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军用水壶的唯美句子 正文

军用水壶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1 03:28:48

在我们家里,谁也不能忽略那把被父亲时时挂在腰上的水壶。和平年代,它失去了纷飞战火的洗礼,却赋予了一个普通家庭不一样的意义。

这把水壶是父亲少年时当民兵得来的,极普通的军用水壶,铝制,长长的宽黄布带子托着壶身,用来斜挎。颈口边被当兵的大手摩挲的光滑透亮,透出些古朴和苍劲来。壶身上军绿色漆面就像是褪了颜色、暗淡了繁华后的岁月一般,露出里面白色的底来,饮着光阴,寡淡而真实。

它之前的经历也许很传奇,但所有的故事已经无法考证和还原了,重生是从父亲手上开始,在我们这个家庭中演绎的。十几岁时年轻的父亲到现在五十多岁老去的父亲,这把水壶在我们家饮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这时光里容纳着岁月沧桑,尤其是父亲的。

一把水壶失去了特殊年代的价值,它的功能说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盛水,把清冽冽、甜丝丝的山泉水,把凉悠悠、蓝莹莹的老井水装进去;它也装酒,装我们湘西人钟爱的米酒、包谷烧还有高粱酒,火辣辣热烘烘,日子在壶里浸润着,也跟着慢慢的香起来。所以,更多的时候,它装的是日子。

而日子里有什么呢?它跟父亲形影不离,父亲上山时挎着它,下地时挎着它,赶集时挎着它,出远门时更离不了它。父亲的日子里有什么它就有什么,有贫穷有艰辛有苦难有快乐有幸福,有一切形态和色彩。所以它也装泪水,苦涩的辛酸的甜的咸的各种滋味的泪水,尤其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的泪水。

在父亲的记忆中,最惨烈的事情莫过于那年夏天大旱,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水,到处都缺水,到处都是干涸的土地和干涸的人们,那枯黄的头发,焦灼的眼神和裂开的嘴皮。

村子上空充溢着一股压抑沉重的气息,庄稼和动物的死亡带来了恐惧和绝望。父亲说,那个时候生存成了第一需要,在这场大灾面前,土地被最先放弃,看着地里那似焚烧过的庄稼和裂开的一条条沟壑,人们大哭着而返;接着是家畜,老牛的大眼睛里淌出了大颗大颗的泪水,狗的舌头伸出来就再也缩不回去了,鸡子顶着血红的冠子大口大口的喘气……

人实在没有了办法,开始疯了一般问山要水。村子里召集了跟父亲一样的年轻人,父亲当领头,每天天不亮就进山找水源,到天黑一大截了才归家。每个人的腰间绑着几个烧熟的红薯,这是他们一天的口粮。父亲的腰间则是他那把水壶,在焦灼的大地上在熊熊燃烧像火球般的太阳下,十几个年轻人一天就只能喝水壶里的那点水,那是全村人为他们每天蓄下来装进去的,父亲把它盛在自己的腰间,他规定什么时候该喝它,喝多少。

后来呢?听故事的我们心眼儿提到了嗓子边。后来?父亲不慌不忙地啜了一口水壶里的`酒,笑笑,有它在呢。父亲把水分配的很好很匀称,他尽心的保管着水壶里那珍贵的水,不光没有多喝一点,相反还常常把自己的那一口让给了别人。水壶在,就一切都在,父亲总是有办法让他们相信水壶里的水什么时候都很多,哪怕只剩下最后一滴水了,父亲也伪装成沉甸甸的样子来。父亲的水壶是希望是信心是勇气是热血是保障。

后来,他们终于在一座深山处找到了一个隐藏很好很深的洞穴,里面是一座天然宝库,到处都是石钟乳、石钟山,石壁上滴水的滴答声像天籁,沉积的水潭幽幽暗暗……父亲说,他们跪在水潭边嚎啕了一场,然后每个人都喝了一肚皮的水回村报喜。父亲则用空荡荡的水壶装了一壶水回家,村里翘首盼望的老人在看到满满一壶清凉凉的水时,对着父亲回来的方向流下了两行老泪:“山的子民有山神保佑!”

我知道那个洞,叫黄龙洞对吧?父亲的感伤传染了我,我赶紧把父亲的水壶从墙上取下来送给他。父亲粗糙的大手轻轻地磨砂着水壶,仍然笑笑。父亲问,看见洞门前那三个巨大的字了么?那气势飞扬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是父亲站在高高的山梯上写下来的,在梯子上整整站了两天,陪伴他的仍然是那把水壶,父亲把它挂在腰间,里面的水是洞里汲来的。不辛苦吗?我问。父亲摇摇头,有它呢,他指指水壶。

后来呢?水壶后来的故事我知道。有着传奇经历的水壶开始伴随着父亲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责任,走过苦难岁月的父亲开始品尝生活的艰辛和酸涩的滋味。

在那个清贫的年代,为了维持全家人皱巴巴的生活还有我们姐弟几人的读书费用,父亲跟母亲日日在土地里翻找着,无论风雨,但更多的时候是顶着烈日。饥渴的土地在冒烟,父亲的喉咙更是在冒烟。在他的吩咐下,我用那把壶从远处一次次地打来甘冽的泉水,壶里残留着酒味,水里便有一种使人激奋而又沉醉的清香,能够浇灭父亲心头的火。喝水后的父亲把密密麻麻的汗珠装进壶里,再扎紧壶口,于是他全身的力气又回来了,开始以一种万马奔腾的气势从他的身上坠落,扑向土地。父亲的壶里汗水装得越多,土地就越是丰盈,红薯、洋芋、包谷……累累的果实成了延续全家人的希望。

装过汗水的壶也装泪水。那年,姐姐以几分之差没有捧上铁饭碗,本可以再读一年或者经由高中上大学,然而懂事的姐姐却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我跟大弟,回家默默地拿起了割猪草的镰刀。

姐姐停学的那一晚,我清楚记得那时的父亲站在阶沿上,披着一身的月色,静立成一座沉默的雕像。水壶在他手中紧紧地握着,似要被父亲手中的温度融化了般,衬着幽静的夜,愈加的沉痛和黯淡。水壶无言,任由着父亲对着无限的苍穹把一壶老酒一口一口地饮进了喉间。父亲在清凉如水的夜里站了一晚,想着无辜的大女儿,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自责和拔去心里的那根刺的。也许,他把最后一口酒滴进脖子里的时候也把一颗亮晶晶的泪水装进了壶里。第二天,父亲已经若无其事,他照样装了一壶水去下地,生活的悲苦就这样被那个山一般的男人悄悄地装进了水壶里,暗自吞回了肚里。

装过泪水装过汗水的父亲的水壶,慢慢地也装笑声也装快乐和幸福。在姐姐跟大弟结婚成家的时候;在我跟小弟上大学的时候;在那条父亲盼了许久的水泥公路延伸到我家门前的时候;在父亲亲手种下的那十几株山茶花开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姐姐的儿子跟大弟的儿子争抢着摇摇晃晃把装水的壶拿到父亲跟前的时候,我看见父亲笑了。他欢快地抖动着唇边的胡须,把水壶里的旧时光一饮而尽,同时,把笑声和幸福封装在里面,等下一个季节来临的时候在启封。

父亲那把时时带在身边的水壶就像一个潘多拉盒子,它的里面装满了我们的童年更装满了父亲一生的心情故事,它在父亲的手中见证了我们全家人的生活历程。

当我们在这个世上活得越久时,也许就越会明白,岁月有时候是以一种温情的步伐在往前行走着,消磨着。相比于人来说,它也许更容易怀旧和伤感。当年,普鲁斯特仅仅靠着一小块蘸着茶水吃的甜糕点,打开了那扇神奇的时光之门,把那些温暖和美好一点点地铺张开来,写下了鸿篇巨制《追忆逝水年华》。

同样的,大概那些伴随着自己成长的东西,都会长久地存在于一个人的记忆里,带着伤感和欢喜,代表着故土和旧时光。比如父亲的水壶,它就这样根植在一个人的血脉中,成为足以温暖人一生的“小马德莱娜点心”。

热水瓶,大家都很熟悉,我的老家称开水为茶,所以又叫它茶壶、茶瓶等等。一个带有把手的漂亮外壳,内装着一个瓶胆外加一个瓶塞,为了美观有的会有一个盖子,人们将烧开的沸水注入热水瓶内,就能够将热水保持一二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简简单单的它,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了人们的健康。

在我小时候,生活在沿海滩涂的农村,起初见到的热水瓶与现在的不一样,而是分为冷、热天使用二种。

每年的秋天,当秋风催黄银杏扇叶、白霜染红枫叶时,天气就开始变凉。每一次炊烟袅袅升起,携带饭菜香味飘舞后,妈妈总是拿过水瓢,将一只类似黑瓦罐子的容器加满水,盖上盖子后,然后塞进灶膛的火烬里,利用火烬的余温将水焐开。早上一般用来洗脸,中午供饮用,晚上则让我们洗脚。每次用完后,妈妈会加少许水进行放在灶膛里,留着后来的人使用。这个瓦罐与普通瓦罐不同之处主要有三,首先是罐壁是双层中空的。二是它的上沿口部有着二个对称的凹口,便于向外倒水。口部有一个盖子,顺时针旋转45度后,合逢四齐,滴水不漏。要打开时,则在反时针旋转45度,就可以直接将盖子取下,方便装水和倒水。其三是它有二个对称弓形的把手,便于抓举。不好之处是因为是瓦制的容易摔坏,同时一旦水被焐热,移动时需要用它物包住把手,以防烫伤。

春姑娘一旦裙裾翩跹地来得我的家乡后,再厚的冰雪也会毛茸茸的阳光所溶化,叶绿和花红终于带来了阳春,尽管那时的河水近乎零污染,渴了可以捧上一掬,便可以解渴。可妈妈为了家人的健康,早早就把那把白瓷的茶壶拿了出来,每次烧饭前都要先烧一些开水,将茶壶灌满后才开始做饭。在春秋时,妈妈会在茶壶里放进少许廉价的茶叶,而到盛夏炎炎时则往往加进一些炒焦的大麦。那种白瓷的茶壶,近乎一个圆柱体,二十公分的直径,四十公分的高度,一侧是一个较小的耳朵状的把手,供倒茶时使用。在把手的对称的侧面是一个鹤颈状的壶嘴,便于将水倒入杯中,其它侧面是青花的图案,一边烤花着仙鹤与松,另一边则是一个梅花鹿吃草的画面。茶壶的底部微微凹进,上部有一个半圆的把手,便于提动,上部有一个收缩而成的圆口,又一个蝶形的盖子,密封着。它的保温原理也是应用壶壁中空的原理。看过样板戏《沙家浜》的人,都记得有一场智斗的戏,开茶馆的阿庆嫂使用的就是这种茶壶。

农人天天在离家不远的田野里,或耕田耘地,或松土除草,或收割庄稼,但不可能口一渴就跑回家去和茶,当时的`生产队也不允许。为了解决口渴问题,起初,好多人就地取材地将成熟的亚葫芦在上部开上一个口子,从那里将内部的瓤子和种子掏出来,然后再从瓜蒂转上一个洞,然后用绳子从中间系着(恰如张果老那个酒葫芦一般),用于上工时携带热水,当地人很直观地叫它茶葫芦。这个茶壶虽然不能够长时间保温,但半天时间还是可以的。手头宽裕一些人会携带一个翠绿色的军用水壶。军用水壶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既可以自己从瓶口喝水,也可以倒进盖子里去喝。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和现在结构差不多模样的热水瓶渐渐地走进农家,当时的外壳一般都是竹篾编织而成的,外表往往喷漆着鲜红的五角星,外观虽然比较秀气,但竹子的寿命比较短。为此,当地的篾匠有会改用山上采回来的葛藤去编成为热水瓶的外壳,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葛藤的外壳及容易招惹灰尘,而去又难清洗。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热水瓶的胆的设计是很成功,到现在还是那个样子,双层的玻璃还有闪光发亮的镀层。

随着工业的发展,一度出现金属的外表烤瓷的外壳,外表看起来十分考究和亮丽,放在家里,就是一种艺术品。可是,热水瓶在灌水或者倒水的时候,水极易沿着瓶胆和外壳之间的缝隙进入地步,日积月累,外壳的底部就会锈蚀,从而损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塑料行业突飞猛进,出现了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新技术,并生产出塑料的水瓶外壳,颜色鲜艳,五彩缤纷。使得热水瓶的外壳既漂亮又耐用,而且便于清洗。

如今,好多人家为了更方便,使用了饮水机或者电热水杯,但不管怎么说,也无法与热水瓶相比,因为热水瓶胆不仅仅是保持热水的温度,在渐凉的过程中,还将那些杂质沉淀下去,包括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分子类比如钙镁等。

对于热水瓶的起源,我曾经百度过,最早的热水瓶出现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叫做“热水釜”,在北宋时的餐饮业中,就有“提釜卖茶”的行当。据说当时的皇上还将它赐给出嫁的公主,由此可见,当时当时还是一种时尚品。就是时至今日,我国还有好多地方,在姑娘出嫁的嫁妆中还少不了热水瓶的身影。

我们现在使用的热水瓶,也叫保温瓶,是英格兰的科学家杜瓦在1900年发明的。他采用真空的办法,即做成双层瓶子,把隔层中的空气抽掉,切断传导。在真空的隔层里又涂了一层银或反射涂料,把热辐射挡回去,再用一个塞子把瓶口堵住。

热水瓶不仅仅是带给了我们热水,也给了我们许多温馨。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大多忙忙碌碌在红尘俗世中,匆匆忙忙地回家后,撮上些许香茗,举起热水瓶倾注而下,看叶芽翩舞,闻袅袅升腾的茶香,或捧上一本书简或端倪一会电视,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呀。所谓的幸福就是一点一滴的温馨所组成的,也是分分秒秒的快乐汇聚而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注意了热水瓶的保热功能,事实上它还有保持寒冷的作用。记得小时候别说农村就是城市人家也没有冰箱、冰柜类的家电。每到知了唱鸣的炎炎盛夏时,尽管浓荫密布,但往往汗流满面,火一半的气流让人都喘不过气来。或如一阵冷风吹来,“冰棍,冰棍,一毛钱五支的冰棍!”声,立即就勾去我们孩童的魂。冰是冬天的恨,到了夏日就成了爱。接过父母手中的前后,迅速地提起那个广口的热水瓶,旋风一般地跑向家后的马路上,去等待买冰棍的自行车。车子一停下,那人就会打开用小棉被包裹的白色箱子,从中拿出冰棍,迅速地放进我手中的热水瓶中,我将钱给他后,首先取出一支放到嘴里后,就将盖子给盖上了。冰棍放在热水瓶中,可以让冰棍保持较长的时间。当时好多人家都拥有这样广口的热水瓶。

温馨地提醒,在给热水瓶加热水时,千万不要灌得慢慢的,只有留下一点空间,才可以更好更长地保温。也给我们一个启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才能够保持融洽。在我们购买热水瓶时,只要将瓶塞拿下,将自己的耳朵贴近瓶口,如果听到有嗡嗡之声,则说明瓶胆是具有保温功能的。另外,对于长期使用的热水瓶一定要定期除垢,时间一长,热水瓶中往往会积垢,而这些垢又是些重金属,是一些致癌物。最绿色环保的方法,就是采摘几片向日葵或者黄瓜的叶子,切成为碎片放进热水瓶,然后清水摇晃几下即可。

“一腔热气在胸中,有口无言君子风。”形象而客观地说明了热水瓶。记不清是谁曾经这样精辟地比喻到:“热水瓶的这种现象,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因的关系。看起来有人夸夸其谈,可肚子里可能是空无一物,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的人,很可能是心胸豁达的真正的智者。”

那个年代的麦收季节可以说是我们最兴奋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在学校活跃的孩子来说也是最幸福的日子。我们可以暂离那个神秘又难懂的公式、暂离那个口干舌燥的朗读,暂离那个只有老师才能大声说话的课堂,一股脑地想着去那个既熟悉又陌生地方,拾麦穗、扬长、搓棒子什么的,这些看似简单惬意的农活儿,充斥着、涌动着我们的遐想。

当我们背着装着饭盒的书包,挎着装满水的军用水壶,精神抖擞的行进在学农劳动的路上时。每个人都仿佛做好了准备,去进行一场战斗,去锻炼自己意志和能力与精神。

天还没有亮,夜幕下的大地还在沉睡。黎明前的黑暗多多少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神秘的感觉。不知是谁还讲起了所谓鬼的故事,吓的旁边同学弓着腰,四处张望。鬼肯定是没有的,但还是想听,可是听了又怕。这时,前面的一个同学大叫了一声,踩到一堆软乎东西,大家以为他踩到了蛇,纷纷躲闪,有同学报告女老师说,他踩到了一堆牛粪,确大喊是踩了蛇,故意吓唬同学们。刚才的大叫声也把女老师吓了一跳,女老师结结巴巴地批评了一通那个同学,其实批评的什么,老师也吓的不知道了。那个同学委屈的为自己申辩着说,不是他大喊的,没有说踩到了蛇。

队伍继续行进,没有人在说话了,只有齐刷刷的脚步声。可是,刚才那个受委屈的同学已经思量好了,到了地里后,先抓一条小蛇放进那个打小报告同学的书包里。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时,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望无际麦田。清晨阳光是那样清新,田野是那样梦幻,空气是那样芬芳。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了,只剩下横七竖八麦穗躺在那里,同学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了,一起涌了过去。

分好工后,同学们一字排开,从地头开始拾麦穗,同学们干劲还是非常大的,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不多时已走出了很远,盛放麦穗布兜兜在膨胀着,收获的喜悦也在心里膨胀着,无不欢欣鼓舞。

夏季是万物生机的季节,田埂里能看到新鲜水灵的马齿苋,荠菜,柳叶蒿,还有带着一个个绒球迷人的蒲公英,还有活蹦乱跳的蛐蛐,蚂蚱之类的小动物。这就是世界赋予我们的五彩斑斓、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图画,在这个空间里,我们会尽情展现自己,会真挚的把那份真情奉献出来,会手挽手地唱着憧憬的歌儿去奔向未来,因为在我们心里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

中午时分,太阳已完全抻展了她的笑容,实实在在地给了每一位同学一个笑脸,汗流浃背的同学们已顾不上去擦了,已经围拢在树下,吃着自带的饭菜,还互相偷看着。西红柿炒鸡蛋算是较好的菜了,肉炒豆角这样的肉菜应是高档菜了,同学会毫不吝啬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有只带了两块咸菜的.同学,躲的远远地方,同学们的招呼声,也只当没有听见,迅速的吃完并迅速地离去了。

一天的学农劳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站好了队,整理着自己的物品,这时老师走到了一个同学面前,把他手里抱着玻璃瓶子夺了去,倒出来里面的蛐蛐,满地的蛐蛐纷纷逃命。失去蛐蛐的同学坐在了地上,大哭了起来,同学们知道他逮蛐蛐是回家喂鸡的,这些蛐蛐够他家鸡吃上几顿的了,如果他家鸡多下几只蛋,他是不是也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吃上西红柿炒鸡蛋的菜了呢。

同学们走了很远了,那个同学仍然坐在那里不动,老师返了回去,回来时我们看到老师的眼圈也红了。后来听同学说,第2天学农劳动是老师给他带的西红柿炒鸡蛋的菜。

学农劳动结束了,人生之路也从那一刻,那一时真正开始了。这条路即漫长又短暂,我们努力的修正它,认真的呵护它,无私的珍惜它。

清晨,我们还会一起踏着第一缕阳光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