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颗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过刘备殿,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红墙翠竹之夹道就到了惠陵,这是刘备的墓。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依旧享此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之祀地,并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我穿过一座座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右为《出师表》。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迹笔走龙蛇,倒海翻江,如涕如泪,如枪如戟,我似乎听到了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五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君的英气所笼罩,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或仰天长叹,或沉思默想。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得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历史已经过去,我们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战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史载公元247年,“桓温征蜀,尤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此事未必可信,但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选文有删改)
【问题】
20.文章第4段中说的“汉贼不两立”中“汉贼”是指【 】和【 】;“两位忠臣良将”是指【 】和【 】。(2分)
21.文章开头就说“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一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作者崇敬、思考和遗憾的是什么?请分别举一例说明。(4分)
答:崇敬的是【 】
思考的是【 】
遗憾的`是【 】
22.根据本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举例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3.你怎样理解“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成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4分)
24.文章结尾部分说“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愿做前一种人还是后——种人?怎样做才能成为这种人?(4分)
【参考答案】
20.(2分)
是涉案人,不是涉案人。(酌情给分)
答:“汉贼”指“汉”和“魏”;“两位忠臣良将”
(每问全对得1分)
21.(4分)此题较为复杂。答案要点如下:
①崇敬
(1)他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
(2)他聪明机智,才比天高: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
(3)他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
(4)他德昭宇宙,克己奉公: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答出其中任一点均可)
②思考
(1)人应德才兼备,为天下人兴利: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得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2)人是为现在而活,还是儿邢想而生: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人不在官多大,寿命多长,而在于被人民承认: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答出其中任一点均可)
③遗憾诸葛亮输了:诸葛亮输给了曹魏。(或“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答对1个要点1分,答对2个要点2分,答对3个要点4分)
22.(4分)
答:诸葛亮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2分)。他具有治国理想: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他具有聪明才智: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军灰飞烟灭。
他坚持原则:挥泪斩爱将马谡。他克己奉公:向后主自报家产时坦然无私。(治国理想、聪明才智、坚持原则、克己奉公,4个要点,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出两个及其以上都得2分。)
23.(4分)
答:一个人的官位再大,最终也会失去;一个人的寿命再长,总是要死的(也不会永恒)。只有那些有才有德,为人类的发展、为人民的利益,终身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出巨大贡献的极少数人,才能世世代代被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注意此点:作者的原意是说,做官和做人比起来,做人更重要;长寿和为理想而鞠躬尽瘁比起来,为理想而鞠躬尽瘁的人更能永恒。官位大,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的人,“死而后已”——死了也就算了,不存在了。为理想而生的人,鞠躬尽瘁,一直奋斗到死,“死而后已”——死‘了也就算了,此外什么都不追求。)
(意思基本相同即可,答对1个要点2分)
24.(4分)
答:后一种人。主要从实现理想要具备德、才,为实现理想要坚持不懈地奋斗这两方面去谈。言之成理,语句通畅即可。(答前一种人全题不给分;从一个方面作答得2分)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梁 衡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②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颗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过刘备殿,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红墙翠竹之夹道就到了惠陵,这是刘备的墓。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依旧享此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之祀地,并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③我穿过一座座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殿柱
④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
⑤历史已经过去,我们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战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史载公元247年,“桓温征蜀,尤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此事未必可信,但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第4段中说的“汉贼不两立”中“汉贼”是指 和 ;“两位忠臣良将”是指 和 。(2分)
2.文章开头就说“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一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作者崇敬、思考和遗憾的是什么?请分别举一例说明。(4分)
崇敬的是
思考的是
遗憾的是
3.根据本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举例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4.你怎样理解“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成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4分)
5.文章结尾部分说“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愿做前一种人还是后—种人?怎样做才能成为这种人?(4分)
参考答案:
1.“汉贼”指“汉”和“魏”;“诸葛亮、岳飞”
2.答案要点如下:
(1) 崇敬:①他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②他聪明机智,才比天高: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 ③他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我看到他在斩马
(2)思考:①人应德才兼备,为天下人兴利: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得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②人是为现在而活,还是为理想而生: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人不在官多大,寿命多长,而在于被人民承认: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答出其中任一点均可)
(3)遗憾:诸葛亮输了,诸葛亮输给了曹魏。(或“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3.诸葛亮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具有治国理想: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他具有聪明才智: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军灰飞烟灭。他坚持原则:挥泪斩爱将马
4.一个人的官位再大,最终也会失去;一个人的寿命再长,总是要死的(也不会永恒)。只有那些有才有德,为人类的发展、为人民的利益,终生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出巨大贡献的极少数人,才能世世代代被人们长久不衰地怀念。(注意此点:作者的原意是说,做官和做人比起来,做人更重要;长寿和为理想而鞠躬尽瘁比起来,为理想而鞠躬尽瘁的人更能永恒。官位大,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的人,“死而后已”——死了也就算了,不存在了。为理想而生的人,鞠躬尽瘁,一直奋斗到死,“死而后已”——死了也就算了,此外什么都不追求。)(意思基本相同即可)
5.后一种人。主要从实现理想要具备德、才,为实现理想要坚持不懈地奋斗这两方面去谈。言之成理,语句通畅即可。
1.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2.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3.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4.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5.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6.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7.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8.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9.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军山在望,高冢灵通八阵图。
10.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11.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12.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13.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14.虽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15.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16.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17.日月高悬处师表;风云长护定军山。
18.此地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
19.两汉之间见儒者气象;三代而下有王佐经纶。
20.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21.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高。
22.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23.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
24.羽扇纶巾天下士;文经武纬后人师。
25.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衷。
26.萃灵爽于一堂,国之忠臣,家之孝子;享明烟于亿代,前有烈祖,后有慈孙。
27.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
28.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
29.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之人欤?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30.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嬴财
31.遗世仰高风,抱膝长吟,出处各存千载志;偏安恢汉祚,鞠躬尽瘁,日月同悬二表文。
3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为一不义,杀一无辜,虽千驷万种弗受,三代不犹见斯人。
33.孙曹固一世雄也,何以吴宫魏殿转眼邱墟?怎若此茅屋办键,遥与磻溪而千古;将相岂先生志乎?讵知羽扇纶巾终身军旅,剩这些松涛满径,如闻梁父之长吟。
34.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35.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36.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37.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朔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38.吕磻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常有,经纶丕焕;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
39.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40.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41.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42.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托孤。
43.龙去崇朝作霖雨, 我来高卧想羲皇。
44.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队出郊坰。
45.皆寻六家业窥五际, 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46.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 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甫可有余音。
47.恢宏依大树, 宁静仰茅庐。
48.云归大漠随舒卷, 门对寒流自古今。
49.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50.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知。
51.两表酬三顾, 壹对足千秋。
52.务外非君子, 守中是丈夫。
53.八千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54.笔底游龙惊藻思, 云间海鹤拟清标。
55.出处动关天下计, 茅庐我也过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