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亦舒的《流金岁月》,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你很想去靠近,可是却怎么也不能靠近;而有的人你能很轻易地靠近,还能与他有剪不断的情(亲情、友情、爱情)。这可能就是缘分所致!无缘,你与他无法靠近;有缘,陌路也能相识也能让你与他成为朋友、恋人或亲人。
正如书中的蒋南孙与朱锁锁一样——任何的风雨,不能把她们分开。她们两个读书时相遇,然后再成为朋友。原本能够成为朋友就是一种缘分,就已经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了,更不要说是成为一辈子的朋友。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有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展现的永远是最纯洁的心灵;不管自己的人生之路遇到了怎样的坎坷,老朋友永远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你的面前陪伴着你,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恰如朱锁锁的婚姻不幸,与丈夫离婚后既要挣钱养家又要带小孩,实在是身心疲惫时,蒋南孙二话没说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家中养着。这就是朋友。
《流金岁月》把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岁月虽然悄悄地遛走了,可是朋友之间这真正的友情却随时间的流逝倍加坚固,任凭风吹,任凭雨打,犹如一座大山巍然屹立。这就是朋友。
我十分喜欢书中的蒋南孙,她虽是个女孩,身上却展现出了男人的仗义与侠气。她做事十分踏实。我觉得人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事真好,这样可以让日子过得踏实。如果整日就去想一些云里雾里的东西,整日就想着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那么生活也会充满着危机。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成为流浪汉,曾经拥有的一切都只是浮云,不属于自己的迟早都要被别人夺走。只有是自己踏踏实实地通过劳动所得,才会真正地属于自己,自己心中才踏实,别人想抢也抢不走。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无味才是真的有味,平平淡淡才是真呀!
岁月流逝了,南孙的祖母也老了,但是南孙对祖母的亲情犹在。祖母在南孙小的时候就很讨厌南孙,因为南孙是个女孩。可是如今祖母却由南孙供养着,并且祖母也越来越喜欢南孙了。真是一切又一切的变化都会出乎人的意料,只要心怀希望,世间的.任何事都会否极泰来的。这仿佛就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一个踏实,蒋南孙和朱锁锁在生活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蒋南孙一步一个脚印经营着她的爱情,最终收获了甜美的爱情果实,以结婚换来了更踏实的婚姻。朱锁锁先前是一个拜金女,为了丰厚的物质生活践踏了自己的婚姻。峰回路转,当初自己选择的高富帅,转眼间就变成了个穷光蛋,一无所有。这时的她不知是怎么想的,也许她是想向我们阐释爱情的真谛吧——最终选择回到丈夫身边和丈夫一起共同面对难关。岁月在流逝,带走了该带走东西,同时也带走了不该带走的东西。最后只剩下那一份情来温暖人们心中那颗冰凉的心。
一阵凉风轻轻地向我拂来,我突然才意识到原来秋天已经到来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想着想着心中的那种酸楚似乎马上就涌了上来。秋天来了,离家的时间就快要到了,等到快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家里当他的小跟屁虫是那般的幸福。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珍惜该珍惜的!只因为时间会飞梭,岁月会悄然流逝,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有人间的真情。
亦舒的书,到现在才拿来读,着实有些晚了,真心觉得她的书对于17、18岁刚刚开始建立和强化自我意识的女孩子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很多场景过于理想化,但不得不承认最重要的大方向无疑是给了女孩子们坚定的力量的。若要等到真正领略了人生坎坷的个中滋味,再读,总觉得欠了些火候。
她教给女孩子们自爱,沉稳,而后爱人。教给她们完善自我,尊重他人,有被爱和爱人的能力。懂得要事业先得搞好学问,先修养智慧才能办得了大事。懂得谈恋爱全情投入,又拿得起放得下。以及无论做什么姿态都要大方得体,切勿似小老鼠偷到油,唯唯诺诺,失了分寸丢了尊严。
这样,即使在之后的人生经历中发现现实的残酷露骨,领略生命的卑微不堪,但她永远会记得一个人所能并永远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一双手。才能永远不失蔑视命运的底气,永远拥有卷土重来的勇气。
张爱玲曾经说过“成名要趁早”,亦舒,就是那个年少成名的人。亦舒的哥哥倪匡,是“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作者,但若论小时候,还是亦舒更有天分。她年仅十四岁就往《西点》杂志投稿,从此名声大噪。年少的亦舒,身体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感情,也使她的所经历的三段婚姻坎坷与柔情并存,这些经历或许正是她灵感的缪斯,也使她笔下的人物经历起伏之后变得更加通透明朗,成为越挫越勇的亦舒女郎们。
《流金岁月》这本书,围绕着蒋南孙和朱锁锁这一对闺蜜各自的原生家庭、爱情、事业以及两人之间的情感,两人相貌出众、聪慧过人,或风情或知性,半生叱咤情场和职场,最为人称道的是极具女性魅力的独立精神。虽然我们都应承认天赐的外貌与才情可遇不可求,但是我们更应该明晰即使她们天资过人,但仍旧躲不过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支撑她们步步为营的,是她们自身拥有的种种品质,而这些精神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努力达成的。
·把她们当大人,没有比这个更令小女孩感动的了。
我们住的地方太起劲了,天天朝气勃勃,欠缺一分老练的气质,难成大器。
·觉得好友似一支曼陀罗,至于她自己,已立定主意要做一棵树。
·她没有同锁锁说起这些,也许她爱听,也许她不爱,谁知道,她决定不冒这个险。
对于两个高中的女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和格局,我着实是佩服的。她们期待他人给予尊重,给予信任,给予成长的空间,给予扎根的土壤。
对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她们深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再亲再深,也必须有尊重和适度”的道理。两人亲如姐妹,人生路却千差万别。她们从容潇洒,不问来路,不问去程,但彼此心照不宣,默默为对方抵挡一切,视如己出。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好,总是有原因的。
·快乐是要去找的,很少有天生幸福的人。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人们希冀的事,从来不会发生,命运往往另有安排。
对于人生,我想她们是天生悲观的,她们知道一切来之不易,一切需要代价来换,拥有为自己而活的豁达通透,也就再没有能够困住她们的什么事了。
对于爱情,足够坦诚,有相互满足对方需求的能力,有共同目标维系,不纠缠对错,懂得自律。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又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而不是不思进取身无所长只想索取毫不付出,最后把感情失败都归咎于男人和小三。
朱锁锁在背叛自己的前夫遭遇破产、无人可望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头,念及往日深情,不惜牺牲自己所有代价,扶持他渡过难关。但一切安然之后又转身离开的选择让她的形象又传奇了一些。
结尾蒋南孙因为大半辈子重男轻女的祖母终于改变了想法,趁一个人的时候痛痛快快哭起来,曾经初入职场的她主动担起了一个家,为此她放弃风花雪月、放弃烂漫繁花,一个劲地付出、一个
劲的奔跑,像丝毫没有受过伤似的。
应该并不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吧,
也许真的只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吧。
她哭,是因为她终于真正拥有了自己,
祖母的肯定,算得上是给她新生的应允了。
流金岁月读后感1
读完亦舒的《流金岁月》,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你很想去靠近,可是却怎么也不能靠近;而有的人你能很轻易地靠近,还能与他有剪不断的情(亲情、友情、爱情)。这可能就是缘分所致!无缘,你与他无法靠近;有缘,陌路也能相识也能让你与他成为朋友、恋人或亲人。
正如书中的蒋南孙与朱锁锁一样——任何的风雨,不能把她们分开。她们两个读书时相遇,然后再成为朋友。原本能够成为朋友就是一种缘分,就已经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了,更不要说是成为一辈子的朋友。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有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展现的永远是最纯洁的心灵;不管自己的人生之路遇到了怎样的坎坷,老朋友永远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你的面前陪伴着你,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恰如朱锁锁的婚姻不幸,与丈夫离婚后既要挣钱养家又要带小孩,实在是身心疲惫时,蒋南孙二话没说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家中养着。这就是朋友。
《流金岁月》把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岁月虽然悄悄地遛走了,可是朋友之间这真正的友情却随时间的流逝倍加坚固,任凭风吹,任凭雨打,犹如一座大山巍然屹立。这就是朋友。
我十分喜欢书中的蒋南孙,她虽是个女孩,身上却展现出了男人的仗义与侠气。她做事十分踏实。我觉得人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事真好,这样可以让日子过得踏实。如果整日就去想一些云里雾里的东西,整日就想着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那么生活也会充满着危机。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成为流浪汉,曾经拥有的一切都只是浮云,不属于自己的迟早都要被别人夺走。只有是自己踏踏实实地通过劳动所得,才会真正地属于自己,自己心中才踏实,别人想抢也抢不走。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无味才是真的有味,平平淡淡才是真呀!
岁月流逝了,南孙的祖母也老了,但是南孙对祖母的亲情犹在。祖母在南孙小的时候就很讨厌南孙,因为南孙是个女孩。可是如今祖母却由南孙供养着,并且祖母也越来越喜欢南孙了。真是一切又一切的变化都会出乎人的意料,只要心怀希望,世间的任何事都会否极泰来的。这仿佛就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一个踏实,蒋南孙和朱锁锁在生活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蒋南孙一步一个脚印经营着她的爱情,最终收获了甜美的爱情果实,以结婚换来了更踏实的婚姻。朱锁锁先前是一个拜金女,为了丰厚的物质生活践踏了自己的婚姻。峰回路转,当初自己选择的高富帅,转眼间就变成了个穷光蛋,一无所有。这时的她不知是怎么想的,也许她是想向我们阐释爱情的真谛吧——最终选择回到丈夫身边和丈夫一起共同面对难关。岁月在流逝,带走了该带走东西,同时也带走了不该带走的东西。最后只剩下那一份情来温暖人们心中那颗冰凉的心。
一阵凉风轻轻地向我拂来,我突然才意识到原来秋天已经到来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想着想着心中的那种酸楚似乎马上就涌了上来。秋天来了,离家的时间就快要到了,等到快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家里当他的小跟屁虫是那般的幸福。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珍惜该珍惜的!只因为时间会飞梭,岁月会悄然流逝,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有人间的真情。
流金岁月读后感2
张家慧老师的新书《流金岁月》以平实透真情,以朴素显精彩,以平凡见伟大,对我来说是一个震撼性的存在。本人碌碌半生,自谓读书已多,但这样一本平中见奇的书还是初见。我在奔六之年,于纷繁工作之余,于琐碎事务之暇,竟然如此快速地通读全书,对我而言实属罕见;且收获之丰,影响之大也出意外。大意如下,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美的真谛
美是一切艺术的标准。作者毫无刻意地用文字表现美,而是用朴素而洗炼的文字叙述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少有惊心动魄的大事,多是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琐碎;看似不经意的述说,却处处闪耀着“善”的光芒,这其中暗藏着选材和剪裁的匠心;由“真”“善”而至“美”,读之如饮醇酒,始稍觉淡薄,但后劲十足,回味无穷。物质的贫乏,生活的艰辛,活着的不易,奋斗的创痛等等一切,在经时间过滤之后,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就是当时的.陋巷、长着苔癣的青石板路、女孩稚嫩肩膀被挑水扁担压磨的红肿等都成了审美对象。这里没有半点矫情,在描述这些“苦难”时作者用温情的笔调赋予了其意义:正是这些塑造了幸福的自我,磨励自己的意志品质,成就了美好人生,因而作者感谢上天的馈赠。知青生活中的艰苦、委屈、辛酸等负面的情绪被生活中人情的美好、景色的秀丽、年轻的梦想大大稀释了,致使这些文章闪烁着人情美的光芒。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与其为了“美”去选择生活,不如用心在生活中去发现美,享受美,进而用笔表现美。
二、幸福的秘诀
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淡的幸福感,这是读完本书后的总体感受。作者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含英咀华,不难发现,就来自于知足,来自于感恩。作者的感恩心态无所不在:陌生人一个不经意的温和的表情,同事的一句平常的问候,儿孙的乖巧,老师奖给孙心的一颗棒棒糖,亲人在一起的家常里短,朋友聚会的推杯换盏,父母一个关爱的眼神……甚至路边的树木花草,田里的庄稼,水里的游鱼,树上的鸟儿等等。作者感谢他们的好心好意,感谢他们的知情知义为人们提供观赏带来快乐。这种感恩使人沉醉在浓浓的幸福之中。
生活中的另一面作者不去或少作思考。比如书中多位老总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就从不考虑其中的功利目的,而只理解为关爱、尊重和友情。知青招工时名额被人替换,作者没有谴责社会腐败现象,没有怨天尤人,揩干泪水后立即又回归平常心态。当然人与人的交往应该重情重义,而不应该损人利己,这才是人生美和幸福的境界。作者绝非不知道生活中的各种负面的东西,而是引导人心向上向善。作者的这种取舍让人感动,这就是所谓隐恶扬善,达到人际交往的和谐幸福美好状态。总之,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感谢有缘相遇的所有人,这便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幸福秘诀。
三、爱的大境界
爱的主题是一切艺术的重要选择。生活中不能缺少爱,爱的字眼被人天天挂在嘴边。《流金岁月》当然也难免俗,但本书决不是“为写新书强说爱”。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爱是发自类似庄子所说的“赤子之心”的没有半点矫柔造作的纯真之爱。因为把人生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各色人物、大小事物、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家长里短等等一切都看作人生难得的缘分,坦然受之并充满感激和温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心态,这样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但这还不是最高境界。受人滴水之恩当报之于涌泉。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功利的大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舍身忘死的付出。作为麻醉医生,她甘当幕后英雄,几次大抢救的成功,内心幸福感满满,家属、病人一句感谢的话就快乐无穷。尤其感人的是在抗疫斗争中,她于过耳顺之年与儿子不顾危险相互鼓励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作者奉献多多,却总是对生活充满感激;艰难折磨,淡泊处之;琐屑纠纷,爱心化之。医者仁心,大爱无边;人能若此,幸福无限!
总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生活教科书。我读后有相见恨晚之感。在此深谢作者慷慨赠书。不揣简陋,作此感想,不尽之处,读者可摸拟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