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步枪射击唯美句子 正文

步枪射击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5 21:13:50

瞄准,是一个军事术语。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凡是射击训练或正式射击中,瞄准是击发的前提,只有瞄准了,才能击中敌人。

枪上都有两个标志,一个是准星,一个是缺口,瞄准的时候,目光、缺口、准星和目标,要连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成绝对直线的时候,扣动扳机,从连线到扣动扳机的过程就是瞄准。

瞄准是个并不复杂的程序,有没有文化,当兵时间长短,都无大碍,只要能屏息静气地把准星放进缺口里,左右间距相等,上端完全对齐,前方直指目标的要害部位,剩下的就是轻轻而稳稳地扣下扳机了。

检验瞄准的最好办法是看你是否击中目标,但这种办法用的很少,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让一个兵用真枪实弹天天练枪法的程度。替代实弹的方法就是据枪练瞄准,瞄得自我感觉很准了,就空扣一下扳机,表示你已打了一枪。

我刚当兵第二星期就开始射击训练了,那时班长说是射击预习,其实就是练瞄准。一月的淮北大地,雪过了天并没有晴,我们趴在雪地上瞄准,一趴就是一上午。由于怕把军装弄湿,班长允许我们新兵将雨衣垫在胸前,这雨衣是把雪水隔住了,却隔不住雪地上的寒气,瞄不了多大一会儿,五脏六腑都感到了阵阵寒意。手冻了可以搓一搓,肚子冻了只能悄悄用四肢撑地,让肚皮离开大地一会儿。做这种动作的难度比较大,胳膊腿都要有一定的支撑力,我那时身体比较瘦弱,撑起来坚持不了半分钟,为了坚持时间长一些,只能把动作做大,这样虽然时间长了,但目标却容易暴露。一次我刚把臀部拱起,就被班长发现了,他没有口头训斥,而是悄无声息地跑到我的身后,抬起脚用力在我的臀部踢了一脚,踢得我疼了好几天。

两周后新兵连组织了第一次实弹射击,每人5发子弹,在100米的距离上打胸环靶。实弹射击是班长最紧张的时候,因为射击成绩要张榜公布,公布的是新兵,排名的是班长,直接关系着班长们的带兵水平。射击之前班长们比新兵还要紧张,他一而再地向我们强调,别慌张,按照平时瞄准的动作,确实是瞄准了再击发。不要受外界的影响,不能别人的枪一响你就沉不住气,有的是时间,一定要瞄准。那次射击我的自我感觉特别的好,平日训练困扰我的虚光一下消失了,心跳出奇的正常,根本没有班长所担心的那些问题中的.任何一种。该我上场了,班长拍拍我的肩膀深情地说了一句“稳住”。我从监枪员手中接过装有5发子弹的弹夹插进子弹袋里,卧倒,装子弹,出枪,瞄准,一套动作很标准,那一刻我感觉四周静得没有一丝杂音,只有那个靶子像戴着高度老花镜的一张笑脸在望着我。平时的训练我们瞄的都是胸环靶的下九环,我按照班长讲过的理论寻找下九环,出乎我预料的是任何姿势没有调整,枪托就那么向右肩胛上一抵,目光就将缺口、准星套到了一条线上,小喇叭一吹,我的枪第一个就射了出去。是不是太快了?我向后看了一眼班长,他在很远的地方向我伸了一下大拇指,然后又做了一个下压的动作,我不知是什么意思。这时第一轮射击完毕,报靶员跳出靶壕,指示牌在我的靶子上做了一个下45度角的比划,我打了5环。我的脑袋蒙了,他是不是报错了?我的良好感觉在他那一比划里飞走了,第二次射击的喇叭声响了好长时间我竟忘了射击。

5声喇叭过后,我的新兵连射击成绩诞生了,35环。

回到连队我想班长肯定会把我骂个狗血喷头,哪知他不但没骂,还把我鼓励了一番,说第一次,谁都难免紧张,有好多人开始打不好,但以后却成了射击能手,让我下连后好好干,关键是练好瞄准,瞄不准就打不上靶子,这是多少人实践证明了的。我带着不及格的射击成绩下连了,并暗暗发誓要练好射击,把新兵连的耻辱历史抹掉。

下到连队发给我的不是步枪,而是一挺机枪。班长说我的个子高,站队是站第一名的,第一名就是机枪手,还说机枪手享受副班长的待遇,平时可以替代副班长查哨。那时的新兵听话,不管有没有班长说的那些理由,我还是愉快地接过了机枪,接过之后我才明白,一挺机枪的重量足有三支步枪重,再加上一个装有100发子弹的弹盒,给我的压力真有千斤重。看来班长说的什么待遇那是哄我的,真正的原因恐怕是老兵们都不愿扛这个沉家伙。

扛上了机枪就要练机枪,于是我又在机枪上练起了瞄准。这机枪不同于步枪,没有卧姿、跪姿、立姿等等那么多的变化,打机枪只有一种姿势,卧姿。机枪的瞄准与步枪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但要瞄得准,还要卡得紧,因为机枪有很强的后坐力,特别是连射,如果没有手指、臂膀和肩胛的合力,瞄得再准都是白搭。机枪的射击距离是100米和200米,距离远了,瞄准起来就费劲,特别累眼,精力太集中之后,半天下来看什么别的东西都有点模糊。打机枪我没有太出彩,也没有太落后,在每天多比别人负10来斤的情况下保持在中游,班长说已经很不错了。

当兵几年,我经历过几次打靶,成绩大都在及格与良好之间徘徊,班长、排长在帮我找原因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瞄准。听了他们的经验之谈,我很诚恳地点点头,可我并不认为我的问题出在瞄准上。我相信我的1。5的视力,也相信我对缺口和准星的理解,问题可能出在击发或者呼吸或者据枪的姿势上,这一切都像是与瞄准有关的,又像是与瞄准无关的,总之我的射击没拿过优秀。射击优秀与否,并不影响当一个好兵,因为兵营里衡量一个兵的好与不好,不单纯看射击,还看其他的课目优不优秀,如果其他地方不优秀,射击再好也是不能以偏概全的。这在我们连就有一个活例子,我们班有个比我早三年入伍的班长,军事上不但射击次次优秀,军体、爆破、战术等各方面都是优秀,经常在全连官兵面前做示范动作,我们新兵都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可有一天就出了问题,我们守卫的淮河大桥发生了一起案件,当时这位班长当班,全因他的机智勇敢,及时排除了爆炸物,使每5分钟就过一趟火车的大桥完好无损。但在排爆中他自己掉下了大桥,双腿骨折。有人破坏大桥,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为了早日破案,抓到破坏分子,部队请公安机关参与侦破工作,老公安很有侦破经验,到现场勘察了一趟就下了结论,说这是一位很有专业才能的爆破手作的案,在地方上还没遇到过这么专业的不法分子,请部队领导从内部查一查。领导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很快把视线转移到了这位班长身上。原来这位班长当官心切,听说连队把自己当作提干的苗子报了上去,想弄出一点轰动效应,来促使事情的尽快解决,哪知弄巧成拙,毁了身体,也毁了前程。

从军事的角度看,这位班长不能说不优秀,但用军事上的术语说,他瞄错了目标。射击中瞄准的用意很明确,三点成一线,这一线的关键是目标,如果目标瞄错了,那你的缺口准星越对得准,你的射击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向问题,对于本领小的人来说,错一步无关紧要,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错走一步就难回过头来。我们常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射出的子弹更没有回头的可能,要想不使自己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就要像射击一样常瞄准。

实际上我们的人生扣动扳机的时候远没有瞄准的时候多,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瞄准的。就如打仗一样,上战场之前我们已经开始瞄准了,不过那是从战略上的瞄准,一旦战略方针确定下来,就要立即从战术上进行瞄准。走上战场之后,发现敌人的过程,利用地形地物的过程,构筑掩体的过程,选择手中武器的过程,都是在瞄准。瞄准了,战斗就胜利在望,瞄不准就要被动挨打,因为你在瞄准敌人的同时,敌人也在瞄准你,只因他先瞄准你了,你才没有瞄准他,你才没时间去瞄准他,你才没机会去瞄准他。瞄准抓的就是先机,先机在预备阶段你可以等,在冲刺阶段你必须要去抓,人人都在抓,就看谁瞄得准了。

现在的社会上,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家和领导干部,他们很多是从部队转业复员的,之所以到地方干得得心应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军旅生涯给了他们比别人更高的素质。这素质不是别的,正是审时度势的能力,用军事术语说是善于在瞄准中迅速击发。

这么多年了,我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不忘先瞄准,这是军营生活告诉我的人生秘诀。

军训是枯燥的,瞄靶不射击是令人心烦的,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两关,终于盼来了激动人心的实弹射击……

其实,头一天晚上我们就没消停,从晚饭前教官宣布第二天举行实弹射击训练开始,整个军营就象炸开了锅。我们寝室更是展开了一场“射击预想大讨论”,有人讲会使用假弹,有人讲枪的后座力特大,有人讲枪声大得吓人,更有人讲起了二战狙击手和AK47……不管怎样,归结到临睡前就一个想法:咱们试试再说!

我们一排还是好,出去打靶都排在前头。刚踏上大巴车,我们“战友”的心早已飞向了靶场。一路上大家还在议论纷纷,临到靶场时更是三步并成两步走,惟恐被落下了似的。

靶场落在一片广阔的草地上,地上铺好了一床床的草席,枪就放置在草席前,教官早已威严地站立在草席旁,等候着我们小射手的光临。远处是个小山坡,靶牌就整齐地排列在山坡前。此时的靶场异常安静,还真有点古代战场的感觉。“嘘嘘!”,随着教官清脆的哨响,第一组射手已经卧倒就位,教官蹲在旁边填充弹夹。天啊!那是真子弹!当看到教官手中那明晃晃的子弹时,我的眼睛好象也亮起了金光……

终于轮到我打靶了!接过乌黑的弹夹,我径直走到枪的跟前,那是一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81-1自动步枪。这时,教官替我上好膛,然后把枪交给我。握着这支枪,今天感觉份量重了许多,最为糟糕的是,天啊!靶牌是那么的.远,靶心是那么的小……按照当时教官训练的方法,我摒住呼吸瞄准了远处的靶牌,然后轻轻扣动扳机。“砰!”地一声巨响传来,几乎是震耳欲聋,我就差没去捂耳朵了。“砰!砰!砰!砰!”带着惊魂未定的后怕,我干脆来了一个连发,平日教官要求的步骤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嘿!这感觉还真过瘾!我似乎已经感觉到自己射出的弹头正穿过靶心,飞进了山上的崖壁。

“15环!”当报靶员报出我的射击成绩时,我才回过神来!这时真为自己的草率懊恼不已。通过这次射击练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千锤百炼,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

北京时间8月11日晚,杜丽完成了里约奥运会的谢幕战,在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她拼尽全力,收获一枚铜牌,此前在自己的成名项目——女子10米气步枪上,她还射落一枚银牌。两枚奖牌对现在的杜丽来说,已算得上奇迹。

金牌背后的无价亲情

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