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皇帝不早朝的唯美句子 正文

皇帝不早朝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20 12:43:54

古代帝王唯美爱情诗句1

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2、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4、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5、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7、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8、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韦应物《送杨氏女》

9、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10、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11、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薛道衡《昔昔盐》

12、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13、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14、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15、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7、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18、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9、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20、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21、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22、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23、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24、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5、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26、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27、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28、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陆游《金错刀行》

29、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李白《怨歌行》

30、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31、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32、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33、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34、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35、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傅玄《车遥遥篇》

36、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37、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李白《王昭君二首》

38、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

36、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3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8、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39、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40、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41、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42、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六丑·落花》

4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44、春闺月,红袖不须啼。——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4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46、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寒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47、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48、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49、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50、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古代帝王唯美爱情诗句2

 1、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2、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3、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6、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李白《折杨柳》

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9、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10、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11、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江淹《古离别》

12、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13、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1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5、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16、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李白《荆州歌》

17、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18、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9、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20、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1、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22、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冯唐《三十六大》

23、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李白《秦女卷衣》

2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25、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2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元好问《摸鱼儿》

2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28、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29、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30、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31、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32、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吴文英《风流子·黄钟商芍药》

33、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34、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35、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36、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江淹《古离别》

3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佚名《留别妻》

3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39、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雍裕之《自君之出矣》

40、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41、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42、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4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44、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4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6、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47、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鱼玄机《闺怨》

4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49、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50、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作为一国之君,不"重德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只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发展方向。

君王统治天下多年却难以求得自己想要的有倾国之貌的女子。"求不得"说出了君王的无奈不在于国家的管理是否顺畅,而是纠结于自己的情爱未果的荒唐之举。

(2)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人未识"凸显纯洁的爱情是多么的可贵,由爱情毁灭爱情的无可奈何读来令人唏嘘。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无颜色"突出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相形之下,六宫中的美人全都黯然失色。

(4)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娇无力"写侍奉的宫女将贵妃扶起,她显得娇滴滴的,身软无力;这正是她刚刚得到皇帝宠爱的时候。写尽其柔弱娇美之态。

(5)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因为圣明君主亲躬政事,日夜操劳犹恐有失,决不会贪睡而"不早朝"。而沉溺于个人爱情之中的君主,无论其爱情是否合理,都终非"圣明天子事"。

(6)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无闲暇"写出其享受着君王的恩宠,侍奉君王欢宴,没有一丝空闲。

(7)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不重生男"的观念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杨妃的得宠,居然改变了人们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作者如此写,目的很明确,仍是为了显示李隆基对杨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8)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看不足"写出杨妃配合着管弦之乐,轻歌曼舞。皇帝如醉如痴,整日整夜,看个不够。君王的所作所为令人费解,不以国事为重,沉溺女色。

(9)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写出军变之时,将士要求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10)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无人收"写出杨妃头上的花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无人拾取;其中有珍贵的翠翅、金雀,还有玉搔头。

(11)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救不得"写出一代君王,面对此状,只能掩面痛哭,却无法挽救;回头眷顾,禁不住血泪交流。"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无助与无奈。爱情的力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力可显。君王要江山社稷还是美人已不必说明。

(12)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旌旗无光"峨嵋山下行人稀少,太阳暗淡无光,旌旗也失去色泽。

(13)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能去"写出战乱平定后,时局好转,君王起驾回京,路经赐死杨贵妃的马嵬坡,徘徊留恋,不忍离去。

(14)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不见玉颜"写出君王途径马嵬坡,在杨妃葬身之处,空有荒凉的泥土,再也见不到她美丽的容颜。时日不久,思念犹在,但死去的人已经尸首腐烂,化为泥土。

(1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不泪垂"写出君王睹物思人,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

(16)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红不扫"写出了西宫、南苑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用凄凉的气氛、环境,烘托出李隆基居处的荒凉冷落和后期生活的痛苦孤独、百无聊赖。

(17)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未成眠"写出夜晚的宫殿中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然辗转难眠。曾经的如影随形,如今的形单影只。君王痛失爱人的苦楚与常人无异。

(18)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不曾来入梦"写出了君王日思夜想但爱人不至,思念到极处,在梦中相见也可聊以慰藉,然而这样的期待依然落空。此时的痛苦真是到了无以复加、难以忍受的地步。

(19)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皆不见"写出了疑虑与无奈。人死后,在活着的人的思念里却连入梦也不曾,那究竟到何处去了?上登九天,下入黄泉寻找,两下里渺茫迷离,全都找不见。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0)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花冠不整"写出杨妃在仙界听闻有汉家使者到来,她发髻半偏,刚刚睡醒,等不及梳洗打扮,甚至顾不上扶正花冠,便急急忙忙走下堂来。杨妃死后升入仙界,因此她的爱恋与思念无从传达,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倾吐了。那份急切,那份惊喜让人感动。

引导语: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与《长恨歌》

在中唐诗歌史上,白居易是一位卓有成就且极有个性的诗人。

一、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居易五六岁学写诗,十六岁只身闯长安,被顾况戏称“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随后读了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又称赞:“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同时,他学习刻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与元九书》)。

白居易的身上,有两点是值得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学习的:一是刻苦精神,“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读书读得嘴都长疮、溃烂了;伏在桌子上“做作业”,手肘都磨起老茧〈胼胝:pián zhī〉了),多么专一,多么用功!二是独立精神,十六岁只身闯天下。

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二岁开始为官,曾担任校书郎、左拾遗,性格鲠直,作风泼辣,锋芒毕露,敢于同当时朝廷中的宦官、权贵以及地方军阀作斗争,对唐王朝忠心耿耿,因而受到排斥。

二、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一生有诗作三千余首,现存二千八百多首。他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创导了“新乐府运动”。

安史乱后,唐代社会渐趋衰落,社会矛盾(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农民负担过重)越来越突出,但到了贞元、元和年间(785-820),却有过相对的稳定,有一些“中兴气象”,这就给一批诗人带来了希望,他们认为,在这“太平”的时候(太平盛世兴乐府),反映一些社会问题,是可以引起统治者注意的,从而促使他们匡正时弊,赐福于人民,“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们试图以诗歌的手段,把政治弊端,人民疾苦反映给统治者,以求得政治的革新,于是就出现了著名的中唐“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乐府诗以《新乐府》系列五十首、《秦中吟》系列十首为代表,名篇有:《观刈麦》、《轻肥》、《买花》、《杜陵叟》、《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等,尤其以《卖炭翁》最为今人所熟知。

三、此恨绵绵无尽期

白居易的诗大体上可以按照元和十年他被贬江州司马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关心政治、关心历史、关心现实,风格较为浪漫,语言亦较华美;后期则呈悲凉、狂放之态。他的最著名的感遇诗《长恨歌》就是一首感天动地的名篇。

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与好友陈鸿、王质夫相携游于仙游寺,三人谈及唐玄宗与杨玉环“希代之事”(世间少见的传奇),王质夫建议白居易以“出世之才润色之”,于是白居易写了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写了小说《长恨歌传》。

《长恨歌》突出了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生活。

诗中先写杨玉环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风情万种,六宫美女相形失色)这种侧面描写,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成为千古名句。

接着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临潼骊山,留下了杨玉环的倩影;华清池温泉,曾见证过杨玉环的娇柔。美人出浴,贵妃醉酒,诗人极尽华丽的笔触,描写了唐玄宗呵护下的杨玉环的形象。而一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一方面暗讽君王重色误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专一,“三千宠爱在一身”,作为女人的杨玉环如何承受得起!须知,情到浓时便是恩;爱到深处亦为恩。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惊天兵变,让唐玄宗李隆基措手不及,兵临城下,他仓皇之间逃往西蜀。途径马嵬坡时,内部又发生士兵哗变,一代美女杨玉环竟死在李隆基銮驾之前: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玉环被拖走,金银首饰散落一地;玉殒香销,鲜血染红马嵬坡的山色——还是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人吗?为了君王能继续西行,杨玉环被活活缢死,——是回报了那“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未了情吗?

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子死在面前,却无力相救,——还是那个“从此君王不早朝”的风流皇帝吗?

没有了杨玉环,李隆基生活中的天,塌了;李隆基心中的太阳,熄灭了: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到了西蜀,李隆基极度伤心,朝朝暮暮牵挂的只有杨玉环;时时刻刻,听到的只有那时断时续的风铃声。

待到天下局势稍为安定,玄宗李隆基銮驾回朝,再经马嵬坡时,往事不堪回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不见玉颜空死处”(马嵬坡前已经没有了杨玉环的“玉颜”,空留下她遇难之处和一座孤墳),何其失落,何其悲哀,又何等引人同情!难怪人们会生发出杨玉环其实没有死,她被掉包了,她逃了,逃到海外了(海外至今仍有人自称为杨贵妃后裔)等等猜想和传说,文学总愿意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唐玄宗回归长安之后,已是一个失去王位的废君,太子李亨在他西逃蜀中之后,乘机继位。尽管如今玄宗已经返国,但肃宗登基已是既成事实。而且,为防止玄宗复辟,肃宗不许大臣们与他接触,实际上将玄宗软禁在长安。

此时的李隆基,失去皇位,政治上遭禁闭;失去爱侣,感情上受打击,他的处境是: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风烛残年,日思夜想,生死相隔,无缘重见,于是派方士寻觅玉环的仙踪: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终于找到太真仙子了!终于找到杨玉环了!而听说皇上派人寻找自己,杨玉环惊喜莫名: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

这一段从杨玉环的角度写她对李隆基的思念,也进一步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正的情感和恩爱,十分感人。而且,杨玉环的绝世美貌和风姿,也进一步表现无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皇上派来的使者要回去复命了,临别时该托他捎些什么话语给皇上呢?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真是感天动地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往今来,震撼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又引发人们对李杨爱情的多少思考!

四、同是天涯沦落人

元和十年(815)六月,军阀李师道派人刺杀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书皇上,要求缉捕凶手,震慑军阀,维护国家统一,结果遭到谗毁,认为他“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816),有一次他在江州长江边上(浔阳江:长江流经九江市北的一段)送客,晚上听到相邻船上有琵琶声,便邀请弹琵琶的女子到自己的`船上相见,并弹奏数曲。叙谈中,得知琵琶女原是京城音乐家,因年长色衰,才沦落到江州来,嫁为商人妇。诗人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并由此联想到自己政治上不得志,于是生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诗中描写琵琶女演奏琵琶的神态,以及琵琶音乐的美妙,有许多绝妙的句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弹琴时的动作(“转轴拨弦”、“低眉信手续续弹”)与她的心情如此谐和,使得全诗充满悲怨的情调。而在描写音乐方面,作者以声摹声,即以自然界其它声音来模拟琵琶的轻、重、缓、急声;如:“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冰泉冷湿”、“银瓶乍迸”、“铁骑突击”等等。

尤其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中以疾风骤雨比喻大弦弹奏的雄浑,以恋人私语比喻小弦弹奏的轻柔;而以大珠小珠跌落玉盘比喻大小弦混响的清脆,都可以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一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出琵琶声暂歇而余音袅袅的意境,同时又极具生活哲理性,历来被人们所赞赏。

《琵琶行》最感人之处还在于它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花非花,雾非雾

白居易不仅善写长篇叙事诗,而且善写即景小诗,很多作品都被当今的大、中、小学教材选用。如中学教材中的《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此诗回忆、怀念某一人或事,字面上很好懂,是说:(那情景)似花却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它半夜出现,天明消逝,是梦吗?半夜里春梦为何这样短?是云吗?早上的云霞飘向了哪里?他在怀念谁呢?这是诗人留下的千古之谜,隐晦的情,朦胧的诗,谁也无法解透,那就一代又一代猜下去吧,在猜想中感受此诗的意境美!

[知识拓展]

长恨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飘飘 一作:飘飖)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