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年年粽子飘香唯美句子 正文

年年粽子飘香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23 05:51:58

春去夏来,时光荏苒,不知不觉端午节又一次悄然而至。

闻着楼道里飘出的阵阵粽香,心莫名地涌起一丝伤感。我想起了奶奶裹的小脚粽的味道。

奶奶裹的小脚粽是不用绳子绑的,她有一把大鼻孔的银穿针,把粽叶的尾巴穿进去,然后从粽子的中间插进去,收紧后放锅里怎么煮粽叶也不会散落。那时奶奶的粽子在乡下堪称一绝,不仅外形小巧玲珑,而且味道也很香糯。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奶奶的粽子无疑是我最留恋的美味;以致长大成人后,这味道居然越来越浓郁。

奶奶年轻时卖掉自己陪嫁的首饰,和爷爷买了条小木船在外面做生意。爷爷在船上做杆称,做好后奶奶就上岸卖。由于奶奶裹了小脚,所以走起路来十分艰辛。但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奶奶起早贪黑从不叫苦。

奶奶一生命运多舛。爷爷在五十岁左右时因肺气肿一口气没上来撒手而去。时隔不久大伯又生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大伯又英年早逝。大婶另嫁他人,丟下幼小的堂姐无人照料,奶奶只身一人去南通担起了抚养堂姐的重担。因为爸爸叔叔都种田,收入甚少,加之家中孩子也多,奶奶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就在家门口揽起了剪花样,做针线活和推拿的活计。那个年代,大姑娘结婚要穿绣花鞋,绣花之前要有花样。奶奶剪出的花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赢得了十里街坊的一致好评。

奶奶出生在郎中世家,对中医推拿有一套。逢到三乡四邻有个伤筋动骨,奶奶手到病除。有的人家贫困,奶奶就不收人家钱。人家看奶孙俩可怜,就送点鸡蛋面粉什么的以示感激。

奶奶是哪里有困难就奔向哪里。好不容易把堂姐领大,读了大学,分了工作,不幸又接踵而至。我妈妈在四十五岁那年得了癌症。奶奶又从南通返回乡下照顾起了儿媳妇。由于妈妈长期卧床,夏天身上长满了褥疮。奶奶一天给妈妈擦好几遍身子,翻好几次身。八十岁左右的奶奶从不怨言,一边照顾病人,一边还得照应我们姐妹四个。她教我们学做家务,教我们认真读书,教我们好多做人的道理。记得那年端午,奶奶一边手把手地教我们裹粽子,一边和我们说,人生如粽,人好比是裹着的`糯米,粽叶就是约束我们的规矩,水煮沸就是人生的磨难和煎熬。人被约束,被磨练,才能成人。

奶奶敦亲睦邻,在自己条件艰巨的情况下,不忘照顾比我们条件差的四邻。她把我们穿不上的衣服送给比我们小的孩子,时常烧点小菜送给行走不便的老人。她尊老爱幼,为人耿直,敢说敢当。奶奶从不烧香拜佛,她说,做人要像杆秤,公正无私。奶奶还是出了名的巧嘴,谁家有个婆媳不和弟兄反目的,经她一劝必定和和睦睦的。三十多年前,庄上有位本家,养了六个子女。在老头病死下葬的那天,六个子女争得天翻地覆,说家产分的不平等;把住棺材不肯下葬,其实老头就一茅棚而已。亲朋找来村干部都未调解成功。奶奶当时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六个子女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当场就解决了问题。

奶奶不仅是我人生的老师,也是我从商生涯的带路人。那时我刚刚结婚,不会种田,没有收入,奶奶就把我带到南通表叔那里,在他冰库里批发带鱼贩卖。刚到南通,人生地不熟,奶奶求哥哥拜姐姐帮我在菜市场拿到一个摊位,亲自上阵叫我怎么做生意,帮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由于积劳成疾,奶奶在91岁那年得了食道癌。弥留之际,奶奶很平静的对儿孙们说,你们不要哭,活到这么大岁数我已经很知足了。你们现在都过得很好,我死而无憾。只要你们争气,就是对我最大的孝敬。

小辈们一直遵循奶奶的教诲,子孙都很争气。我们华家娶进来的儿媳,嫁出去的女儿,个个通情达理,坚强独立。

今天,在这粽香飘绕的日子,我多想和奶奶说声:奶奶,我想你了,我多想再吃一口奶奶你裹的粽子呀!其实我更加想奶奶你也吃一口我裹的粽子!

又是一年麦熟时,又是一年粽飘香,又是一个端午节。

端午节,我首先想到的是屈原投汨罗江的历史。记得屈原留下的一句经典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名言后人作为人生追求的

端午节,让我想到小时候奶奶用艾蒿给我缝制的心形荷包挂在脖子上一直香气扑鼻,在手腕脚踝处给我系上五彩丝线拧成的小彩绳,在下大雨的时候剪下来扔在河里让它随水流到远方,据说这样我见到蛇的时候就不会害怕,真怀疑这个传说的有效性,因为小时候年年带,至今见了蛇还是很害怕。还有妈妈会在端午的早上,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就用“猪牙草”荷包好鸡蛋,醒来洗把脸就先喝上一碗,我特别喜欢那种草淡淡的清香味,这种荷包鸡蛋也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至今依然怀念,妈妈走后却再也做不出那时的味道。

端午节,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就是包粽子。自从结婚后,每年端午节我都会提前买好粽叶、糯米、蜜枣、有时候还会备一些桑皮,在端午节前一天,泡好糯米,用开水烫好粽叶,下午时分就开始包粽子,把粽叶捧在手里,抓上一撮泡好的糯米,放上两个蜜枣,小心地用粽叶把它们裹好,一般是近似半圆柱形,然后把两个对一块儿,用线或者桑皮(据说用桑皮可以治疗头痛)把它们缠好裹紧就算完成一个。每年都会包一大铝锅,包好后放炉子上用木柴大火烧开,然后改用小火,一直烧两三个小时,据说时间越长粽子越粘。煮好粽子给婆婆送一些,给爸爸送一些,还剩一些放冰箱里可以吃很长时间。他们都夸我巧,说我包的粽子又香又甜,好吃。可是,我却觉得怎么也包不出记忆里最好吃的粽子。

记忆里最好吃、最难忘的粽子是2002年吃的。那时的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姑娘,那年我带毕业班,而且也是我所带的第一届学生。记得经常会加班加点地辅导学生,端午节的`那个下午我利用饭空给学生考试,自己也没有顾上吃饭,本来打算等学生上晚自习时自己在再去吃饭的,没想到上晚自习的老师临时有事,让我帮他看晚自习,没有办法,只好先去上课,等上完两节晚自习,我已饿得饥肠辘辘、前胸贴后背了。下了课匆匆跑回宿舍,打开煤气就准备煮面条吃,这时,两个女生拿着几个粽子过来了,其中一个说:“老师,你没有吃饭肯定饿坏了吧?我爸爸今天下午给我送来的粽子,还热乎呢,你先吃上个垫乎一下呗!”于是,我便吃到了记忆里最美味的一次粽子,清楚地记得粽子里有花生和蜜枣,又香又甜,后来我也依样做过,却怎么也没有当时的味道了。每到端午节时候就会想起当年的情景,想起当年的学生,面对现在的学生无所畏惧的样子,我常常会想起当年的那群学生,真的好怀念那时师生间真挚的情感!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飘香,缕缕粽香,寄托着无限的怀念和深情!

1、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2、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3、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真好!

4、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

5、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6、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7、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8、看着满街飘香的粽叶,我突然觉出了原来端午又临了。我想起那些屈原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有关于粽子,关于龙舟,关于艾叶,就说吃粽子吧,端午包粽子,一是为了解馋,二是为了一种纪念。

9、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10、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甭提多美味了!

粽子的来历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