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wei1 yi2):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作者自注:“水拍”原作“浪拍”。“〔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作者自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作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作者自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这首词最早发表一九三七年三月北平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诗刊》的创刊号根据作者审定发表“XX《旧体诗词十八首》”。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XX诗词讲解》收录。
七律长征诗词主要赞美了长征精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站在冬深处,看远山荒凉,望长空苍茫,静享那一抹蓝色的忧郁。
那些绰约的往事,那些远去的风景,终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无法挽留。
习惯用文字去抚慰所有的伤痕,习惯在一首单曲循环的音乐中让心沉寂……
习惯一个人默默地望着夜空,让一颗疲惫的心彻底放松。
一场相遇,在记忆里温馨,夕颜陌路,心悠悠在雪地里徘徊。
不再奢求什么,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只愿花开无语,从容绽放。
肆虐了几日的西北风,在阳光暖暖的午后跑的无影无踪。
小鸟栖息在花园里觅食,院子里仿佛又有了生机。
廊下的阳光有点迷人,那些,被白雪覆盖了的花开,沉香了岁月的萧瑟。
丝丝情怀,在希冀的温暖里,静静的生长。
素色的土壤里,安放着一颗褪尽了尘埃的灵魂。
这样的冷寂与暖香,蕴育着一种真正的旷达和诗意。
心若在,花开花谢皆是情。
生命里最好的姿态就是隐忍,让心灵深处有花的柔软,也有树的坚强。
即便葱茏过后的荒凉,那也是在冬寒里孕育希望。
就像,对一个人最深的爱,是别离后,好好爱自己。
回不去的记忆就安放在心里。
时光清宁,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那些生命中的失意与聚散,恰恰丰盈和历练了自己。
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我们一生经历的风景都会褪色。
能够触摸并感受到的,也许只是记忆的余温。
如烟往事旖旎而落,在光阴的'禅意里散出淡淡的香气,
只是忽而一过,就晕开了心底的叹息。
不要回头,不必凝望,让过去成为你的珍藏,栖息在心底最静默的角落。
与其在唯美的时光里细数人生有多少错过,莫不如将所有的灼痛冷却至淡泊。
让心沉静,用婉约的姿态轻轻捻起欢乐的韶华。
风里有爱的声息,脚下有心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