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蝉噪清露唯美句子 正文

蝉噪清露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6 00:41:35

六月中旬以后,一个雷暴天连着一个响晴天,天气开始变得湿热难耐。毒日头底下的人群和草木都是一副恹恹欲睡的模样。夏蝉的鸣叫却开始高亢起来,先是疏疏落落的一两声,如吹响的冲锋号,渐渐的就像密集的鼓点般,连成了一片。这些不知疲倦的歌手,立在枝头林梢,想唱就唱,要把整个夏天唱得如火如荼。

周末蜗居在家里,被空调的冷风吹得浑身无力,喷嚏连连。我顶讨厌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就鼓动家人携一顶绿色的帐篷随我到城郊的柳树林里安营扎寨。这个季节,荷花也开得正好,柳林的旁边就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荷塘。我坐在帐篷里看书听歌,偶尔抬起头赏一赏眼前的出水芙蓉。觉得乏了,就闭一会眼睛,让心沉静下来。这时我便能专注的倾听清风里传送的此起彼伏的蝉鸣。

蝉噪林逾静。果然。当我专注于倾听时,仿佛周遭的世界都沉寂下来。蝉鸣衔着风声,汇成一股幽凉的气流,这片绿荫匝地的柳树林恍然间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我也置身于“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境当中。此时的夏蝉让我联想到的是济慈笔下的夜莺和中国古诗里的杜鹃啼血。它们的叫声不再是空洞的.“知---了---知---了”,而是一种深情又婉转的倾诉。地下4—6年的蛰伏,阳光下一个夏天的歌唱。表白或者示爱,都要趁早啊,长夏也匆匆。

柳树林里走过来一对父子,大手牵着小手。软软糯糯的童音在耳边响起:爸爸,知了为什么这么喜欢唱歌?谁来给它们伴奏呢?

年轻的父亲俯下身子,微笑着对孩子说:知了唱歌是因为它觉得快乐啊,风吹树叶,就是在为它的歌声配乐。

我不禁在心里暗暗的为这位父亲睿智的回答而点赞。是啊,它歌唱是因为它快乐。

幽暗光阴里的忍耐和坚守,数次蜕皮的挣扎和疼痛,没有使蝉生出幽怨和悲凉,反而激发出了豪情和感恩。生命如此短暂,幸福来之不易,哪有时间去计较和感叹,不如把阳光下的每一天都当成是新生,把每一首歌都唱成绝唱。蝉的小小身体里,不知储存了多少能量。你看它每天大睁着双眼,振动着双翼,释放着歌喉,像一个亢奋又热烈的诗人,妄图呕出一颗心来,把这人世淋漓尽致的爱个够。

我是喜爱蝉的,这喜爱里甚至掺杂着敬慕。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胸前都佩戴着一只玉蝉,用手摩挲着它温润的身体,想象蝉在高处鸣唱的孤寂,不由得会念出:“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内心深处就生出惺惺相惜之感。仿佛它不是一只虫子,而是我的肝胆相照的朋友,共同经历过天涯沦落和劫后余生。

窃以为,蝉是当得起用玉来雕刻的,它的餐风饮露和高风亮节,非玉质不能匹配。若是用了金来雕刻,反倒是污了它的灵气。蝉的幼虫被人们叫做金蝉,或许是因为它金色的外壳,它的内里却是玉的铿锵和澄澈。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的许多美好回忆也多与蝉有关。那时每逢放了暑假,我都会回乡下的奶奶家。印象最深的事就是跟着小叔叔去“粘知了”。我帮他拿着面筋,提着玻璃瓶,他举着长长的竹竿。小叔叔说,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知了最多。在粗大的白杨树或者梧桐树下,我昂着头,脸上蚯蚓似的爬满了汗水,小叔叔的背心早已汗透,裸露出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他的手法很高超,只要循着知了的叫声瞅准了位置,几乎每一竿都不落空。粘下来的知了,被奶奶摘掉翅膀,用盐腌一阵,就下油锅炸了,焦黄酥脆,卷在新烙的面饼里,真是无上的美味。后来才知道蝉的全身都是蛋白质,没有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我那时学习成绩很好,也许是赖于蝉给我补充了足够的营养呢。

爷爷告诉我们捕蝉的更妙的法子。夜晚,在树下点起火堆,树上的知了就会扑通扑通的落进火堆里。爷爷说,这是因为知了有向光性,它们要拼命地投奔光明。末了,爷爷还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它们在黑暗里待得太久了,所以才这么渴望和珍惜光明。

幸而,蝉短暂的生命并未被世人所遗忘,它作为一种高洁又空灵的意象被写进历代的诗歌里,让人们口耳相传。我最喜欢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咏蝉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顾城有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我想把这句诗送给蝉。它会懂得。

描写蝉的句子1

1、 夏天,当然会有蝉,那断断续续的蝉鸣有节奏的“知——知——”,声音还很响亮,免不了会使人厌烦。

2、 夏日听蝉而能悟出“蝉噪林愈静,鸟鸣景更幽”的意境则是许多年之后的事,而在这之前,所有的蝉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夏天到来的一个信号,以及夏天里我们手里“玩具”而已,它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3、 我所熟悉的蝉有三种,让我叫出他们的学名怕是很难。我只知道这三种蝉个头不一,叫声也大相径庭。个头最大的一种,我们家乡叫做“知了猴儿”,通体黝黑,喉声嘹亮,高门儿大嗓儿。

4、 若几十只这样的蝉一起叫将起来,那简直如驴在吼叫,如马达在轰鸣,又似风声雨声,很有些气势的。

5、 八月,天气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6、 蝉的一生,就是在演奏音乐,它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虽然他只有90多天的生命但它丝毫没有放弃。

7、 蝉鸣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倾诉着心的情结。就在这炎热难耐的傍晚,我整理着自己混乱的思绪……

8、 上午,蝉睁开晶亮的双眼把我唤醒。中午,它的歌声更加嘹亮,有的好像喇叭声,有的好像尖叫声。晚上,蝉儿伴我入睡,它的歌声一会儿让我进入了梦乡。

9、 听!看!无畏的蝉儿,唱着心中的歌……蝉儿如此!人儿如此?我轻轻躺下了,注目窗外的美好世界。

10、 蝉又知了,知了的叫起来,仿佛在向我求饶,我意外的发现蝉发音腹部在不停的抖动。

11、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12、 而我尤其钟爱带有浓浓乡味的蝉声。

13、 从自然界发出的天籁之音,象鸟叫虫鸣,蛙声蝉声,等等,都是非常美妙动听的,它往往能叫人从善,能慰藉人类因各种苦难和相互伤害而造成的痛苦和疲倦的心灵,它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

14、 夏日里特有的自然之声就是蝉鸣。在绿树丛中,蝉儿唱着欢快的夏日情歌,在蝉鸣声中,我们度过炎炎的夏日。

15、 不知为何,每逢夏日,蝉的叫声便会不绝于耳,大概是因为树的种子早已播撒心间的缘故,蝉应与树在一起。

16、 这几天,无论是座在办公室,还是行走在外,耳中时不时的总能听到蝉的鸣叫声,时而涨起,又时而落下。天气越热,它们叫得越欢。

17、 儿时听蝉声,更多的时候是在傍晚时分。

18、 吃过晚饭,坐在院子前面的草坪上纳凉。此时蝉声已大作,或独唱,声音此起彼伏;或合唱,协调共鸣。声音极为洪亮,情景着实感人。

19、 在寂静的乡村,它为我们的聊天伴唱,为辛苦了一天的农民解乏。身处其中,无异于欣赏一场精彩的动人心弦的大型交响乐。

20、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蝉,从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便开始发自内心的呼唤,在短短的生命里,以全部的力量尽情歌唱,可谓是天生的歌唱家。

21、 蝉,只不过是夏天一小虫。但此小虫非一般之小虫。很是欣赏法布尔,他用精练的一句话,概括了蝉的一生:蝉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的只是短短一个月生命的“春天”。

22、 又到夏天,又闻蝉鸣,初唐名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3、 炎热而漫长的夏季,有了哪一声声一唱一和癫狂而快乐的蝉鸣相伴,让人于闷热中得到许多清凉。

24、 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描写蝉的句子2

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6、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7、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8、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10、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11、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12、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13、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1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5、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16、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17、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18、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19、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唐·卢殷(《晚蝉》)

20、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1、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司空曙《新蝉》

22、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23、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24、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25、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唐·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

26、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27、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28、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唐·雍裕之《早蝉》

29、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宋刘克庄《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30、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晚山蝉》

描写知了的优美句子1

1、知了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长分为蛹、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整的生长周期需要三年时间。

2、知了的繁殖都是将卵产在树皮的下面,到了第二年卵才会孵化成幼虫,然后钻到地里,靠吸食树根的汁生长;它们长大后,又从地里爬出来,蜕了壳以后就成为成虫。

3、知了长着一身黑色的甲壳,黑黑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向外突出,一个长针似地嘴巴紧紧贴在身体下面,背部有一对透明轻巧的翅膀,六只细长的脚腿上长了几个锯齿可以抓牢物体。

4、知了,以它的奔放的歌喉、激情的腔调,还有不知疲惫的精神,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知了,这个乡村歌唱家,它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任何时代的歌星。

5、知了,学名叫蝉,俗名为“知了”。它有一对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活象两颗精巧光亮的珍珠;知了的嘴是一根又细又长的管子,它就是靠这根管子来吸食树的汁液,为自己提供营养,它有两根触角长在嘴的两旁,形成了一个“八”字,活像两根探测器;知了的面部正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没有颈,头与躯干直接相连。知了的躯干圆墩墩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上有许多环向的条纹,在光的照射下,还可以发现知了身上有很多密集的绒毛。知了长有一对透明的翅膀,翅膀上有像蜘蛛网一样的斑纹。

6、知了,学名“蚱蝉”,几乎遍布大自然。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黄叶纷飞的秋天,知了就一直不知疲倦地用它那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堪称“夏天的歌手”了。

7、在炎热的夏天,正午时分,一切都在休息,以避免被那放肆的大火球灼伤。只有那位“歌唱家”依旧高歌,那就是知了,它们有的在垂头丧气的小草里打滚,有的在遮天蔽日的杨树下乘凉。就这样看着看着让我的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8、一只知了正叫得起劲,二叔又把竿子靠近知了的翅膀,这只知了好象特别机灵,“哧”的一下飞走了。

9、雄知了的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实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而雌知了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知了不会叫,也叫“哑蝉”了。

10、夏天,在大家眼中并不陌生。烈日像一个大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而就在这种世界,知了却在树木上欢乐的唱着歌。

11、我细细的观察,亏我眼睛精,第一时间搜到了知了藏身之处,我和弟弟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将网靠近知了身边,谁知由于我的粗心大意,没注意脚步下一块大石头,摔了一跤并大叫一声,弟弟手一抖,竟捕错了目标,把快要捉到手的知了给吓跑了。“哎!都怪我不好”,弟弟也感到惋惜。

12、我急忙奔过去,这次弟弟换了一个大网,把小网给我,现在两面夹机,天网恢恢,那知了是不会再逃的了,我们小心翼翼的靠近、靠近……耶!成功了,一只大大的知了被我们成功捕获。

13、抬头一看,一只又大又肥的知了正趴在树干上拼命地叫着。

14、叔赶紧在竿顶上放了一块面筋,把竿子悄悄地靠近知了的翅膀,面筋一下子就把知了的翅膀粘住了,这时,知了叫得更厉害了。

15、每年的夏天是知了生长繁殖的季节,它们成群结队或独自爬上枝头欢快的高歌,它是怎么叫的呢?知了在吸树汁时,肚子上的音盖就不停收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证明了知了的叫声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会叫的是雄知了,雌知了因为肚子上没有音盖,所以不会叫。

16、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和弟弟拿着自制“捕知了网”来到外婆家门前的枣树下,外婆家枣树长的非常茂盛,很多枝枝桠桠交错在一起——郁郁葱葱、严严实实,知了的藏身之处到底在哪呢?是在树枝干上,还是在树叶子上呢?我不知道,太阳也不知道。

17、来到郊外,周围风景如画,从树林里传来的知了声不绝于耳。到目的地后,知了的叫声就更嘈杂了,知了们就像一群乱哄哄的小孩子,吵吵闹闹,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揪下一小块面筋,粘在竹竿的最顶上,开始了我们的"粘知了工程"。

18、刚捕的知了还不太乐意,扯着嗓子高歌那唐老鸭似地歌:“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哎真有点难听,可它就这嗓门,能怎么办了?再来看看这丑陋的面止,心里难受啊!真想给它做个变形手术,”长得丑、歌唱的难听”真不知道刚才是什么促使我将它捕获。

19、掉到地上的知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好奇地跑了过去看看究竟。这时从窗外传来几声知了的叫声,知了突然在地上使劲扑腾着翅膀,拼命地挣脱想向外飞,我忽然明白了。

20、不一会儿,山坡后面就升起了缕缕炊烟。这时,盒子里已经有五六只被俘虏的知了了。它们垂头丧气地躲在盒子里猜测自己的命运,叫声也不似开始那么趾高气扬了。

21、“知了……知了……知了”,池塘边、门前的树上、路边的树上,知了一直叫个不停。今天太热,热的人们不想出门,热得蚂蚁不想搬家,热得小草不想钻出地面,我想知了也是热的叫个不停吧……当然,家里可比外面凉快,可那知了吵得人——心烦呀!

描写知了的优美句子2

1、夏天,当然会有蝉,那断断续续的蝉鸣有节奏的“知——知——”,声音还很响亮,免不了会使人厌烦。

2、夏日里特有的自然之声就是蝉鸣。在绿树丛中,蝉儿唱着欢快的夏日情歌,在蝉鸣声中,我们度过炎炎的夏日。

3、不知为何,每逢夏日,蝉的叫声便会不绝于耳,大概是因为树的种子早已播撒心间的缘故,蝉应与树在一起。

4、这几天,无论是座在办公室,还是行走在外,耳中时不时的总能听到蝉的鸣叫声,时而涨起,又时而落下。天气越热,它们叫得越欢。

5、儿时听蝉声,更多的时候是在傍晚时分。我和乡亲们经过一天的劳作,吃过晚饭,坐在院子前面的草坪上纳凉。此时蝉声已大作,或独唱,声音此起彼伏;或合唱,协调共鸣。声音极为洪亮,情景着实感人。在寂静的乡村,它为我们的聊天伴唱,为辛苦了一天的农民解乏。身处其中,无异于欣赏一场精彩的动人心弦的大型交响乐。

6、“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蝉,从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便开始发自内心的呼唤,在短短的生命里,以全部的力量尽情歌唱,可谓是天生的歌唱家,也是夏季当之无愧的精灵。难怪俗话说,夏天是属于蝉的,想想一点也不过。

7、儿时的夏天。闻蝉声,就有一种捕蝉的心痒。小伙儿各自握一根长竿,盯准了树枝上伏着的知了,嗖一下将长竿猛伸过去,那蝉,就被罩进竹竿尖的网斗上,死命地挣扎着叫。就这样,儿时的夏天,两耳之中,总是布满了蝉声。那时,心灵也常常溢满着一种快乐。

8、蝉,只不过是夏天一小虫。但此小虫非一般之小虫。很是欣赏法布尔,他用精练的一句话,概括了蝉的一生:蝉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的只是短短一个月生命的“春天”。

9、这些蝉的生命就如凄美的樱花,生命在一瞬间绽放出不可言状的美,然后又无怨无悔地凋零,真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些蝉没有烦恼,它们只是尽情地歌唱,尽情地歌唱到生命的终结。

10、蝉,在漫长的黑暗中生活,我想它是向往着光明的世界的。当它钻出地面,见到绿树、天空、云彩、阳光,尝到了短暂的幸福,它便拼命地讴歌,忘记了所有的黑暗中的等待。由此,我想到许多只尝到一点人生幸福,而饱览人生痛苦的人,但他们却依然从不怨言,对生命充满热爱与感恩。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

11、又到夏天,又闻蝉鸣,初唐名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就如君子贤人,不像那些为一官半职而阿谀奉承、夤缘幸进的小人,就如那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采菊东篱的陶夫子。

12、蝉,羽化时脱落下来的皮壳叫蝉蜕,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解痉的功效。炎热而漫长的夏季,有了哪一声声一唱一和癫狂而快乐的蝉鸣相伴,让人于闷热中得到许多清凉。

13、从自然界发出的天籁之音,象鸟叫虫鸣,蛙声蝉声,等等,都是非常美妙动听的,它往往能叫人从善,能慰藉人类因各种苦难和相互伤害而造成的痛苦和疲倦的心灵,它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而我尤其钟爱带有浓浓乡味的蝉声。

14、夏日听蝉而能悟出“蝉噪林愈静,鸟鸣景更幽”的意境则是许多年之后的事,而在这之前,所有的蝉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夏天到来的一个信号,以及夏天里我们手里“玩具”而已,它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15、我所熟悉的蝉有三种,让我叫出他们的学名怕是很难。我只知道这三种蝉个头不一,叫声也大相径庭。个头最大的一种,我们家乡叫做“知了猴儿”,通体黝黑,喉声嘹亮,高门儿大嗓儿,若几十只这样的蝉一起叫将起来,那简直如驴在吼叫,如马达在轰鸣,又似风声雨声,很有些气势的。

16、另一种个头最小,叫声也最尖细,宛如小家碧玉,嘤嘤如哭泣状,似乎天生就是个受气包的模样;还有一种个头中等,身体已经不是黝黑的颜色,而是有些灰中带绿,叫声也最悠扬好听,自己就能唱出高低的声调儿来,就是那种叫做知了的蝉,那声音简直就是夏天的'标志了。

17、三种蝉里,个头最大的也最笨,所以就是我们经常戏弄的对象。我们用细马尾做成下圈套,绑在细长的竹竿上,可以把之从树梢上套下来;或者用面筋去粘它的翅膀,也可轻松将其捕获;这种蝉个头大,肉多,用盐巴一淹,而后用油煎了吃,或者干脆放到火里烤熟,味道很好的。

18、那种个头最小,声音尖细如丝竹的,虽然也能捉得到,但瘦弱的很,味道也差,我们捉了之后多半只去喂鸡。蝉中最机灵的就是那种叫做知了的,机警的很,只要老远闻到人声或者脚步声,则停止了鸣叫,一声不吭。而它的颜色又与树木几乎相同,有着很好的保护色,所以极难发现。其实即使发现了,也很不容易捉到,因为它只要发觉一丁点儿动静,则展开一对透明的翅膀,箭一般迅疾地飞走了。

19、夏天,蝉在树梢上热烈地聒噪,而且天气越热,叫得越欢。你听吧,有低音,有高音,有中音,此起彼伏,你唱我和,那简直是在开一场热闹的大合唱。而在这热闹地大合唱里,我们小孩子则持了长长的竹竿,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仰着脸,伸着脖子,在聚精会神地或套或沾那黝黑的蝉。但不得手的时候很多,眼看着那蝉已经进了套子,但却突然“哇”地叫一声,展翅飞走了,临走还不忘记撒下一泡尿来,我们被淋了满脸。一边叫着晦气,一边破口大骂那该死的蝉,说些捉到了“非油炸火烧不可”之类发狠的话。

20、童年的夏日里,这许多蝉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可以让我们打发那一个个漫长的夏天。但自从学了生物学家法布尔的文章《昆虫记》之后,才觉得很对不住蝉。因为他说蝉要在地下的黑暗里苦熬孕育三年,才能获得一双与鸟儿比翼的翅膀,才能获得三个月短暂的生命。因此,就觉得对蝉们太残忍,白白葬送了许多小精灵们的生命,于是便很愧疚。自那之后,觉得蝉的鸣叫不再单调,不再厌烦,认为那是有限生命里的凄美的绝唱。

21、蝉鸣——在这个季节似乎成了天地间最撼动人心的主旋律,在一天最热的时候,只有它们显的精力旺盛,永不衰竭,那声音仿佛发自宇宙的呼唤,似乎这个世界少了它们,一切就会陷入毫无生机可言的“死海荒漠”。一开始,这只是一片千百只蝉制造的乱七八糟的无休无止的嘶鸣,你要仔细听,不一会儿,那声音就有了它丰富的节奏变化。时而蝉声平静,象洒满阳光的海面,宽广恬舒;时而又如汹涌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涌来,那声音,那气势一次一次淹没了村落,淹没了田野,在一个音潮之后,下一个音潮还未升起来之前,总会有一声、两声的高音突然响起。这时候在惊诧的凝神迸气中,你一下子就会体味到这蝉鸣的非同反响,你的思绪会蓦然回到童年时代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