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乡下锅巴饭唯美句子 正文

乡下锅巴饭唯美句子

时间:2025-08-13 14:35:44

星期天在厨房帮妻子做饭,看到液化气灶头蹿出的淡蓝火苗,不由得想起了老家的土灶。

土灶,对于生在农村、长在乡里的我,是那么熟悉和亲切。农村老家,村民们家家户户有一座用砖砌的土灶,形状基本相似,占据厨房三分之一,略显笨重。土灶很高很大,有灶台、灶门、铁锅、水罐等部件组成,各有用途,缺一不可。土灶铁锅旁,有个水罐,做饭时添上冷水,饭菜做好后基本烧开,用于洗脸、洗脚或泡猪食喂猪,很是方便。每口锅后面有个灶门,用来添柴烧水做饭。灶台上的烟囱穿过屋顶,矗立空中,做饭时升起的袅袅炊烟,别有一番乡村风味。

农村砌土灶很有讲究,必须请经验丰富、业务精湛、技术娴熟的老瓦匠师傅。村中的长辈常说,老瓦匠师傅砌的土灶,省柴、聚火,烧菜的速度快,不会浪费时间。老瓦匠师傅砌土灶,先在厨房的一角铺上砖块作基础,再一砖一砖地边敲边打,不急不忙地往上砌着,还不时把砖块砸成圆形、方形等状,用于砌灶门、灶膛、烟囱等部位的转角。老瓦匠师傅像玩魔术,一天工夫就能将土灶建成。

土灶建成后,要进行“热锅”,一方面是检验土灶的质量;另一方面请亲戚朋友聚聚。做饭时,家人围着灶台,抹洗锅灶,清洗碗筷,不时将土灶中炒出的热菜端上桌,还不时夸上几句,瓦匠老师傅土灶砌得真好,既不跑烟,也不浪费柴草,要敬老瓦匠师傅一杯水酒。老瓦匠师傅喝酒虽然有点过了,但听到如此赞扬,往往还是一饮而尽。“热锅”仪式结束后,家人将锅灶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儿污迹才满意。

土灶烧火也要有技巧,不然弄得满屋浓烟,“催人泪下”,灰头灰脸。有经验的人,一般先把土灶锅堂中草木灰扒出倒掉。做饭时,用火柴把干草点燃,用火叉推进锅堂中,再一把一把地推干草,火才烧得旺。如果偷懒,向锅堂内推很多草,不但烧不着、冒烟,而且浪费柴草,产生的烟让人直咳嗽,所以烧火这个环节很重要,既要细心又要认真,防止出现失误。土灶烧的原料,主要有树枝、玉米秆之类。冬季大家都愿意烧火这个美差,一方面省却做饭的辛苦;另一方面是灶膛产生的火,烘得人暖洋洋的,舒服。

土灶做的饭菜十分可口,如蒸的.馒头、煮的稀饭、涨的蛋、摊的饼,有一种特殊的口感,是一般饭店寻不到的。特别是煮饭时,锅中的锅巴,嚼在嘴中既脆又香。每次饭后,大家都抢锅巴吃,闹得厨房一团糟。土灶做出的饭菜如此美味,主要是底火足。

“人间烟火锅灶始”。现如今,大街小巷里开着各式各类的土菜馆,那儿土菜的烧制方法和农村的烧法基本一致,可用的却是煤气灶而非土灶。在土菜馆里,我虽然享用过精致的菜肴,但始终觉得没有老家土灶烧出的饭菜可口。怀念老家的土灶,更怀念老家土灶烧制出的饭菜的独特香味。

锅巴,年少时就爱吃,以致把这爱好延续到现在,那种纯正的脆香,让我一看到米饭,便心生念想。

六、七十年代,我就生活在乡下,每天的午饭,就用柴火在大铁锅里做熟,看到锅盖边沿噗噗作响,冒出“雾”气,灶台里的火便暂时停歇,让米再涨一涨,数分钟后,再添几把柴火透一透。稍倾,锅盖内便窜出香来,那灶台里的火虽已停熄,但火星还在,温度还高,锅里的米饭在余温的炙烤下,便愈加喷香,锅巴也就有了。开饭时,兄弟姐妹常抢着铲锅巴,除了它的香脆,更主要的是柴火烧足后,少了水分的锅巴,极有涨性,吃后不易饿,其时,日子过得紧巴,仅想填饱肚子,因而也是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锅巴,在农村不知啥时定下这样的规矩,长辈们说:“开饭后,不能铲锅巴,说这一铲,不吉利,意为家产会铲光,没了财气,尤其是走亲访友,那事绝对不能做。细细想来,那时的家里大都空荡荡的,也没什么值钱的。

不能铲锅巴,说归说,但生活的清苦,有时也就不管那些清规戒律了。尤为农忙时节,繁重的劳动,体力消耗极大,上辈人也常说:“人是铁,饭是钢。”尽管我们也知道这规矩,但也顾不了那么多,平时油水很少,肚子总要填饱的,有时父母即便看到,也是睁一眼,闭一眼,除非孩子们争多嫌少,闹出矛盾,他们便拿出杀手锏:“省得你们烦,一个都不准铲”。因而孩子们也心知肚明,平分秋色,才能皆大欢喜。

占着铁锅三分之二的圆圆锅巴,其实用它做稀饭也不错,无论它的色彩,还是香味,抑或口感,同样不失为一种口福,但不能多熬,否则易糟糊,一滚即食为最佳。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便捷的新生代电饭煲、电饭锅、不粘锅等替代了大铁锅,因而那脆香的锅巴,也就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

东山的三山岛,是我95年以来,常常光顾的`地方,而永明家也是我去农家乐的常驻地。在他家,我的锅巴没少吃过,中午有,晚上有,只要我去,永明就会笑眯眯地说:“吃锅巴的老师来了。”还会特地交代厨房做饭的帮手,掌握好火候,让锅巴特香些。要是天气晴好,温度较高,他会把锅巴铲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将它放入油锅一煎,稍后取出,然后在金黄松脆的锅巴上,稍加些白糖,当成早餐辅助食品,端上餐桌,供客人享用。

如今,吃腻了美味佳肴的人们,已开始怀旧,农家乐也已成游客的首选,因而脆香的锅巴也就重回餐桌。以致锅巴菜,也开始走上饭店、酒家,但我总觉得,农家铁锅里的锅巴最纯正,最绿色,吃在嘴里满口生香……

小时候,我经常会回到老家去,总是觉得老家的饭香些,总是缠着爸妈带我回老家吃那草锅饭。

草锅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地锅,一种是高灶锅。地锅,锅下面就是锅灶,烧过的灰直接落在灶里,烧锅时要注意把柴禾用火叉蓬起,以便于通风燃火。比起地锅,高灶锅复杂些,它分为两层,中间有炉条,上面烧草,下面盛灰,有时还可在旁边加一个风箱,拉起风箱来,火就烧得更旺了。

草锅很干净。每个草锅都有一个大大的烟囱伸出屋顶,这样,就不用再担心烟尘多少。锅台上贴起了瓷砖,稍微有一些油滴就会被擦去,天天都是锃亮锃亮的。

一个锅灶上有大小两口锅。大锅往往用来烧菜炒菜,小锅呢,往往用来煮饭。用草锅做出的饭菜也确实好吃。我最喜欢吃草锅做的'鸡肉锅贴饼。其做法很有讲究。先要烧鸡肉,待鸡肉熟了,满锅喷喷香的时候,把擀好切成块的饼沾些水,贴在锅上。然后,把锅盖盖上,笼布罩上,继续烧锅。注意,不可烧时间过长,一两分钟即可。烧好后,稍稍停顿一会儿,就可揭开锅铲饼。这时,饼的下方油汪汪的,饼的上方脆酥酥的。伸口向下方咬一口,啧啧,那鸡汁泡出的味道,别提有多美了。

贴饼好吃锅难烧。记得在老家时,我看见哥哥在烧草锅,就也要去试试。哥哥禁不住我的软磨硬缠,就答应了。我拿着火钳,往里添草,一会儿火大了,一会儿火又小了,稍一愣神,火又灭了,真把我急得大汗淋漓。柴禾在锅灶里也有讲究,不能过分朝里烧,如若不然,锅里侧的饼糊了,锅外侧的饼还生呢。还有,做不同的饭菜所用柴草也有讲究。烀牛肉用时长,要用木材;烧菜火要烈,最好用豆干;烙饼须文火,最好用干草。

草锅能做出煤炉电气锅所不能做出的食品,比如说锅巴。在老家,吃完饭四娘总是把剩下的米饭铲出来,然后再点上文火在锅底慢慢地烧。起先锅里有“咔、咔、咔”的声音,慢慢的等到这种声音逐渐减少了,之后再等上几分钟,揭开锅盖,不用锅铲,用手轻轻一提,一个黄亮亮的锅形的锅巴就起来了。然后我们就一起掰开吃,这时,小院子里满是“咔吧,咔吧”吃锅巴的声音。

有时,我们还把花生放进锅灰的余火里焖。这时,你要在一旁静心地听。当你听到“啪嗒”一声,就证明花生烧好了,可以出“锅”了。这时,你就要把埋在锅灰里的花生一一扒出来,稍微晾凉再剥开吃。这时的花生米,清香油亮脆酥,好吃极了。

草锅,给了我美味,给了我知识,更让我这个出生于教师家庭,长在学校大院的孩子一点一点地接上了生活的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