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不想回家,就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叶问3》,本是不抱期望,但是看完后,却没让我失望。从我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起,就被吸引了,这是一部关于英雄刚情与柔情的电影。
张晋在里面饰演一个一身武艺的车夫张天志,一出场就太帅了,油光程亮的发丝纹丝不动地梳向脑后,白色紧身针织衫搭配土灰色小马甲,黑色小围脖略带讲究塞进衣服里,小胡子也刻意修饰过。
这身装扮现在看来都很潮,我很想问问导演你把一个车夫整的这么帅干嘛。张晋第一场打戏是马鲸笙带领帮派兄弟夜袭中立小学时,张晋恰巧拉车经过,施以援手,救下了校长。这场戏还是可以
很明显得看出张晋和甄子丹的咏春拳的差别:张晋的拳法大开大合,刚劲有力,下盘略轻浮,而甄子丹的拳法更简单、直接,下盘更稳。我不懂拳法,看完这部片子也才知道咏春拳的原则是基于
身体中心线发力的。
张天志,说他是个好人,代表正义,行侠仗义,也未必如此。马鲸笙要他帮忙要别人一只手时,他最开始是不愿意的:“你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要找我”?马鲸笙要断他生路,要他别处谋生时,
他片刻的犹豫之后,拿了一笔钱财,打断了田师傅一只手。他是个亦正亦邪的矛盾体,他的正是有底线的。他羡慕嫉妒叶问,一直想与叶问一决高下,所以他会出钱让报社给他写篇报道,
所以他会挑战各门各派。但是他不是一个败不知耻的人,和叶问一决高下后,是他自己把咏春正宗的牌匾打碎了。就是这样的张天志,个性鲜明,人物丰满。
这部电影最好的一场打戏是电梯里与泰拳长毛的打戏。叶问陪身患疾病的夫人抓完药进入电梯,长毛一进电梯,一股压迫感扑面而来,叶问将妻子护在身后,手向身后微微一动,妻子接过药包,没有任何言语,
没有任何眼神接触,动作一气呵成,仿佛预演了千万次。几招几式后,叶问将长毛KO出电梯,顺手将电梯门关上时,妻子望向丈夫的表情还是让我挺动容的,那是一种崇拜,放心,踏实,又略带担心的复杂表情,
那一刻我竟然萌生了无限的'羡慕,看着叶问淡定地关上门,帅得我一脸血,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哀叹一声。最终叶问以压倒性优势把长毛打趴在地上,低吼一声:“还不快走”,他不想碍眼的家伙在妻子眼里多呆一秒。
他没她高,却像一座山一样保护着她。
叶问为了保护小学安全,每天从早到晚小学周围护卫,妻子连他的面都很难见到。有天晚上妻子留了碗鸡汤,碗下压了一张日历,上面写着不想喝就倒掉,叶问会心一笑默默地喝完了,在日历上放了一颗纽扣,留下
一行字:麻烦缝一下。第二天早上叶问醒来,发现纽扣缝在了日历上,很多人看到这里都笑了一下,有几个人能理解妻子的心情?看到丈夫太辛苦了,鸡汤或许是妻子费心熬的。不想喝就倒掉,妻子怎么可能真是要丈夫
倒掉,她只是不想让丈夫看到她的煞费苦心,妻子对丈夫情谊又有几个人
妻子喂药的那个场景还是让我湿了眼眶。妻子知道时日无多,提出要照相,照完相回到家里,妻子又提出想听丈夫打木人桩,丈夫走过,打着打着黑色的身影定在那里抽噎。叶问说他唯一的遗憾就是对她不够好,他学舞。
舞厅里那动人的一幕,武馆里乱糟糟的一幕,他清楚哪个对他最重要,但是妻子又何尝不懂他。树叶对根的情谊说的就是妻子对丈夫的情谊吧。
叶问,一袭青衣,为人和蔼,谦虚,低调。别人挑战时问他拳脚如何,他说:都会一点点。行迹所至,街坊邻居无不对他恭敬爱戴。一个大师级别的人,还能如此谦虚,让人心生敬佩。
甄子丹饰演的叶问,还是可圈可点的,表情和眼神都很到位。甄子丹的95版的《精武门》在我童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觉得陈真特别帅,他的妹妹死的那场戏,我还伤心了很久。
熊黛林的表演无功无过吧,声音不太好听,如果要当个好演员,台词还要下很多功夫。
张晋和蔡少芬拍《水月洞天》时,还没这么帅呀,当时也只是觉得男主角好看,只能说娘娘好眼力。
今天我奶奶早早叫我起床去三婆婆家包团子。
我来到三婆婆家他们早已开始行动,就差我和奶奶了。奶奶马上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就问奶奶;“奶奶,我干什么呢?”奶奶笑了笑说:“你把团子在蒸笼里围成一圈一圈的,知道了吗?”我点了点头,开始摆兵布阵,当团子摆满蒸笼以后就要上笼了。三公公拿了一本本子让我记录时间。我记录完后就要又去摆了几笼团子以后,差不多可以下笼了。我站在热气腾腾的蒸笼边,我一边扇扇子一边点洋红,害得我手忙脚乱,“扑通!”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洋红溅在了我的嘴里和手上,我赶紧漱了漱口,一吐出来就像血那样,真恶心!三公公说:“洋红翻在身上是洗不掉的。”我听了忐忑不安,生怕回去妈妈骂我。于是我用力地搓着,不一会儿便洗掉了,我开心地对三公公说:“嘿嘿,谁说洗不掉的?”三公公喃喃自语:“明明电视上说洗不掉的,咋回事?”
“来,奶奶教你包团子。”听到奶奶的呼唤我赶紧坐在奶奶旁边。奶奶先叫我用面团在掌心搓成一个圆,再用大拇指在面团上按一个小洞,不断转动团子,使这个小洞越来越大,足以把馅包进去。然后左手的手指按住馅,用右手的虎口,把团子四周轻轻的转动并合拢起来。等转到出现一个“小尾巴”的时候,把“小尾巴”往里一按。最后,把团子反过来放在掌心磨平就大功告成拉!
看着我这天衣无缝的“杰作”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篇二:参观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
寒假里,妈妈带我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游玩。路上妈妈和我说蜡像馆里的人是按照真人的大小做出来的,可逼真了。我好奇极了。
进入馆内,我一眼就看见了拿着篮球准备投篮的姚明。哇!他真高啊,我站在他的身边看上去就只有他的一般高一样。我想如果他来我家的话只能弯着腰进门了。和姚明拍完合照我来到了第一个展区,这里有很多电影明星,可惜我都不认识他们。继续沿着里面走,我终于看到了我认识的历史名人。我赶紧和杨振宁教授握了个手,又去勾了下爱因斯坦的手臂,还向航天英雄杨利伟敬了个礼。接着我还参观了很多展区,也认识了很多名人。有国家领袖普京,克林顿,丘吉尔等等,有体育明星邓亚萍,郭晶晶,刘翔等等,还有好多外国的名人。我最高兴的是见到了我最喜欢的明星成龙。他穿着一件牛皮马甲,两手叉腰,笑容满面,和电视里一样神采奕奕。虽然只能和成龙的蜡像合影,但是我的心情还是很激动。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说杜莎夫人的手艺很好,竟然能做出这么逼真的蜡像。回家后我也要尝试着做个小动物送给妈妈。妈妈听了高兴极了。
篇三:“年味”好浓
明天就要过年了,好兴奋呀!今天家里面忙的是不亦乐乎,因为今天要烧纸还要为明天做准备。一早上爸爸便叫我去折纸,我看见就头晕,一大叠的纸有四、五厘米高,我无语了……没办法折吧!呼……我长叹了一口气,可算是折完了。我放松了下来,可算解放了!没过多久爸爸又让我去磕头,我磕了三个头后,爸爸又让我折纸,前面折的纸不够用要再多折一些。哎……又要折了,我是为折纸而生的。可算又折完了!
下午爸爸去将年货带回来和存钱,妈妈去买饺子皮、春联还有糖、向日葵。爸爸先回来了,他带回来几箱酒,还有两个手袋、香皂、牙膏,我想应该是存钱送的手袋里有春联、福和红包。没多久妈妈也回来了,她带回来的东西可不少有:春联、饺子皮、糖、向日葵、酸菜、榨菜、雪饼、鸭脖子、鸡爪子。喔,好兴奋呀!
我与妈妈还包了饺子,妈妈包的饺子个个都是规规矩矩的,而我包的却相反:我包的饺子是千姿百态,我想千姿百态的饺子吃起来会很有食欲。因为这个我妈妈又将我说了一顿。
我觉得“年味”真的好浓呀!
古人今人的心思都一样,远在唐朝,很多才子英雄也想借大唐帝国这个网络炒红自己,建功立业,也琢磨了不少法子。今日且看看唐朝两个案例:文方面的李白,武方面的薛仁贵。希望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走红案例
秘诀一:找个好版主争取首页推荐
公元725年,李白同学从四川的大山中走出来了。这时他24岁,比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年龄略大。他有才华,有志气,“心雄万夫”地云游天下,奔往长安。
不过,那时候写诗的多了去,《全唐诗》里什么身份的诗人都有:帝王将相写,才子佳人写,英雄豪杰写,江洋大盗写,连牧童也写。谁知道你小白这个从大山里头走出来的愣头小子的诗写得好?一定要找个有号召力的版主和推手,让他在大唐帝国的首页推荐自己。
李白到湖北江陵,机会来了。正好有个很有面子的版主经过江陵去衡山。此公是一道士,叫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有面子啊,玄宗皇帝曾经邀请他到皇宫请教道法,然后又让自己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做他的学生。李白瞅准机会,拿着自己的帖子跑过去向司马老师请教,司马老师马上顶帖,一句“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将小白同学一下子顶到大唐诗歌网的首页,小白同学声名大噪,点击率刷拉刷拉直蹿。司马老师是天子身边的红人,估计这风从江陵一路飘到长安,飘到了玄宗皇帝耳朵里。
李白34岁那年,有次在长安紫极宫里游玩,这回又碰上个好版主、好推手,就是那位写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妙句的贺知章。小白同学早有准备,拿出自己的两张得意的帖子《蜀道难》和《乌栖曲》送上去,贺知章马上顶帖,怎么顶呢?
首先是极高的评价:后生,你是太白金星下凡吧?然后又拿出自己的金腰带去换酒与小白同学痛饮。刷拉一下,小白同学在长安也蹿到首页上去了,像颗太白星一般光芒夺人。
秘诀二:找个“仙”马甲让天下人记住
马甲就是符号,就是让人容易识别的标志。又要简单又要明显。小白同学的马甲是什么呢?玄宗皇帝的老师司马承祯给他戴上“仙风道骨”的马甲。司马真人是给皇帝办成仙许可证的,他说李白是仙人,等于经过权威许可,这个好马甲是戴定了。到贺知章那里呢,又是“谪仙”。接下来是诗仙、醉仙,反正逃不掉一个“仙”字。唐朝那时候是流行道教的,仙人是道教的理想境界,能混到这个马甲,证明小白是诗人的最高境界了。
秘诀三:勤写帖为天下最红女人写歌
小白同学没有因为有重量级版主置顶就松懈。他一直坚持发帖子更新。例如司马承祯刚顶过他,他马上出货,写下一篇《大鹏遇希有鸟赋》,将自己和司马老师都比作特大的神鸟,“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这帖子是小白同学的`第一张红帖子,火遍天下。
到庐山,他马上又发一帖《望庐山瀑布》。这帖不长,但是就是敢想象。想想看:多少亿光年的浩渺银河,居然从太空中搬到庐山的绝壁上来往下倾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得多大的胸襟,写出多大的境界!这帖子也火了。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一路到姑苏,他又更新一帖《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这帖子好就好在小白同学善于搞穿越,穿越到吴王夫差宠爱西施,彻夜宴饮作乐,只恨黎明早到的时候去,在穿越中对比历史的惊艳与现实的凄凉。这帖子又火了。
到长安,他拿着自己最得意的两张帖子《蜀道难》和《乌栖曲》去拜会贺知章,得到赏识,其间虽然有些波折,但终于传到玄宗皇帝那里去了。42岁那年,小白同学终于经过司马老师的学生玉真公主的推荐,终于从首页走到榜首,蹿到大唐帝国文化网页的头条:他做了翰林,专门给皇帝写帖子。40多岁的男人,是创造爆发力度最强大的时候,就在这个好时机,他给当时天下最走红的女人杨贵妃量身定做了一首最美的歌曲《清平调》,翻译成现代打油诗再加点调侃大概是以下意思:
云像你的衣裳,花像你到容,春风吹拂露珠浓。你是仙女你是神,瑶台仙境才相逢。
羞答答的牡丹静悄悄地开,慢慢地绽放她带着露水的醇香;羞答答的美人静悄悄地来,慢慢地释放神女般惆怅的柔肠。怎么舍得随便比拟你的美,恰似那赵飞燕梳新妆(赵飞燕能在掌上跳舞,丰满的杨美人恐怕够呛)。
你是我的美人你是我的花,你让我一生永远笑开颜;你似春风消散我烦恼,含情脉脉在沉香亭北倚栏杆。
李隆基哥哥、杨玉环妹妹对此曲此诗爱不释手,估计每次宴会都要点播。小白同学彻底地火了,火到了大唐盛世的头条,一直火到了整个中华民族诗歌的头条。
小白同学虽然未能成功进入行政界,但能混到中华民族诗歌的头条,又复何求?
薛仁贵走红案例
在外形上做效果
弄首歌传扬自己
薛仁贵是个豪杰,不在文学青年队伍里混,不玩文艺界娱乐界的游戏规则,他得怎样炒红自己呢?
在外形上做效果
薛仁贵同学长大时,唐朝已过了最惊心动魄的征战阶段,机会不多,他得精心捕捉。公元645年,唐太宗征辽东,这是一场远距离的客场比赛。激烈程度刺激程度不亚于以前的国内比赛,薛仁贵同学在夫人的怂恿下,从军去辽东。唐军一路前进,到达安市,老大唐太宗亲自指挥阻击高丽援军,机会来了!
安市郊外的高地阻击战打响了,唐太宗亲自站在山头观战。薛仁贵同学那天可能违反了一下军纪,没有按常规着装,而是穿了一身白袍,白色的着装可见度好、显眼。这还不够,还在腰上放两把强弓,手里挥舞着戟;还是不够,要扯开嗓门大喊,喊的什么,估计是“我乃龙门薛仁贵”之类的;而且得用山西家乡话喊,山西是首长李世民战斗过的地方,听起来亲切。还感谢老天爷,忽然有大雷电,分明是免费给他做了一个声光电的舞台效果。
薛仁贵穿着最闪亮的衣服,扯开嗓门大喊,往敌人阵营冲杀,这个Pose终于抓住了老大的眼球。李世民问:白袍将军是谁?薛仁贵进入唐太宗的视野,从而进入军界高层。
弄首歌传扬自己
唐朝还有侯君集、刘仁轨、苏定方等大将,他们军功比薛仁贵大,职位比薛仁贵高,名气却远不如薛仁贵。何解?原因很简单,这些名将指挥的居多,很少自己赤膊上阵表现才艺。咱老百姓图个热闹,不懂战略战术,却记得住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公元662年,唐军与铁勒部在天山交战。这场大战最终变成一场射箭比赛,铁勒部派出三员大将出阵,被薛仁贵一箭一个全干掉。这个好看呀,热闹呀,所以老百姓记住了。
当时唐军中流行起一首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歌谁让做的?我觉得薛仁贵授意的成分较大。干得这么漂亮,得请唐部队文工团里几个会唱的,会弹的,把这战斗事迹唱出来。流行歌曲比史书好记,于是,1300多年过去了,我们老百姓忘了那次战役打的谁,怎么打的,但薛仁贵的名声随着那三支响彻天山雪的箭,射入了历史的最高云层,久久不息。
结语:当今社会,想要炒红的有志青年、有志中年、有志老年都不少,尤其是娱乐界文化界的。从李白、薛仁贵的例子来看,炒作前一定要找对路子。李白炒诗,薛仁贵炒武艺,你呢,总不至于是炒非北大才子不嫁吧?第二,炒红前要有耐心等。李白从24岁出川,一直到42岁才被玄宗赏识。第三,要勤奋。你无法预定你什么时候红,会不会红,但你可以保持努力,不要红的机会到来时仓促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