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512地震说说 正文

512地震说说

时间:2025-05-10 14:02:49

1. 地震距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对于一场地震的忧伤,对于一场灾难的思考,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2. 余震就象打麻将,如果半天没动静,就是绝对在整大的。

3. 成都人看余震的心情,就象初恋的少女看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4. 以前:一杯茶,一包烟,开启QQ聊一天;现在:不泡茶,不抽烟,立个瓶瓶盯一天!

5. 早上摇一摇,精神百倍;晚上摇一摇,通宵不睡。

6. 专家叫蛤蟆不叫,可以一丝不挂地安心睡觉;蛤蟆叫而专家不叫,务必全副武装地预备逃跑。

7. 悟空问玉帝最近这是咋了?玉帝说:“不好意思,我把地球调成震动了”!

8. 一场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9. 2008年5月12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却注定给人们留下一段非同寻常的记忆与经历。

10. 一定要把多余的房子卖掉,地震来了才知道,原来不动产也是会动的,而且动起来吓死人。

11. 当中国为此事默哀三天,当中国这此人降下半旗,当中国为此时鸣响警报,这一刻,是中国让世界充满。

12. 在这场特大地震中,四川许多城市的高楼大厦在那短短的80秒内化为一片废墟。

13. 在地震的严重打击下,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变得更坚强!

14. 地震之后,除北川中学高三仅一人死亡、职业中学损失稍小以外,县城及周边的学校均遭到毁灭性破环。

15. 地震结束了,各自暗自庆幸,嘲笑别人的丑态,夸奖自己的英勇。

16. 地震过了半个月,开始争利争救灾物品,仿佛地震和自己没一点关系,只是这又是一场发达的机遇!

17. 地震之后,来自社会各界的人纷纷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血。

18. 几分钟之后,新华社开始大量报道地震,中央电视台中断了正常的节目,对这场灾难对观众进行二十四小时的报道。

19. 当世界人民一齐为受灾亡灵低头悼念,当各国友人虔诚访华慰问,当各国物资源源不断运抵灾区,这一刻,是和平让世界充满爱。

20. 地震过去了,但还有无数的中国同胞被埋在废墟下,还有无数的人无家可归。

十年前的今天,下午14:28,发生了让风号令雨泣的汶川大地震。

如今那里已经有了新的模样,一切旧貌换了新颜,创痛慢慢淡忘,伤口早已愈合,如此都成为历史写在那里。

平淡生活压榨着每个人的思想,让它变得扭曲变形,时间一长连我们自己都忘了它的存在。而大灾难面前必定也有真人性,只是往往代价又太大了。

一晃十年过去,从里面逃出来的孩子最小也有十岁了,而我从当年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学生,成了一个在社会中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小混混。整天头发竖立,胡茬满腮,头顶着几根白头发,走在街上无人认识,回到宿舍无人联系的一个对社会无利无害的小青年。

真是应该脱帽致哀。

朋友圈中已经无人再提及此事了,所以我想他们也没能理解到我一早写在空间里面的说说。我写,那些说过的话成了嘻嘻哈哈没有结果,那些听过的歌成了自言自语无人再唱,你站在路边,看着对面的房屋疯狂倒塌,人群慌忙逃窜,转身街边他们吃着早餐 一如往常,喇叭里传出喜庆的声音,如果话张嘴就说,不过像随手丢弃的垃圾,

他们也没能想到我所说的倒塌,近似疯狂的在中华大地上将生命吞噬,仅仅两分钟时间一双无形的死神之手让一切从眼前消失不见。

好在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死去的人已经无法再生还,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谁说的来着?

巫山并不是当年的受灾区,这是一件庆幸的事情。(庆幸不是幸灾乐祸)。所以就08年的大地震我们所能够了解到它的严重性来源于电视。只知道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所有电视台一律只播与地震有关的事情,画面里房屋倒塌,不断有人从废墟中被抬出来,被救出来的人数一天天在增加,死亡的人数以比它大得多的数字也在增加。且在全国为此默哀的当天,一切娱乐场所关门停止营业,所有国旗降半旗。

而对于当时我们来说只要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一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哪怕就是捐款这件事都只是学校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老师头一天告诉我们说要捐款,让大家回家向家里说明情况后再向爸妈拿钱,捐款当天大家每个人捐个五块十块而已。

就当是的我来说一块钱都是难得的资产,更别说十块钱了,所以当我把十块钱交上去的时候还心疼着我那十块钱,想着要是用它买零食得买好多呢,十年过后的今天想来真为那时的自己感到羞愧。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的自己不可能说有什么个人责任感,一心只想着自己,至于别人的生活与我何干,还有想的是多一个十块少一个十块对于他们来说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要是留给自己那可就是一大笔。

我想当时很多人捐都不是处于同情心或者责任心,而是出于面子和是老师提出来的。我捐是因为大家都捐了,大家都捐了我不捐同学们会怎么看我?肯定说我小气说我是吝啬鬼。那时可不明白什么是积水成海积土成山的道理。

然后事情就这样过去了,那一年我小学毕业。

到了下半年上了初中,大家彼此还不是很熟,便以那次地震作为彼此之间的话题,随即便聊开了自己当时的一些“趣事”。

再后来大家也熟悉了,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作业越来越多,谁也顾不上更多其他的.事情,这个话题也就不再有人提及。这样一件事情也就过去了,变成一点点记忆埋在了那一个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女孩心里。

若是说记忆深刻的恐怕也只有后面那几次余震所引起的恐慌。

大家晚上都不敢回房间去睡觉,村子里的人都积聚在刚修好不久的公路上,头顶月光聊些我不感兴趣的话题。

过了那个点大家散去,月光明亮,村子里重新变回之前的寂静无声。偶尔的几声狗叫也只会让夜显得更静。

我躺在阁楼小床上,透过房顶的玻璃瓦看着外面的银白色月光,心里仍觉得疑惑,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呢?想着一些莫须有的事情,然后沉沉睡去。

P.S:你到一个地方,不应该总只是只摆几个好看的pose,用你那高像素手机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回来发朋友圈,你要有使命感,让它们在某些方面上起到一个记录的作用。

人若是真的只为自己活着,随便做一个乞丐就好了。再多一点都是浪费,再多一份都是索取。

20xx年10月18日,到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遗址,亲眼目睹地震惨烈之状,缅怀已死去将近七年半的亡魂,心灵极其震撼。

走进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第一眼看见几栋残破颓圮的楼房前那一盘白色大理石钟表雕刻。表盘上的时针停留在二至三之间,分针停留在大约二十八分的位置。表盘下面,一块白色条形大理石上镌刻着;“2008-5-12”。

那一天,那一刻,这个小镇,突然之间,天摇地晃,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大难突降。13日,14日,又接连大暴雨,又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还余震不断。

最突然最强烈的地震第一次发生时,毫无防备的人们,刹那间,被天旋地转颠簸得晕头转向,短短12秒之后,许多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和土地的裂缝中。有的,当时就气绝身亡。有的,被沉重的物体压着,动弹不得,在身体的伤痛和精神的极度恐惧的双重折磨中,度过一秒秒,一分分,一时时,度过漫长的白天,又煎熬过痛苦的黑夜。幸运的,终于等来了救援,保留了性命。不幸的,在经历了漫长的痛苦折磨之后,含恨长眠地下。

一干行人,个个表情肃穆,沉默无言,静静地行走在这一片废墟中。

本来四五层的教学楼或者宿舍楼,几乎都陷进地下一层多,断裂、残损、扭曲的迹象触目可见,座座楼房呈现因强力拗扭而仄歪颓圮痛苦不堪的姿态。没有了玻璃和木板的门窗,极像人被挖去了眼睛,只剩下一个个虚空的窟窿,透过窟窿,可以看见里面的景象,杂沓,凌乱,是大劫后的惨烈,让人一看心里就不禁涌出空茫无助,凄凉悲哀的伤感。

年轻的导游姑娘,声音沉重地述说着苦难的记忆。

年轻的导游姑娘介绍说,地震时,她正在这里上初中,由于这里是新建的楼房,建筑质量相对较好,她躲过了一劫。

据她说,当时共有在校学生一千五百多人,教师一百三十多人。在大地震中有40多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将近30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

她指着一栋男生宿舍楼说,这里至今还掩埋着一个男生,当时,因为有病,他请了假,在宿舍里休息,他的宿舍在一楼,地震时,一楼塌陷进了地下,他来不及跑出来。

她又指着一栋女生宿舍楼说,这里至今还掩埋着一个怀孕的女老师和她的妹妹,女老师的妹妹从外地来探望她,她的宿舍也在一楼,俩人也同样未能幸免遇难。

听到女导游的述说,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呈现出地震突降时他(她)们三个人的恐惧、慌乱、痛苦不堪的表情,似乎听到他(她)们被深埋在黑暗中临终时凄惨的呻吟和呼救。也许,他(她)们根本来不及呼救,就气绝身亡。这两栋倾斜损毁的楼房,成了他(她)们的坟墓和棺椁,他(她)们深埋黄泉之下,已经七年多,早已是黄土销骨。我不由想起《诗经?黄鸟》的诗句:“临其穴,惴惴其栗。”又仰天长叹:“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女导游又介绍说,同样是学校的映秀镇中心小学,教室大多是平房,又年久失修,所以,在地震中受损惨重,将近四百七十多名学生,就有二百二十多人遇难,3人失踪。将近五十名老师,将近三十人遇难,有些,就是因为救护学生而遇难。

我的职业就是教师,对老师,对学生,总有一种亲近感。当亲眼目睹地震给学校带来的如此毁灭性的摧残,亲耳听到导游关于死伤人数的叙述,心里就特别地凄凉而悲伤。

那些死去的老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救护学生而死,他们的死,死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尽了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出于一个成年人保护下一代的善良之心,他们死得其所!沉痛哀悼之余,我为他们这些同行而骄傲。

那些死去的中小学生,最大的,也就十七八,最小的,才六七岁,他们幼小或者稚嫩的生命就毁于一旦!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也许早就大学毕业,成为有为青年,最小的,也该是初中生了。而今,他们梦断香销,长眠青山,已过七载。他们的.花样年华,他们的美好理想和前程,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塌天大祸,倏尔灰飞烟灭。噫呼吁,哀哉!

“5.12”特大地震死去的映秀镇五千多千人,被集体安葬在新建的映秀镇旁边的山坡上。

从镇里遥望山坡,绿树葱茏,花草繁茂,绿树掩映之中,可见一个深灰色的长方形建筑,就是“汶川5.12大地震博物馆”。

为了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我们一行十几人,随着前往祭奠的络绎不绝的人流,沿山坡拾阶而上,前去祭奠。

登上山坡,迎面一道深灰色石墙,上面镌刻有“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石墙旁边的一抹土丘斜坡,绿草覆盖,周围砌以青石。祭台上,有燃烧过的许多香灰灰烬,有些香,还在燃烧,飘扬着袅袅淡烟。还有一些供品,供品前,摆着一长溜黄花。证明这里陆陆续续来过许多祭客。

我们十几人,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束黄花,每个人都静静地来到祭台前,献上黄花,然后双手合十,默默祭奠。小霞姑娘一边用手扯下黄花的叶瓣,一边哽咽着祷告:亲们,安息吧!眼里潸然泪下。

其他几个女性,也个个哽咽。男士们,一个个神色肃穆。而我,想起陆游的两句诗:“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只是,这里不是稽山,是巴山蜀水。这里长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挚爱,而是五千多千人,是几千个家庭的挚爱。心里寒流汹涌,汩汩如潮,久久不能平息。

在面积颇大的地震博物馆里,有关于地震发生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以非常丰富的

逐一浏览这些展览,我的心,时而沉痛,时而感慨。沉痛的是地震的无情,感慨的是在大灾大难来临时灼灼闪耀的人性光辉。

看完展览,顺石阶缓慢而下。时序已届深秋,山坡上黄叶如金,红叶如火,地上也铺满了飘落的枯叶和残花,脚踏在上面,窸窸窣窣,如泣如诉。深林里,有莺声啁啾,如鸣哀歌。便想起杜甫的两句诗:“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从斜坡上俯视,新建的映秀镇楼房,鳞次栉比。街道里,商铺幢幢,游客如织。宽阔的映秀广场,男女老少,悠闲嬉戏。停车场里,停满了汽车。

如今的映秀镇,是广东东莞援建的,规划合理,设计新颖,完全是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如今的映秀镇老百姓,家家住进了新楼房,大家响应政府退耕还林的号召,从事山林经济,旅游经济。街道两旁,有许多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子,站在摊子后面的经营者,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

我们雇的本地导游姑娘,就是土生土长的映秀镇人,缓过悲苦的情绪来,给我们讲解映秀镇的新变化的时候,她的脸上也漾满了笑意,一双大眼睛,也闪耀着青春的光泽,走起路来,昂头挺胸,步伐轻盈,似乎满怀着信心和希望。

我不由想起了沿途所见的一处处新建的县城和乡镇,一个比一个现代化,一个比一个气派。在哀恸中沉湎已久的心,方渐渐和缓平静。

只是,还有一个担忧,萦绕心头;这里是地震带,很可能再发生大的地震,倘若再有山崩地裂的天灾,能确保这里所有人生命无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