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说说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正文

说说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时间:2025-07-17 18:46:08

在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世界名著给我了新的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一本世界名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上高一的时候我曾经阅读过这一本书,可是当时就是仅仅读了一下,没有太大的感触,我想是因为当时的思想还是比较局限,理解能力还很欠缺,在加上文化程度在那儿,所以度了就仅仅是读读,读了也没什么特别深的印象,可是这一次,我就很认真的读了一遍,感觉和原来有很大的不同这次读的时间比上次的还要短一些,可能是因为原来接触外国小说不熟悉,现在读的多了,感觉是比原来读起来快多了,并且有了很多有感触的地方,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这是一本什么书呢,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我开始读的时候还有些不太懂,觉得里面涉及的方面特别多,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从这本书中就可以看到外国的很多东西,比如说他们的生活的方式,说话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本书中特别是思想方面和军事方面是两个两点方面是很只得看的地方。这本书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本身所想表达的一个目的,但是从这个目的来看我就的还是有点片面了,我觉得可以说这本书中所表达的东西已经到了一个全人类的高度了,我想这就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特有所在吧,当然里面还包含着很多的文学上的东西,文学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价值的,虽然我不能在这大放厥词,高谈什么文学,我也不是很懂,我也没有资格,但是这本书很吸引我,我觉得这就达到了文学的目的了。

当我要从新阅读这本书时,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我不想和上次一样,没太大收获,我想只有这样才会让我收获的更多,更加容易理解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读这本书才有意义,本书的写作背景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完成于1863—1869年之间,字数达到了130多万字,历经7年的艰辛创作受到列宁的高度称赞,这时也不得不说说作者了,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847年他退学回故乡在自己的领地上作农奴制的尝试,他曾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在军队的几年生活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的10月份他离家出走,之后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这些就是读这本书时的一些准备,下面就这本书来详细说说。

这本书知道字数就知道是很长的要不作品,可是在结构方面,却是做的井井有条。每一步作品在结构上都是非常难把握的住的,并且像这样一类的鸿篇巨制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托尔斯泰却凭着他自己的文学天分,在本来就矛盾着的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梭自如,一点都不觉得矛盾,在内容结构上井然有序丝毫不乱,便文章更清晰明了,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一些比较难描绘的场面,可是他却描绘的就像浮现在眼前,一下子就能想到那种场面,寥寥几笔,却描绘的恰到好处。比如说描写那些大场面,战争是个非常难描写的场面,可是他却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的战场,有比如说大型的宴会、舞会他用简单的几句话,简短又精炼的把每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全部都描绘出来了,并且是和盘托出,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那种场面和场面的气氛,一点都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我想这一点是相当厉害的了,不是一般的作家就有这跟能力做到这么到位,这么恰到好处而无半点累赘,这是其他的作家不能相及的。

当然我是特别喜欢他在语言方面的描述。说到这一点脑子里就出现了我记忆很深、触动很大的句子,在《战争也和平》上中有这样几句话“这一个死的好!拿破仑望着博尔孔斯基说,安德烈公爵心里明白,这是指他说的,他集中全身的力量想动一动,发出一点声音。他轻轻动一下脚,发出可怜的、微弱的病人的呻吟。“啊,他还活着。”拿破仑说“把这个青年人抬起来送到救护站去”。我自己就很喜欢这一段话,这段话具有鲜明强烈的对比效果,语言不多,但是把他们的心里都通过语言的形式全部显现出来,特别是拿破仑,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还有一段话也是我非常喜爱的,在《战争与和平》下中有这样一段语言我还记得:他用手抚摸着她的头发,“我整夜都在叫你……”他说。“要是我知道……”她含着泪说。“亲爱的……”也许是说:“好孩子,为什么不进来呢?”“可是我愿意,我愿意他死”这每一句话的字数都很少,却仅仅几个字就都可以代表一大串长的句子,并且很到位,从这也可以看的出语言的一些特色并且有很长很深的意味,感受其中的神奇的表达效果,语言魅力,这本书出现了和很多并都大放异彩。

那接下来就是这本书其他地方的超人之处和感悟的地方了。就先说说人物方面吧。在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不太重要的配角,就想小尼拉这类的小人物,就很轻而易举的展现出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性格,而且不会太多,不会显得轻重不分,这一点就很厉害了。接着就是他在描写许多人的时候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给我们一种很想要读下去的感觉,在这个当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要属娜塔莎的变化了,开始是一个很活泼,很快乐,爱唱爱跳的笑姑娘的形象,她的变化可谓是最大最明显的了,尤其是和皮埃尔结婚后竟然变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所以当杰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是,有一点无论娜塔莎怎么变,她在本性上其实永远是不变的,根本上性的特点还是没有改变的,看着却是那么顺其自然,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异议,我觉得这肯定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全部都是白描的手法,有点缺乏情感,可是仔细读才发现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大作家作品给人的感觉,相信下次在读的时候,又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和发现。

在这本书中有几段是我读过来发现又有了新的感觉和理解。

首先就是“单单是我知道我自己,要他们生活不是我的生活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身上反映出来,要他们和我一起生活”这段内容深深打动了我,从此我觉得我的想法和情感与周围的人有点不同,让我也能一样去体会这种深刻的崇高的感情,但是我发现许多人除了讪笑之外,也不会有谁会为这一崇高的感情所打动,他们仅仅顶多会为一般的亲情和那些被嚼烂的爱情所感动,或许就仅仅是这样,更多的是为金钱的鼓动,我觉得说的很好很对,现在我也感觉好多人可能一味的崇拜一些名人一些大人物,但是却不知那里所表达的真正崇高的思想,我觉得这就进了一个误区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是真正的思想在照亮这个人,更深刻的去体会和理解思想,这才是最重要的实质的东西。还有一段文字,是《战争于和平》下中的,是这样的:“尼古拉托斯夫并没有什么牺牲精神,而是碰巧在服役时间遇到了战争,于是就密切地长期地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争,因此他对俄国的情况并没有悲观的想法。如过有人问他,他对当前的俄国情势有什么看法,他会说,这个问题用不着他考虑,自有库图佐夫和其他人考虑,不过他听说,团队要补充编制,这场仗大概要打很久,照这样下去,在有一年他就可以当上团长了。”我句的这段文字很有意思,首先对尼古拉罗斯托夫这个人把他的性格特征全部显现在众人面前,当然也想到他自然后参加到战争中去,还有就是他在战争来临之时有这种不失望的想法,换个方面想也是挺积极的。

还有在这本书下第十五部中说“那么,生命的灭亡面前除了恐怖感之外,还会感到五脏六腑的撕裂和精神的创伤,这种精神的创伤犹如身体的创伤,有是致命有时痊愈,但是永远疼痛,害怕外界刺激性的触摸”。这短话我认为最能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本质意思,为俄国寻找到一条道路,追寻和平,战争永远都不会是主题,和平才是共同的愿望。

读了这一遍之后真的受益颇多,相信以后我还会读这本书,因为他其中所蕴藏的深刻的思想,我理解的还不够,我所感悟的就是这样,不愧是世界名著!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

1、漂亮的书写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你喜欢的一句,将其抄写一遍。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正确、规范、美观。(1分)

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     民族魂魄化凤凰涅槃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猗郁(yī)     胆怯(què)     单枪匹马(pī)

B、狡黠(xiá)     倔强(jiàng)    茅塞顿开(sè)

C、谩骂(màn)     提防(tí)     泰然处之(chǔ)

D、阔绰(chu)    脊梁(jǐ)     随声附和(hé)

3、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的规范,请恢复下列成语的本来面目(2分)

(1)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__________________ 。

(2)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______________ 。

(3)咳不容缓(止咳露广告)__________________ 。

(4)地酒天堂(白酒广告)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一种最高时速达85公里的纯电动“大巴”4月将驶上南京街头。届时、南京将成为全国第一个“绿色公交”的试点城市。

“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州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

“打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下句,下面四个句子,哪个句子可做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 )(2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当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

C、在政会议上,人大附中校长呼吁:不要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7、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2分)

读《________》(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样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听了以后会向同事怎样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 (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1)小明向爸爸说:________

(2)爸爸向同事况:________

二、文言文部分:(15分)

(一)课内文言文

9、默写填空:(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无题》)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望洋兴叹”是从《秋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蜕化而来的。

10、下列划线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涘渚崖之间(水边)   我欲乘风归去(回去)   岁赋其二(征收,敛取)

B、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继承) 不辩牛马(分辨)     不见水端(尽头)

C,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 可以已大风(已经)    复吾赋(恢复)

D、百川灌河(灌溉)     不应有恨(遗憾)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久、永远)

11、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苛政猛于虎(苛酷的统治就像老虎一样凶猛)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己病矣(以前我不干这事,结果就病了)

D、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道义)

(二)课外文言文(6分)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祭祀

(2)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

(3)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

(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13、翻译:“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分)

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边的选文,然后回答15—19题(15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1)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2)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5、从全文的情节发展看,它属于( ) (2分)

A、开端     B、发展     C、高潮     D、结局

16、请将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分析其作用(2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6分)

(1)

(2)

(3)

18、从选文写酒店掌柜的谈话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人? (2分)

19、选文最后一句先用“大约”,后用“的确”,矛盾吗?为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0——24题。(15分)

(1)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这话在今天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

(2)确实,在生活的道路上,极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做出了很多成绩;也有的人没有勇气正视人生,沉沦下去。然而,生活是位严肃的老人,他绝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欢迎那些笑着面对人生的人。

(3)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人。据说,托尔斯泰读大学文科班时,曾经连续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好退学回家。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坚定。执著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名著《战争与和平》、《复活》的问世。试想,假如他当初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颗巨星。

(4)也许有的人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托尔斯泰所受的挫折和某些人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5)这里的某些人,自然包括那些后天或先天有残疾的人,美妙的音乐他们听不见,艳丽的鲜花他们看不见,世界给予他们的',他们无法去取,而他们应该得到的,却又常常失去。和常人比起来,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力量。请看看真正有志的人是怎样做的吧!

(6)北京造纸厂青年工人刘京生,因公致残,失去双臂,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瞬间变成了一个残废的人,他苦恼过,可是他并没有颓唐,而是重新奋起,刻苦自学,成为一个青年书法家。

(7)海伦·凯勒是个先天不足的人,她又聋又哑: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海伦说得好:“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摔得头破血流。然而我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因为我看见灿烂的云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顶峰就在前面。”这是何等的胸怀啊!

(8)正是非凡的乐观精神造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9)然而在这世纪之交的时代,有些人却在一时的挫折面前退却了。不是有人发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慨吗?不是有人因高考落榜而一蹶不振吗?生活中遇到不幸是必然的,可毕竟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召唤我们。

(10)人生的路是那样的坎坷艰难。有时是阳光灿烂,有时也会阴云满天。阴云常常会在每个人的心里投下浓重的阴影。可是,这能够成为自己畏缩不前的理由吗?不能!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都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得到社会的承认,反映真正的自我价值,那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而那些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的人,那些会发高水平牢骚的人,那些以为世态炎凉、红尘若梦的人,他们遇到一点点不幸便以为自己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人,他们不想也不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只有那些信心十足的人——当然绝不是茫然自信,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生命的价值。

20、选文的论点是什么? (2分)

21、选文第(6)、第(7)两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 (3分)

22、在选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中,请写出两种。并各举一例。(4分)

23、选文划线句子有何含义和作用? (3分)

24、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遭遇挫折时,你将以怎能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请结合选文内容,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来表达,或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名句来回答。(3分)

四、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

(一)题目:成长,需要________。(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要求:1、选取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4、卷面清楚,书写工整奖励2分。

(二)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 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3)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古往今来,这世界上战争总是不断的。就我们中国来说,从夏到清朝的变更,换了多少个统治者?经过了多少次的战争?可是,谁是真正的受害者呢?

战争,不仅意味着一场输赢的比赛,还有着泪水、血水、痛楚和喜悦。泪水,是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流出来的;血水,是战死沙场的烈士们流出来的;痛楚,是一个国家从兴盛走向衰败民族的痛;而喜悦,则是成功者的表情。人们不想有战争,可自己却引发战争,为何呢?是为了自己版图可以扩大吗?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吗?不,不是。是为了他们的私欲,是为了他们的野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错,是很激烈。不过,请你想一想,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又是什么呢?这还不足以给人们给予警告吗?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惨痛的历史被人们淡忘了,也包括曾经的伤痛。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珍珠港事件……诸如此类的战争,哪一个没有饱含硝烟、没有生离死别、没有痛苦绝望呢?

人们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呼喊出一个词——和平。和平可以将痛苦化为欢乐,和平可以将满天硝烟变为晴空万里。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需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