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红梅赞的唯美句子 正文

红梅赞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5 10:40:32

关于描写红梅的优美句子,段落

1)红梅花是冬天唯一仅存的花朵?还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枝呢?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百花凋谢,红梅花踏着风雪来了。而当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百花满园的时候,红梅花却又一人先去。是追踪风雪而去呢?还是把它引来的春天留在人间?

2)红梅花是花中最坚强的,在所有鲜花凋谢的时候,腊红梅花却坚强不畏寒冬的开放在树杆上,腊红梅花是永存的,它在寒冷的冬天时开放花朵,在其它季节开放出郁郁葱葱的树叶,这也是腊红梅花的身影,腊红梅花坚强的精神令我敬佩。

3)我喜欢腊红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瑞雪纷飞,众芳摇落,而腊红梅花却傲霜斗雪,以它特有的色香韵独立于人间。

4)我喜爱红梅花。打小时候起,爸爸妈妈就给我讲过许多关于腊梅傲霜斗雪的故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最喜爱读的一首诗。“闻道红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红梅花一放翁”,在爸爸摇头晃脑的吟诵中,小小的我也品味出红梅花的高雅与芬芳。在今年一场接一场的雪飘之中,我更是亲眼目睹了红梅花的傲骨与风采。

5)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红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挺立的精神。

6)红梅花是我们中国有名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它却不一样。他的花开在冬天,愈是寒冷,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他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连欧美的友人也开始接受红梅花精神,盛赞红梅花的香气是冬天的甜蜜。

7)在百花凋谢之时,难有红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每次到乡下拜年,走过那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总有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我一路随着香味去寻找芳香的“源头”,终于在一户人家前找到那可爱无比的花儿,走近一瞧,啊,原来红梅花呀,真是“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啊!

8)红梅花美确把美留给了大地,红梅花香,却又谁知道红梅花香自苦寒来。美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莫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9)红梅花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却更令我赞叹。自古以来,它和松竹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体现了红梅花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不正是人们要学习的吗?

10)红梅花乃是岁寒三友中的领头羊,它生性坚毅不服输。在风雪之中,远处一点点鲜红,正顶着狂怒的寒风,慢慢开放,是红梅花,是红梅花;红梅花不像其它的娇艳花朵,它在风雪中才是吐芳展艳的佳时,这不正像我国人民的性格吗?在外国疯狂地瓜分我们的土地时,我们像梅一样坚毅,像红梅花一样在拼搏,取得的胜利像红梅花的开放那么盛美,那么充满了甜。

11)然而,红梅花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却更令我赞叹。自古以来,它和松竹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体现了红梅花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不正是人们要学习的吗?

12)在百花凋谢之季,唯有红梅花在努力地萌芽长大。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雪地中。只见红梅花在怒放,开得那么艳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在寒冷的冬天里加了丝丝暖意。

13)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一颗颗价值不菲的水晶。红梅花有的早开,有的晚开,在同一棵树上,可以看到千姿百态各种形态的红梅花。风吹叶落时,你不必担心红梅花花瓣会随之落下而摔破,红梅花不是娇贵的话,反而越是寒冷,越是开得精神秀气。古人云“宝剑峰从宝剑锋从磨砺出,红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正是红梅花品质的写生吗?

14)红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清洁工人么?她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她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我要学习红梅花傲霜斗雪的精神,做一个有红梅花品质的人。

15)红梅花是在冬天里开放的,也是一年中第一个开放的花。红梅花有多种颜色,有浅绿色深粉色白色……红梅花的叶子是纯嫩绿色的,边缘有细锯齿。红梅花的干是褐紫色,干上有许多条纹路。红梅花的干饱含着一种沧桑有力感,从远处看好像是一条长龙。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分外夺目,好似一个又大又甜的水蜜桃,馋得我直流口水,真想咬上一大口。每一节枝干上都开放着一至两朵红梅花,盛开的红梅花非常美丽,花瓣有五片,叠叠层层的错落有致的组成一朵红梅。当它开放时,就像是小孩们灿烂的笑脸一样。红梅花的花蕊是黄色的,更加衬衫出红梅花美丽。

篇一: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中国心》。

3、音乐《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习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中国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

篇二: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二、【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一幅幅梅花图片,在《梅花三弄》背景音乐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中娓娓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建构故事框架

出示课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1.认读本课新词。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名节 颇负盛名

2.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3.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教师提炼板书: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4.用连结事例的方法说说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的结构,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图有二:第一,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屋见瓴,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在理清结构的同时,把课文读通、读好,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

好基础。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解读梅魂,感受民族气节

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份情感与梅花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 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

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④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怒?

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一包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 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两次谈感悟,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附:板书设计:

6、梅花魂 借物抒情

梅花中华民族

愈压愈强 顶天立地

越是困境 越顽强坚定

思乡情 爱国心

篇三: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二、【教学安排】

二课时

三、【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

2、自学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颇负盛名、漂泊、气节、欺凌、珍藏、顶天立地、玷污、秉性、眷恋。

3、读通读顺课文。根据“现实——回忆——现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4、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情?

四、【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一幅幅梅花图片,在《梅花三弄》背景音乐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中娓娓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建构故事框架

出示课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1.认读本课新词。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名节 颇负盛名

2.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3.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教师提炼板书: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4.用连结事例的方法说说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的结构,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图有二:第一,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屋见瓴,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在理清结构的同时,把课文读通、读好,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础。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解读梅魂,感受民族气节

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份情感与梅花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 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④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怒?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① 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A、“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前后共出现4个。“愈”这个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外祖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里“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换一种说法行不行。不要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应认识到“愈”字反复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加深。条件、环境越恶劣,梅花却越精神。它具有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德。换一种说话没有这句话这么有力量,也表达不出来外祖父深深的敬佩梅花的感情。不要这一句话更不行。因为无法与前文我弄脏这幅图,外祖父小心翼翼地擦拭相照应;因为无法充分表现外祖父敬佩梅花的这种精神。

B、体会下一句。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C、体会下两句的含义。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外祖父在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孕育出的许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

D、体会下一句的含义。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花,是激励自己保持梅花这种有骨气、有品格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梅花精神告诉了我并且把墨梅花送给我,也要让我保持并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组人物配诗文的画面,师生共赏读。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一包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 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两次谈感悟,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四)、品读三哭,体悟赤子之心

1.读诗时无声落泪。体会外祖父读诗落泪的情感。

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课件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 指名感情朗读。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穿插诗句出处。

② 外祖父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

③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逐层感悟,让学生明白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是他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眷念和向往)

2.不能回国,呜呜哭泣。探究外祖父无法回国的伤感。

①教师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一个时刻眷念祖国的老人是多么想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啊,但是年迈的他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回去,所以忍不住失声痛苦)

3.送别时泪眼朦胧,体验外祖父眷念祖国之情。

① 指名读第十五自然段,思考:此刻外祖父为何又泪眼朦胧呢?

② 分别的时刻到来了,船开了,越去越远。双眼含泪的外祖父久久地伫立在岸边。此时此

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岛,一方是祖国。这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老人有多少话还想和莺儿说,有多少话想和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说。你们能把老人的心里话说出来吗? 学生练说,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外祖父的三次流泪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明白:这梅花又是包含了老人一片热爱祖国的情和

眷恋祖国的心。通过这样几个梯度的阅读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对“梅花魂”有了一个全面的准确的感受。课堂教学流程努力实现板块状推进且环环紧扣。】

(五)、拓展课文,升华爱国真情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指名交流。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作家陈慧瑛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自己的手绢时,就会想到——指句子:“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学生齐读。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的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课件出示:在梅花背景中推出一幅幅祖国名胜的画面,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六)、作业设计:画一幅梅花或搜集几首描写梅花的诗。

(七)、课外拓展:背诵余光中《乡愁》

附:板书设计:

6、梅花魂 借物抒情

梅花中华民族

愈压愈强 顶天立地

越是困境 越顽强坚定

思乡情 爱国心

篇四: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

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

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

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哭。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探究交流

1.讨论交流:

(1)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2)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3)全班交流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

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

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四、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 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 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篇五: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二、【教学安排】

二课时

三、【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

2、自学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颇负盛名、漂泊、气节、欺凌、珍藏、顶天立地、玷污、秉性、眷恋。

3、读通读顺课文。根据“现实——回忆——现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4、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情?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梅花魂》

2.指名学生回忆课文讲的哪五件事?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送梅图。

(5)送梅花巾。

3.了解这五件事情,你感觉外祖父有着一颗怎样的心。(眷恋祖国的心)

【设计意图: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三处描写外祖父落泪的语句。(做批注)

1.读诗时无声落泪。体会外祖父读诗落泪的情感。

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课件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 指名感情朗读。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穿插诗句出处。

② 外祖父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

③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逐层感悟,让学生明白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是他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眷念和向往)

2.不能回国,呜呜哭泣。探究外祖父无法回国的伤感。

①教师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一个时刻眷念祖国的老人是多么想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啊,但是年迈的他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回去,所以忍不住失声痛苦)

3.送别时泪眼朦胧,体验外祖父眷念祖国之情。

① 指名读第十五自然段,思考:此刻外祖父为何又泪眼朦胧呢?

① 分别的时刻到来了,船开了,越去越远。双眼含泪的外祖父久久地伫立在岸边。此时此

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岛,一方是祖国。这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老人有多少话还想和莺儿说,有多少话想和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说。你们能把老人的心里话说出来吗? 学生练说,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外祖父的三次流泪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明白:这梅花又是包含了老人一片热爱祖国的情和眷恋祖国的心。通过这样几个梯度的阅读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对“梅花魂”有了一个全面的准确的感受。课堂教学流程努力实现板块状推进且环环紧扣。】

(三)、解读梅魂,感受民族气节

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份情感与梅花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 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

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④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怒?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① 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

愈精神,愈秀气)

A、“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前后共出现4个。“愈”这个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外祖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里“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换一种说法行不行。不要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应认识到“愈”字反复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加深。条件、环境越恶劣,梅花却越精神。它具有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德。换一种说话没有这句话这么有力量,也表达不出来外祖父深深的敬佩梅花的感情。不要这一句话更不行。因为无法与前文我弄脏这幅图,外祖父小心翼翼地擦拭相照应;因为无法充分表现外祖父敬佩梅花的这种精神。

B、体会下一句。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C、体会下两句的含义。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外祖父在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孕育出的许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

D、体会下一句的含义。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花,是激励自己保持梅花这种有骨气、有品格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梅花精神告诉了我并且把墨梅花送给我,也要让我保持并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组人物配诗文的画面,师生共赏读。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一包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② 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两次谈感悟,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四)、拓展课文,升华爱国真情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指名交流。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作家陈慧瑛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自己的手绢时,就会想到——指句子:“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学生齐读。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的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课件出示:在梅花背景中推出一幅幅祖国名胜的画面,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五)、作业设计:画一幅梅花或搜集几首描写梅花的诗。

(六)、课外拓展:背诵余光中《乡愁》

附:板书设计:

6、梅花魂 借物抒情

梅花中华民族 愈压愈强 顶天立地

越是困境 越顽强坚定

思乡情 爱国心

篇六: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撩眷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

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 : 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 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 : 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 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五、感情朗读。

六、延伸拓展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15、梅花魂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篇七: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

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5、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1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3、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15、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1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7、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1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1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3、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西江月·梅花》

24、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25、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26、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7、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28、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29、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30、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31、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33、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34、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5、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6、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38、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3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0、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41、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4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44、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45、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画梅》

4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48、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49、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50、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51、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2、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53、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54、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5、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56、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57、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58、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59、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0、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61、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62、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63、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6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65、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陈孚《咏永州》

66、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67、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68、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69、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70、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张炎《疏影·梅影》

71、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辛弃疾《念奴娇·梅》

7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3、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韩疁《高阳台·除夜》

74、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张嵲《墨梅》

75、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76、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77、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78、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79、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8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8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82、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83、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84、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85、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86、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87、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88、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89、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90、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91、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9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93、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94、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95、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96、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97、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98、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99、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100、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