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民间手工唯美句子 正文

民间手工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5 08:00:44

第一篇:剪纸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中国手工剪纸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在我国的民间手工艺术中,这样的剪纸能手为数不少,她们是美的创造者,也是密件吧手工艺术的传承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忽视她们吧。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第二篇:剪纸

我之所以情钟于剪纸,是缘于儿时乡间的生活。在乡间,只要逢年过节,迎亲嫁娶,家家都要贴窗花的。

乡下人是粗朴中藏着灵秀,稚拙中蕴着聪颖,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便会翻飞出万千天地。你剪一对猫,她剪一只虎,……二者相互交换,既满足了自家的需求,也联络了乡人的感情,把乡下人纯朴、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老祖母一天天牵引大了的。老祖母可算得剪纸的行家,她虽然老眼昏花,可剪起纸来的那份儿专注,让人怎么也想象不出。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竟那般轻盈地灵动于她的剪纸中。她的剪纸,幅幅朴实稚重,如道士画符,于随意中见匠心、洒脱。出于耳濡目染的缘故,对剪纸,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这个人有些怪,一旦认准了死理,就一条胡同走到黑。我当初学剪纸,老祖母是极力反对的。出于纯朴的认识,说是男娃干这活儿没出息,而我却着了魔,总是缠了祖母。祖母拿她这宝贝孙儿没法,只好匀出一些彩纸来。起始当然是需纸样的,这相当于绘画中的临摹、书法中的描红。渐渐地便撇开了纸样,任由了自个儿的性情,这样的兴趣一直延续到我考上县中,因忙于学业,只好忍痛割爱,此后十多年,几乎未曾动过剪。即使动过,也纯属偶然。

工作后,更是没时间。有次参加同事的婚礼,接新娘的轿车将行时,才发现少了大红“喜”字,一时急煞了一屋子的人。我毛遂自荐,才算解了围。自此,关于我的剪纸在单位便传扬开了。于是,逢同事办喜事,多找我帮忙。有的拿来彩纸,有的干脆只带了一张嘴,我都乐于从命,这自然与我的好恶有关。因而,我每每都精心设计,在剪法、字体以及周围的搭配上力求变化:有的龙凤呈祥,有的蜂蝶双飞,有的喜鹊闹梅,有的连理相随……均取材于传统中关于姻缘美满、吉祥如意的内涵。当我欣赏着我的劳作时,那种无从有过的舒心惬意便油然而生,如立于旷远的田垄,呼吸泥土的清香。

我一向为人古板,这当然是性格所致,但也有与人玩笑之时。我有一友,性格较活跃,素喜捉弄于人,我没有少吃过他的亏。他婚娶之时,自然向我索要喜字。我于其中夹了对猫、狗相拥相吻的剪纸。二物憨态可掬,十分逗人。本来只是玩笑,也不知张贴之人有心还是无意,竟将此剪纸贴于洞房的床头柜上。直至闹毕洞房,新郎新娘红晕上飞之时,才始发现,二人实在哭笑不得。此后,每每谈及于此,免不了一番笑骂

第三篇:剪纸

剪纸,是我国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民间艺术。今天,我就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剪纸的样子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屋子里面,有一个小女孩正跪在一块手工编织的花毯上看书。她身着蒙古服装,一双求知的眸子放着光。她的前面有一张小方桌,桌子上摆着一本书,小姑娘正认认真真地品读书中的每一句话呢!窗外,两只白蝴蝶飞了过来,轻轻地停在了窗台上,看着小姑娘读书。屋子外面,牵牛花张开了小嘴,吮吸着晨露。我望着这张剪纸出了神,它似乎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在大草原上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一群村民,活泼可爱的卓玛就是其中之一。小卓玛聪明可爱,村里人都十分喜欢她。活泼的小卓玛不喜欢老待在村里,她整天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喜欢认识各种树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悄地溜进了村子,它吹了口气,传播了疾病。结果村里都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只有跑出去玩的小卓玛幸免了。

为了救治村里的乡亲,小卓玛每天都翻看从各地搜集来的药草资料,看完了,又到别处去借。三个星期过去了,看到村里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小卓玛痛心极了,决心一定要尽快找到救治的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费尽心思的卓玛终于找到了关于救治这个疾病的一本医书。天刚蒙蒙亮,第一朵牵牛花才刚刚绽放,小卓玛就坐在了书桌前,全神贯注地阅读医书。两只蝴蝶停了下来,落到窗台上,敬佩地望着她。小卓玛看完整本书,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盛开的雪莲才可以治好乡亲们的病。

这天下午,小卓玛带上干粮和水,与乡亲们告别。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克服了艰难险阻,登上了冰山顶。冰山顶上,一朵洁白的雪莲正盛开着,小卓玛不顾疲劳,兴奋地摘下了雪莲。

小卓玛顺利返乡,乡亲们抱着病体出来迎接她。小卓玛高兴地捧着雪莲,告诉大家,只要喝了雪莲熬的汤,大家就有救了。说完,疲劳过度的小卓玛因体力不支永远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时,嘴角还带着甜甜的微笑。

乡亲们伤心极了,每天都去祭神,请求上天救活卓玛。天上的神被卓玛的勇气和智慧打动,将卓玛变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牵牛花。现在,人们只要看到那盛开的牵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小卓玛……

剪纸说课稿

教材分析:

在《五年制师范美术 设计-工艺》这一教材内,第五单元“民间手工艺”这一章节,安排了“剪(刻)纸”教学内容。本课是在第一单元——基础图案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拓展与延伸,并与第二单元——平面设计与工艺实践密切联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

设计思路:

1、通过欣赏精美的剪纸作品,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较易于学习掌握的窗花剪纸为主线,经过学生初步尝试创作、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临摹与再创作,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剪纸的技法,体验剪纸的乐趣。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创作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临摹出一幅完整的剪纸;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尝试设计制作较具象、繁复的剪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剪纸。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它以独特的造型手段——在色纸上用剪刀、刻刀以阳刻或阴刻的形式表现出个性化的装饰纹样。

进而从中国剪纸的南北两个派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间剪纸的不同风格。北方剪纸以简洁的块面,阴镂为主,塑造写意形象,粗犷淳厚。邳州剪纸,就具有北方剪纸艺术浑厚、朴拙的特点。南方剪纸则以繁多线条为主构成镂空写实形象,细腻繁复。扬州剪纸是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展示历届优秀学生作业,从而使剪纸由开始的纯艺术欣赏阶段,拉近到学生可能实现的作业制作阶段。

由此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二、大胆尝试,发现问题。

当学生已经跃跃欲试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尝试进行剪窗花。按照上面的步骤,先对彩纸进行折叠(由于是初级创作阶段,所以选用的是较简单的“八角折法”进行折叠);在折好的纸上任意画上较简单的纹样;然后按照纹样进行剪刻;最后展开看看第一次创作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大胆的进行剪刻。虽然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还没有任何剪刻技法而言,但在这个阶段却能使学生对剪纸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能够剪出效果不错的窗花,从而更加增强了自信心。

同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初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与优秀窗花作品进行比较后,教师协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下两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1、图案单一,装饰味不浓。

2、如何使形象不会断裂。

三、教师引导,讲授技法。

1、剪纸从结构处理上分为:阴刻法、阳刻法。

阳刻:保留轮廓线,剪刻去轮廓外空白部分。要求做到“剪剪相连”。

阴刻:剪刻去轮廓线,保留轮廓以外的部分。要求做到“剪剪相断”。

2、剪纸的步骤:

(1)折叠:在剪对称的形象时需要对纸张进行折叠。折叠分为对折、多次对折、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折法等。

(2)起稿:用铅笔在纸上或折叠好的表面上进行图案的临摹或创作。画稿未定前切莫急于动手剪刻。

(3)剪刻:遵循“先繁后易,先主后次,先里后外”的原则。外轮廓和较简单的部分用剪刀剪,内部镂空部分用刻刀刻。

(4)贴裱:可直接粘贴于门窗上营造喜庆的气氛;或平整的粘贴、装裱在对比强烈的称纸上。

3、剪纸中常用的纹样:小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柳叶纹等。

月牙纹:先剪刻内圆弧,再剪刻外圆弧。

锯齿纹:先剪刻直线或弧线,再用剪刀移动着剪出锯齿。

4、窗花的设计要点

窗花一般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折法,分别能够剪出不同个数中心对称的图形。

以八角折法为例,把折好的纸划分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纹样分别决定了这幅剪纸的外轮廓、主体内容和中心形状。学生了解了这几部分的设计要点之后,自己在以后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更加的有的放矢,从开始的盲目、随意剪刻到有目的的设计、制作。

通过演示,与教具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剪纸的技法、纹样以及窗花的'设计要点。

四、临摹练习,形成技能。

1、展示一个较简单八角折法的窗花纹样,学生照着临摹到折叠好的纸上;然后进行剪刻;最后比较自己的作品是否和上的相符?由于纹样很简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地接受。

2、展示一幅稍难度的六角折法的窗花纹样,由这个窗花纹样中找出剪纸常用纹样——月牙纹、锯齿纹,再次加深学生对剪纸纹样的认识。在学生进行临摹制作的过程中,有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出现临摹、剪刻困难的情况。教师要加以鼓励与引导。

告诉学生做任何事一定要有“四心”——细心、耐心、信心、创新。“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细心是要求同学们在绘制图形和剪刻制作的时候都要十分的细致,因为一旦出错就可能会导致纹样断裂这样不可挽回的状况;耐心是要求同学们能够‘坐得住’,不怕繁琐才能够剪出精美的纹样;信心是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别人能够做到我也能够做到;最后创新是要求同学们不光局限于临摹,还要能够自己设计剪纸。”

通过对“四心”的分析与讲述,不仅概括了学习剪纸需要具有的心理准备,而且上升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阶段,同时最后的“创新”引入了下一环节——鼓励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窗花。

五、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鼓励接受能力较强、兴趣较高的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窗花。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经过前面教师的讲解与两次临摹制作中积累的经验,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制作一幅完整、美观的窗花。

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教师选择部分较有创意的优秀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并同时兼顾一些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找出其作品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并提高其对剪纸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