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东方美学唯美句子 正文

东方美学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06 18:03:12

1、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吗?”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语,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首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

2、你我为了理想而历尽了艰难,才走向了成功之路。但愿你还能记得,永远地记得,那一段充满着奋斗激情的闪亮日子。

3、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一份感激,感谢你给了我那一份终身难忘的甜蜜的回忆。

4、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英)赫巴德

5、友情的崩坍,重于功业的成败,险过敌人的逼近。

6、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

8、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9、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好像你我才初次相逢!

10、几年的同窗,我与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愿你我心灵间的交流,直到永远。

11、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

12、哈哈,四年的老同桌,你身上一定有门捷列夫没有发现的元素!否则,语言怎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无影无踪了呢?

13、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生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14、当你孤独时,风儿就是我的歌声,愿它能使你得到片刻的安慰;当你骄傲时,雨点就是我的警钟,愿它能使你获得永恒的谦逊。

15、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16、世间的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生命传代的下一个季度,会是智慧强于博爱,还是博爱强于智慧?现今还是稚嫩的心灵,会发出多少友情的信号,又会受到多少友情的滋润?这是一个近乎宿命的难题,完全无法贸然作答。秋天的我们,只有祝祈。心中吹过的风,有点凉意。

18、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19、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20、最恨的是你,因为你是我学习上竞争的”敌人“;最爱的也是你,因为你是我成长中为鉴的友人。今日一别,犹如管仲之失鲍叔牙,茫茫天涯,叫我到何处去寻找我最爱的”挚友“。

21、我们即将步入新的生活,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青春和友谊,用真情去浇灌友谊的花蕾。

22、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蕴涵着我;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刻,你我仍然是一个整体。

23、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

24、不管未来有多长久,请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25、与你同行,回想起我们曾拥有过的共同理想;与你分手,憧憬着我们重逢时的狂欢。

26、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27、我深深地理解,耗费了多少时间,战胜了多少困难,你才取得眼前的成绩。请你相信,在你追求、拼搏和苦干的过程中,我将永远面带微笑地站在你的身旁。

林清玄是台湾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其独有的散文风格丰富了台湾乡土文学的内涵。

在当代华文世界,林清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其散文创作在华人圈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声誉极高,有“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将佛学哲理融于平常生活之中,散文风格清新,语言朴素自然,又有情景合一的创作手法。此外,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呈现出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灵动唯美。

一、平常生活中的佛学意识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多写平常生活,生活中的点滴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同时,乡土散文中有着大量的文化意象,意象亦多为平常之物且范围广泛,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平常的生活和意象展现了林清玄平静安详的心态,平静安详的心态让林清玄能够冷静地观察当下的都市生活。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浓郁的佛学意识。

平静安详的心态即是佛常说的“平常心”,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之心。林清玄以“平常心”对待当下的都市生活,从中感悟到强烈的“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这正是佛家所倡导的“慈悲仁爱”。出于宗教人文情怀的道德关爱,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平凡之美。

在《木鱼馄饨》中,作者在深夜的巷口偶遇了一位卖馄饨的旧人。“虽然抵不过岁月的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但“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当被问及为何要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时,老人的回答“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这令读者产生一股敬意。虽然平凡弱小的他面临着生活的压力,但仍考虑他者的感受。他以淡定的节奏边敲木鱼边卖馄饨,走过了一个个寻常巷陌,温暖着一个个迟睡者的心灵,有一股默默的温馨之感。在《卖茶老妇》中,林清玄用静默的安详展现了老者的温暖。

那位老妇人只有一只眼睛,她沉默的冲好了茶,就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到里面,沉默地坐着。……最好的`是雨大的黄昏,一个人独自在龙山寺,要一壶乌龙茶,一碟瓜子,一小盘绿豆糕,一只脚跨在长条凳上……更好的是到黄昏的最后一刻,雨忽然停了,斜斜映进来一抹夕阳,金澄色的,透明而发光。

老妇人衬着那一袭金澄色的夕阳,仿佛笼罩着一层光辉,她默默无语,只是用心冲好一杯茶,再缓缓的踱回去,用一只眼睛看着你,看着这个世界,淡定的步履和温暖的眼神展现了其心灵的安详,营造出一种静默的肃穆之美。而作者在寺庙中,一人、一茶、一碟瓜子足矣,“一”字有“纯”之意,简简单单就是人间至美,平平淡淡就是最好。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展现了平常生活中的美,挖掘了人性的美好,揭示了佛教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景、事相融的表现手法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大多有一个相似的模式:他将眼前的景物与记忆中的事物相联系,将现实的场景与历史上的某些文物事件相联系,引出下文后再用散文的笔法和诗的境界,将其一一收入艺术的品味和美好的冥想之中,熔铸在抒情的淡雅风格之中。这类模式因为有了虚实相生、时空交错与多元文化互动,而让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显得内容翔实、生意盎然,大大丰富了其散文创作的文化意蕴,使散文艺术面目一新。林清玄所创造的散文模式,更被许多评论者称为“林清玄体”或“林清玄风格”,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境生于象外。而虚实生辉。

这种特色文体的创新。与林清玄的人生经历、创作观念密不可分。首先,受林清玄深刻的童年经验影响。《现代心理美学》指出: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童年的林清玄,虽然物质生活过的比较艰难,但有手足之情与亲情的滋润,精神上并不空虚。林清玄在《长途跋涉的肉羹》中写道: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成年后的林清玄,更是熟谙此理,常用也爱用微小的事物来表达深邃的情感、哲理。

其次,林清玄的审美视角非常广阔,审美立场比较完整,折射出其对时代宏观审美的良好把握。在《随风吹笛》中,写道“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净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在《雪中芭蕉》,写道“以《雪中芭蕉》来说,那裸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林清玄热爱阅读,涉猎广泛,茶道、音乐、书画等艺术内容都能信手拈来,各类典故在其乡土散文中的交错让散文显得内容充实、内涵丰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林清玄对情景交融的拿捏也更加到位。

再者,林清玄的整体性立场十分全面,不仅有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辩证分析,更有主观与客观等诸多范畴中明慧而清晰的辩证联结。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是一种整合,他先用客观的语句来描述自然风景、人文事物,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辨证分析引出自己富含哲理的主观见解。最后,受东方美学和佛家宗教情怀的影响,林清玄注重所描绘对象的内在意蕴,情景交融的散文形式更能够展现出乡土散文的深厚文化内涵。

三、清新空灵的意境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熔铸了丰厚的东方美学和佛家宗教情怀。风格清新。笔触清新淡雅。清新自然的散文语言流露出婉约含蓄的美感,散文显得典雅又不失灵动,更具有冲淡之美。同时,林清玄非常注重乡土散文的节奏感,清新淡雅的文风配上一句一段的分段风格,使散文有了合适的停顿,有了诗的韵味。林清玄坦露无遗、昭然若揭的叙述加上诗歌的韵味,再配上男人最清简最空灵的胸襟底蕴,从而创出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

在《秘密的地方》中,林清玄写道“在我的故乡,有一弯小河。小河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小野花的田原……响着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林清玄用清新的词汇、简短典雅的句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小河流水、岸芷汀兰的美景。而“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田原……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的句式有着朗朗上口之感,河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空静而不失灵活的气息,能穿过一切直至永恒。在《月光下的喇叭手》中,喇叭手站在寒凉的街头,从冬天一直吹到了春天。“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老人吹着乡愁小曲,抑制不住的落泪。喇叭手的生命是“伸缩喇叭凹凹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长音不高,笔触平淡,但节奏分明,喇叭声充塞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而“凹凹扭扭”四字更将曲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笑春风》中,林清玄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引用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苏轼的《赠刘景文》,先塑造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此外,更在文中用诗的形式写道“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林清玄巧妙化用诗句,唯美的笔触配上诗意的情境,将“分离”和“相约”这如此伤感的事物写的清新空灵,写的唯美释然,给读者以心灵上的慰藉。

林清玄认为散文是最适合他的,是最自由的。他以自由的方式进行散文的叙述,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空灵,大大提升了乡土散文的审美价值。

结语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有着深厚的传统情怀和民族意识,显现出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真挚情感。同时,其散文展现并诠释一种新的乡土文化价值,具有晨钟暮鼓、渚清沙白的审美愉快。而在快餐文学盛行的年代,其散文受到读者的一致认可,不仅豁显出散文的艺术性与独立性,也有力地印证了乡土散文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惑500字1

读了《林清玄散文集》后,我内心有着许多感想。在这些散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孝的孩子》。这是一篇简短但意义深刻的散文。

散文中写到了一位老先生,他在台湾的儿女一开始对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大陆的儿子后他们就变得非常不孝顺,因为他们怕大陆的大哥也来抢老先生的遗产。

文中作者认为:就算分给大陆的大哥一部分遗产又怎么样,何况父亲还没有死,财产还不知道怎么分!老人也认为:既然这么不孝,连一毛钱也不要留给他们。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也不会真的那样做,总是自己的孩子嘛!

这则故事中的儿女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真是让人寒心。这世间能有多少子女体贴,孝顺父母的心呀?扪心自问,父母从小养育我们,培养我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成才,到最后我们能给予父母什么样的关怀呢?我们又为父母做了多少呢?也许有的同学认为父母为我们洗衣、做饭、供我们上学都是天经地义的,稍有不乐意还会耍犟脾气。试问,当你过生日吃着父母为你准备的可口饭菜、香喷喷的蛋糕,你可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时,你可知道爸爸为了你能有安逸的生活条件,正在外辛苦奔波;当你晚上躺在松软的席梦思上甜甜入睡时,你可知道妈妈还在灯下为你织毛衣……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事孝为先”,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懂得回报,学会感恩。为我们的父母谱写一曲爱的赞歌。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惑500字2

林清玄写的散文与我平常遇到的散文不同,他写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不像我看的大多数散文那样难以理解,让我有种读不下去的冲动。

从我刚接触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林清玄写的所有的散文中,都会有一些情感在里面,让我有所感受,有所启发。因为每一篇散文讲的都是不同的事,所以给我的感受也不一样。我从《家家明月有清风》这篇散文中的一个句子:“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的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的有情。”使我颇有感触。是呀,一个人的贫穷是来自心底里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你认为你穷就是穷,你认为你富就是富。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那么你的读书是有意义的。就像《林清玄散文》,每读完一篇散文,自己就应该扪心自问:“这篇散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你读书才是有效的。

《林清玄散文》是一本好书,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芬芳吧!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惑500字

翻开一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开那些看起来很虚无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会展示在面前。称其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为过。

没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却又充满了奇妙的联想,空灵流动。转换了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书中的情景,心灵却澄澈洞明。我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包罗万象,应作如是观”。即便是遵从了“如是观”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讲述真理的同时,又显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笔下,就可以发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与乐,从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禅、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游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Inspirationalquotesyuedu.mipang.com)流动中体现着凝注。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读毕林清玄的散文,豁然开朗,生命的价值别有洞天。“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吧。”

【拓展阅读】

我們的婚姻近乎完美

當林清玄出現在天安假日大酒店時,所有的人幾乎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邊那位身著一襲黑衣、長髮披肩的清瘦女孩身上。和我們打了招呼,林清玄自然地把右手輕輕擱在女孩肩上。不用猜,這就是林清玄的新太太了,那位曾在林老師剛剛離婚半年後便讓他再次結婚的女孩。

1995年的這次“婚變”曾使林清玄“人氣”大跌,不知道是不是為此,其間他的書也從臺灣排行榜上直直下落。“大家不太理解,我也沒辦法”,對此,林清玄置之一笑:“我這個人做重大事情時考慮的因素很少,不太在乎別人怎麼說……一個人一輩子碰到真愛是很難的,碰不到便只有在黑暗中度過一生了,我碰到了就會很認真。”說完,林老師側過臉去對另一頭一直淺笑的太太交換了一下眼神。

“我認為人的一生要想真正成熟必須要到45歲以後,我把它稱作身心靈的契合。所以完美的婚姻無非是兩種途徑:一是成熟了以後再找伴侶,這顯然太遲了,二就是找到伴侶後一同成長,我就是選擇了這一種……”“既然如此,那怎麼還會有離婚呢?”這時的我們不知趣地打斷了他的話,林先生好像被什麼東西觸到了似的`,頓了頓:“當然,那還要看兩個人是不是同質性的了。”這時他又下意識地看了看年輕的太太,“我們挺相同的,所以婚姻也就近乎完美喲。”他微微有點低沉的嗓音這時聽起來十分響亮,緊接著就被我們的笑聲淹沒了。

你們不會把我寫得很壞吧

採訪進行到一半之後,林太太才應我們的邀請坐到林老師身邊來。其實一個小時之前我才知道她叫方淳珍。

“直到現在,我上街,逛商場,臺北人都會用那種奇怪的眼光看我”,就像他們的經紀人先前告訴我們的那樣:在廣州白雲機場下飛機時,迎面碰到一群臺灣人,大家的眼光一同齊刷刷地直逼方小姐,“好在我現在終於習慣了,反正我挺坦蕩的。”

“當年他離婚你是什麼態度?”突然的這個問題似乎令方小姐有點窘:“其實那時我根本不知道,他離了婚之後才通知我,怎麼說呢———我對林老師的決定一直都是很支持的。”她攏了攏肩後的長髮:“我想是愛情選擇了我們,而不是我們選擇了愛情。”

“現在在路上碰到林老師的前妻,你打不打招呼?”這次方小姐的回答顯得自如多了:“她很喜歡我的,我也很喜歡她。而且我還常常為他們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話沒說完方小姐就笑了,她下意識地把頭靠在林老師的肩膀上面:“我們的關系很好的喲……你不會把我寫得很壞吧?”

我和太太好想孩子

“我們現在有兩個孩子:兒子兩歲半,女兒一歲半。這次我們來大陸,把兒子放在岳母家,女兒放在保姆家。”說到孩子,林清玄眼裡閃出一絲亮光:“我和太太好想他們,每天差一點要相對哭泣了。”

《月亮代表我的心》送給我的太太

經紀人曲小姐告訴我們:林太太的衣服都是林先生親自挑的———你們看見了林太太身上的那身“江南布衣”了嗎?那是上星期在岳陽林先生送給太太的。他不論到什麼地方,都不會忘記給太太買禮物,在家還做得一手好菜喲。記得這次在長沙他們頭一次在外過中秋節,林先生對大家說:“我唱兩首歌送給大家,第一首《甜蜜蜜》,送給隨行司機夫婦,他們剛剛結婚;第二首《月亮代表我的心》,送給我的太太。”

悟禪緣於一本書

林清玄有一個很引人注目的標志,就是頭的前部很亮。但是他並不是很在意人們關注他的禿頂,即使是拍照,這和他的性格很相符。和他寫文章一樣,在談話中他不時會說出一些感悟人生的話。

他認為自己悟禪緣於一本書,“年輕的時候,我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30歲時,當上了《中國時報》的總編,臺灣的一些文學大獎都得過了,在別人看來我很成功,其實我活得很累,每天要開五六個會,晚上要看大樣,你知道臺灣報紙競爭很激烈,我疲於應付各種競爭,這種競爭使我整個人陷入了一種漩渦之中,我感覺生活非常累,不知道何時能結束。”他不時露出一點笑意,很平靜的樣子。

“有一天,我坐在報社裡等看大樣,很無聊,想找一本書翻一下,我隨便找了一本名叫《至尊奧義書》的書,是一本印度的哲學書,裡面有兩句話給我印象很深,書中說‘一個人到30歲要把全部時間用來覺悟,如果不用來覺悟,就是一天一天走向死亡’,我認為這句話很對,接下來的日子,我生活得很痛苦,心裡非常矛盾”。說完這些他依然保持著很平靜的語調。

“三個月後,我就辭去了手中的工作,當時同事、朋友,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我不可理解,因為他們認為我很出色,是一個有作為的青年。我自己卻認為我是覺悟了,一些日子後我就上了山,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隱藏起來,我想用這樣一種方式,斬斷以前的所有關系。”說完這些後,林清玄端起茶杯吸了一口。“兩年後我就下了山,重入紅塵,算是傳道,想將我的所得傳給別人”。

他說,下山時他寫過兩句話“在紅塵中要有獨處的心,獨處時要有人群的環抱”。這應該就是他用兩年悟出的結晶吧。

寫作有三個階段

林清玄算是一個高產作家,他說他和有些作家不同,因為他並不認為寫作是一件很累心的事。從20歲開始,他就出了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他的作品像泉水一樣綿綿不斷,到現在共出114部作品,25本在大陸出版。

他說:“每天起床後,我會先洗一個澡,然後堅持寫3000字的東西,這已經成了一個習慣,我想我的寫作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歲到30歲左右,這時的作品寫的比較唯美,主要作品是菩提系列的文章。第二階段30歲之後到五六年前,主要是一些佛教生活方面的寫作,現在我放下了以前的寫作。”

林清玄說:“我寫一本書一般會想到一個系列,最近我寫一個系列叫《每一天數一顆星星》,我打算寫365個寓言故事,已經寫了200個故事,寫完後,這一系列會有10本書。”

每年在大陸建一所小學

這次攜妻來大陸,除做促銷外,林清玄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到陝北捐建一所希望小學,四年前他成立了一個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妻子方淳珍為基金會的執行長。他說:“這次捐建的小學名叫延川小學,以後將每年來大陸捐建一所小學,捐建的資金主要來自作品在大陸的版稅,第二所小學會叫清淳小學。”

準備在漢找律師打盜版

和所有知名作家一樣,林清玄也面臨盜版的苦惱。他說:“一到廣州,我就在街頭發現了自己的書被盜版,如果我將各種盜版都買一本,我想我會破產。因為我要到湖南一所大學講演,當我去的時候,許多書販特意將書擺在路邊,我看見我的一些作品被收錄到各種文集中,有一本文集中還將我的文章標題都改了,有的文集中還說因為找不到作者,這都是謊話,我這次算是給盜版商做了一次促銷。”這時他終於表現出他的憤怒,“我想用我在大陸的版稅,每年捐建一所希望小學,這麼多盜版,我現在很擔心,會不會影響這個計劃”。

他的經紀人曲小俠說,她已經在廣東請了一個律師代理盜版官司,現在打算還在湖北請一個律師代理湖北的盜版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