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别拿自己太当回事说说 正文

别拿自己太当回事说说

时间:2025-07-05 15:41:57

那位把“大家好,我来了”的开场白换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歌手,应该是懂得了把自己当回事的真正境界就是主动把别人当回事。

某知名歌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说起面对观众的第一句话,原来是说“大家好,我来了”,现在是说“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听到这句话是令人感慨的',甚至,由不得人不感慨。

歌手前面那句话我亲耳听到过无数回了。很多年前,我去歌厅听歌时,上台的歌手无一例外,说的就是“我来了”。这三个字我听了很是别扭。心里就想,你以为你是谁啊?是不是觉得这么多人坐在这里,就因为是你“来了”呢?当然不是。到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譬如上班累了、干活烦了、失恋了、输钱了、要放松了、想和朋友聚会了、在寻找新的自我了,等等等等,极少有人会是因为一个歌手将在这里吼几嗓子而坐在下面。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去做某件事,那件事情也只和自己有关。除了亲人、朋友和同事,我们很少关心旁人在干什么。而那个与自己不相干的旁人却总以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话,不免会让我们感到不以为然。虽然在一个被口号捆绑的时代结束之后,每一个个人都在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和价值,但这种重要和价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让人最终认清楚自己和定位自己的,还真是难说。就像那些喜欢上台就说“我来了”的歌手,实际上在自我的面对时,失去了一个基本定位。这个定位一旦失去,就会把自己很当回事。

当然,我们应该把自己当回事,但又不应该太把自己当回事。这中间的度如何掌握,或许才是我们做人的学问所在。我记得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参加一次盛宴时,宴会主持人请哥哥发表演说。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我弟弟负责的。”当主持人转向小莱特时,小莱特的回答是:“谢谢诸位,我哥哥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份睿智,更多的是一份没太把自己当回事的谦逊。谦逊赢得的,往往才是对个人最大褒奖的尊敬。

那位把“大家好,我来了”的开场白换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歌手,应该是懂得了把自己当回事的真正境界就是主动把别人当回事。先把“谢谢”给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

围棋泰斗吴清泉先生有句名言:下围棋就是两个人接连地犯错误,犯得大,犯得多的就要输棋。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人不可能永远正确,人的一生也是不断的犯错误,不断的走进误区,然后再走出误区改正错误的过程。犯错误和走进误区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很快的走出错误的阴影,走出人生的误区。曾子曰:“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误区无外乎名、利二字,也就是金钱和地位很不容易被人看淡。人创造了财富就以为可以永远为自己占有,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误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不管是否是你所创造。你都只有保管权和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去过苏州园林的人都知道,那些地方原本都是私人财产,可传到现在已经不知换了多少主人,可见没有万代基业。乔家大院如今还姓乔吗?就拿现在买房子来说,你拿到了产权证,但证上也明写着,你拥有产权只有70年的期限。银行里你有许多钱,你买衣服穿了,你买食品吃了,你出去旅游化了,那才属于你自己。可人的一生能消费多少呢?余下的钱存在银行里,你对它只是起了保管作用。如果你的钱在股市上,在期货市场上,那就更不是你的钱了。国外的富豪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把钱用在了公益事业上,用在慈善事业上。因为他们知道“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人生若能走出想拥有一切的误区,他的人生之途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斗,就一定坦荡得多。

另一个误区是人太看重自己的名,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使得他目空一切。他不知道名是别人捧出来的,也许在某一个特定的圈子里,你很有名,可出了这个范围,你就一分不值,所以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特别是有点名气的人。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布恩。塔金顿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是一个很符盛名的作家。就在他声明鼎盛时期,他遇到过一件尴尬的事。在一次艺术品展览会上,他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出席。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捧着精致的笔记本,非常恭敬的要求他签名。塔金顿说:“我没带钢笔,用铅笔可以吗?”,他原本想借此来表现一下,一个大作家的谦和风范。“当然可以”小女孩高兴的'说。但当他签完名却发现小女孩皱起了眉头。她问:“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我是布恩。塔金顿,两次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他想告诉她,他比罗伯特。查波斯更符盛名。可那个小女孩却将头转向另一个女孩:“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然后她就用橡皮擦去了布恩。塔金顿的签名。后来每当布恩。塔金顿谈起这件事时,他都会告诫自己:无论你多么出色,都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也遇到个同样的尴尬。一次克林顿去一家医院探视病人,“我想请你签个名,总统先生”一个小男孩对他说。克林顿情不自禁的露出微笑,掏出自己的名片,并签上名,交给了那个男孩。“我可以要四张吗?”小男孩又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为什么?”克林顿不解,“因为要用三张你的签名才能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小男孩说。原来总统的身价在许多人的眼里还及不上一个球星。人要是不碰几回壁,永远以为自己的头颅可以无坚不摧。还是那句话,你很有名,但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走出名人的误区,永远保持清醒。

昨天参加了一个读书会。参加的人基本上都是30以下的年轻人,象我这样四十上下的人,没几个。谈论的主题是“如何获得内心的安定”。

几乎每个人都作了发言,其中一位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男子,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了对内心安定的看法。他认为内心的安定来源于内在的信念与能力,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去把握一件事情,就会感到很安定,要选定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能力能够办到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安定了。他讲话时,语调平缓,声音浑厚,用词很精炼,表达的意思也很有条理,表情自然大方,一下子就形成了一股气场,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他成为那个会场真正的核心。

会上,我也作了发言,单就内容,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气场明显感觉没有那位仁兄强。

一个人说话,不仅在于你讲的内容,还在于你讲话时的那种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韵味,在于那种自信、大方、包容、坦诚的气息。说实在的,在这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恰恰是这一点,展示了你实际的修行境地。不仅大家都看在眼里,你自己也明白自己。

除了这位仁兄,有两位估计不到30的小伙子,说话幽默,为人开朗,常常自嘲,不时引起大家的笑声。

还有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士,坐在最后面,忙着为大家递茶倒水,默默地做着服务工作,低调得没有发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上面的几位,都是我从内心深处想与之交往的人,我觉得他们身上有明显的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有我想具有却还没有具有的内在品格。

但我发觉,我还跟往常一样,在人多的场合,或者说在不是非常熟悉的人面前,就显得比较拘谨,好听点叫“矜持”,很少热情地主动地去接近别人,而是静静地等待别人来敲“门”。结果,这一天,茶话会的整个始终,没有人来敲我的“门”。尤其是,我有意识地走得迟一点,希望有人来与我搭讪。结果没人搭理我,似乎人与人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谁也不愿意首先捅破它。

我成为这个茶话会中的过客。

世界是我的一面镜子,从这个镜子里照见了我自己的模样。

我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是一个不愿意首先向别人低头的人,我是等待别人首先向自己低头的人,我是一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

一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他的姿态一定是高傲的。他的高傲足心拒人于千里之外。一个高傲的人的内心,只装着自己,已经没有空间去装载这个世界,事实上,也就是拒绝了这个世界。

一个高傲的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承认他,却想不到,自己首先得承认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大很大,需要很大的空间才能装载。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他的内心就是空的,就是无限广大的,就可以装下整个世界。“万物皆备于我也”,孟子的内心就无限地广大。

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强大,是不是能够赢得承认,从本质上说,并不取决于他的学识、他的'能力、他的财富和他的地位,也不是取决于他的容貌、他的背景,而是取决于他心灵的容量,能不能放下自己。

当一个人放下自己,承认别人的时候,别人在同时也就承认了你。如果你真心地承认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就同时承认了你。

承认世界是“德”,世界承认你则是“得”。德之用,得也,但着眼点在“德”,而不在“得”。一着眼于“得”的人,就是一个高傲的人,不愿意放下身段去承认世界,于是无德,或失德。无德者,最终也就无得。一个着眼于“德”的人,就是一个谦逊的人,能够放下身段去承认一切,于是便有得。德与得,就是这样,相近时很近,相远时很远,就看我们的这颗心是怎样的一颗心。

一个人如果想让世界向你“低头”,首先你得向世界“低头”。如果你想“征服”这个世界,那么你首先得准备好装载这个世界的强大心灵。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我的问题。

人生感悟:不要把自己当回事,想与人打招呼就打招呼,想交流就交流,遭到冷遇也无所谓。这才是真正自信而内心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