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自己跟自己较劲的说说 正文

自己跟自己较劲的说说

时间:2025-04-29 00:12:26

和自己较劲800字

和自己较劲,是一种执著,是一种无畏,是一种不断修补自己心灵缺憾的精神。——题记

轻轻翻开

她是我童年的挚友,还清楚地记得她和我一起玩耍的乐趣,她的容貌,她的字迹,但我记忆最深的是她那爱较劲的品格。

和字迹较劲自从我和她一起进入小学,就无时无刻地记得她那秀美的字迹,曾细细观察过她的写姿:她总是那个标准的握笔姿势,一笔一画写得很慢,比如写一个最简单的“一”字,她也须三笔完成,先起笔一钝,然后又斜上一横,再者又一钝,总是要将“一”字写成“波浪形”。如遇到写得不如意的地方,她一定会用橡皮仔仔细细地将纸擦干净,再重复刚才漫长的过程,有时一个字要擦上好几遍才肯罢休,当写完整页字,她会略抬起头,检验一遍有没有不合格的字,如有,继续返工。

和书本较劲从小到大,她的书总是像新的一样,似乎这本书从来没有被从书店中带出来过。翻开它的书本,页面洁白依旧,没有不工整的笔记,也没有乱涂乱画的痕迹。如果谁把她的书本压弯了角,她会不厌其烦地将角轻轻翻出,并用字典之类的压好,她才肯放下书本。

和分数较劲她那总是高得吓人的数学成绩令我望尘莫及,她的数学总是班中亘古不变的权威,但就是这样一个权威,每次拿到试卷总是六发牢骚,对于每一道错题,她总是大题小做,这令人费解。后来我终于明白,她的眼中只有满分。

她总是不停地和自己较劲,甚至令人感到有些不可理喻,但这不可理喻的较劲令我受益匪浅,我想:和自己较劲,并不是不可理喻,而是在刻苦中和不可避免的缺憾较劲罢了。

风轻轻翻动日记,使我猛然惊醒,恍惚中惘然若失。

和自己较劲800字作文篇二

这事听起来,有点自己和自己较劲的意思。

他说他抗干扰能力差,所以每次写作,都会选择比较偏远僻静的地方,闭关作业。有一次,为了写作,他向朋友借了处郊外的一室一厅的单元房,就在客厅的一张餐桌上写作,而那个卧室里恰巧有一台电视机,为了抗拒电视对他的诱惑,于是,他将卧室门反锁起来,觉得这样还不够保险可靠,他灵机一动,找来一根细绳儿,在那个锁上曲曲弯弯绕来绕去,把锁像包粽子般捆起来,缠的异常繁琐复杂。事后他得意道,“就是刻意想去打开,都得费一番功夫。”就这样,为了避开电视,他“因噎废食”,索性不进卧室,写作、吃、住都在仅有几平米的客厅里解决,饿了泡方便面,累了就睡在客厅的沙发上休息,卧室成为他的禁地。这样清苦、单调、封闭的生活持续了几个月,直至写作结束。

还有一件事,他在创作剧本时,从来没有人要求过他,但是,他会为剧本中每一个重要的人物写小传,把这个人的祖宗八代来龙去脉交代的.详详细细,清清楚楚。事实上,作为看戏的观众,关注的只是屏幕上所展现的,眼前能看到的情节和人物,并不在意“戏”外的一切。然而,“功夫在诗外”,他会自加压力,主动做功课,为了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活生生展现在观众面前,刻在观众心里。他塑造的人物都牢牢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具有鲜活、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非凭空捏造,虚无地飘浮在半空中。

或许正是这种小处细处从不妥协,从不偷懒,自己和自己较劲的精神,成全了他的成功。他就是作家、编剧刘恒,人称“中国第一编剧”,张艺谋说,“他是唯一一个只要创作就能成功的编剧”,王朔说,“他是我认为作家里写剧本功力最深的一个人”,他自己说,“别人的剧本可能被泯灭,我的剧本不应该被泯灭”。在这些溢美和自信背后,他所下的功夫,甘苦自知。

人是需要一些严于自律,追求完美,自己和自己较劲的精神的。人的一生,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不断地与自我斗争的过程,和思想、情感、意志、欲念斗争,和各式各样的毛病、缺点、弱处斗争,有时输有时赢,有时占据上风掌握主动,有时又乖乖无奈地举旗投降。

因为生性的懒惰散漫、贪图安逸使然,我们常常会自己宽容自己,自己放过自己,自己放纵自己,眼前看是舒服了,长久却荒废了,短时是省心省力了,一辈子可能就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了。因为时光对人总是有限。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才能最大程度地爱惜光阴,挖掘潜能,充分发挥和施展自己。

赢了自己,才能赢得命运。“人只有对自己狠一点,别人对你才不会那么狠。”这话听起来,也并非完全的玩笑语。

和自己较劲,是一种执著,是一种无畏,是一种不断修补自己心灵缺憾的精神。——题记

轻轻翻开

她是我童年的挚友,还清楚地记得她和我一起玩耍的乐趣,她的容貌,她的字迹,但我记忆最深的是她那爱较劲的品格。

和字迹较劲

自从我和她一起进入小学,就无时无刻地记得她那秀美的字迹,曾细细观察过她的写姿:她总是那个标准的握笔姿势,一笔一画写得很慢,比如写一个最简单的“一”字,她也须三笔完成,先起笔一钝,然后又斜上一横,再者又一钝,总是要将“一”字写成“波浪形”。如遇到写得不如意的地方,她一定会用橡皮仔仔细细地将纸擦干净,再重复刚才漫长的过程,有时一个字要擦上好几遍才肯罢休,当写完整页字,她会略抬起头,检验一遍有没有不合格的字,如有,继续返工。

和书本较劲

从小到大,她的书总是像新的一样,似乎这本书从来没有被从书店中带出来过。翻开它的书本,页面洁白依旧,没有不工整的笔记,也没有乱涂乱画的.痕迹。如果谁把她的书本压弯了角,她会不厌其烦地将角轻轻翻出,并用字典之类的压好,她才肯放下书本。

和分数较劲

她那总是高得吓人的数学成绩令我望尘莫及,她的数学总是班中亘古不变的权威,但就是这样一个权威,每次拿到试卷总是六发牢骚,对于每一道错题,她总是大题小做,这令人费解。后来我终于明白,她的眼中只有满分。

她总是不停地和自己较劲,甚至令人感到有些不可理喻,但这不可理喻的较劲令我受益匪浅,我想:和自己较劲,并不是不可理喻,而是在刻苦中和不可避免的缺憾较劲罢了。

风轻轻翻动日记,使我猛然惊醒,恍惚中惘然若失。

“多大年纪了,还跟自己较劲!”这是我耳边经常听到的劝告,满满的都是关怀,我理解关爱却不能接受现状,因为“放下前”总需一番挣扎。“较劲”多么形象的表述,那种“违和”的感觉比“纠结”还要更深一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总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尽心竭力,久而久之如负重的赑屃,死心塌地驮着石碑,以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我是卸掉石碑的赑屃,总得寻着重物方不至于死去。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已年过半百,去学我并不喜欢更不擅长的开车,不是较劲是什么?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瞬息万变的规则变迁,谁还敢,谁还能不再学习新的'东西?除非你想被社会淘汰!不会ATM刷卡你不方便取自己的工资;不会滴滴打车,出租车擦肩而过不会为你停留;不会微信聊天,你便被甩在朋友圈外……我不想辛苦一辈子,却没能力享受新的生活。

学开车的过程中,我不怕辛苦,不怕流汗,但我受不了学不会记不住的难堪;我第一次体验到一个“差生”反复训练却没有效果的沮丧;品尝了比年轻人学得慢记不住而被教练忽视的落寞……我有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但我流过泪后告诉自己不能退缩。“倒库、侧方、坡道起步、曲道行驶、直角转弯”,每个项目我都反复练习,好不容易凭借个人努力拿下了“科二”,却又在“科三”路考时“出师未捷”。从早晨6点耗到中午1点,我终于坐在了科三的考试车上,头天雨中强化训练,加重了感冒,考试排在最前考在最后,筋疲力尽,原本就不熟练的路考,加上前一个人没过,更让我紧张无比,出错已是必然。

我没有搭乘高价黑车,独自走在回驾校的路上,并非只是怕挨宰,而是“跟自己较劲”。旁边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仿佛碾压着我的心脏,刺耳的喇叭声,加重内心的恐惧。这是一条下坡路,大车一辆接着一辆,忽然觉得,此刻这条下坡路就是我未来的人生之路,不管我愿不愿意下坡,我都得“往下出溜”。旁边是轰隆而过的车辆,前方是看不见底的路,头顶是布满阴云的天空,我恐惧而坚定地走着,走着……人只要活着,就得接受老之将至的恐慌,恐慌过后才会从容走到人生的尽头。学车的艰难过程,一次次打击着我,似乎真的在证明———我不行!许多人不会理解我为什么要坚持练车,因为“车”是我从小就恐惧的无法驾驭的“庞然大物”,学车对我来讲,就是“挑战不可能”;学车,还让我体验到许多人情事理,知道自己处在最“尴尬的年龄”,知道自己离开熟悉的环境,再没有得心应手的从容自信。

人生的下坡路啊,真的挺难走。

“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的尘埃之中。”不知何时,我那颗曾经年轻的心丢失了;不知何时,我时时提醒自己老了;然而,我越是退缩,内心越不快乐,身体也松松垮垮少了精气神儿。如今再去读塞缪尔·乌尔曼的《年轻》,突然有一种自我救赎的相遇。“在你我心灵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年轻是什么?就是还怀有梦想,还拥有激情,还热衷游戏,还喜欢漂亮,还要周游世界,还想活出人生意义。其实,驾照能不能最终拿到,我最终敢不敢开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表明我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适应新生活中磨炼自己的心智;在改变心态中愉快接受新的生活。

如此“较劲”,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