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描写煤气灶的唯美句子 正文

描写煤气灶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03 15:52:24

描写做饭的优美段落

1.中午,妈妈要炒菜,我就走过去问妈妈:“我来帮你炒吧!”妈妈同意了!于是我拿来了鸡蛋和番茄,先把鸡蛋打开,再把番茄洗干净,切开。开始炒菜了,我先在锅里放一点油,然后把鸡蛋和番茄放进锅里炒了起来,没过多久,一盘香喷喷的番茄炒蛋就出锅了!一闻,真香啊!

2.早上,我认认真真地给妈妈烧了一碗肉松榨菜稀饭。我先把冷饭和水倒进锅里烧成稀饭,再撒上榨菜和肉松,就完成了,另外我还给妈妈弄了一根台湾烤香肠。妈妈看见我会烧早饭了就夸奖我能干,我心理美滋滋的'。等妈妈吃完后,我还让妈妈教我烧蛋炒饭呢。我很开心。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我烧的早饭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3.“小馋猫你的最爱好了!”我赶紧放下手中的作业,急冲冲地跑向厨房,菠萝饭果真是香,一进厨房,一股诱人的果香和米饭的清香钻进鼻尖,让人口齿生津。打开菠萝饭的盖子,一阵轻烟袅袅升起,在热腾腾的烟雾中,一道美食呈现在我的眼前。几根黄澄澄的菠萝细丝像网络一样盖在饭上,白色的米饭配上丰富的配料:火腿、青豆、玉米。好像白玉镶嵌着一颗颗红色的玛瑙、绿色的翠玉和耀眼的碎金。菠萝则好似襁褓裹住了这胖娃娃。菠萝饭不仅看相好,味道更是诱人。我拿起勺子弄了一勺饭放进口中。酸酸甜甜的菠萝味刺激了我舌头上每一个细胞,感觉充满活力。第一口吃完,菠萝饭已经勾起了我的食欲,我舔了舔舌头,又忍不住尝了一口。

4.我先把蛋洗干净,倒进盘子里。再用筷子将蛋打匀,这一步可麻烦了,必须将筷子提上来时没蛋液才算成功,我打了十五分钟才合格。之后便开始炒饭了,不过有了一点小意外。我把蛋液倒进关着的电磁炉里,把电磁炉一开,一阵烧焦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电磁炉的温度过高,将蛋烧焦了。降温后,蛋香流露出来了。这时,我突然想起来:咦?饭呢?当我急匆匆地将饭拿来时,已经太晚了,蛋已经凝固了。我将饭倒进去,又是翻炒,又是用炒菜的东西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蛋和饭混合在一起。最后,放上盐和味精等调料就可以吃了。虽然,我第一次做蛋炒饭很失败,但是,我依旧很开心。

5.今天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香的气味,就急忙跑下来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吃刚刚烧好的牛肉面。我问妈妈说:“您可不可以教我学烧牛肉面呀”!妈妈说:“好吧”。开始烧了,妈妈教我先拿一个小锅,放上自来水,放在煤气灶上,把火给点燃。过一会儿,等水烧开了之后,你就可以把面和其他的材料放进去,然后盖上盖子,过一会儿,就可以了。我听了妈妈教的方法之后,自己亲手做了一次,做完后,我品尝了一下,觉得自己没有妈妈那样烧的好吃,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孩子,第一次烧的好不好没什么大不了,不是还有第行装一次,第三次……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行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现在你该知道怎样学烧面了吧?如果还不知道,就让***妈教教你吧!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

乡间的灶火,对于每一个城市孩子来说都是极为新鲜、有趣的东西。那温暖明亮的火苗,浑身上下红彤彤的,像饱饮了美酒似的。火苗的根部蓝里透紫,紫中带青,多么令人陶醉的色彩!更迷人的是那金灿灿的火舌,它总是不停地舔着锅底,调皮地闪动着、跳跃着,好似一个可爱、天真的孩童。

我小的时候,住在乡下外婆家,厨房不像城里人家那样有煤气罐,用煤气点火炒菜,而是用土灶子,烧稻草、麦秸或者树枝干柴。灶子上架一口黑锅,又大又深,足足可以装下一只山羊。每到做饭的时候,外婆总是轻轻地搂着我,坐在灶前的一张小板凳上烧火。“刺”的一声,火柴划着了,点燃了外婆手中的一把干草,外婆慢慢将它塞进灶膛,原先黑洞洞的灶膛“哗”的一下变得明亮起来,那一簇簇的火苗渐渐地、渐渐地旺了起来,几秒钟工夫,便从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很快就占满了整个灶膛。灶膛变成了一个灯火辉煌的宫殿,火苗在宫殿中跳着优美动人的舞蹈。火光射了出来,照亮了四周,墙壁是红扑扑的,草垛是红扑扑的,外婆和我的脸颊也是红扑扑的。那火光既不像阳光那般刺眼,也不像星光那般微弱,它照得我身上暖洋洋的,心里乐滋滋的。

灶间的几堆稻草围绕在我们身旁,就宛如一个大鸟巢,外婆就如一只老鸟爱抚着我这只小鸟,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啊!火光慢慢地弱了下去,外婆随手又往灶膛里添进一小把柴火,火苗从这捆木头的底部爬了上去,又向四周蔓延开来,不一会儿,就整个儿地拥抱了它。这一小捆木头如同穿上了一件华贵的红衣裳,时不时有一股股白烟从木头的两端冒出来,就像《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在使法术似的。我的心一紧,连忙拍拍外婆:“外婆,外婆,有妖怪!”说着还指了指散开的轻烟。外婆刮了刮我的小鼻子,乐得哈哈大笑。

“噗,噗……”锅中的水烧开了,好像在说:“啊,别烧了,好烫啊!”那火似乎也听懂了,慢慢地熄灭了。这时,灶膛里黑乎乎的,只有余烬还在闪烁着微光,让人感觉醉醺醺的。

外婆家的灶火,缤纷了我童年的记忆,也像外婆的慈爱,永远温暖着我。

星期天在厨房帮妻子做饭,看到液化气灶头蹿出的淡蓝火苗,不由得想起了老家的土灶。

土灶,对于生在农村、长在乡里的我,是那么熟悉和亲切。农村老家,村民们家家户户有一座用砖砌的土灶,形状基本相似,占据厨房三分之一,略显笨重。土灶很高很大,有灶台、灶门、铁锅、水罐等部件组成,各有用途,缺一不可。土灶铁锅旁,有个水罐,做饭时添上冷水,饭菜做好后基本烧开,用于洗脸、洗脚或泡猪食喂猪,很是方便。每口锅后面有个灶门,用来添柴烧水做饭。灶台上的烟囱穿过屋顶,矗立空中,做饭时升起的袅袅炊烟,别有一番乡村风味。

农村砌土灶很有讲究,必须请经验丰富、业务精湛、技术娴熟的老瓦匠师傅。村中的长辈常说,老瓦匠师傅砌的土灶,省柴、聚火,烧菜的速度快,不会浪费时间。老瓦匠师傅砌土灶,先在厨房的一角铺上砖块作基础,再一砖一砖地边敲边打,不急不忙地往上砌着,还不时把砖块砸成圆形、方形等状,用于砌灶门、灶膛、烟囱等部位的转角。老瓦匠师傅像玩魔术,一天工夫就能将土灶建成。

土灶建成后,要进行“热锅”,一方面是检验土灶的质量;另一方面请亲戚朋友聚聚。做饭时,家人围着灶台,抹洗锅灶,清洗碗筷,不时将土灶中炒出的热菜端上桌,还不时夸上几句,瓦匠老师傅土灶砌得真好,既不跑烟,也不浪费柴草,要敬老瓦匠师傅一杯水酒。老瓦匠师傅喝酒虽然有点过了,但听到如此赞扬,往往还是一饮而尽。“热锅”仪式结束后,家人将锅灶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儿污迹才满意。

土灶烧火也要有技巧,不然弄得满屋浓烟,“催人泪下”,灰头灰脸。有经验的人,一般先把土灶锅堂中草木灰扒出倒掉。做饭时,用火柴把干草点燃,用火叉推进锅堂中,再一把一把地推干草,火才烧得旺。如果偷懒,向锅堂内推很多草,不但烧不着、冒烟,而且浪费柴草,产生的烟让人直咳嗽,所以烧火这个环节很重要,既要细心又要认真,防止出现失误。土灶烧的原料,主要有树枝、玉米秆之类。冬季大家都愿意烧火这个美差,一方面省却做饭的辛苦;另一方面是灶膛产生的火,烘得人暖洋洋的,舒服。

土灶做的饭菜十分可口,如蒸的.馒头、煮的稀饭、涨的蛋、摊的饼,有一种特殊的口感,是一般饭店寻不到的。特别是煮饭时,锅中的锅巴,嚼在嘴中既脆又香。每次饭后,大家都抢锅巴吃,闹得厨房一团糟。土灶做出的饭菜如此美味,主要是底火足。

“人间烟火锅灶始”。现如今,大街小巷里开着各式各类的土菜馆,那儿土菜的烧制方法和农村的烧法基本一致,可用的却是煤气灶而非土灶。在土菜馆里,我虽然享用过精致的菜肴,但始终觉得没有老家土灶烧出的饭菜可口。怀念老家的土灶,更怀念老家土灶烧制出的饭菜的独特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