴纳等工作是公寓运营、尤其是分散式公寓运营第一大工作,应当作为未来效率提升的主要方向。
7) 房屋维修是公寓管家的第二大工作,公寓企业应当在进一步提升装修质量、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强化流程管理、提高维修效率,外包会成为不少规模公寓企业的选择。
8) 目前行业尚处于规模不足、模式成型的发展阶段,长租公寓强调的生活服务圈、社交等属性目前属于“造概念”阶段,从调研数据看,大多数管家工作没有涉及此类工作。
9) 关系协调(包括租客间、邻居间等)从工作量看占比不高,但随公寓产业规模扩张、租客复杂度提高,该项工作占比可能会迅速攀升,且此工作事关公寓安全稳定,因引起公寓企业高度关注,可以在租客中设立“租客代表”、加强与街道社区联系等方法进一步强化,公寓委员会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调研。
10) 中国长租公寓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期,尽管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但企业间竞争加剧、空置率提高、优胜略汰的局面已经或者即将出现,各地政府机构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各类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时,建议充分调研公寓企业运营效率,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规避发展风险,推进行业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