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输造血干细胞的唯美句子 正文

输造血干细胞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9 08:04:19

【第1句】白地 黄穗花,衬托着一个鲜红的十字,人道、博爱、奉献凸显出你神圣,而又耀眼的事业 ,不受国界的限制 ,没有种族的歧视,哪里有战争 ,哪里就有贫困潦倒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你闪光的身影。

【第2句】一花调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但是有一种透彻的灵魂却长存亘古,那便是_红十字架下的灵魂!

【第3句】百年磨砺,百年沧桑,百年的坚毅铸就了一个世纪的辉煌!那绚丽夺目的红十字啊,高高地飘扬在世界的东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飘扬的红十字就是生命的力量,它给呻吟的伤者带来心灵的慰籍,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弘扬,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城镇村庄,飘扬的红十字就是希翼和渴望,那映着红十字的一双双泪眸,不再有丝毫的无助和彷徨,在临床用血的呼唤声中,是红十字会员率先伸出手臂,让汩汩的热血在病人体内流淌,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现场,是红十字会员带头挽起衣袖,以拳拳的爱心为人们作出榜样。

【第4句】你是燎原一星火,蔓延着光的生命,你是大海的滴水,折射出宽广博大,你是高山一巨石,彰显着坚忍不拔,你是人类的母亲,从不嫌弃每一位孩子,人道 写就了你的治会宗旨 ,博爱 昭示着你的慈善义举,奉献, 讴歌了你的时代精神,救灾、救护、救助 ,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吟唱了一曲曲爱心之歌 ,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事业是崇高的,你的生命力是强健的,人类将高举这面旗帜,把爱的雨露播撒。

【第5句】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活动。人道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相信红十字精神将不断发扬光大

【第6句】红十字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汇聚的是善心的力量、人道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一种普世精神。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人的德行,也是人的文明意识。“红十字会”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协会,但她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她用她那真诚、友好温暖了众多有困难的群众,也许我们不曾接触她,但当你了解她后,便会感到温暖无处不在。

【第7句】红十字就是融合了“人道”“博爱”“奉献”的先进集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红十字会的火红十字标志宛如太阳一样火红,把光芒送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红十字会像是急人民之所急的支助站,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红十字会像是华佗再世的医生,救死扶伤,解决病痛;红十字会,像雷锋叔叔一样,为人民做好事,无私奉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记在心里。红十字会就像一把烈火在我心中熊熊燃烧,激励我走上他们那光明的道路。

【第8句】今天的国际红十字运动,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组成,是当今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遍及全球的国际性人道主义运动,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赞誉。

【第9句】从未有一丝倦怠,从未有一点奢望,有的是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精神,有的是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的理想,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持之以恒的是无私奉献的博爱精神,经过了百年的世事变迁,亘古不变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人道、公正、中立、独立,统一、普遍、志愿服务,那绚丽夺目的白底红十字旗帜啊,将永远在共和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第10句】一个半世纪以来,不管世界发生多少灾难,带来多少变化,但红十字运动却经久不衰,蓬勃发展,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你听,他们在饮食,他们在休憩/他们在劳作,他们要望一望外面的世界/是否不再由水泥灰和凝血构成/救援的手。救援的队伍。救援的国度,救援在万千人的凝望之中”。而在这种人道主义行动中,所有的困厄都将过去,新的希望又像一条宽展却不平坦的道路一样,铺在善心者、救援者的面前。

【第11句】中国红十字会建会以来一直从事备灾、救灾工作;组织参加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工作、救护伤兵、救助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次在重大灾害的自然现场,都出现红十字会救援队的身影。他们无论在哪里,哪怕高山上,大海里,废墟中,他们都以人民利益为重,紧张有序地进行抢救工作,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第12句】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养育它的土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扬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流云对哺育它的社会的感恩。走在喧闹的街头我把被遗落在旁的塑料瓶捡起,扔进垃圾箱是对哺育我的社会的感恩。红十字下的灵魂汇聚在了一起,渲染了整个世界,照亮了黑暗。

【第13句】曾经,他们解决过无数人的危难;曾经,他们解救过无数人的生命;曾经,他们感动过无数人的心。他们是谁呢?他们是人类的天使——红十字会的人们。红十字的旗帜跨越时空,永远都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飘扬在肆虐的瘟疫地区上;飘扬在处于水深火热的灾区上。

【第14句】几年来,红十字的旗帜插遍了灾区的每一个角落,涉及救灾和民房、学校、医院、卫生站、康复中心、敬老院等多方面的重建工作。无论是专业的工作者,还是红十字志愿者,哪怕只是捐出1元钱的爱心人士,都深深地影响着灾区的民众,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第15句】红十字不仅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标志,它还成了人民生命和安全的救星,成了向战争受害平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的灾民、难民传播爱的使者。为了表彰杜南的功绩,1948年,红十字会与有关部门决定将他的生日命名为世界红十字日,这一天成为国际红十字会运动中最重要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多会员和大批志愿工作者,以各种形式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弘扬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16句】在社会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分国籍、不分你我一直尽心尽力地帮助那些被战争等威胁着的人,他们便是令人崇敬的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是一个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组织,目的是为推动“红十字运动”。红十字会是由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HenryDunant)成立。红十字会将他的生日5月8日订为“世界红十字日”,而红十字几乎成为图腾的标志,是由他的祖国瑞士的国旗颜色翻转而成。如今红十字会早已遍布世界了。但红十字会已经不仅仅是救死扶伤了,它的精神在帮助很多贫困的人们。所以红十字会的精神——人道、博爱、奉献在一直传承着。而且现在不光只有红十字会的人传承着精神,医院里的护士、医生们,慈善机构的人们和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默默传承着这精神,虽然他们的奉献是点滴的,但聚少成多,最后就汇聚成了一条流传着许许多多人爱心的大河,令很多人都得到了帮助。

【第17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闪着光的红十字,也许你不曾留意,也许你还未曾发现。但是你一些不经意的举动都能显示出它的存在。正因为有它,社会流动着温暖,世界洋溢着爱。

【第18句】望着红红的十字,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场令人震撼的5.12大地震,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红十字会员医生冲在生命的第一线,救死扶伤。他们是人间最可爱的人,他们有一颗美好的心,他们身上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19句】红十字会的火红识字标志宛如太阳一样火红,把光芒送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心中的红十字会像是急人民之所急的支助站,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我心中的红十字会像是华佗再世的医生,救死扶伤,解决病痛;我心中的红十字会,像是雷锋叔叔,为人民做好事,时刻把人民的利益记在心里。红十字会像是一把烈火在我心中熊熊燃烧,激励我把精神发扬光大!

【第20句】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1828年的这一天,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诞生于瑞士。一百多年来,他树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瘴疠肆虐的疫地,飘扬在水火横行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心里,深受人们的崇敬与爱戴。

【第21句】“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它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活动,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红十字会的精神一直在传承着,它从未断过。天使总是平凡的,他们做过的好事也不会件件都为人传诵,而且我相信他们做好事也不是为了让人赞扬他们——这就是伟大的红十字会精神。

【第22句】“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文化理念,是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的结晶。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闪着光的红十字,也许你不曾留意,也许你还未曾发现。但是你一些不经意的举动都能显示出它的存在。正因为有它,社会流动着温暖,世界洋溢着爱。

【第23句】红十字会便是我们举头便可以望及的火红的太阳,她的温暖时刻射入人的心中,在其中流动,她时刻都在传递温暖的同时同样传递着人道,博爱,奉献。愿者缕灿烂的光辉流遍我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愿者特别的颜色永远渲染我们!

【红十字会介绍】

1863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从1863年到近代的历史可分为四部分:红十字创建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发展规制武装冲突的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那些没有参加或不再参加战斗的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日内瓦公约》息息相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建与初期阶段(1863 - 1914)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由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等5人创建“五人委员会”发展而来的。亨利·杜南在索尔费里诺战役期间目睹战争带来的可怕后果,回国后撰写《索尔费里诺回忆录》并主张大力发展国际公约从而为在战场上受伤的人以及救护人员和战地医院提供保护并保证他们的中立性。

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与日内瓦知名家族中的四位主要人物一起在日内瓦创建了“五人委员会”八天之后,五人决定将委员会更名为“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1863年10月26-29日,由委员会召集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以讨论如何制定改善战地医疗服务条件的可行措施。1863年至1914年期间,通过委员会日趋有效的行动,亨利·杜南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由于杜南先生为瑞士人,为了表彰其为国际人道做出的杰出贡献,用其祖国瑞士国旗相同图案相反颜色的旗帜作为这个组织的会旗,这就是红十字旗。

同时,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还推动了《日内瓦公约》和《国际人道法》的诞生。1876年,委员会采用了新的名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这一正式名称沿用至今。

5年之后,通过克拉拉·巴顿的努力,美国红十字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日内瓦公约并实际上在武装冲突中予以遵守。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红十字运动在国际上广受尊重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国家红会日益成为志愿工作的场所。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红十字总体而言——已得到充分发展。各国红十字会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在后方提供急救队志愿者和更多支持,与此同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其工作范围扩展至保护战俘。

它设立了国际战俘局——一个关于被关押者名单和救济包裹供应的中央信息交换所。[2] 当许多平民在敌人后方被切断联系之后,它还将为平民传递消息纳入其工作范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8年2月发起了一项呼吁,号召交战方停止使用有毒气体。[3]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历史:1918年至1939年期间

1914-1918年冲突被描述为一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红十字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维护和平上,它开始组织起来向那个方向努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愈合不佳的伤口、经济灾难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导致了一些冲突的发生,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现自己既要在欧洲开展工作,也要在遥远的地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开展工作。它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平民伤亡不断攀升的国内冲突。它所需要的法律基础是匮乏的,而且,尽管它尽力使政府采用新法律以保护平民,1939年之后法律的缺乏还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拉丁美洲和数个中立的欧洲国家免遭战祸。在历史上,军用飞机使炮轰数百平方公里的敌区首次成为可能;平民中受害者的数目也首次超过了士兵受害者的数目。从一开始,希特勒政权就发动了一场旨在征服斯拉夫民族并消灭所有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种族战争。国际人道法包含规制战俘待遇的规则(1929年7月27日的《日内瓦公约》),但不包括规制平民人口待遇的规则。

因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能够开展活动以保护和援助战俘,但它为某类平民——特别是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平民——所开展的工作却是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存在的。

1945年以来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当欧洲——二十世纪大多数暴力的滋生地——努力建设和平堡垒的时候,世界其它地区则继续忍受着冲突的影响;一些冲突有了新的形式,自由战士、游击队运动和独裁政权占据了中心舞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所提出的挑战,并考虑到20世纪30和40年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新的法律规则。首先在1949年对《日内瓦公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1977年,两个《附加议定书》使其更加完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助起草了所有这些法律。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或多或少地参与了1945年之后这个时期的冲突,并对其中产生的人道问题具有独特的洞察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历史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正在逐步更新,以介绍其工作的概况。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继续开展行动。1994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打破其一贯对媒体保持的沉默态度,公开谴责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虽然该组织尽全力想去阻止1995年发生在斯雷布雷尼察及其周边地区的罪行,但它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已尽力帮助数以千计从城中被驱逐出来的平民,尽管代表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现场工作中,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这场悲剧的发展所施加的影响极为有限。”

2007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再次公开表态,谴责缅甸军政府犯下的“重大违反人权的行为”,包括对无辜平民不论男女老幼实施的强制劳动、饥饿、谋杀等行为。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

造血干细胞观后感1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视频,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对生命的`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小胖子”,现年21岁,我国警校在校生。他是铜仁地区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贵州省一位向境外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中华红十字会通知“小胖子”与一香港同胞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在很多志愿者中,他是唯一一位配型成功的志愿者。接到通知后,“小胖子”费尽千心万苦说服了他的家人。

某日下午,“小胖子”走进了血细胞分离室,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极为复杂,有较高的风险性。“小胖子”历经长达5个多小时的痛苦折磨,分库终于也顺利完成了高分辨检测等工作流程,成功采集造血干细胞290ml,使患者有了生存的希望。

“小胖子”的忘我精神、崇尚行为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赞扬,红十字会为他颁发了奖牌。在后面的日子里,也有很多人学习他,纷纷捐献造血干细胞。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而有意义吧!

造血干细胞观后感2

今天,我们四(一)中队组织观看了《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片》。片中讲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医生莫淼、湖南警察学院学生崔湘豫、实习生苏余等人的亲身经历,并证明干细胞捐献是无害且健康的事情。

莫淼医生在读大二一次无偿献血中,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队伍。在攻读临床医学博士期间,他获悉自己配型成功后,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当时,他的父母都非常反对,但是他主动说服了父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在工作之余,还做起了造血干细胞的医务科普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呢?它能再生吗?我从电脑上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爱的奉献,是救人的善举。正如莫淼医生说的:“第一,对自己没有影响;第二,这是个积德的事情。自己作为医生,见的病人多,跟病人打交道多,白血病真的很容易摧毁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这需要我,需要你,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来承担。”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奉献爱心,它不仅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还能给无数即将破碎的家庭带去新的希望。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加入到献血志愿者队伍中去,让我未来的人生也能绽放光荣!

他叫王博文,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可是,谁能想到他在这个滴满露珠的年龄竟然患上了白血病。在沈阳二0二医院得知这个消息时,父亲王洪学的身体像被抽空了一样,顿时瘫倒在地。

医生说小博文的病很难治愈,除非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亲人的造血干细胞是最有希望匹配成功的,然而,父亲的又和儿子比对不上,要找到和小博文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谈何容易!眼看儿子的病一天天恶化,王洪学痛不欲生,身体也日益消瘦。看着每日强作笑脸的父亲,小博文似乎意识到什么,他瞪着大大的眼睛,无力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有个心愿,你,你能答应我吗?”王洪学望着儿子苍白的小脸,重重地点了点头:“孩子,爸爸就是***也要答应你!”“我,我想见见妈妈!”

儿子的话一出口,父亲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赶紧跑出了病房,独自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呜呜地哭出声来。儿子现在唯一的心愿只是要见到自己的妈妈,怎能不让他心酸难过。其实,每日形单影只的他,何尝不想有个人守在身边,分担他无尽的痛苦。然而,对于儿子这么一个极小的`要求他却很难满足,因为他和妻子早已离婚了。2001年,也就是孩子刚刚三岁的时候,他和妻子在锅碗瓢勺的碰撞中,婚姻走到了尽头,妻子也从此远走他乡。

就在父亲心如刀绞的时候,妻子竟然出现在了儿子的病房里。她从亲人嘴里得知了儿子生病的消息,马上从千里之外的广州赶了回来。儿子摸着母亲只有在梦中见到的脸,哭泣着说:“妈妈,我想你。”母亲早已泪如雨下,她又怎会不想自己的儿子呢?一个人独自在外,她最怕的就是听到孩子哭声,每一声哭泣都会让她牵肠挂肚,都会让她感到撕心裂肺地疼痛。她随身带着儿子的影集,每天晚上都会拿起来从头翻到尾……可是对儿子的思念由不得被曾经和丈夫每日吵吵打打的回忆所淹没,丈夫曾用一个酒瓶把自己砸昏在地,她永远都不会忘记。万万没想到如今和儿子的重逢,竟然有可能是永别。

曾经的夫妻为了儿子平心静气地坐在了一起。

一日,母亲忽然收到了一条短信:“老婆,我爱你。”号码显示是王洪学的手机。她的心一惊,也没说什么。后来,接连不断地出现这么暖融融的句子,“老婆,你几点钟回来?我等你吃饭。”“老婆,原谅我好吗,让我们重新开始。”……谁知,王洪学也收到了类似的短信,他到外面的时候,会收到:“老公,回来吧,我想你……”号码显示是博文妈妈的手机。他们都把这份爱悄悄地藏在了心里。

一日,他们两个同时到外面去,母亲的手机响了。她打开,看到是一条短信:“老婆,我给你准备了泡面……”手机号码依然显示是王洪学的。她不解,问:“你给我发短信了?”他蒙了:“我一直和你在一块啊。”说着就开始从兜里掏手机,兜里空空的,才想起,出来的时候手机放在儿子的床头了。他们一切都明白了。

他们能否答应儿子呢?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医院再一次给小博文下了病危通知,孩子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虽然母亲的骨髓和小博文完全适合,然而,手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再次把这个可爱的孩子折磨得苦不堪言。在生离死别的巨大悲痛面前,还有什么心理包袱不能卸下!2007年4月28日,博文父母的婚礼在医院里举行了,证婚人就是小博文。那天,小博文忘记了自己的病痛,蹦蹦跳跳地把爸爸和妈妈的手握在一起……

如今小博文还躺在医院里,随着病情的好转,各地的捐款也如雪花般飞来。他们说,为了儿子,不管发生了什么他们都会勇敢地走下去,因为他们已不再孤单。

任何的恩恩怨怨在浓浓的亲情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我们都没那么坚强,大难来临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另一个人的支撑,都需要别人给予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