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以秀丽著称的江南,那里的天总像晾不干的衣服,湿哒哒的教人难受;我去过以舒适闻名的四川,那里的天永远裹在一层轻幔中,太阳好几天不露面;我也去过盛产葡萄和美女的新疆,那里的天尽管也青也蓝,但被烘烘的热气蒸着烤着,让人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嘉峪关的天青天蓝,蓝得就象一块无瑕的翡翠,那样纯粹,那样明艳,你只要不经意看上一眼,就象猛饮了一杯佳酿,刹那间就醉倒在湛蓝的晴空下。不过,醉倒也不要紧,这里有柔柳婆裟,有杨槐遮阴,有玫瑰送香,那能让你在太阳下晒着呢?
来到嘉峪关,才真正体会到"雄浑"、"壮阔"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这里是真正的大漠戈壁,如果是下雪天,你就可以亲身领略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雄奇,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万里长城由此向东向南蜿蜒而去,背负着历史的沧桑,肩负起未来的希望。在天地交接的尽头,祁连山终年积雪,绵亘千里,恰如银龙飞舞,牵引着人们的目光。戈壁大漠,除了生命力极强的红柳之外,就是一些耐旱耐寒的骆驼草,一蓬一蓬的妆点着苍茫大地。这才叫天宽地阔,这才叫西北的大气。这种况味,在细雨江南是无法真正体味的。
这样的地孕育着这样的天,这样的天覆盖着这样的地,在天地之间活动的嘉峪关人更是雄壮豪迈。还记得1991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吗?酒钢一号高炉突然坍塌,那可是十几万钢城儿女的生命线啊!噩耗传来,举城痛哭。可是,顽强不屈的钢城儿女没有过多地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毅然肩负起重建的大任。一号高炉以最快的速度又重新矗立在倒塌的地方,睥睨着曾经发生过的灾难。2004年,一场来势凶猛的非典逼近嘉峪关,十几万钢城儿女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同心协力,狙击非典,全市无一人感染此疫,有力地捍卫了雄关的尊严。这就是百折不挠的嘉峪关人,一群真正的西北汉子,敢干直面所有困难。
如今的嘉峪关,虽不说四季常青,但也鸟语花香。漫步在宽广整洁的街市,耳边是路人的欢声笑语,眼前是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到处是荫荫如盖的绿树,风中不时飘来淡淡的花香,怎不让人感觉恍若进入了世外桃源?清朝的一位诗人写道:"种得杨柳千万条,引得春风度玉关。"如今的嘉峪关,早已是春风骀荡,春色满园。
站在嘉峪关城楼上,望着苍茫的戈壁滩,望着空旷的草原,望着白皑皑的祁连山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雄居祁连山与黑山之间,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正是因为它浑厚的历史气息,造就了它悲壮,苍凉,神秘而又宏伟的美。而这种美,它有着一种强烈的感召,每走近一次,都会让你在历史与今朝之间,穿越厚重。
触摸关城。城门上斑驳的锈迹、门洞中低凹的石条,似乎都在向你诉说着当时明王朝割舍西域的无奈。每踏过一块青砖、每走过一个幽深的门洞,怀古的感觉就会愈发强烈,因为这里的每一方瓦、每一块砖、每一个门洞、每一座楼阁,甚至包括流动的空气,都仿佛有光阴的痕迹和味道,都有故事蕴含其中,好似我们轻轻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湿漉漉的历史一样。那些古香古色的楼阁上的红漆木柱、雕花木窗、彩绘屋顶、那些环绕的回廊、飞耸的檐翼……无不透着幽幽的古意。
登上城楼,那望不到边的大漠,苍茫的在祁连山的延绵不断中,伸展远去……在那些朔风裹着尘沙的咽呜声中,甚至能听到曾经寒夜刁斗、霜落铁衣、马鸣风萧萧的铿锵岁月,正穿越这厚重的城墙,从历史的扉页中走来。矗立在落日,余晖,白雪,尘烟中,嘉峪关就像一条腾飞的玉龙,傲啸着祁连山颠的云起月落、回眸着大明皇朝的兴起,追忆着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不堪岁月。浮云怀山,百峰披银,皑皑的白雪照着的似乎就是征人寂寞而疲惫的身影。苍茫的大地再充斥着战争的苍夷和民生的凋敝。嘉峪关,这个被大刀操练过的历史,有多少个民族在这里站立成峰峦,又有多少个民族在这里溃倒成了江河。那些在残阳里饮过血的沙石,见证了一个征伐的开始,也见证了一个盛世的开循。
斗落星移,当年的雄关古道,漫漫黄沙,斑斑血泪,多少忠魂铮骨、多少烽烟狼藉,已在岁月的磨蚀中不留痕迹。铅华洗尽,当今天这座严关高楼,矗立在丝绸古道边上,用文明,用现代,用发展,用和谐给长城这个举世瞩目的奇观续写新的篇章的时候,"酒泉西望玉门道,千山万碛皆白草"的苍凉已经不复存在。绵延的公路、铁路犹如缎带起舞在莽原,洒向沙漠瀚海,洒向帕米尔高原。
落日余晖,当我再一次眺望祁连雪山的时候,我知道,它的沧桑,它的宏伟,它的壮观,它的神秘,会一如既往的守望着这座古老的城楼。把它的`历史凝成泪,把它的今朝写成诗,把它的明朝绘成画……
嘉峪关外的停车场宽敞平坦,许多商家在这里设点兜售小东西,大多是一些旅游纪念品和一些假冒的文物。还有嘉峪关的特产和夜光杯,令我惊叹的是,竟然还有印刷精美的****女人画册摆在显要位置,真是大煞风景。我买了一顶牛仔帽,戴在头上,仿佛自己是一个独行的西域骑士。
走进雄峻的铁制闸门,迎面就是一个长长的坡道,不禁想起演义小说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描写,"一声炮响,城门大开,杀出一彪人马",想来这个坡道就是为了增加兵马从城内冲杀出时的气势吧。走完坡道,我们就踏进了嘉峪关的关城。关城呈不规则四边形,除城门、城台、敌台、垛口等部位用青砖包砌外,其余部分皆由黄土层层夯筑而成,约有两丈多高。几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城墙早已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面上满布着深刻的皱纹,躯体上的创伤更是纵横斑驳,让人沉思。
坡道尽头处,右首就是长长的碑廊。从这些表面斑驳脱落,字迹模糊不清的古碑中,我们知道了嘉峪关初修、重修的经过,我们也知道了戍边将士们的功过赏罚,我们还知道了曾有无数的先人也曾和我们一样在此凭古吊今,直舒胸臆。"建筑是历史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只要嘉峪关还屹立在这里,它就不会缺少它应得的朝拜者!
我站在楼头,极目远瞩。顿时感觉自己是一个守城的士兵,身负保卫国家重任。其实,当年的敌人如今已是我们的民族兄弟了!南北城墙上中间建有敌楼,两敌楼的屋顶形式并不同。敌楼不是关押战俘的地方,而是暸望或休息之处。在敌楼上观望长城,若隐若现,有如游龙。南边长城好像要延伸到远方的祁连山。祁连山雪峰起伏,如一群奔驰的白马;而城下的一片戈壁纹丝不动,似乎大敌当前,静观其变。横穿戈壁的长城实际上是一片土墙——我们都疑惑,关城虽然坚不可摧,但跨过这片"土墙"何其容易!——不过据说嘉峪关段长城建好后,此处再无战事。足见长城的威力!阳光下,六合茫茫,天地苍苍,巍巍耸立着这一庞大的关城,本身就是一尊历史的风景。只觉得时光、岁月、历史,从那厚重古拙的城砖缝隙里丝丝地流淌,浸满我的全身,使我感到一阵阵惊悸。月光下,那蜿蟠绵延的长城,起伏跌宕,隐隐远去。那是龙的狂舞,还是电的长鞭?鞭打历史,横扫尘埃,激荡时空。文明化为碎片,岁月铸成悲伤。在狂舞中,掀天揭地之文,震星惊月之字,暴风雨般地倾注在荒原阔野。顽石凝铸痛苦,飞沙激扬愤怒,边草的枯荣化为历史的沧桑。在荒原上,在群山间,在无边无际的砂碛里,生与死都是一行悲怆的史诗……
从秦汉到宋明,在这茫茫西北风沙线上,三关傲勃苍野,巍然天地,耸立起一尊尊历史的大风景,展示着一代代王朝的胆略、气魄,也透出帝王们对于边患的怯懦、惶恐的复杂心态。他们的心境并不那么坦然和大度,当然也不能高枕无忧。长城、关楼、垛堞、烽燧,都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历史作用也越加黯然。朱明王朝是从那淫逸成性、二十六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一路衰败下去,至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然而已无回天之力了。他的几代爷们修筑加固的长城和关楼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吴三桂开关纳清,一代长辫子马蹄袖的王朝便从容分娩了。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1
嘉峪关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但家乡的变化老爷比我清楚。
老爷说,过去的嘉峪关,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风吹石头跑,寂寞少人烟,民间流传着有: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的歌谣,好像出了嘉峪关就和生死离别交织在一起了。
听老爷说,1958年,几万工人大军会战嘉峪关脚下,奏响了建设酒钢的战歌。工人们披荆斩棘,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经过50年的建设,今日的嘉峪关不在是往日荒凉景象,已经发展成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成为丝绸之路一棵灿烂的明珠,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嘉峪关人扬起前进的风帆,乘风破浪,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英雄的酒钢工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使嘉峪关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老爷说,今日嘉峪关,俨然一幅美丽的画卷:酒钢厂区马达轰鸣,烟窗林立,铁水奔流,钢花怒放,夜晚映红了半边天;市区内,一座座高楼大厦井然耸立,车水马龙,生机勃勃。雄关广场,靓丽缤纷,新化大道,槐影婆娑;森林公园,树木繁荫,水上乐园欢歌笑语,东湖绿水荡漾,迎滨湖碧波浩渺,互相映照,真象人间的天上。
说起嘉峪关,老爷的话总是很多。听老爷说嘉峪关,我才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有如此大的变化。听了姥爷的话,我更爱那些使嘉峪关发生巨变的英雄们。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2
在这里,烈烈阳光,无风无雨,只有几朵白云轻悠悠地飘过。这么美好的地方,无法想象这是曾经古代保护边疆的地方,曾经这里战火纷飞,烟火不断,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站立,只为了保护身后的家人。这里就是嘉峪关。
在飞云之下,嘉峪关屹立在这里,尽管它是明朝的长城,但是时间并没有消减它的气魄,是震撼的,是逼人的,它好像一个战士,拿着一把大刀,目光坚定,警告着敌人,只要敢跨进国土一步,生命必有危险。这个时候,我对于祖国的自豪感达到了顶峰。嘉峪关,它是多么一个尽职尽责的战士,我不禁为它惊叹。
踩在石子路上,听着脚磨擦着石子的沙沙声音,耳边仿佛听到了刀尖互相碰撞的声音,听到相互厮杀的声音,甚至是人的惨叫声,马儿啼叫的声音,我竟然还听到了百姓祈祷的声音,是默默的,真诚的,这里有父母对孩子的,也有孩子对父母的。我抬头望着城墙,一道道的痕迹,印证了这一切。这些印记无法消除,因为它们就是历史,就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朗读着《我爱你,中国》,我看着眼前茫茫的一片沙漠,耳边是一句又一句:“我爱你,中国。”“祖国妈妈,您好。”爱国之情突然间涌上头。我好像看见了那些牺牲的将士们,也看见了那些被保护着的百姓们脸上的安全和幸福。
微风拂着沙土,迎面扑来,我的眼前模糊了起来,历史,已经在我眼前了,但是,未来还在我的手里,需要我还有身边同学的努力。
最是烽堠经世面,长烟落照立云头。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3
众所周知,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它的最西端就是嘉峪关。我们先去了天下第一墩。长城第一墩东临讨赖河边,建于明朝,不可思议地矗立在56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站在第一墩往下望,是讨赖河滔滔的河水。
第二站悬臂长城同样令人惊叹。到了那儿,和我见过的长城相比,我觉得它非常雄伟特别。悬臂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样绕在陡峭的山脊上。我一鼓作气,爬了上去。最陡的地方呈45度,因“长城倒挂,铁臂悬空”而得名,还有西部八达岭美誉。山顶上的景色更加美丽,眼底一望无际的戈壁,大片大片的田地,以及远处的一座座城市,形成了西北特有的风景。和杭州的`天空相比,这里的天湛蓝湛蓝的,空气也特别清新,在山顶遥望远处,真是畅快极了。
第三站,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关城是万里长城中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关城是驻守官兵吃、住、训练以及驻守边疆的地方,关城内俨如一个小城市。除了守望的高楼、宽敞的训练场地和将军府,关城内还有关帝庙和戏台,让驻守在此的官兵平时有了娱乐和寄托的地方。
另外,我们一早在嘉峪关还看了日出。早上五点半,我们早早来到了关城的西面,有两个阿姨用手去握远处冉冉升起的红日,把它定格在瞬间永恒中,调皮的我却像尝尝太阳的滋味呢……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4
嘉峪关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它由原来的定西县一跃变成了定西市,足可以证明它的实力。
嘉峪关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
麓,因山而名。明洪武五年(1372)修筑万里长城时置。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开始筑城设关,以后经历一百多年时间扩建,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明弘治年间,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这关雄伟壮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定西的消费场所有很多,人们的日常消费很方便。比较大型的超市有西部超市大众店等。这些超市的建立方便了市民的消费,也是定西的韵味。
嘉峪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韵味深长,它既有浓郁的文化、娱乐的气息,又有欣欣向荣的经济产业,还有一股现代化的气息。
嘉峪关,它在向你招手,欢迎来到定西!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5
说到甘肃省的著名关隘,不得不提嘉峪关。嘉峪关,这个名字不知多少次在各种文献资料中被提到过,它是长城的开头,在中原大地上已经矗立了上千年。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这个词,明白它是长城的起头处,并有天下第一雄关之名,但是一直没能一睹它的真容。直到现在,我才真正亲眼目睹了天下第一雄关的风采。
嘉峪关的东闸门城郭,是雄伟的。现在的嘉峪关城楼是清朝维护过的,色彩鲜明,却不免有失古代气息。城楼上挂有一块黑漆大匾,上书天下第一雄关六个金字。望此关此匾,果是名副其实。好关!
过了东闸门,就是一个不缓不陡的上坡。这坡之用极大:一来,甘肃地区长年少雨,这个小斜坡可以在雨天收集更多的雨水;二来,一旦敌军攻到关城之下,这个斜坡对于御敌可以起大作用。仅仅是这么个小小的坡,就凝聚了古人如此多的智慧!若是继续往里走,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身着盔甲立于两旁。真个身披铁甲团花灿,头戴金盔嵌宝浓!正走时,逐渐望见演兵场。演兵场的后方有一栋楼宇这也是清朝时期翻修过的矗立,两旁各有十数枝军旗,迎风飘动,猎猎作响,就如千军万马一齐奔来,很是威风。
再往前走,过了戏台这是将士休闲娱乐的场所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庙,就到了城根底下。登上城楼极目远眺,近处的戈壁、远处的绿洲和与天连接着的嘉峪关市尽收眼底,容不得一点遮挡和阻碍,目光从这座历经沧桑的城楼上可以自由地延伸,延伸到了遥远的古代,不禁让人想起那幅张骞李广俱往矣,秦燧汉关今犹在的名联。登上嘉峪关的城楼,能让人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嘉峪关,这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河西走廊上的明珠,将会永放光芒!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6
阳春三月,内地早已是春雨蒙蒙,杨柳吐翠,麦苗青青的景致了,而地处万里长城西端的嘉峪关依然大雪纷飞,寒气袭人,风沙肆虐,完全感觉不到一点春天的气息。
特别是呼啸的狂风,有一搭没一搭的刮着,光秃秃的树木摇摆不定,城市的身影时显时隐。远处,苍茫的戈壁、枯黄的骆驼草,残缺的长城遗址被漫天黄沙淹没,尽管这样的天气一直要持续到4月底,尽管鞭子一样的风被季节拿在手中,尽管嘉峪关还没有听到春天的脚步,但路上迎风上班的人流,田野里和羊一起逆风而行的牧人,哨卡上披风而立的哨兵,他们在风中或行色匆匆,或步履坚定,或目光神圣。
嘉峪关的风真大,嘉峪关的风的确凛冽而寒冷,但谁说嘉峪关的春天还没有来临?其实,他早已驻足人们的心中!
在景德镇,我被无数精美而华丽的瓷器簇拥,这些造型各异的艺术珍品光彩夺目,鲜活生动。留连在瓷的海洋,目睹造瓷者朴素而勤劳的双手,游走这座千年瓷都,我被瓷深深的感动和吸引……
瓷温润如玉,瓷晶莹剔透,瓷纯粹无暇,瓷艳丽眩目。瓷如千年造化,瓷似易碎之心,瓷在官窑或民窑中浴火重生,瓷在朝代演变中历久弥新。
在景德镇观瓷,其实是观看劳动者的精湛手工,近距离临听瓷的声音,就象听到了智慧花朵绽放的声音,近距离的拍摄瓷器,其实是记录下了一个民族的繁花盛景。
无论清新淡雅的青花、质薄色润的粉彩还是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装点着千家万户,更装点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7
今天我们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长城最西的嘉峪关。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与最东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它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的风景优美,有大片大片白茫茫的雪山、壮观雄伟的长城、艳丽的庙宇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走在城墙上感受几百年前的点点滴滴。这里的石墙上,不像北京长城石砖上刻满人的名字。在嘉峪关也有一个唯美凄凉的传说,“击石鸣燕”:相传在嘉峪关内有一对恩爱的燕子,每日形影不离,一天傍晚燕子双双出去觅食,在一天傍晚城门将关闭时雌燕飞起来了,而雄燕却撞死在城墙上,为此十分悲痛发出"啾啾"声,不久去世。
来到这里不禁想到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等一些诗句,将边塞的历史记忆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好像响起了古代士兵为了保护国家、保护至亲而守护边疆,金戈铁马的嘶鸣声。我想,他们肯定抱着一腔热血与入侵者奋死而战。一次次将鲜血洒满城墙,一次次牺牲年轻的生命。可能他们的内心是伤痛的——这儿的酷暑严寒可以让一个人失去所有的斗志。但在心灵深处浮现出自己的父母、妻儿的样子,便有了力量,所以为了自己的家人,也要不顾一切地与来犯之敌奋战到底,绝不退缩。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相较于那些战士们,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勇于挑战自我,不能放弃。
我更坚定了自己。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8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一首长城谣,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之情。长城,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象征。对于长城,我一直很感兴趣,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而长城是最有代表性的。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嘉峪关长城,着实感受到了长城的魅力。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始建于公元1372年,比素有“天下第一关”美称的山海关还要早9年。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望着雄伟的嘉峪关长城,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刀光剑影,鼓角铮鸣,黄尘古道,烽火边城。抚摸着粗糙的墙身,我感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描写嘉峪关的作文9
昨天我才知道要出发去嘉峪关,今天我们就要坐动车出发了!因为爸爸买了一大早的车次,所以我们很早就要出发!
吃过早饭,我们步行到了地铁站。本来以为早上头趟地铁人会很少,但是走到乘车的地方才知道,人是特别多的,主要是和我们一样,拎着大包小包到北站赶火车的人。
前几个站点我们都是站着的,后几个站点有一些人下车了,我们才有了一个位置。爸爸让给了妈妈,妈妈又让给了我。我又不好意思自己做着,就非拉妈妈过来,让她坐在我的腿上。妈妈却开玩笑地说,有点欺负儿童的意思,就又站着了。经过四十分钟的地铁,我们终于到达了西安北站。
这样我们就可以坐动车啦!凑巧的是,我们刚一来,动车就开始检票啦,这样幸运的事可是不多见的。
检完票后,我们就要开始登车了。到了车上后,我先是开始吃东西,吃完东西,开始睡觉,睡完觉后又开始吃,但是这次吃完后,睡不着了。这样的话我就只能看看窗外的风景了。
过了西宁,窗外就是大片大片的草地,远处是山顶上白白雪顶祁连山。不过在我醒来的时候一直有一个小孩儿在那哭。他一直哭我们就觉得吵死了。如果不哭就好啦。结果第二次真的没哭。可能是睡着了吧?她却突然冒出一句:“哈,外面那么多羊!一定有狼吧。”接着她就开始学习狼叫“呜呜呜——”直逗得整车厢的人大笑。
快到酒泉的时候,窗外的绿色就很少了,远处的山还在,山上的雪还在。车外的温度也比刚才升高了些。很快就到了嘉峪关,叔叔阿姨很热情地把我们接回了家。这里晚上九点多天还亮着的。明天就可以玩儿了吧,会去哪里呢?真期待啊!
描写嘉峪关的优美句子1
落日灼红了整个戈壁滩,天净得像一块蓝布,没有一丝云彩。夕阳下,嘉峪关一身古铜色,生生摆出一副威武刚猛铁壁铜关的气势。我平生第一次直面这大漠落日,第一次真切体验这塞外风光。当我踩着夕阳登上嘉峪关城楼,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怆然涕下的感慨油然而生。嘉峪关头,内城外墙勾连环接,箭楼角楼相倚相望。万里黄沙间汉长城似游龙浮动,烽燧遗墩、断壁残垣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凝聚着边塞沧桑的历史画卷。
天下第一”似乎是我们这个民族古往今来永恒的不懈追求。文有状元,武必盟主,山称第一山,泉赐第一泉。长城万里,关隘千余,自然也得争雄“天下第一”。于是东边山海关挂起“天下第一关”的招牌,西边嘉峪关打出“天下第一雄关”的旗号,各领风骚,遥相对峙。就我来看,山海关与嘉峪关各有千秋:都处在万里长城的顶端,都是据险而设,扼守战略咽喉。山海关关城一体,嘉峪关关隘自成体系。从关隘自身的角度讲,嘉峪关似乎更完整、更宏伟一些。
一切往事在时光的流逝中早已褪去了原有的色泽,但遥想丝绸古道当年的繁华胜景,眼前依然萦绕着河西走廊古老文明的热息。南面是堆琼垒玉的祁连雪山,山体凌空万仞,巍峨入云,绵亘千里,如同一条游动的玉龙,银甲狰狞,摩肩而至;北面是凝华积素的黑山,山体峥嵘万叠,悬壁逶迤,险峻奇绝,好似一只昂然的蟾蜍,嶙峋如铁,压云而来。两山遥峙,不怒而威,嘉峪关就雄踞其间。
嘉峪关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周围的风景非常优美,周围有着高大巍峨的山峰,还有这清可见底的小溪,真可谓依山傍水。而嘉峪关又是这样一个军事攻防重地,地势天成,真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站在长城上,顿时觉得视野广阔,看下面的风景,美不胜收,心中的豪情顿时涌现,这祖国的大好江山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爱国之情涌现心中。
嘉峪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听大人说,以前这里的环境非常恶劣,一年四季都在刮风,尤其一到春季,到处飞沙走石,都能把人吹走。现在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建成了迎宾湖、东湖、森林公园,所有的`道路都种上了行道树,现在的嘉峪关市,到处郁郁葱葱,鲜花盛开。尤其是走进东湖,满眼望去都是绿树红花,高耸的气象塔犹如一只海豚跃出水面,蜿蜒曲折的飘带河缓缓流入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大人、小孩或在草坪里追逐玩耍,或在水中嬉戏打闹,在这里尽情的享受着美丽的风景。
描写嘉峪关的优美句子2
来到嘉峪关,才真正体会到"雄浑"、"壮阔"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
这里是真正的大漠戈壁,如果是下雪天,你就可以亲身领略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雄奇,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
万里长城由此向东向南蜿蜒而去,背负着历史的沧桑,肩负起未来的希望。
在天地交接的尽头,祁连山终年积雪,绵亘千里,恰如银龙飞舞,牵引着人们的目光。
戈壁大漠,除了生命力极强的红柳之外,就是一些耐旱耐寒的骆驼草,一蓬一蓬的妆点着苍茫大地。
这才叫天宽地阔,这才叫西北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