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宋词鉴赏唯美写景句子 正文

宋词鉴赏唯美写景句子

时间:2025-05-14 12:39:24

景物描写的诗词赏析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析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关于景物描写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代高骈《山亭夏日》

6、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宋代秦观《纳凉》

7、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8、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3、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1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1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1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20、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2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2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2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26、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2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9、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3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35、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一枝 一叶 总 关情

——写景诗鉴赏指导

【考点阐述】

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品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知识梳理】

一般来说,写景诗涉及以下知识点:传统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表达技巧、写景的方式方法,与主旨相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方法点播】

写景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理解诗词的主题。一般而言,诗人构建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撷取相似之“象”表意;二是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富有人格性情的意象;三是借助不变之“象”反照“意”。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两个精心选择的意象来体现。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作题时能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进行分析,同时对两首诗中的异同意象进行比较分析。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意境鉴赏可分三步去答:一看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景象、物象;二看用了哪些技巧,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三要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指明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3.抓诗眼,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在试题的注释中),即知人论诗,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等。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值得注意。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通过不断地体味、剖析,从而领会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小景”、“大景”应指什么?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

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你就这首诗的“意”和“格”分别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这首诗的“意”

(2)这首诗的“格”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2.(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4、(1)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既有客中留滞、思乡情切之意,又有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叹,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写法,颇见匠心,全篇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与景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乔木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感”,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是前半景后半情的平常写法,就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妙。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

2、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诗经·卫风》

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汉乐府》

5、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11、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婢》

12、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14、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

15、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秋风词》

1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7、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踏莎行》

18、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

19、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2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

21、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蝶恋花》

2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2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2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6、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

2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28、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纳兰性德《清平乐》

29、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性德《虞美人》

30、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纳兰性德《蝶恋花》

31、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虞美人》

32、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3、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民国·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34、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35、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鹧鸪天离恨》

3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7、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北朝·萧悫《秋思》

38、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

39、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浣溪沙》

4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

4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

4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43、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4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45、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46、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吕洞宾《梧桐影》

4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

48、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点绛唇》

49、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50、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