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几与道矣的“几”,接近、靠近之意。善,重点字,美好的,吉祥的,有良心的等意思。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指“居、心、与、言、政、事、动”都应如水“善”一般——上善若水。
“居善地”不是居住在美好的地方之意,下同。“居善地”正确理解应是:居住要随遇而安,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般。动善时,若理解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间”——择时而动,那么就与“夫唯不争故无尤”唱反调了。老子的这几个“善”用的太精炼、太滑头、太想象、太意会。还真不容易直译。
译文:上等的、最好的义举、义行(善)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有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处于大众所不屑之地,所以接近”道“的本来意义了。 (所以人就应该像不争的水一样)随遇而安而居,心灵如平静之渊,给与行善也要随机而为,非刻意为之,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像滴水穿石一样)言而有信,为政为而无为,为事如能(能者熊属也,忍也),行动随机为善、无意不择。(凡事)只有不争,就没有过错、灾难。
老子的“上善若水”说其实是一种养生之道,是一种处世哲学。 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无处不以“水”为榜样。水何德何能?老子如此崇拜水呢?水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在方是方,在圆则圆;淡而无味,糖盐咸甜;沸点则化,零下则冰;身往下游,无路则止;死水一潭,亦能滋养生灵;柔若无骨,滴水穿石;遇风则起,汹涌澎湃,奔腾咆哮,摧枯拉朽;水本清洁,被污则污,默默无言,静候沉淀;无力回天之时,同流合污何妨?静待阳光,蒸腾为云 ,再复为雨,清纯故我。为或无为,毫不忸怩,利万物而不争。
于是,居住,心灵,给与,言语,为政,行动,能如水一般不争无为,随遇而安,随机而为,则万事无尤了。 世间大事,无非吃喝拉撒睡,本当如水一般,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拉的拉,该睡的睡,自然也就无虞了。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无酒再想方”无疑也是一种超然的生活之道,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
文言文是我们
NO.1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NO.2 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NO.3 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增广贤文》
NO.4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NO.5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
NO.6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冯梦龙》
NO.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NO.8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NO.9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NO.10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
NO.11 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增广贤文》
NO.12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NO.13 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唐寅》
NO.14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NO.15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NO.16 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蒲松龄》
NO.17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
NO.18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NO.19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NO.20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NO.21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
NO.22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张岱》
NO.23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NO.24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增广贤文》
NO.25 欲仙去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张岱》
NO.26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NO.27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
NO.28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NO.29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增广贤文》
NO.30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吴承恩》
NO.31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
NO.32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NO.33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NO.3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NO.35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NO.36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洪应明》
NO.37 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道德经》
NO.38 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论语》
NO.39 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孔尚任》
NO.40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罗贯中》
NO.41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NO.4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NO.4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NO.44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罗贯中》
NO.45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NO.46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洪应明》
NO.47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
NO.4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道德经》
NO.49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NO.50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NO.51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NO.52 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施耐庵》
NO.53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NO.54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
NO.55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NO.56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NO.57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板桥》
NO.58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NO.59 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冯梦龙》
NO.60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洪应明》
{上善若水}
注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英文翻译:On the good water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注音:shuǐ shàn lì wàn wù ér bù zhēng
英文翻译:Water benefits all things without dispute
赏析:
善良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世间万物且从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人类不喜欢的位置,所以最接近“道”。最善良的人,表现出来的'是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让人捉摸不透,待人要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要讲诚信,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这是著名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其相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