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勃的诗
夜宴——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风——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泉宴——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道观——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关晨度——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别薛华——王勃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梵宇三觉寺——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平晚行——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兵曹——王勃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驿饯唐少府——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郊外——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郊兴——王勃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即事——王勃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迹寺——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晚眺赠王道士——王勃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径——王勃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还郊——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春园作——王勃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怀仙——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别王长史——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24、饯别——王勃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早发——王勃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早行和陆四——王勃
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
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
夜宿——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江亭夜月送别——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 王勃名句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 王勃语录
·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 王勃语录
·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 —— 王勃名言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
·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 王勃名言
·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 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 王勃名句
·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以外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渔舟唱晚,响穷澎澧之滨。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名言
·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寻道观 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芨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叶齐山径密,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 王勃名句
·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 王勃名句
·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 莲座神容严,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覆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 奈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 王勃名句
·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冀,何必仰云梯。
·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 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条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 王勃名言
·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檟冷,谁见绮罗情。
·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蜂形。 复此惊飙至,空山飞夜萤。
· 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 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 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 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
· 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 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 王勃语录
· 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 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 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 索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邵。 风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 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 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 抗石晞南岭,乘沙眇北川。 傅岩来筑处,蹊溪人钧前。 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
·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 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 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 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海。 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 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 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 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 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 野客思茅字,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 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 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 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 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 林塘风月赏,还待敌人来。 霸华净天未,雾色笼江际。 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 王勃名句
· 振翮棱霜吹,正月仁天浔。 回镰凌翠壑,飞轸控青岑。 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沉。 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 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 萧萧寓俗影,扰扰望乡心。 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 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朋月在,诗酒故人同。 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俘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 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 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 八仙径 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可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 奈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 王勃名句
·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 王勃语录
·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 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 王勃名句
· 九月九历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作家简介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7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古风唯美的诗句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2、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5、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经典古风励志诗句
2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2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3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3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4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古风经典的励志诗句
4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4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4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4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4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5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5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5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55、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5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57、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5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古风惊艳句子 6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6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6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68、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69、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70、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