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走访贫困户唯美句子 正文

走访贫困户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1 23:21:29

走访贫困户民情

飞虎渐去,玉兔将至,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为使包扶村组的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交通局安排包扶工作组成员近日去包扶村开展春节前的慰问济困活动,前天周六钟书记曾带领我们到村里,走了三姜头塘小组、兰田小组的几户困难家庭,但由于那天恰逢圩日村民大多都去赶圩办臵年货,最终只慰问了一名困难对象。 今日由朱小文副局长带队进村慰问,一早我们便带着瑞金交通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和四千元慰问金,赶赴合龙村。合龙村的圩日是逢农历三、六、九,而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正好错开了合龙村的圩日,又是个阴雨天气,大多数村民未下田做事,因此村民基本还呆在家里,我们都暗暗庆幸抓住了这一时机(瑞金农村的风俗是走亲访友上午为尊,我们尽力尊崇这一风俗习惯)。为确保慰问行动能在上午顺利完成,我们分成两组开展慰问行动,一队由朱局自己带队,一队由曾国平副乡长带队,我被分配到与朱局一组,由朱志涛带路,朱志涛仔细看过我队分配的慰问名单后,带着慰问队员按照由近至远从松山脑至下屋子再往大屋家,最后到姜头塘的行程顺利进行慰问,我们分别将每户两百元的慰问款送到朱志如、谢祖浪、何久娣、谢冬昌、谢宝全、谢志鹏、温会炎、温庆华、曾九娣等困难群体手中,每到一户我

们都嘘寒问暖,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确保困难群众度过一个祥和、温暖的春节。 整个慰问行动进行的很紧凑,用时大致两个半小时,在临近十二点时,分配我队的九名特困户我们都一一慰问、致以节日问候,同时为每个人送上二百元的慰问金,并询问了一些日常生活需求,以及春耕准备情况,还特别提醒注意冬季用火用电安全,行动时,我默默祈祷:给力合龙村!给力每位村民!衷心希望他们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交通局驻**村 宋智丽)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篇二】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理解“万岁”!

那时正好下午6.20左右,又接到谢村长的'电话,说:大碰村小组犁彩英家的后墙倒坍了,现老家人无处安身,要我立即赶到犁彩英家,看看怎么处理和安排这位低保老人。我只好急匆匆地向黄长娣告辞,再打着雨伞,卷着裤脚,急急忙忙又赶往犁彩英家……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篇三】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条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这个家庭让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馨,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慈爱之心、用哑语和手势的与孩子的交流。无意中我也瞬时学了二下子,结果孩子一看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在这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多少欢乐、幸福,儿女很听话、很懂事、有眼色、多么善良的两个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送贫困户温暖的句子

1.弘扬互助精神,加快实现福利社会化进程!

2. 扶贫济困互助互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实施福利设施复明助行助学解困等五大慈善工程!

4. 共同架起慈善的桥梁,建设文明祥和美好温馨的美丽社会!

5. 扶贫济困送温暖,全国人民献爱心

6. 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7. 关注教育事业,关心贫寒学子。

8. 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

9. 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

10. 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11.奉献爱心,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慷慨解囊. 共同架起慈善的桥梁,建设文明祥和美好温馨的美丽社会!

12.大爱善举,牵手你我他;慈心为民,同奔现代化。

13.让爱心在希望中绽放,让希望在教育中成长。

14.倡导无私奉献新风尚,谱写文明城市新篇章。

15.弘扬人道主义,帮扶贫困残疾。

志愿者走访贫困感言1

8月8日早上阳光明媚(天气预报是雷阵雨,老天都照顾我们为爱远行),我们麦田计划吉水团队一大组十人,分成二小组来到了吉水县白沙镇的各个村庄进行贫困学生走访,这是我加入麦田两年多来第一次参加走访,我们真的经历了很多事情,也体会到了很多,也体会到麦田志愿者们团结友爱的精神。

我们麦田志愿者走访每个贫困生家庭了解详细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每户家庭情况均有不同,但大多数都是因病致贫,因意外事故致贫,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有的父亲病逝,有的母亲因为家庭贫穷而离家出走,有的家徒四壁,有的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反映情况的真实性,我们冒着炎炎烈日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真实拍到贫困学生破败的土屋,很难想象在大城市高楼林立,在农村还有这么破败快要倒塌的房屋,孩子们生活的环境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这次走访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一天的走访,我们坚信,秉承奉献他人,传递希望,献出爱心的信念,定能让每个贫困的孩子都可以得到所需的帮助,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让贫困孩子也能实现梦想。

志愿者走访贫困感言2

1月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安阳调查队的志愿者和南关街道办事处花市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花市街社区开展了慰问贫困户活动,为辖区等五户贫困家庭送去了米、油等慰问品,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

当天9时许,国家统计局安阳调查队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手持塑料袋、笤帚等清扫工具,沿途弯腰在社区里认真地清扫枯树叶、碎纸屑、垃圾袋等杂物。一路上,志愿者们专注地盯着地面,不放过地上的任何一个废弃物。不到两个小时,路面、草坪、花坛中的杂物都被志愿者们拾捡得干干净净,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对此,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赞许和支持。

10时30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兵分两路对五户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在辖区内衣二村家属院,一间不足四平方米的小屋内,贫困老人赵荷花侧卧在一张简易床上,房间光线昏暗,并弥漫着一股煤气味。据了解,赵荷花今年92岁,常年卧病在床,她唯一的女儿离婚后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母女俩一直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志愿者为赵荷花送上一袋大米和一桶食用油,她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随后,志愿者又给刘晓军等贫困户送去了慰问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并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国家统计局安阳调查队党支部孙书记表示:“我们分工明确,成立了多个文明创建小组,会不定期来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帮助,并且每次来都要带慰问品。贫困户和孤寡老人需要更多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我们将通过开展更多的关爱活动,让贫困户把志愿者完全当成自家人,形成关爱孤寡老人、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

志愿者走访贫困感言3

xxxx年国庆节,我们志愿者一行40人,分5个走访组、对庆阳市西峰区辖区的贫困家庭进行了走访。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会,真心感受不到他们生活的如此艰难。

尽管在走访之前,我们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走访对象都是山区的贫困家庭,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家中,亲眼见证这一切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震撼!

一个个土窑洞,隐晦的篆刻在黄土高原的半山腰上,在西北地区、这是最低廉、最原始的住宅,在岁月的冲洗和烟熏火燎中,也已变的破旧不堪,简陋的木制家具,可以追溯到80-90年代,偶见一两件“新”家具,却显得格格不入。

走访学生刘金平家中时,我们了解到,孩子父亲种了16亩山地,母亲患有癫痫病,2个孩子全靠父亲拉扯(抚养),现在住的6口窑洞中,最新的还是七八年前村里帮着挖的,如今均已成了危房,家中连最基本的家用电器都没有,家里除了沾满了灰尘的老灯泡以外,一无所有,那怕是一个手电筒,这种平常家庭最常见的家用电器也没。

看着他们淳朴的父亲、这个年仅40岁的男人,已经完全没有一个中年男人的意气风发,而更多的是沉默和无奈;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岁月的沧桑,家庭的重担压弯了他的脊梁,要照顾患有癫痫的妻子、照顾2个幼小的孩子、维持家计、困难可想而知。在山区、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种地。尽管这仅有的收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都很艰难。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放学后,他们都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做家务、捡拾酸枣卖钱,小小年纪、原本快乐无忧的童年,她们无法享有,生活的重担已经悄悄的压在了她们稚嫩肩膀上。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闪烁着渴望,她们也有城里孩子的烂漫多彩,也有理想。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

走访结束了,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造成他们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更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那些在困境中生活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及社会的大爱。我们不单单要给与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的慰藉;我们要走进他们、倾听他们、引导他们勇敢的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