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唯美古文句子朗读 正文

唯美古文句子朗读

时间:2025-05-18 05:51:18

古诗文朗诵——《寻春》

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

盼望她的草长莺飞

盼望她的碧波涟漪,

盼望她的.春色满园

可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看那,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路知多少?

(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些美丽的花瓣呀!)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 好,

风景 旧 曾谙。

日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不 忆 江 南。

(春天还是一幅水彩画,瞧,多美的江南啊。)

女: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

男:春天给我们信心和力量

齐:我们少年儿童就是祖国最美的春天。 齐唱:《春天在哪里》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 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

(三) 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介宾短语后

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如: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六则》)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四)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

(五)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

(六)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古诗文经典诵读木兰诗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