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一楼庭院
社区里一楼人家都拥有一个小院,也就六七平米的样子,真的算不上是“庭院”。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拥有这样大的一个接近自然属于自己的领土也足够欣幸的了。于是喜欢创造酷爱生活的人们妙思巧手,将这块宝贵的室外天地,变成了各具风情的乐园。
有的仿俄式木板围墙,白栅环护;有的取欧美铁艺风格,金属雕栏。有的喜江南幽雅,一行绿竹掩映;有的爱北国庄重,几棵柿枣相邻。隔着通透的外墙,行人可以清晰看到院中风景。人们大都喜欢在院中一角设置半方雨亭。有的茅草覆顶,四柱支撑成山野之趣;有的玻璃做盖,玲珑精巧有华堂之风;有的只疏竿斜逸,任藤萝葳蕤自成绿壁;有的彩伞高擎,由青苔铺茵别生花影。
亭下多有实用设置,有的安石几石凳,有的摆藤桌藤椅,还有的悬一架舒适可爱的秋千,夏天的清晨傍晚常见有主人守一杯香茗惬意地在桌旁读书,或见孩子快乐地在音乐声中慢慢地荡着秋千。
春天的清晨,我喜欢早早起床,拉一个简陋的小购物车,到很远的早市买菜和水果。我满心欢喜一路走去,尽情欣赏着小小的却趣味无限的庭院风光。他们的主人都是美好生活的创作者,但创作风格却又各个不同。你看,有的设置了微型小石潭,犬牙差互的曲岸,几条往来翕忽的小鱼,就把柳公笔下幽邃的风韵移到家中。有的满园玫瑰怒放,粉面含春,蜂围蝶绕,说不尽的姹紫嫣红繁花似锦。有的果树花盛,杏绯梨白,更兼以满壁蔷薇,娇花半吐,远远望去,云蒸霞蔚,煞是喜人。
有一户人家,院里摆满了各色盆景,或悬崖垂树,或疏篱红稀,或崇山滴翠,或朱门凝碧,几十盆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偏那侍弄盆景的老伯是个爱说话的,行人夸赞几句,老人就笑得合不拢嘴,热情地邀请你进到院子里,在竹椅坐下,尽情欣赏,但夸奖可以,想买却是万万不能的。老人说:“我喜欢这些盆景,就像喜欢自己的子孙,你看见过把子孙送人换钱的吗?”
我理解这位热情耿直的老人。一楼庭院都是美丽的,一楼的住户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辛勤地创造了美,也希望把这美与人分享。他们的院子隔而未隔,视野通透。大家不需耕耘,就拥有收获,每天满眼尽是好风景,一抬眼就可以尽情欣赏,我们何必总想把美好的东西据为己有呢?
我喜欢这美丽的一楼庭院,也由衷地感谢那些创造了和创造着美的人们!
夜宿云梦山庄
在一个阳光明媚、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山岗。满山绿草茵茵,山花怒放。山顶上一座凉亭,山坡上几间瓦房。一条公路绕山而过,一条小径盘山而上。近年来,常有人来此露宿,欣赏这里的落日晚霞,夜色星光。这些房屋便被辟为农家乐旅馆,人们为其取了 一个雅号:云梦山庄。站在山岗上眺望:远处,山峦起伏,层层叠嶂;近处,河流水库,碧波荡漾;上空,蓝天白云,百鸟翱翔;山下,田野山村,幽静安详。
傍晚,当太阳接近远处的山顶,变的火红火红,把本来碧透的天空打扮的十色五光。绚丽的晚霞开始登场。你看它们,千姿百态,各展风采。紫红、橙红、橙黄、亚白、淡蓝的彩带,层层铺开,天空的云彩变得灿烂辉煌,像各色花蕾争奇斗艳,像舞动的巾纱轻轻飘扬。看,那边像耸立的奇山异峰;看,这边像奔腾的黄河长江。彩霞的千变万化,使人目不暇接,任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山下那清澈的河流水库,倒映着天上的彩霞,随着微风吹动水面,那彩霞便飘飘渺渺,悠悠荡荡。水里的野鸭好像在彩带上舞蹈,上空的鹭鸟好像在彩带上飞翔。田里劳作的人们,浑身也披上了彩装。天、地、人,山、林、水,组成一幅立体的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心旷神怡,激情荡漾。仿佛自己融入了自然,整个身心都陶醉了,一种飘逸、雄浑的感觉顿时涌上心房,让人慷慨激昂,物我两忘。
夕阳下沉,天公的巨手把黑幕慢慢拉上。随及,在那黑幕上出现稀疏的星光。一点,二点,三点,••••••。继而,一片,二片,三片,••••••。很快占据了整个夜空,好似闪光的宝石,撒满了清澈的大洋。天上繁星闪烁,地面夜色苍茫。几个村庄被黑幕遮挡,只见模糊的一片,二片,分不出树木、房屋,看不见街道、门窗。山前的那条公路,变成了一条模糊的飘带,似乎悬在空中,弯弯曲曲,飘飘荡荡。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离开地面,也在空中飘荡。飘啊,飘啊,天人合一,悠悠晃晃,缭绕着,旋转着,仿佛置身于缥缈的天堂。有人尖叫起来,有人欢呼起来。那种神话故事里的场景,就在身旁。神仙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神仙,多么想永远这样,不再回到地上。然而,远处突然亮起了几盏灯光;蜿蜒的“飘带”上,似乎也有车灯在闪亮;远处的深山傳来几声钟响;山前的村庄也有断续的狗吠;脚下的草丛蟋蟀在低声鸣唱。微风吹过脸颊,深吸一口,又是那么清爽。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自己依然脚踏在地上。
月亮急忙赶来,,似对自己的迟到有些歉意,匆匆爬山东边的山顶,露出笑脸,向我们张望。朦胧的山岭轮廓,显出了依稀的模样。月亮越升越高,山岭的轮廓越来越亮。满天的繁星,有的紧跟月亮左右,有的退避三舍,便有了“月朗星稀”的天象。几朵云飘过来,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缤纷动人,自由欢畅。星星闪亮,云儿飘荡,月亮躲藏,似乎都在和我们捉迷藏。田野山林,像是披上了一件银色的轻纱,随着月影的移动,轻轻飘舞,荡起层层波浪。
星光灿烂,微风轻轻。仰望满天星辰,倾听各种渺漫的声响,心中有说不出的舒畅。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不再有任何苦楚,不再有任何惆怅。有的只是快乐和安详。忘掉一切,超凡脱俗,自由自在,不思未来,不念过往,心中只有当下,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夜渐深,风渐凉。游客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山顶,回到客房。那落日,晚霞,星辰,月光,狗吠,虫鸣,钟声,鸟翔,深刻在脑海,久久不忘,在眼前飘舞,在耳边回响。许久许久,终于昏昏入睡,进入梦乡。
夜宿云梦山庄,心在激荡,梦在飞扬。睡得那么甜,睡得那么香.
城边红药,知为谁生
因为一个人,守着一座冰冷的城。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漫无目的,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题记
斑驳的年华里,放逐一卷青春在墨染的海洋,隽美的符文,不论怎样描摹,不变的都是旧时光。所有记忆,不用粉饰,无需吐露,用一支纤瘦的笔落在素白纸上,待时光温婉了流年,思起念起,都会是心里莫大的欢欣。
我的人生,仿佛就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散步,徜徉在人群里,只为寻一处喧嚣将自己安放,就像流连在书札里,也只是为了读几句贴心的言语。记不清何时起,每一个如是的深夜,习惯了用文字编织岁月的网,阡陌纵横。将所有难以启齿的情感,落于笔端,或是为了迎合夜半的苍凉,那些字符可以是单薄的,也可以是生硬的,可那段段文字里映不出的落寞,却是我最真实的印象。
我们都知道这一生中,会有太多的人路过自己心上的城,来了又走,或轻或重,留下一缕缕深刻或者难以名状的记忆,时而念起,连思绪都是模糊不清的。光阴如梭依旧荏苒,我们路过了风景,却再看不清风景中的背影。迷惘的时间,遮住了回忆的方向,想要忘记,忘了归途去处,忘了来时的路,最后却忘了想要忘记什么。终究不知,一个人内心到底可以深埋几人,又有几个人是你值得眷念。
尘世的烟火在心里烙下的痕迹,碰触了青涩的遇见,是遗失在世间的美好。因为有了遇见,人生才有了涟漪,或许并不会浪漫,也算不得完美。但是我想当一束芬芳跃然眼底,那燃烧的颜色就是一份依恋居于心头,可以让人忘记悲伤,不用去抢夺,彷徨无助时,想想都会是一种幸福,这幸福可否就是不需言表、举手投足、流于眉眼便可知解的简单。
可是倘若将幸福付与爱情,那便成了深种肺腑的蛊。倾意的付出,也许在一座冰冷的城里,终将会相遇了辜负,大都跌落漩涡,沾染了跌宕起伏的缘分沙砾,有的太重,有的却太轻。我想若是把一份缱绻寄于一座城里,那思念的厚重,是否便是城墙也难以僭越的界限,就像是滩在掌心的水一般,握之不住。
守一座城,守一座值得守的城;念一个人,念一个值得念的人。就如同那句,我是王子,你是公主,我给你一座城堡,你给我一个童话。
1、记得陶渊明有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时采桔也有同感,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整日忙忙碌碌为生计而奔波,苟且委曲求全,心有些苦、累,难得的休闲,心一下子得到了放飞。山不高,种的桔树整齐,错落有致,枝头挂满了青的、金黄的桔子,在郁葱葱的菊叶里闪着金色的光芒,勾起人的食欲,口水都流出来了,还是果农老实憨厚,告诉客人:皮溥且软的金黄色的桔子最甜。摘下来偿一口,甜到心底,儿子不知道节制,嚷着吃了一个又要下一个,忙得我手忙脚乱。山上的客人很多,夹杂许多慕名远道而来的广东游客,人声鼎沸,或伴桔留影,或口偿甜桔,欢声笑语喜庆了整个山头,下山时,大袋小袋的满载而归,不忘给亲朋好友带回去偿偿,享受人间美味。东江湖库区山美、水美、空气好,育成了东江湖两宝:一宝是东江湖的冷水鱼,鱼的种类多而名贵,味道鲜嫩,营养价值高;另一宝是东江湖的桔子,桔子皮薄,呈金黄色,入口即化,没有渣子,甘甜得很,声名在外,名声远播。一日农家乐,人累了,心乐了,心得到了自然的洗涤,静了。
2、我喜欢农家的泥炉、木炭、铜壶、山泉水、新鲜茶叶和朴实的农民,土色土香十足,便有一种久违了感觉。农家人热情而随和,要喝茶,现泡,随我的便;喝多少泡多少,随我的意。如此的亲切,如此的亲热,除了农家还有何处?故而此处并非东篱南山,也是世外桃源,安详静谧,闲适淡泊;这里不行茶道,却自有“和、敬、寂、清”之茶道精神。
3、“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稻苗肥。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韦庄的《插田》,天然美景,妙手拾得,展现于人们面前的不仅是一首朴素清新、韵致无穷的诗作,更是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稻乡画屏。写田间鹭鸶,王维有“漠漠水田飞白鹭”,杜甫有“一行白鹭上青天”,温庭筠有“万顷江田一鹭飞”。在广袤空阔的田野,白鹭齐飞,静中有动,都是传神之笔。
4、知足常乐,热情好客是乡间农民的淳朴性格,唐诗中不少诗篇都有体现。信手拈来,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司空见曙的《田家》:“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有客人来,不亦乐乎,摆上筵席;催促孩子赶快放牛,留住客人,杀鸡待客,高兴得像做了高官一样得意。一千多年后,这情景,这盛情每次回到老家,都在眼前出现。
5、走进这美丽的农家乐,第一眼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雪白的玉兰花,真美啊!玉兰花有的全开了,露出了黄色的花蕊,上面有许多小刺点。花瓣雪白雪白的,就像一堆堆白白的雪挂在树上一样,真让人觉得吃惊啊!走过玉兰花的雪白世界,我走到了一片水的世界,原来这是一片大池塘啊!池塘里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假山。假山上面坑坑洼洼的,上面有许多的小洞。假山像一棵树,松鼠冬天到这儿来冬眠,春天到了,松鼠探出头来吃那美味的松果,吃起来甜滋滋的。假山下有许多小山洞,它们就是鱼儿的家。鱼儿从家里游出来玩,顺路看看春天的'景色。鱼儿一一地游出来了,有红色的鱼,也有黄色的鱼。各种各样的鱼,各种各样的颜色,为池塘增添了许多美丽的生机。
6、春分时节絮柳飞,细雨初晴朗云微。长途伴我风光景,恬淡闲适悠然随。喧嚣城市抛将去,一抹青山黛云披。赤山层峦叠淡翠,蜿蜒公路蟠龙围。山脚农家招牌挂,清凉山风灶烟吹。凤霞小院依山水,利落齐整酒幌支。主人殷勤忙前后,端茶点菜吆喝时。竹林厨下香阵阵,油然而至腹中饥。清炝野菜辣炒蛋,锅盔煎饼炖土鸡。玉米糜粥汤面片,酸菜搅团香椿枝。原生绿色临天籁,家常美味道地炊。熙攘几多城里客,淳厚民风近感知。饭罢泉烹清茶水,漫步周遭醉眼眉。油菜黄花田间散,春阳暖透清河堤。青葱万物千顷翠,新鲜甜草气润滋。依依不舍归时路,山水田园犹可追。诚愿山野林风远,莫到芜荒悔恨迟。
7、“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王建在《雨过山村》中,以极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图画。山农春蚕之季算是最忙的时候,可是诗人却不正面说忙,而以“闲着中庭栀子花”,反衬出忙,可谓妙笔生花,韵味无穷。崔道融的一首《春墅》,可称姊妹篇,同曲同工,又具特色。“蛙声已过社,农事忽已忙。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春社已过,蛙声催耕,正值农忙季节。你看,饷田回家的农妇,脚步匆匆,连路边盛开的百花都视而不见。“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里,正忙着选蚕种、饷田的姐妹们,哪有闲情去赏花呢!
早就听说舟曲县的拉尕山景色非常宜人,但很难有机会身临其境饱览畅游一番,这种念想在心中憋了很久,国庆长假正好有事须去拉尕村一趟,于是这种夙愿终于了之了。
坐车从县城沿白龙江而上,一条油黑平展的柏油马路从白龙江边的占单村穿过卧虹般的大桥后沿江而上从拉尕峡谷中蟒蛇蜿蜒似的盘旋而进伸向了那白云深处的拉尕山顶。车子一过占单大桥只片刻功夫就驶入了谷底,秋节已至,山谷两旁的树木大片大片地枯黄起来,深秋还未临近,想必在不长的时间漫山遍野就会层林尽染,呈现出一派霜天红叶的绚丽景象。山沟公路两侧栽植的垂柳、槐树、杨树、核桃等诸色树木经过精心呵护已经长成了一条绿色长廊,公路虽然不宽,但车行驶其上,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一路上,公路随着水势左拐右弯,路畔的悬崖峭壁上不时有瀑布银练般倾泻而下,景色甚是壮观,沟内有一小村名曰拉尕沟村,五六十户人家沿谷地而居,沟内有几座年代久远的水磨吱吱唔唔地随着哗哗的流水声转着,这古老的水磨,记载了历史的年轮和岁月的沧桑,沟内有两湖泊,虽不很大,但水却清澈见底,四周树木倒映湖中,山光水色煞是好看。约莫半个小时,车子在半山腰绕了几个盘旋回转,到达了拉尕山村头。素来具有树木保护意识的山里人在村口路边栽植了一排排亭亭玉立的马尾松和黄松,这里虽然土壤贫瘠,但在勤劳勇敢的山里人手把手的培育下,树木绝大部分保活后茁壮成长起来,树枝臂膀似的伸展开来,如同好客的藏族同胞伸出热情的双手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一排排树木成为半山腰玉带般延伸而过的公路边的一道壮观风景,让人看后对于人定胜天共筑绿色的这种无畏精神敬佩不已。
拉尕村坐落在半山腰的山坡上,村庄呈线型散布在狭长而平缓的山坳上,村里的房屋全是清一色的两层木楼瓦房,大门和院落非常别致,村庄整洁而美观。村里五十多户人家原来祖祖辈辈都是侍弄庄稼的好手,随着近年来拉尕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勤劳精明的拉尕人已经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藏乡情”等旅游接待点,拉尕山的罐罐酒和陈年腊肉、山野菜、洋芋饺团等杂粮饭菜已经成为城里人喜欢消受的美味,听说每年春夏两季下来村民们就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村庄对面的高山顶上建有一座高高的白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仿佛在为这方美丽的土地祈祷着安祥与幸福。沿着村庄背后的公路顺山坡而上,行不多远,眼前豁然平坦,绿色的草地如茵般将这里装扮得分外好看,参天的紫果云衫 、白松等树木郁郁葱葱将山坡覆盖得难见一线天日,若不是身临此境,很难想象此处竟有这般绝美的境地,叫不上名的各种鸟雀在林中啾啾啾地鸣叫个不停,林间不时有休闲的亭子坐落其中,松林深处平展的.草地上建有一座嘛呢经房,村里的老人们悠然自得地推转着金黄色的嘛呢经筒,他们虔诚的信仰让人看后不由充满了几分感动。
顺着郁郁葱葱的松林漫步向上,一边是蜿蜒盘旋的公路伸向山顶,另一边是石板铺就的步行石阶层层沿山而上,沿石阶向上虽略感吃力,但在参天大树的掩映下有一种身心回归大自然的飘逸和旷怡,让人不觉间忘记了尘世的喧闹和徒步行走的劳顿,虽然时辰较长,但在游兴的促使下感觉只有很短时间。石板台阶层层而上,一直延伸到松林尽头的山顶高处。登上山顶,地势略显平坦,眼前豁然开朗,极目远眺,近处山岚弥漫,远处苍山绵延,脚下绿树满坡,头顶乱云飞渡…… 这种山中绝景,仅此山中独有,他处绝不再现。山顶高处的平地名曰桦树坪,真是名不虚传,白桦、红桦一丛丛扎根在这里,有的已成参天大树,有的正在吸天地之灵气、吞乾坤之光华而茁壮生长,桦树坪上造型别致的旅游度假山庄已经拔地而起,一座座蕴含着回归大自然造型设计的假山和喷泉即将告竣…… 这一切,与村里极具江南藏乡民俗风情设计的校舍、村级活动室、卫生医疗室浑然构为一体,仿佛预示着拉尕山的明天发展前景已经绘就,憧憬着民俗生态旅游正在这方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的土地上蓬勃发展起来。
拉尕山的山美,美的自然天成,蓊郁的松林在这里形成了一道绿色天然屏障。拉尕山的水清,清得甘冽宜人,家家户户酿造的青稞酒由于水冽而绵软爽口,喝上一口会让你赞不绝口。拉尕山的人好,个个热情大方,来到这里,他们会用油而不腻的风干腊肉盛情款待你。拉尕山的青年男女大都能歌善舞,节庆日子里奔放的锅庄弦子一放,大家都会手拉手不约而同地跳起欢快优美的锅庄。这里的人向来有着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从这里走出去的读书人有供职于省州县各级党政机关的干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拉尕山的山水养育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和勤劳吃苦的新型农民,这方土地上群众的日子正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日益红火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雏形已在这里初现端倪。
走进拉尕山,让人的心灵一次次洗礼在绿色的大自然当中;身在拉尕山,仿佛感觉进入了一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人在拉尕山,时时处处都沐浴在一种原始的、古朴的、乡土的、纯真的浓浓的江南藏乡气息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