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①。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或且目笑之曰:“《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吾代黄生对曰:“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论者语塞。
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其士之所为古文也,与圣道近。近,斯得之矣。宋以后制艺②道兴,古文道衰。士既非此不进,往往靡岁月,耗神明,以精其能而售乎时。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予喜生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既又告之曰: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无他,成与不成而已。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为之而不成,人将疑其本不可为,而为者绝矣。今天下不为古文,子为之,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①下笔大惭:曾对程式化的应试文字深表不满,并为自己应试所作的词赋深感惭愧。
②制艺:八股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 薄:轻薄
B.往往靡岁月,耗神明靡:耗费
C.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羞:供应(食物)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的:目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 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
B.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 又虞其家之贫
C.其于古可仰而冀也 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
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
B.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
C.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叹衰老了。
D.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
不做就不成功,那么做这件事的人就会感觉轻松自在。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韩愈虽靠词赋中进士、但惭于词赋重古文,意在表明自己推崇古文的思想。
B.宋以后八股文兴起,士既非此不进,可一旦考中,则只有叹息,仍表明对古文的推崇。
C.全文主旨在于勉励黄生要坚持自己的志向,重视古文道统,学好古文。
D.在勉励黄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及古文的极力推崇。
12.下列有关文中信息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这种文体,一般用于亲朋好友间,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B.韩愈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 “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务去陈言。
C.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D.“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13.请把文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14.简答题(4分)
文章结尾引用孟子的话:“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荑稗,tí bài,即“稊稗”。 稊:象稗的草,结实如小米;稗:稗子,一种田间有害杂草)。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引用这句话的目的?
参考答案
8.A(轻视)(3分) 9.B(3分) 10.D(3分)
11.D(3分) 12.B(3分)
13.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4分)
14.种植五谷,就要种得美满成熟。如果长得不熟,还不如田间的稊米、稗草。写作古文,如种五谷也要写得美好,不然还不如不写,写成如稗草般的文章,害人害已。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对黄生写好古文的劝勉鼓励之意。(4分)
参考译文:
唐代用考试词赋来选拔人才,而韩愈下笔应试词赋感到十分惭愧。连词赋都这样,那些不如词赋的`文章就可想而知了。但韩愈终究还是靠词赋中了进士,与那些看不起这种科目而不愿写这种文体的人相比是有所不同的。如今有看不起科举时文而不愿写作时文的,就是黄生。有人看着讥笑道:“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我替黄生回答说“从前管仲遇到盗贼,从中获得了两个人才。盗贼中尽管可以得到人才,但上官不必把盗贼作为用人的标准。”议论的人无话可说。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也不敢说写古文的就足以阐明圣贤之道。但如果访问某个人,必然要问他的邻居,因为住得比较近的缘故。汉代、唐代的科举,因为离古代近,士子所做的古文,离圣贤之道也比较近。近,就容易有所得。宋代以后制艺渐兴,古文慢慢衰落了。士子既然不熟习制艺就不能做官,往往就费日月、耗精神,力争精通制艺而在当时有出路。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衰叹老了。
我喜欢黄生年纪很轻,志气很高远,不肯随从现在的风气,他对于古文该是可以努力向上而期望有成的。我又担心他家里贫穷,会因此影响他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他供应早晚的食物,又把书库托付给他,想帮助他实现志向。然后又告诉他说:天下有不做却比做了还好的,有做了却不如不做的。这没有别的原因,就看他做得成功不成功罢了。不做而不成功,这件事值得做的价值自然存在;做了而不成功,别人就会怀疑这件事本来就无法做,从此再也没有肯去做的人了。现在天下的士子都不做古文,你骗去写作,又怎么知道其他不做的人不含笑等待着呢?如果五谷长不熟,那么还不如稊米、稗子有用。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
我爱你们藏头诗
1、老怀倍欢喜,
婆娑犹有地。
我有明公知,
爱君富才艺,
你作武陵记。
2、老爱向阳眠,
婆娑海水南。
我行别良友,
爱渠花种贤。
3、老大恋亲友,
婆娑一尊酒。
我爱乐天文,
爱此嘉树秀,
你折渊明柳。
4、老禅雅爱客,
婆娑今尚可。
我行浣花村,
爱尔安居乐,
你上平戎策。
5、老大宦情轻,
婆娑下堂迎。
我爱淳安好,
爱子均一情,
你息游方兴。
6、老夫欢喜见,
婆娑放鸡犬。
我实爱子才,
爱莲香送晚,
你待春洲暖。
7、老见人情尽,
婆娑不在本。
我家家树红,
爱美忘余馂,
你看飞花阵。
8、老心欢乐少,
婆娑万物表。
我生好古风,
爱悦夫子道,
你填沧海鸟。
9、老境人情变,
婆娑复偃蹇。
我辈正情钟,
爱子平生念,
你结巢由伴。
10、我行浣花村,
爱山花木深。
你看飞花阵,
老去惜良辰。
婆娑故将军。
11、我心爱流水,
爱兹登昨美。
你待梅花发,
老鹤喜得类。
婆娑绿凤尾。
12、我辈正情钟,
爱清景风蛩。
你学栖真客,
老干半成龙。
婆娑时动容。
13、我行别良友,
爱此嘉树秀。
你从康乐公,
老光握灵寿。
婆娑一尊酒。
14、我乐成美者,
爱尔安居乐。
你之而后言,
老禅雅爱客。
婆娑今尚可。
15、我爱淳安好,
爱悦夫子道。
你太一真仙,
老心欢乐少。
婆娑万物表。
16、我有明公知,
爱子良自持。
你傍桃花宿,
老我少杰思。
婆娑始遇时。
17、我生好古风,
爱子均一情。
你慕志士烈,
老大宦情轻。
婆娑下堂迎。
18、我爱乐天文,
爱人甚爱身。
你行古人路,
老忆太平春。
婆罗门叫音。
19、我有清时略,
爱一枝香雪。
你老一生中,
老怀安得写。
婆娑林端月。
20、我独望明月,
爱在心头游。
你心谁人知,
老天倾心听,
公渡此一生。
21、我向东郊日已沉,
爱逢河畔俏佳人。
雍容华贵倾城貌,
月色幽幽更摄魂。
22、爱君乐事佳兴发,
我祖方平至君家。
爱断有情如爱子,
你花也是易姓花。
23、念念出生成佛祖,
我生天地一闲物。
爱你一生是真心,
你来世俗喜变古。
24、唐人气力豪,
祁奈落花朝。
梅花正好在,
我生本飘飘。
爱风流俊雅,
你续昌黎操。
25、我醉美人家,
爱此春光发。
你侯古雅趣,
梁山正落花。
小雨看花蕾,
颜色弄韶华。
26、我皇仁圣格天地,
你待我心情悠悠,
正会意时俄起起,
正是少年佳意气。
27、我生天地一闲物,
爱敬真如子于父。
你辈敷荣转眼空,
正有君家贤叔度,
正是太平行乐处。
28、我闻学道当精思,
爱尝佳人白雪辞。
你来世俗喜变古,
正直只应天地知,
正当秋晓月明时。
29、方寸心藏天地宽,
岚湿南朝殿塔寒,
我皇仁圣格天地,
爱惜长条待少年,
你把衷情诉苍天。
30、方便风开智慧花,
岚风飞净明彩霞。
我有清风高节在,
爱君乐事佳兴发,
你是风儿我是沙。
31、颜家风光越水春,
晔夫人德长儿孙。
我观文士多利用,
爱君词句都清新,
你来试拟观国宾。
32、颜君才能书妙染,
晔光明月虽防暗。
我二三子相知心,
爱日新添春一线,
你辈少年翻易倦。
33、颜子城高坚似铁,
晔吹平地一尺雪。
我今祝愿果初心,
爱惜分阴树志业,
你既啖大夫之血。
34、我心为尔动,
爱在有缘时。
黄海深千丈,
杰雄意更痴。
天随仁者愿,
长将祥云织。
地育合欢树,
久成连理枝。
35、唐史上头功第一,
祁连冢象狐兔开。
梅繁几处垂鞭看,
我闻琵琶已叹息。
爱山骑马入山来,
你落平沙翔林意。
36、我心如醉更如痴,
爱意缠绵卿可知?
你颜入梦寄相思,
沈家有女把情牵,
旭日东升才华绽,
彬彬有礼笑璀璨。
37、我观自古贤达人,
爱你一生是真心。
你来百口皆年少,
梁甫时时尚一吟。
小立春风邻寂寞,
颜家风光越水春。
38、我与天地俱清闲,
爱惜长条待少年。
你居大道谁南北,
梁山鼓角报平安。
小桥风月年年事,
颜子生计勤自然。
39、我行安用相逢得,
爱郎豪气壮山河。
你其好德全付予,
梁君铁马金鸣珂。
小桃花发春风起,
颜子古锦围山阁。
40、我闻学道当精思,
爱尝佳人白雪辞。
你来世俗喜变古,
梁王苑衷索妍姿。
小车行处人欢喜,
颜色鲜明能几时。
41、黎明晓星月已残,
思绪纷纷思玉颜。
宏图之志犹在心,
我愿与卿尽相欢,
爱意悠悠情幽幽。
你我携手共婵娟。
42、我爱林泉旧时景,
爱山堂下平生梦。
你把衷情诉苍天,
黎歌不识高堂庆,
思量仙桂也无端。
宏梅最好花正盛。
43、我慕卿心盼婵娟,
爱结连理美梦圆。
你姿洒脱青春灿,
一世情缘心相牵。
生生相依度华年,
一身才华乐奉献,
世纪腾飞前程宽。
44、我从华年苦寻觅,
爱芽茁茁始初觉,
你却无心似有情。
一为鸾凤双栖宿,
生死契阔与子说。
一为流水掬落英,
世情于心相望冷。
45、鸾翔如意彩云飞,
玲响悠悠入翠微。
快遇红颜迷心旌,
乐寻梦境不思归。
钟灵毓秀人娇媚,
涛涌蔚蓝雪浪堆。
爱筑情巢情愈暖,
你藏金屋壁生辉。
46、张倘画眉红脂胭,
晓晨隔窗望杜鹃。
萌起七夕离人意,
只羡鸳鸯不羡仙!
爱诉廊前相思燕,
你堪冷镜孤自怜。
一杯钟情皆是酒,
各饮滋味无复言!
47、我本平凡一小兵,
愿你助我成精英。
永无怨悔天作证,
远山见证此生情。
爱恋不是空口说,
肖家长辈可权衡。
美满姻缘前世定,
棋盘运筹定双赢。
48、沈府儿女多才俊。
旭越山河千万里。
彬程万里振翅翔,
我欲乘风摘星月,
爱随流水一溪云。
你我情谊深似海,
一条大河东流去,
二条生育中华五千年。
一片真心见我情,
三条世间万物唯你尊。
49、我愿此生花蝶恋,
爱意悠悠鸳鸯羡。
你我情牵赏月圆,
沈府公子凌云天。
旭日东升双飞燕,
彬彬有礼佳人伴。
一朝不见夜难眠,
生梦相逢比翼连。
一寸丹心比金坚,
世世恩爱定三生。
韩愈的《送石处士序》目的是鼓吹选用贤才,并鼓励贤才“以道自任”,为国出力。
送石处士序①
韩愈
【原文】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②,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③。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间④,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
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干家。方今寇集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早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
之序云。
【注释】
①石处士:即文中的石先生,姓石名洪,洛阳人,辞去黄州录事参军后,退居洛阳,十年不曾外出作官,所以称处士。元和五年,应河阳节度使乌重裔的聘请,再次任事,韩愈写了这篇序送他。
②节度:节度使,唐代官名,主持一个地区军、政的最高长官。河阳军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境内。乌公:即乌重裔,公尊称。
③从事:官名。五代以前州郡长官自己聘用的幕僚属官,多称从事。
④嵩(sōng):嵩山。邙(máng):洛阳北邙山。瀍(chán)穀(gǔ):谷河和涧水,皆洛水支流。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之语道理 语:谈论
B. 于是撰书词,具马币 币:礼物
C. 冠带出见客 冠:帽子
D. 无昧于谄言 昧:蒙蔽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石先生言行“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
①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②坐一室,左右图书
③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④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⑤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 ⑥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主旨一为阐明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为行其所当行;二为借此时机,对他作一些规诫,并且通过此事对节度使乌公也含蓄地有所规诫。
B. 上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两人之间的问答,表现石处士其人。笔法活络,控御自如。处士之贤反衬出乌公之能知贤、求贤。
C. 下段写处士的应聘与众人的饯行。写其应聘之果,赴行之速,可以看出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让我们感到此人果非常人。
D. 这篇散文的.语言颇有特色,如叙说石处士辩论古今人事时,运用了比喻、类比、排比等手法,气势不凡。
12.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3分)
(2)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3分)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分)
韩愈《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
9. C ( 冠:戴好帽子。)
10. A (③说别人听了石先生的话收获很大,这是间接表现。④说乌大夫派使者去请石先生。⑥说朋友为石先生饯行。)
11. B (“反衬”错,应是既赞处士之贤,同时也赞乌公之能知贤、求贤。)
12.(1)选择好吉日,把任务交给使者,寻找石先生的住处恭请他。(卜:占卜或选择,1分;焉:代词,他,1分;大意1分。)
(2)不要被谄媚的话语欺骗,只听先生的,因而能有成就。(被动句1分,宾语前置1分,大意1分。)
(3)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却听的清清楚楚。(疾:强,1分;彰:清楚,1分;大意1分。)
拓展阅读: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 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
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