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种菜的老人总是被第一声鸟鸣唤醒。他披上第一缕晨曦来到地头,整理新鲜出地的瓜果蔬菜。一把把被他拾掇得那么精致,就像欢送出阁的闺女,眼里还有着不舍的怜惜。这些青翠欲滴的菜呀,是他的收成,又多像他的孩子。每每看着菜们,老人就抑制不住地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是个七十岁的老人了。满头花白稀疏的头发,黑瘦黑瘦的脸上沟壑纵横,一笑就能看见雪白齐整的一口假牙。在地头,我常常把他的笑想象成一朵丝瓜花,黄灿灿的。每当他用干瘪的身子,挑着满满一担水或粪走在路上。好心的人总会说:“老人家呀,歇歇吧,该歇着了。”老人这时就会停下脚步笑着和来人打招呼。“惯了,做惯了。歇着难受呢。”
老人来到地头,地里的菜们就热闹起来了。丝瓜藤在风里扭捏着身躯跳舞;小白菜摇动着绿色的小脑袋不住地点头;茄子绽开一个腼腆的紫色微笑;黄瓜用它的苗条行了个注目礼。老人这时总会放下桶,眯缝着慈爱带笑的眼睛看看这,摸摸那,不停地给菜们浇水,上肥,除草,杀虫....他的光阴就是这样在地里过去的。下地侍弄这些菜时老人总是精神奕奕,不知疲倦。老人常说,那种一天无所事事,麻将声声的日子不习惯,能动就活动活动筋骨还能延寿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夕阳的斜晖洒过菜园,老人坐在地头吧唧着他的水烟袋。也许他在回忆年轻时的.艰苦,也许他满足于耕耘后静等收获的幸福。坐在地里老人仿佛听得见菜们吃饱喝足后发出的畅快的歌声,还有他们窃窃的私语。它们在老人的目光里生长,拔节,开花,结果.....
夜,悄悄地来了。菜地里一片静寂劳作一天的老人和菜在徐徐清风里沉沉睡去了。只留下一地的月光。
1、当我们来到农村,看到生活在良田与白云间的农民,看到他们辛勤耕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蔬菜,看到他们任劳任怨劳作的身影,不能不让人感慨和敬佩,勤劳而伟大的农民,有了他们的劳动果实我们才赖以生存,在爱惜粮食的同时,更应该赞美农民,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人民的骄傲。
2、对于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3、我赞美农民,就像我赞美一切值得尊重的,勤劳、善良为人类社会默默做着贡献的人们一样。
4、在我眼里——农村人就像是艺术家,他们如雕塑家、画家们等等一样,他们的农业作品更充满了价值。他们的衣着打扮,是他们工作环境的需要,就像任何职业装,是庄重和适当的。
5、看看他们的服装,正展示了他们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的质朴,就像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绅士、靓丽的'淑女们一样,是时尚而有风度的。
6、农民为我们提供丰富充足的粮食,让人们的物质基础得以保障。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他们吃苦耐劳、心地善良、任劳任怨、邻里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宽容待人,永远不求国家与人民的高回报,这些都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备的高尚品质!
7、农民,为祖国培养了“金枝玉叶”;农民,为祖国社会的建设培养了人才,农民,好伟大!
8、有一种农民,是土生土长的,像我爷爷他们;有一种农民,像我父亲他们,背井离乡,抛家弃子,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从事最卑微的工作,享受最低廉的工资,无论风雨,无论烈日。在那繁华的地方,他们挥汗如雨的背影是喧嚣人群中一道永远沉默的风景。
9、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的脸渐渐消瘦下来,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不论条件怎样恶劣,工作多么辛苦,农民们都会坚持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劳动才会使他们走出乡村,远离贫苦,毕竟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10、我歌颂农民,是她们的辛勤劳作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资料!我赞美劳动,他使人类在不断收获成果的同时,也造就了自身健康的体魄!
自从父亲走了以后,年过花甲的母亲就不再到大田里干活了。她把对土地全部的爱都倾注到自家的庭院里,种菜种花。她说:“这一辈尽和土地打交道了,猛地停下来,不仅身体不习惯,闹不好还会闲出病来。在院子里种点菜,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可随时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
我们家的院子很大,仅种菜种花的部分就有三、四分地。每年春天刚露头,虽乍暖还寒,但母亲已经精心地制定种植计划了。这块种啥,那块种啥,一点也不含糊。到了清明前后,母亲就着手劳作了。第一步是攒农家肥。自家茅厕里的肥不够,母亲就挎个小筐子,到街巷和野地里拾。粪拾足后,母亲将粪堆成一长堆,在顶层拢一个灌圈,然后浇上水,堆上乱柴乱草,点燃沤制。两三天后,生粪变成了熟粪,母亲还要大翻一遍,把粪和草木灰搅拌均匀。接着便是在地里撒上粪进行翻地。为了翻的深,母亲一般用方锹。每一锹土都抖得匀匀的,偶尔有坷垃,母亲也不会放过,总要停下来用手捏碎。其时天气还时有寒意,但母亲却是满头大汗,连外罩也不穿。地翻好后,接下来就是平地,拉线起垄,开挖小水沟……这样往往要忙四、五天。
待到这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便是下种了。活儿看起来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必须的懂得点气象、土壤、墒情、植物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科学,首先是要考虑季节和气候。春天,最先下种的当是菠菜、夏土豆,其次该是白菜、小葱、香菜、育西红柿、茴子白、蔓菁秧苗。一茬接着一茬,见缝插针,不允许前挪后移。
小小的菜园,成了母亲除了孙子而外的最爱。平时只要一有闲暇便在菜园子里转悠。为这洼菜拔拔杂草,为那垄菜浇浇水。或者是捉一捉不开眼的虫子。从来没有空闲。
母亲的菜园很热闹。当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时,菜园里就一片生机。经冬的菠菜、大葱、韭菜赶趟儿似地萌绿放叶了。随后便再不寂寞。今天,你刚发现葫芦绽放的嫩黄花朵;明日,架豆已经结出果实了。今天,你还发现西红柿青涩的难以入口,明日它的面庞上便会浮上一抹淡红。及至盛夏,菜园子里蜂飞蝶舞,虫鸣蛙叫,清风徐来,菜香扑鼻,这时缓步行于垄洼里,割一丛韭菜,摘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真是一个惊喜连着一个惊喜,让母亲忙的充实,忙的丰富。
到了收获时,母亲除了一少部分给我捎到城里和自用外,大部分都送给了左邻右舍、乡里乡亲。邻居们看着鲜灵灵、嫩生生的菜,总会情不自禁地夸奖:“大娘(也有叫奶奶的)种的菜,不用吃,看一眼就让人食欲大增。真不亏是种菜的老把式。”听着乡邻们由衷的赞叹,母亲饱经沧桑的脸上就会露出舒心的笑容,远远望去,好像一朵盛开着的菊花。
母亲种菜,种的辛苦,种的认真,种的精细,但自己却享用的很少,她图个啥?仔细想来,母亲种菜种的是一种乐趣,种子种下去,也种下了希望。从萌芽到破土而出再到茁壮成长及至收获,它给予母亲的是无限的希望,是不懈的追求。再就是劳作的乐趣。每天看着园子里的菜,在自己的呵护下生机盎然,虽然长的不快,但长的自信,长的'逍遥,特别是最后迎来饱满的丰收,捧着又嫩又长的黄瓜,红里透亮的西红柿,个大皮厚的青椒……,什么辛劳烦恼疲惫都会烟消云散。还有就是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让众人分享,这对母亲来说是最有成就感、自豪感和获得感的一件事。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母亲对土地爱的深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天手不沾土,心就会发慌。
母亲种菜,其实是在种一份勤劳不懈的品质,种一份豪爽大气的天性,种一份独守家园的温馨与宁静,看着母亲弯腰劳作的身影,一缕淡淡的菜香,穿过悠悠的岁月直达我的心房,让我被城市水泥与高楼挤压的千疮百孔的心顿时活跃起来,与母亲一同感受劳动的幸福与伟大。是啊,只要劳动,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劳动,生活一定会轻松惬意。