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篇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给京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二、通过与《中国石拱桥》比较阅读,理解记叙与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了解通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别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同难点。
教学方法:
①与《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理解、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②利用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进行欣赏分析,把握立交桥的特点。
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要点: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一、二两部分。
内容和步骤:
一、导言:陆地上有没有桥?有谁见过陆地桥,能说说陆地桥的模样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大家画出难写难懂的生字词。
2.生字:
颤 窥 匝 悖 徜徉 苜蓿
椭 瞰 涵 浚 惬 塞
翌 迥 湍 妪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2),叙写作者孩提时的所见水上桥。
二(314),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三(1518),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三、范读课文。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北京立交桥,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桥名10座,详细描绘5座。
(3)阅读1013段,完成表格。
桥名 使用比喻句 特点
建国门立交桥
西直门立交桥
三元桥
玉蜓桥
(4)请同学欣赏课文前的彩色插图和文中插图,对照课文,说说它们分别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桥?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难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具准备:投影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柳帘缭绕的三潭印月,俘漾在西湖外湖中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三潭印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查字典或者问同学、老师,努力读正确、力争达到流利。
2、学生练习初读。
3、检查学生读书。
4、交流;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朋友?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一下三潭印月的美丽。
6、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三、细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第二自然段:苏东坡多蓄水深挖湖)
三潭印月什么样?(第四自然段:中秋节的晚上,天上的月亮照在湖面,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蒙上透明的白纸,灯光映在湖水里,就象一个个圆圆的月亮。此时,月亮、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丽?
(学生自由汇报)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四、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北京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会用“犹如”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相关课件,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有关北京或当地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现二年级上册中《北京》一课的有关图片。
2、同学们,刚才欣赏的都是北京白天的风光图,多么庄严雄伟。可是,到了夜晚,北京就更美了,有一位叫李莉娟的女作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来描写北京的夜色(幻灯片出示题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北京夜色。
二、读通课文,会认生字。
1、尝试着自己读课文,第一遍读文要求:用笔把生字从文中圈出来,借助下面的小鱼来认读。(要求教师注意在巡视过程当中随机表扬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有的同学不仅把生字圈出来了,还把难读的生字多读了几遍,这种学习方式真棒。)
2、集体交流:请你说说,有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提醒大家?(要求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生字卡片,并正音。)
3、读准了生字词,相信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谁愿意分小节来读读课文?(请6位同学。)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点评。
4、进行朗读评价的集体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从优点、缺点、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导第四小节中长句的朗读)
(点评:上述环节设计既关注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要求学生从已有的学习水平出发进行”我来提醒”、”我来点评”等学习活动,而对于学生未能发现的难处,教师则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加以点拨引导。)
三、整体感知,图片激情。
1、通过刚才读文,请说说现在你对北京的新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用课本里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但是要求表达完整、通顺。)(目的,让学生的感悟作交流)
(点评:此时,有的同学可能会与课前欣赏到的北京白天风光作对比,从而有了一种感受;有的同学可能与自己去过北京的亲身经历相联系,从而有了另一种感受;还有的同学可能已经对文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又有了一种感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提高,享受快乐)
2、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现在请你小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
3、句式练习(幻灯片出现句式):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 )就亮起来了。
〔先自已说。然后指名说。再借用幻灯以电影放映的形式出现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等地的夜景照片,让学生就坐在座位上大声激动地喊出自己的发现:瞧,北京的( )亮起来了!〕
(点评:通过生动的课件去冲击学生的视觉、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
4、此时此刻,北京到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到处是闪烁的灯,到处是流动的光。课文哪句句子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讨论,幻灯片随机出现: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5、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一起走进美丽的北京夜色。
四、精读第二小节,细细品味。
1、过渡语:呀,我们已经走进了夜晚的北京城。先去哪儿看一看呢?老师有个建议,党的十六大正在长安街上的人民大会堂召开,那儿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就先去长安街看看吧!
2、幻灯片出示“北京市区行政图”,教师配以解说:
长安街原称“十里长街”,现在改造后称“百里长街”,瞧,它地处北京市区的中心,是首都北京的心脏。
3、找到课文中介绍长安街的小节(第二节),自己一句一句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来了?
4、集体交流(注意点:学生先找到哪句,幻灯片就先出现哪句句子,讨论该句中的相关词语,并练习有感情地诵读):
第一句:
(1)什么叫“华灯高照”?小区里一根高高的电线杆,上面高高地挂着一盏灯叫“华灯高照”吗?从而理解“华灯高照”就是雕饰华美或华光灿烂的灯高高地照射下来。
(2)句子中指什么像“银河”?为什么像“银河”?(幻灯片出示相关情景的图片,从而理解长安街在夜色中灯光闪烁的情景与“银河”星光灿烂的情景是多么相似)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长安街”比作“银河”,让我们觉得长安街真亮呀。
(3)指读,齐读。
第二句:
(1)说说你亲眼看到过哪些建筑物也可以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来形容?
(2)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一边读。
第三句:
(1)(理解“彩灯勾画”)平时你用什么工具画画?(用笔在白纸上画)课文中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多么神奇呀。(PT)
(2)从彩灯勾画的雄伟轮廓中,你能认出这一幢幢轮廓是什么建筑物吗?(幻灯出示相关图片)
(3)请你为这幅画配上画外音(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本文词句很美,但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仅仅依靠文本很难感受到长安街的美。教师通过图片欣赏、联系生活场景,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每一个优美的词都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中,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五、角色体验,积累词句。
1、老师做导读员,和同学们一起读。
2、请你当小导游,把第二节当导游词,带我们去长安街看看夜景(配乐导游)。
3、练习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4、(幻灯出现相关画面)让我们给自己喜欢的画面配音。(即背诵自己喜欢句子)
5、今天这节课我们积累了描写“亮”的词语(幻灯片出示下列词语):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彩灯勾画
6、请你选择描写“亮”的词语练习说说家乡的夜景。先四人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六、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幻灯片出示“烁、辉、煌、雄、伟”五个生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吗?教师随机范写。(老师可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提醒“火”、“光”字作偏旁时的注意点等)
3、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提醒注意“三个一”,每个字必须写一遍,难写的字要求多写几遍)
4、同桌交流,给写的好的字打上星号。
七、课外拓展,走出课堂。
(幻灯片出示课外作业)
1、请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2、星期六,请你与家人夜游宁波的中山路,说说“中山路亮起来了。”
(点评:通过信息的收集、交流,让语文课堂开放而丰富多彩;通过在实践中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让语文真正走进了生活。)
《美丽的校园》小学教学反思1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配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在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校本教材或者说是原始教材的二次开发,对于教材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才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学校的、学生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把这些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才能够真正使得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真正产生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任务。我选择学校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一个建筑:体育馆。通过对体育馆外形的精简,可以看到既有曲线,又有填充工具的使用。这样,就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有机的结合。所以,我决定就把体育馆作为任务驱动的主线。
在本课的导入上还可以尝试其他的方法,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综合练习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自制的简单游戏来做任务的衔接,既能做到有机联系,又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美丽的校园》小学教学反思2
在极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完成了《美丽的校园》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研究型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老师则只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师生关系更为民主、平等;教学已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自由组合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并从“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三个课题中,自己选择出本组的研究课题。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方面。于是,我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指导。
1、就每一个课题,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如:
不同地区的学校──要求学生搜集我国农村、城市的小学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
不同时期的学校──搜集我国从古到今各种形式学校的图片、文字资料。
不同类型的学校──搜集各种培养对象不同或培养人才的从业方向不同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这样,就使学生的信息搜集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操作性。
2、考虑到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可学生已有的搜集信息的范围还不够广阔。我就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搜集资料?”
3、我强调孩子们分小组搜集信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苦与乐,还要体会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
有了课前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和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汇报交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交互作用也就变得十分自然。教学中,我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相互动,就学生没有谈到的问题,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他们进行补充介绍,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对学生汇报的时间及时进行调控等,也都是教师主导作用潜移默化的体现。我尽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
总之,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我认识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需不断提高,我们教学的空间将更为广阔,只有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美丽的校园》小学教学反思3
记得这篇作文在两年前的一次考试中考过,自己也辅导过,加上孩子们每天在学校生活近九个小时,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所以感觉这篇作文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简单的,也因此我在进行习作指导时我讲得很简单,只强调了写景的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要对印象深刻的景物进行详细地描述。
两节课,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很多。不到四十分钟,第一篇习作送到我的眼前。这篇习作像一根针,刺破了我幻想的气球,让它一下跌落在地上——习作介绍了学校的方位,紧接着就是“走进校门就能看到漂亮、气派的操场”,于是“春天到来时,操场四围的.花草……;夏天来临……金秋时……;冬天……”结尾“我的校园可真美呀!”语言很是优美,也按了一定的顺序,结尾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都是按照我的要求来写的。可是它让我如此沮丧!习作题目为“美丽的校园”,可是如果把开头换掉,它可以是“美丽的小区”、“美丽的田野”、“美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两节课之间的空隙,我迅速反思。反思的结论是指导太粗糙:我仅仅只是提示了写景作文的要点,却没有具体到“校园”,没有明确在写校园时要扣住“校园”这个要点,于是不少孩子把写景文章中的句子拿来堆砌一番了事!明白了问题所在,我在第二节课,马上进行了补充指导,即“写景还要抓住景物特点”。
就像工厂做产品一样,一次成型的产品才能成为优等品,经过二次加工的,或多或少总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成为次品。这次习作,虽然经过了后来的加工,但是很多孩子的习作仍然保留着第一次作文时的痕迹。我的忽略,让我如此遗憾!
《美丽的校园》小学教学反思4
生活是习作源远流长的一汪水。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经过细心地观察,独特的思考,才能写出像样的作文。
本学期我们习作的第一篇作文是描写春天里的美景,由于在上一学期我们曾经写过一篇作文《美丽的校园》,效果并不是多好。这次,我想借生活化作文的东风,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上这一节作文课时,学生们兴奋地排好队,走在了校园里。我们首先来到了大门口。我首先提示学生观察学校大门的样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这种设计所蕴含的深意。大概初次在教室外上课吧,学生们都很兴奋。有的说:“它象征着我们学校在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有的说:“我们学校就像这展翅高飞的小鸟,会越飞越高!”……同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好多同学还随手记录下了同学们说的精彩的句子。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大槐树下,大槐树的魅力深深感染了学生。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就像刚学会飞的小鸟,对着这新奇的一切唧唧喳喳的叫着。在玩的同时,他们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不时为了怎么能把自己喜欢的景点描写得更好而争吵着。
遗憾的是,当天没有风,槐树的叶子没能在风中翩翩起舞,在后来的作文批阅中,我明显的感受到了学生对这一景点的描写是相当的苍白的。一节课的时间太快了,我告诉大家要回教室了。有的学生连忙说:“老师,稍等一下,我马上就完成。”我走近一看,本子上已是满满的两张了。经过批阅,我看得出来这次学生作文的质量明显比上一次强多了。
也许,我们会认为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里,那么熟悉的东西还用得着费这么大的力气去观察吗?其实不然。事实证明,经过认真观察的学生写的作文要比那些凭着记忆写的学生写的作文要好多了,因为有时灵感就在你的仔细观察中悄然萌发,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产生灵感的舞台。
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也要尽可能地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创新,争取写出更多带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中国传统民居的堂屋中间一般供奉天地君亲师,可见师是仅仅次于父母的长辈。日常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尊师。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尊敬老师的
作文1:尊敬老师
我们的数学张老师不知她有什么魔力,在课堂上,她可以把所有同学的思维都调动起来,就连平日里不爱发言的同学也争先恐后的举手。
倩倩说话有些结巴。以前上数学课,她还会举手发言,可是结结巴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老师就一个劲儿地催她,越催她,她越急,越急,就越结巴。老师总是没等她说完,就叫她坐下了。从此以后,倩倩便以说话结巴为由,课堂上几乎听不到她那断断续续的声音了。
自从张老师担当我们的数学老师以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今天上数学课,讲的是倍数应用题。张老师讲的很精彩,我们听得也很起劲儿。在分析一道应用题时,老师请大家说出表示倍数关系的句子。好多同学都举手了,可是老师偏偏叫了没有举手的倩倩。她闻声站了起来,脸憋红了,显得很紧张。她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表示倍数关系的句子,老师好像很满意,为她鼓起了掌,还连连称赞道:“倩倩说得真好!”老师接着说:“你再来说说表示的是什么倍数关系?”她受到了鼓励,为了不结巴,所以说得很慢很慢。“快点,快点!”突然,有同学冲她喊道。“听她把话说完!”老师严厉地说。“等她说完都下课了!”有同学小声嘀咕道。“即使下课了也要听她说完!这是对一个同学最起码的尊重。”老师有些生气了。现在同学们都不说话了,静静地听着她的发言。倩倩说完后,同学们给予她一阵热烈的掌声。
上完今天的课,我心里很愧疚。我身为课代表,平时,倩倩跟我说话,我很难有耐心听她说完话,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件漫不经心的小事,却对倩倩来说是一种伤害,这会是她更加自卑。
张老师的行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今后我们一定会尊重倩倩,最应该做到的事就是耐住性子听她说完每一句话,。倩倩一定会自信起来!
作文2:尊敬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像长明的灯,点燃了自己,照亮了每一位学生。尊敬老师,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是对老师艰苦劳动的最大尊重,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今天,在我的`美术辅导班上,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我们刚刚准备好在大教室里上课,由于老师临时决定让我们改画素描,于是,就送我们到前面的一个小教室里去。
小教室里有几个学生正在听一位老师讲课:只见他们都高高地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专心致志地听着课。我们进来,丝毫没有惊动他们。
谁知,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上课的时候,一个戴眼镜的高年级学生突然旁若无人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哈哈哈,老师,你画错了地方,看我多聪明,你真是个大笨蛋!”边说边狂笑不止。
原本安安静静的课堂,被他突如其来的嘲笑声弄得一塌糊涂,大家都迷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立刻充满了愤怒的表情。
那位老师听了,只是把画错的地方认真地改了过来,默默地一直没有说话。但在一旁听课的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径直走到那个学生面前,厉声呵斥道:“你这样做对老师太不尊重了,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你,你不但不感激老师,还在众人面前辱骂老师,太少教育了!”那个学生的脸顿时变得红一阵白一阵,羞愧得低下了头。
一整节课,我的心都不能平静。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啊,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
最后,我只想对那个学生说:“今天,你尊重老师了吗?”
作文3:尊敬老师
又是信息技术课,无聊极了。
同学们坐在这个宽敞明亮的电脑室里,不是开小差就是睡觉。谁会费精神去听那个和尚念经呢?可真是个呆头和尚,任凭我们怎么放肆,他也不理睬,继续念他的经去。于是,同学们就火上浇油,说笑的说笑,画小人的画小人,打呼噜的打呼噜,谁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之多老是唠叨一句,静下来不过三秒,同学们又继续放肆起来了。
我嘛,觉得这些都是基本的电脑知识,反正我也会了,而且这门课是不用
当我再一次扫视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摘下眼镜,挤挤眼,擦了擦镜片再带上,没错——那真是老师的泪水!只见他十分无奈:喊也不是,哭也不是,怒极了,又不能发泄出来。也真替他可怜,既没有班主任的威严,也没有英语老师的风趣,更没有体育老师的活力,谁叫他像个呆瓜一样,只会念经呢?还有教育我们这班“猴孩儿”。辛苦咯!
堂堂的男子汉竟然流泪了,尽管那泪水只有眼角的那一点点,尽管他的神情多么坚定,但,我确实看见了。
而在看看同学们,依然在哪里大吵大闹。
看见了那泪水,我难受了。我觉得对不住来时,老师辛辛苦苦的为我们讲课,讲得口干舌燥。而我们则舒服地坐着开小差。我觉得对不住父母,父母用汗水换来的钱供我们上学,而我们则不认真听课。更对不住自己,以后,我会用什么创造未来?
想起刚才的事,真觉得可耻,竟然课也不听,而看那些漫画。看小说有什么用?看小说有很多乐趣吗?看小说能丰富我的知识吗?我真的觉得自己很愚昧,很愚昧。我收拾好小说,拿出课本和圆珠笔,做得端端正正的,聚精会神地听起课来。
下课了,老实说:“下课。”他用一种不知名的表情对着我。我知道,他在欣慰,因为我很认真的听完他的课。同时,我也真诚的鞠了个躬。
在以后的课程里,无论是什么课,我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或许我们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