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著名作家、矛盾文学奖得主贾的名气,我渐渐知道了他的出生地棣花古镇的这个名字。后来,随着位于丹凤县的棣花镇声名远扬,爱好文学创作的我,萌发了到先生故乡游玩的念头,真真切切地聆听一下先生从事文学创作的前前后后。
终因一次去商洛采访任务,我有幸和文友一道,踏上了这片因盛产棣花而得名的棣花镇观光。初春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安排好单位事务后,我们一行九人从咸阳风尘仆仆地出发,车子过西安,经蓝田,一路窗外沟坡上绿油油的麦苗苗、金黄色地油菜花,被蓝天白云映衬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美图,尽收在我的眼中。
大约到了下午十五时,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到了白居易所描写的“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棣华镇。在游区导览图的指点下,顶着初春的太阳,我们一行顺着依山势打造的,一街两行门前挂着“古道山珍”“万人麻将馆”牌匾的各类风味小吃店,由北往来,踩着青砖铺就的小道,依次来到相传金国侵略南宋到龙驹寨后,遇到这里南宋将士奋力抵抗,久战不分胜负。当朝宰相秦桧力至求和,便割商给金;金国为了立标志界,按照喇嘛寺的'造型,融合汉人建筑艺术,遂于棣花镇东街筑“二郎神”庙为“三八线”;街道东面一律是宋人、宋物、宋代建筑,街西门市却是金人、金物、金代建筑的宋金街,从矗立的木牌简介中,我一下子了解到宋金街的前世今生。吃着正宗的汤挂面,聆听着宋金镇的传奇故事,走在一脚踩在宋代,一脚踩在金国的宋金街,尽管正午的阳光,刺眼地暴晒着,我还是站在那块由名家题写“宋金街”石碑前,让同事“娥”按动了相机的快门,为我留下一组精彩的照片。
“不到贾文学馆转转,就等于没有到过丹凤,没到过棣花镇……”许多和我熟悉的商洛人,都会这样自豪地说。可能是我对贾先生钦佩的五体投地的原因。我不由得加快了朝文学馆去参观的步伐。拾级而上,来到一个古朴典雅的四合院院子,走进由出生于商州张村的孙见喜题写的“布衣傲青云,文章高白雪”平凹文学艺术馆里,一张张黑白历史照片和“童年记忆”与“文学之路”,立刻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看着那些珍贵的史料,我深深地被震撼着。前两年,在我那孤陋寡闻的印象中,只知道贾老师似乎只有《秦腔》《高兴》《带灯》《老生》哪还知道,除过这些外,还诸如《商州》《怀念狼》《天气》《妊娠》等名作60多部。其中,以获得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的《XX》为代表的获奖作品10多部。我不由得赞叹起贾先生的著作等身的辉煌成就来。看到高兴处,同行的《检察文学》总编辑赵新贵,连忙掏出手机,向远在西安,自己所熟悉的平凹先生发短信,汇报他参观文学馆的感想。和我一样,在省市文坛占有一席之位的赵总编,也情不自禁地夸奖起先生的勤奋来。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站在书写着先生名作《丑石》的木板前,爱好文学的我,不由自主地诵读着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岂不知,这一精彩的瞬间,引起了同行的“波”的注意,他自然而然地按动了相机的快门。快要离开文学馆的时候,我发现展馆旁边一间屋子里,有出售先生的亲笔签名的作品集。惬囊中羞涩的自己,不假思索地从别人那里借了50元钱,购买了一本先生签名盖章的《商州》,算上给自己留个念想吧!
到棣花镇游玩,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起,那就是平凹老师作品《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从文学馆里走出来,循着导游牌的指引,我们又踩着铺就青石台阶,下到坡底贾塬村东街51号的“刘高兴”家,见到先生成名作中的刘高兴的生活原型刘书征,同他亲切的交谈起来,拿起由他编著的《我和贾XX》个人作品集,听他讲述自己小时候和平凹先生的故事,我们被深深地感染、陶醉着。
夕阳渐渐西下,离开棣花古镇,坐在车上的我,回味着棣花古镇的山清水秀的美景,不知为什么,脑海中想出这样一句“秦岭最美是商州,棣花古镇出才子”的话来,中国作协副主席贾老师,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大家好!欢迎光临棣花古镇。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许,你们能够叫我许导游。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此刻我带大家一齐去游览棣花古镇,先跟大介绍一下棣花古镇。
棣花古镇位于丹江旁的商洛市丹凤县,早年因盛产棣棠花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三过棣花曾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名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小说《秦腔》中,著名作家贾平凹把棣花镇的风土人情和山水景色写进了书里,吸引各地的“粉丝”纷至沓来。
棣花古镇忒色有宋金议和厅、有宋金桥。漫步宋金边城,宋金文化交融,感受塞上风情,见证兵戎相争的历史。清风老街,原棣花老街,白居易借诗吟咏“棠棣之华”,贾平凹小说《秦腔》原型。
棣花古镇是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原型实景地,清风老街就在于此。景区位于丹凤县城西15公里处,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春秋、盛唐、宋金、当代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织和融合。棣花古镇景区以“两街(宋金街、清风街)、一馆(平凹文学馆)、一荷塘(生态荷塘)和西部花都”为主打项目,复活了棣花古驿、魁星楼、法性寺等老景观,打造了历史、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的新景点,凸显了商於古道上的“棣花”特色。“宋金边城、清风老街、千亩荷塘、棣花之都、平凹文学艺术馆、万湾中国美丽乡村、丹江国家湿地公园、商山绿道”将成为商於古道棣花景区的八必去景点。
走进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区,扑面而来的`是尘封已久的秦、楚、宋、金文化的呈现。这里既有先秦文化的温柔婉转,又有大宋汉民的含蓄内敛,更有金人游牧民族的粗犷豪迈。陕西省现存的唯一金代建筑“二郎庙”就在于此,它也是全国仅存的3座金代庙宇之一,堪称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棣花古镇景区已盛大开园,欢迎来此体味历史与文化、生态与自然、民风与民俗、秦风与楚韵胶乳相融、相映生辉的古镇风情。
此刻大家能够自由活动,但是要注意:
1、不能随地扔垃圾
2、不能乱涂乱画
3、要注意安全。然后18:00小时在XX集合。最后我祝大家旅程愉快!
今年正月初五,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什么旅行的目的地选去陕西丹凤县棣花镇,因为哪里是著名作家平凹的出生地,地以人传,去他老宅转转,一是想看看龙驹寨这里的风土民俗,山势地脉,丹江河水,咋养育了一个名闻遐迩的乡土作家;二是要看看莽岭之南的龙驹寨棣花镇咋成了“宋金边城”?如此以来,我祖居莽岭之北的河洛地段,如以此为界,南宋时期,卢氏县自然要属于金国异族统治的地盘了。
头天晚上决定去,原因是我的老家卢氏县也刚开通了卢氏至淅川高速公路,而且初六以前,国家发布惠民决策,春节期间免收高速通行费,从卢氏上高速到丹凤,往返四百公里,可以节省费用。这样,清晨起来,一家三口上车,我刚发动汽车,灰蒙蒙的天空竟然飘起雨丝,好在不是雪花,我们在西关口喝了一碗丸子汤,就匆匆上了高速。
新开通的三淅高速,不断在山谷隧道里穿越。隧道内灯火辉煌,什么熊耳山隧道、九龙山隧道一座连着一座。车窗外,大雨如注,稍林密麻,浓雾缭绕,景色迷离。车到西坪后,转上沪陕高速,直奔商南、丹凤方向。我记得,我看过平凹的《商州初录》,他记叙了许多丹江沿岸村落的故事,有荆紫关附近的三省交界的《白浪街》、《黑龙口》、《莽岭一条沟》、《龙驹寨》、《棣花》,都印象深刻。
车过商南县城,北望一爿馒头状的山包,长满黑色的树林稍子,一条仄沟沟里,有几栋高楼,就是商南县城了。我想丹江呢?经过竹林关,往桥下望了望,荒草间,有一股细细的蓝色流水,定然是丹江了。开始我以为是山涧的支流呢,到了丹凤,看了江水,感叹丹江水流量确实不大,甚至还没有北面洛河大呢。不过洛河岸边都有沙砾卵石铺底,丹江岸边却少见卵石,尽是黄草和绿萍。我想,这可能是冬天的缘故,雨水少,干旱。在平凹的书里,丹江水可是可以放筏行船的。
转眼高速公路冲出峡谷,山间开阔起来。路牌提示丹凤到了。我从书上知道棣花在丹凤县城西边几公路就到了,果然过丹凤就有路牌提示前方八公里出口——棣花。
下了高速,就是名闻遐迩的.商於古道棣花镇了。其实商就是商洛,於是指河南内乡县。过去,这里与南阳通商频繁,水路有丹江可到南阳,旱路过竹林关到内乡,类似一条丝绸之路。省道旁边有个新建的古色古香的黑瓦黄墙小街,前边牌楼上有“宋金边城”招牌。问了路边饭店的商户,说贾作家老宅就在街里面,十分钟就到。
我记得老贾在他的书中写道:其实,棣花并不是个县城,也不是个区镇,仅仅是个十六个小队的大队而已。它装在一个山的盆盆里,盆的一半是河,一半是塬,村庄分散,却极规律,组成三二二队形,河边的一片呈带状,出现一个弓形,而长坪公路从塬上通过,正好是弓上弦。村子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那月并不是月,是山峰,两边高,中间低,宛如一柄下弦月,而月内长满青松。东街村前,却是一个大场,北是两座大庙,南是戏楼,青条石砌起,雕木翘檐戏台高地二丈,场面不大,音响效果极好。就在东西二街靠近正街的交界处,各从塬根出流出一泉,冬不枯,夏不溢,甘甜清冽,供全棣花人吃喝洗涮,泉水流下注入正街后百亩池塘之中,这就是有名的荷花塘了。平凹还说,棣花的的女人皆有水色,要么雍容丰满,要么素净苗条,绝无粗短黑红和枯瘦干瘪之相。
当天,烟雨迷离,我放眼南山北坡,没有看到“松中藏月”景观,也没有去看荷花塘。就急匆匆地走进新建的宋金古镇。古镇景区不要门票,这也是当地政府高招——不急功近利。靠右手的“和议厅”大厅里,有对丹凤县旅游资源的介绍投影,也有平凹的题字。按照他们的考证,这里曾在南宋与北方金朝对峙时期,发生过抗金战争,后来,南宋朝廷接受权臣秦桧建议议和,在这里议和调停,将这里划为宋金分界线,半拉街属于宋,半拉街属于金。
出了大门,沿石阶而下,出现一座石拱桥,叫宋金桥。穿过宋金桥,就是宋金街。街道均为仿古建筑,有店招,卖饮食,什么炒凉粉,青梅山药汤,羊肉泡馍等陕西风味都有。甚至还有上世纪名声很大的丹凤葡萄酒厂展销厅。
我们走到街中间,看到往西边石阶上面标注着“平凹老宅”。
上去一看,老宅外边一所青砖黑瓦小院,分别是影像馆和文学馆。文学馆大门两边有商州作家兼好友孙见喜给平凹题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布衣傲青云,文章高白雪。是老朋友对平凹的贴切的评价赞赏。
馆里陈列有平凹有关影像资料及出版的书籍,还有平凹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及各种奖项的证书影印件,也有平凹在故乡生活的各类图片,甚至还有他和女儿贾浅浅的合影照。商洛市政府赠与平凹一根如椽毛笔,馆里特意制作一个和平凹本人等高的画像雕塑,供游人拍照留念。
从平凹艺术馆后门进去就是他的老宅,院外横卧着一块巨大的河卵石,呈黄褐色,有斑驳的花纹,这就是平凹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里的《丑石》里所写的丑石了。
平凹的老宅是具有陕南民居特色的一座砖木结构的一主两厦青砖铺地小院。过去我知道,平凹的老宅很破旧,院里有棵梨树,当时有朋友到此一游,拍的照片我见过。现在这房子显然是新建的,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修建的。
贾家宅院坐北向南,原来的那颗梨树还在。大门脑有“嘉祥延集”四字,门内有和大门连为一体的照壁。从大门楼进去,迎面是木质雕花屏风,靠东边的厦房里,是“平凹之家”,两侧对联为,笔耕不辍文学路,流光溢彩追梦人。
是啊,平凹从一个深山僻壤的穷家孩子,从农家小院走出去,到西安谋生。因为他坚持不懈,在眼花缭乱、滚滚红尘里,充满各种诱惑的大千世界里,仍然能够耐住寂寞,在文学道路艰难探索,勤奋笔耕不辍,终于成为当代文学界大师级人物。
东屋里陈列有平凹在家乡的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他下河打渔的鱼叉,民兵训练使用的木枪等。
走进西厦房,是平凹的弟弟贾再平一家生活的地方,他在门口摆放着一大摞平凹新近出版的各类小说散文精装本,每本均有平凹亲笔签名,均按出版社定价销售,一分钱也不多要。我和再平聊了几句,并和他合影留念。经过了解,他们说,他家的院落都是自己出钱盖的,没有花公家钱。进来时,我还以为是近年当地政府借助旅游开发对贾宅也进行了返修呢。同时感慨贾氏家族对旅游开发的配合与支持。
走进主房客厅,正堂上桌子上挂着平凹父母的遗像。父亲是黑白像,母亲是彩照。显然,贾父过世的早,而贾母可能前几年才过世。中堂字画,均为平凹书写,正文为“絜行修善”,语出自于《史记》。两边有一副对联相衬,也是平凹墨宝。上联是:尊亲守本乃至德要道,下联是,光前裕后赖孝子贤孙。东侧墙上一幅钟馗图,上联是: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下联是朱崖从此破天荒,沧海何曾断地脉。寓意高古,均为古代诗句。
春雨潇潇中,我离开了棣花老街,其实,他早已经不是过去平凹笔下土的掉渣的棣花了,村民的房子大多数已经返修成楼房了,南边几百米就是沪陕高速,北边是宁西铁路穿过贾塬,古老的棣花老街已经成为交通要冲了,社会在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落后故乡历史正从我们眼前变成记忆,棣花,也不例外。
商洛虽地处偏隅,却民风淳厚,崇文尚武,是文学之乡,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平凹是代表人物。商州市和丹凤县政府借平凹名气打造旅游品牌,振兴当地经济,本无可非议,却曾遭到某些人的误读,令人痛惜。好在陕西省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支持下,丹凤县政府建成了棣花文化旅游区,其精神可嘉。
春节过后的大正月初五,虽春雨淅淅沥沥,但众多游客和我一样,打着雨伞,兴致盎然,徜徉于古街风情小镇,品味这陕南旅游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