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放下”,静静地坐在墙根,捧一本闲书,爱看不看地翻着,也许,我们的内心,反而会感觉真的幸福。幸福的感觉来自于简单。
人生总是很怪,不想要的,想挡也挡不住,偏偏会来。想留住的,怎么拉也拉不住,总会走开。人生如河,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又总会漂走。淡定地面对,高高地俯瞰,静静地接受而不是抵触。无论喜烦,其实都仅仅只是当时的一种“观点”。换一个角度,活在当下最好。
所谓开心,就是眼睛向上把快乐放大;所谓郁闷,就是眼睛向下把烦恼放大。
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优点集于一身。就象荷花圣洁,但不能生于陆地;牡丹虽美,只有几天花期一样,再美的事物也有缺憾。如果真的`想集于一身,其结果恐怕不是优点了……自己就是一朵花,花开自美,不必过多地在意他人的评说。
束缚,有时是一种爱。
有时候,外面下着雨,心却是晴的,而且晴的是那么灿烂,仿佛雨不是雨,而是心中晴朗天空下飘动的柳梢。有时候,外面是晴的,心却下着雨,仿佛生活中一切都充满着阴霾。其实,心中的天气是晴是雨,全在自己。
把心放宽,所有的烦恼就不再是烦恼,只是人生大河中的一片枯叶,静静地让它飘过就是。把心放宽,所有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只是人生高峰中的一段陡梯,咬紧牙关挺过去就是。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
知识不仅提升人生价值,也提升人生的内涵,人生的乐趣,人生的品味,人生的高度,人生的质量,人生的风景。
心态,决定命运。好的心态,无论处在怎样的低谷,也会给人向上的动力,不好的心态,却总是在破坏着美好的心情和生活。祈祷,它不一定真的能改变神的意志,但它可以改变人的心态,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人在世上活着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会活的人,或者是成功的人,其实是懂得这两个字的: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
生活是面镜子,每个人的镜子有大有小,有豪华有简陋,有单调有艳丽。不同的镜子,折射着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我们很难选择我们的镜子,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面对镜子是笑,还是哭。
心静才有花美。
在人生道路上行走,总是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不公和不平,面对不公和不平,有的人从大局出发,永远地放在了心的最底层,而有的人刚到心口,就忿忿地赶了出来。受不得委屈则成不了大事,胸怀和肚量是冤枉撑大的。
快乐的日子是日子,阴郁的日子也是日子。犹如我们头上不会永远是晴空,生活也不会每天快乐,在阴郁的日子里不要抱怨,去看另一种风景。
站在高山,面对大海,其实,我们只是山上的一粒沙石,海中的一粒水滴。我们没有什么可炫耀,即使我们有伟大的成就,面对自然,我们也那么的渺小。其实好多烦恼,不应该是烦恼。好多开心,在你身边围绕。认识自己渺小一点,开心和快乐就会多一点。
同一扇窗户,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土。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天涯。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保持一个纯洁的心灵是难得可贵的。这纯洁的心灵便是指时刻保持着一颗宽容之心。要想成为动人的风景,必须有绚丽的色彩;要想铸就无悔的人生,必须有宽容的品格。
宽容,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宽容,是一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窗外云卷云舒”的坦然。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薛日宣说过:“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其实人的心灵就是一块草地,陷于忧愁而又无法自拔的人往往会让它成为杂草丛生的荒野,而善于用宽容去出去杂草的人才能保持心灵之园的清洁,内心的安宁。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一起去旅行,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路上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个人还被打了。北大的那个人很委屈,便在地上写着:“今天朋友打了我”。又一次,这个人不慎落入海中,另一人急忙去营救。他得救后,又在石头上刻着:“今天朋友救了我”。另一人疑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刻在地上的东西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刻在石头上的永远不会变”。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不喊了多么豁达,多么宽容的心态啊!在整个人生的旅途中,一点怨恨,不满又算得了什么呢?何不学会宽容,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一笑而过,相忘于江湖,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巨着,那宽容就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如果说宽容是一段音乐,那宽容就是其中最响亮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幅彩画,那宽容就是其中最灿烂的一笔。拥有宽容,生命将更加绚丽多彩。
宽容,两个字,一个词,不会因晨曦的光泽而变浅,不会因夕阳的残红而暗淡,更不会因日历的散落而消散。它是微寒春天中脚下神奇的一丝暖意,是炎热夏天中从树中伸出的一些绿荫,是萧瑟秋天中红枫叶上的一片希望,是严寒冬天中小屋火炉里的一点红星。
我们不曾忘记,楚庄王群臣宴饮烛灭,不记被绝缨之过的宽容,秦穆公丢失骏马,未责盗马者之过的宽容。宽容的力量是伟大的。宽容是石,敲出美德之火;宽容是火,点燃理解之灯,照亮人生之路;宽容是路,通向友爱之门。当然,宽容更是首诗,每字每句都让人倍感温暖。
紫罗兰被踩扁了,而她的香味却留在马路上。宽容的力量,永远不会消逝。
——后记
人生不过一场灿烂花事。
——题记
不知是哪里来的想法,总感觉人皆似花,花皆众人。可能是因林黛玉泪魁菊花诗首,或又应了那句“花落人亡两不知”;也可能是因张爱玲的红白玫瑰,或是加西亚笔下花冠女神的山茶花。反正,总有人儿似花般明媚。
可是,我又是什么花呢?甚至,我自幼就在怀疑,自己究竟会不会开花?身边的朋友有的天性安静,琴棋书画皆为优品,似那案头清供的水仙;有的感性浪漫,诗文常绣口轻飘,唤醒无数低眉垂睫之美。我却总觉得自己并不像花,如风一般苍白,没有任何味道。
不过,自己还有个微不足道的爱好,那就是读书。不喜欢扫荡校园的言情小说,也对那些常被同学写在袖口的唯美句子无感。妈妈便告诉我,只有坚持自己,才可能开花。
于是,在小学将大多课标内的读物读罢后,我开始啃起一本本又厚又重的名著来。先是众人口中称赞的《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轻推我迈出了课本之门,开拓了视野;接着《巴黎圣母院》《了不起的盖茨比》便向我招手,让我有了不同的思想;而到了后来,《挪威的森林》《魔山》《百年孤独》就只有让我惊呼的份了。越读,便越觉得自己浅薄,开不出花了。
妈妈又对我讲,要以笔点缀生活,不然,思想会发腐,灵感会消失。于是,在读书的同时,我也在写啊写,文思飞扬。从三年级开始,每过两天,我便会在
初嗅那花香是在一次活动上,自己以一名初中生的身份,猜出了活动上几近所有的书名。不停地有人为我喝彩,送了我无尽的明信片与
现在,我虽仍未盛开,但在书之路、写之路上,总有属于我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