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板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王翰.凉州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 晏殊.蝶恋花)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宋.辛弃疾.鹧鸪天)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唐.杜甫. 不见)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元.王实甫.西厢记)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李煜.乌夜啼)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唐.白居易.琵琶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唐.杜甫.蜀相)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 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题诗后)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唐.杜甫.秋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一、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抄下余冠英先生所译的文字:
溱水长,洧水长, 溱水洧水哗哗淌。小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兰花香。 妹说:“去瞧热闹怎么样?” 哥说:“已经去一趟。”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边上,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 女伴男来男伴女,你说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药最芬芳。
原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郑国溱洧两河之畔,男女杂集,春游欢会的情景,有人说古人用芍药中的“药”(此字我们这里方言还念yue)字代表相约,所以芍药也成为男女间定情的象征,诗中的男子将一朵鲜媚的芍药送到女子手中,爱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绽放。
这情景,这诗句,打动着千古以来的痴男怨女。《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时表现很有点“失态”,一会说《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会说《西厢记》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最后又来了句“仙杖香挑芍药花”,这芍药花,正象征的蓬蓬勃勃的爱情。
所以宋人张镃在诗中赞道:“自古风流芍药花”。
姜夔有一首词,说的是扬州的芍药:
二、侧犯·咏芍药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北宋时扬州芍药就极为繁盛,苏轼有诗:“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当时每年扬州举办芍药万花会,官吏搜聚绝品十余万株观赏欢宴,一时热闹非凡,扬州芍药就此名闻天下。后来苏轼见太过扰民,曾一度废止了这种行为,但只禁得一时,扬州芍药还是“佳种年深亦多变”,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南下洗劫扬州(1161年)后,城破人亡,芍药也无复往日之景。姜夔重过扬州时就写下了我们熟知的`“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著名词句。
然而,写芍药时,还是不得不提起扬州二字,正像写牡丹离不开洛阳一样,南宋大奸臣贾似道有诗:
又是扬州芍药时,花应笑我赋归迟。
满堂留得春如画,对酒何妨鬓似丝。
玉立黄尘那可到,锦围红蜡最相宜。
买山若就当移种,此际谁能杖履随。
贾似道人坏诗不坏,这首写芍药的诗倒也不错。要说古时做皇帝也不容易,奸臣也不是个个都是大白脸上写着“奸臣”二字,单看这诗,怎么能想到他是奸臣庸臣?
三、元末诗人杨允孚《咏芍药》里这样写道:
时雨初肥芍药苗,脆肥香压酒肠消。
扬州帘卷东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
清代塞尔赫有七绝《白芍药》一诗:
珠帘入夜卷琼钩,谢女怀香倚玉楼。
风暖月明娇欲堕,依稀残梦在扬州。
到了明清,扬州芍药规模虽不如宋代,但却培育出极为罕见的黑芍药,此品种花朵色深紫近黑。明末清初的扬州,园林极盛,各园中也都广泛种植芍药。
芍药有养血敛阴,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对于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更是有显着功效,故有“女科之花”的称谓。
四、好为花王作花相
芍药,和牡丹的形貌非常相近,但牡丹是木本,花大枝粗,有雍容华贵的气象,而芍药是草木,显得娇小柔弱,所以古人评花时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如宋朝陆佃就在《崥雅》一书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邵雍有诗:“要与牡丹为近侍,铅华不待学梅妆”,方回也说:“可止中郎虎贲似,正堪花相相花王”。所谓“中郎虎贲”,是这样一个典故,说东汉时的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曾做左中郎将,有一个勇士与蔡中郎长相特别相似。所以后来形容两人面貌相似,就用“中郎虎贲”。这里是说芍药和牡丹的“容貌”相似。
五、杨万里有诗: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婷婷各自妍。
最是依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正可怜。
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关于芍药为“花相”一说,还有以下的来历: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了“四相簪花”的故事:
韩琦于庆历五年(1054年)上任扬州太守时,其府署后园中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每朵花瓣上下红色,中间围一圈金黄色花蕊,是一种叫“金带围”的新品种,韩琦十分高兴,又邀了三人,同来观赏。这三人为大理寺评事通判王珪、大理寺评事佥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陈升之,酒至中筵,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朵。过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后当了宰相。因芍药中“金带围”品种与宰相的金色腰带相似,从此,芍药便成了“花相”的代表。
每个朝代的审美标准不大一样,在盛唐,人们喜欢体态丰腴的美人,所以富贵雍容的花王牡丹更为得宠,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就这样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里就贬芍药而重牡丹。
但是渐渐地到了唐代后期,人们对于芍药也越来越喜欢了,晚唐诗人王贞白有诗道:“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而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这两位唐代人物都不约而同地喜欢芍药,柳宗元有诗《戏题阶前芍药》: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沙洲鸣叫,有一位身姿窈窕的姑娘,谁见了会不心动?就因这首诗,“窈窕淑女”成为人们对美丽的一个标准,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像。
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一位白衣女子划一叶小舟,在河流深处采荇菜,歌声伴着鸟鸣在风中飘荡,飘啊飘,就飘到了君子心中,从此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的女子究竟是什么模样,也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向往,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苦苦追寻。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
路途艰险而漫长,怎样才能够顺利地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隔岸观花,可以想像得很美。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缘故吧。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让人们不禁遐想万分。
这位美女是《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也是最令人心痛的随风飞扬的芦花,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然而却是萦回在梦里,灵魂不能轻易到达。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个单纯而顽皮的小美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轻盈走出来,赠给男子“彤管”。
虽只是一截野草,却令男子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
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这份爱情不知会给人多少荡气回肠的回味?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个对未来怀着美好憧憬和向往的漂亮新嫁娘。
一部《诗经》,多少美丽的女子穿梭其间,当然少不了漂亮的新嫁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了,美丽的女子要出嫁了。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出嫁时,爱有了依靠,心有了港湾,女人的快乐是写在脸上的。单纯而透明,未来充满希望。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洋洋洒洒的喜气从悠悠的远古飘来,浸染着洪荒,红妆薄粉的女孩在那一刻完成生命的蜕变,艳若春桃。而后的岁月,相夫教子,伺奉长辈,其乐融融。幸福的种子在春天播下,迎着夏的雨露悄然开花,在秋结蕾,在冬蕴藏。周而复始,一如流动的江水,把时光带走。
5、有女同车,颜如舜英----《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这是个令人倾慕的秀外慧中的女子。“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一男一女同车而行,男子为女子之美所动,扼腕之余,唱出了心中的感动。
这女子青春美丽,仿若含苞欲放的花蕾;体态轻盈优美,似鸟儿在空中翱翔,身上佩戴着晶莹剔透的玉坠叮当作响,举手投足,无不幽雅贤淑。这般姑娘,叫人如何不想她,叫人如何不爱她?
美丽的女人如诗如画,如歌如曲,采天地之精华,聚山川之灵气,一切的色彩、曲线、声响、形象、韵律与气氛,在女子的举手投足间流动起来,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